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的朱元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姐夫李贞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7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第一批封赏之中,最显赫的是六位公爵,也被称为开国六大国公,他们是: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这就是大明的顶级开国功臣了,个个都跟随老朱出生入死,换来荣华富贵也是理所应当。
鲜为人知的是,这里面的曹国公实际上是同时封的两个人——李文忠和他父亲李贞,这叫做父子同爵。
李文忠虽然是朱元璋外甥,但完全是凭实力吃饭。他在常遇春死后成长为仅次于徐达的将领,战功赫赫,封个曹国公一点问题也没有。
李贞却不一样,他比朱元璋要大25岁,在1353年带着李文忠投到朱元璋军中时,已经年过50,在当时已是垂垂老矣。
随后李贞也没有留下什么光辉的事迹,终其一生,始终也是个忠厚的农民本色,
但李贞的荣宠丝毫不减,生前封曹国公,朱元璋数次给他下诰书,如今仅存下的几件朱元璋御笔里,就有一副是老朱写给李贞的亲笔御书。死后追封陇西王,第一文臣李善长亲自为他书志。
李贞虽然没啥拿得出手的业绩,《明实录》中,记录他生平的文字竟达到2000字以上,与刘基不相上下。
文言文惜字如金,几乎没有水份,2000字的记载有多少信息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如此待遇,很容易让人认为李贞是沾了老婆孩子的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个坐享其成的皇亲国戚而已。
这是误解了李贞,这位姐夫不以军功或谋略见长,但他的封赏,大部分也是自己挣来的。
李家和朱家是世交,李贞之父李七三和朱元璋父亲朱五四既是邻居又是好友,两家关系亲密。
朱元璋多次回忆两家的交情:
驸马李贞,年耆英,德称乡郡。修孝义于平素,联姻眷于我家。昔居里之时,曾有周旋之益。笃生骥嗣,为我虎臣。
这简单几句话,就包含了多重意思了。李贞在乡间既有德望,又是姻亲,这两条随便挑一条,朱元璋也得知恩图报。
何况还有最关键的第三条“昔居里之时,曾有周旋之益。”
老朱家里是赤贫,又有许多嘴要吃饭,有句老话叫“金乡邻,银亲眷”,居住在现代都市里的我们可能很难体会到,在古时确实是铁一般的定律,就是靠着李贞这样友善邻居的接济,朱家的日子才能稍稍好过一点。
“金乡邻,银亲眷”,李贞两条都占齐了,但这还不是全部原因。
再看另一道诰文:
“驸马都尉李贞,年既老成,性惟朴直,为恩亲侯。在昔,皇考与其慈父循良相类,一起相孚,结为姻家。其来久矣。”
朱五四本来一直和大哥,也就是朱元璋的伯父朱五一一起生活,在他认识李贞之父李七三后,与大哥分别,来到曹公城,在这里连生两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大哥和二哥,其中自然少不了李贞一家的照拂,“皇考与其慈父循良相类,一起相孚”说得很明白了,这就是世交之谊。
李贞娶了朱五四二女儿为妻,她没有留下确切的名字,大家称她为“”,可能是由于她信佛的缘故。李家是当地也不算富户,勉强能吃饱,李贞是长子,也是家庭的主持人。
李贞夫妇事亲至孝,佛女对小弟朱元璋来说是慈母般的存在——“抚弟以慈”,朱五四夫妇在荒年过得十分艰难,多亏李贞夫妇的资助,得以“虽歉不荒”,在并不宽裕的家庭条件下还能始终接济丈人,这并不容易做到。
至正四年(1344年)春天,朱家遭遇大祸,短短半个月内,朱元璋父母长兄等四人接连亡故,只剩下朱元璋孤苦伶仃一个孤儿,随后他在乡邻陪同下入皇觉寺为僧,跨出了成为乱世枭雄的第一步。
看到这里,或许出现疑问,既然李贞家境还勉强过得去,又对朱家这么照顾,为什么在丈人家里遭灾之后,不收养这位小弟,要让他在外面颠沛流离呢。
这也是有实际原因的。当时,李家与朱家相距将近百里,路途遥远,且瘟疫横行,人人自危,朱家也已无人报丧,李贞夫妇对此并不知情。朱元璋还没成年,入寺为僧后也没能主动联系姐姐一家,就此与李贞夫妇失去了联系。
六年后,大祸也降临到李家。数月内,李贞母亲和他四个弟弟先后病卒,紧接着又是佛女和她的一子二女,一家11口,仅剩下李贞和幼子李文忠,情形之凄惨不可言状。
当地已无法生存,李贞带着李文忠到淮东避灾,直到至正十四年(1354年),听说朱元璋已是滁州主帅,这才前往投奔,路上艰苦难行,到达时已形同乞丐。
亲人分别再次相见,朱元璋也是涕泪纵横,在他的皇陵碑中记下了这段感情:
思亲询旧,终日慨慷,知仲姊已逝,独存驸马与甥双。驸马引儿来我栖,外甥见舅如见娘。此时孟嫂亦有知,携儿挈女皆从傍,次兄已殁又数载,独遗寡妇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计忙忙,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
李贞此时年事已高,但之后仍然为朱元璋在军中效力过,留下两次记录:
一次是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派20万大军攻打诸暨,李贞父子正是城中主将,他执掌军务,令李文忠引兵出击,大败敌军。
一次是至正二十六年,严州城内防务空虚,降卒密谋叛变。李贞察觉后,设宴召集降卒,在席上将大部分人灌醉后生擒,然后械送到应天,避免了一场兵变,朱元璋“大喜”。
李贞忠诚可鉴,朱元璋对李贞的感情也出于赤诚,两人上演的是一出亲情佳话,这绝非利益交换可比。
洪武二年六月的一个晚上,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往日居住破旧的房屋和自己父母,李贞正在屋中伺候。醒后老朱嚎啕大哭,第二天早上他立即写下致驸马李贞的手书,派遣内官代表自己前往杭州探视李贞。
这份手书,经历六个半世纪的风雨,至今完好无损,是难得的朱元璋墨迹。
洪武三年,李贞已年近七十了,朱元璋意识到李贞时日不多,想再多看李贞几眼,自己又朝务繁忙。于是下诏,在南京西华门旁新建宅邸,让李贞搬来居住,给李贞的待遇是“敕免常朝,赞拜不名”,又亲自到李贞府内赴宴,自己没空,就常派长子朱标和其他儿子代表自己慰问。
朱标此时早已封太子,其他儿子也都封王,这份恩典,李贞绝对是独一份。
朱元璋和李贞见的最后一面,是洪武十一年六月,李贞突然得病,口不能言。
朱元璋闻讯,立即亲自赶到李贞宅邸,拉着姐夫的手问:“还认识我吗?”李贞已无法讲话,只能流泪点头以对,朱元璋也不禁动容,呜咽不止。
这一刻的朱元璋,身份不是皇帝,只是个普通的老头,表现出的只有发自内心的亲情,李贞对他来说,承载着家族的寄托。
朱元璋下令尽量延长李贞生命,奈何李贞已76岁,大限已到,很快薨逝,朱元璋为此辍朝三日,亲临祭奠,追封李贞为“陇西王”,谥号“恭献”。
从以上种种来看,李贞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并不仅是依靠老婆儿子的庇佑,与他自身也是分不开的。既是世交,又是,更是姻亲,三重身份下才是全部原因,老朱虽对大臣凶猛,其实也是个重感情的人啊。
李贞是朱元璋称帝后仅存一个活着的同辈亲人。他也并没有因皇帝的荣宠而有一丝得意,保持着谦卑与简朴,“一旦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今上方以勤俭化天下,吾为戚里之长,苟为奢靡,何以劝率家人!”其一贯保持的正人君子作风,也是朱元璋对他一如既往尊敬的重要原因。
李贞薨后,先是葬于盱眙灵迹斗光山,后被李文忠“还葬于先陇”,与朱元璋二姐佛女的灵柩合葬于滁州明光。按照明制,驸马公主合葬坟以公主封号为名,所以称为“曹国长公主坟”,流传到今天,当地俗称“曹姑坟”,地名一直流传到今天。

看朱元璋如何对付贪官
朱元璋的父母就是死在贪官污吏的卑劣手段中,这让朱元璋怎能不痛恨贪官污吏呢?他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一律格杀勿论,诏令天下:“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其次,...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如何解决明朝官员腐败问题的?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幼受苦受难,并受到元朝贪官的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大哥也是死于残酷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发誓长大后要杀光天下所有贪官污吏。当朱元璋没有食言的时候,洪武二年,他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腐”运动,目标直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他的方法很特别,...

明朝朱元璋对于整治贪污腐败,都有着什么样的手段?
其二,朱元璋知道只有制度是不行的,他需要有人去监管是否有人触犯了这些法律。于是朱元璋建立一套监察体系,官员们可以相互监督举报,甚至朱元璋还鼓励百姓去揭发贪官污吏。以往都有民不告官的习俗,而朱元璋这无疑是做出很大的改变。他将这个权力下放到平民百姓手中,这是个很难得的表现。其三,是对那些...

明太祖朱元璋是怎样解决明朝官员的腐败问题的
而且当了皇上的朱元璋并没有失信于自己,在洪武二年,果然在全国上上下下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贪污”运动,矛头直接指向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他的办法非常特别,有力地打击了这些贪官污吏的士气。首先,朱元璋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当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

朱元璋对贪官无比痛恨,想到了一条妙计治贪,为什么后面被废除了?_百 ...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痛恨,深入骨髓,融入自己的血脉之中。朱元璋对贪官处理的方式,实行“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尽管惩罚力度很大,可贪官依旧铤而走险,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妙计,便是决定发起一项运动:学《大诰》。朱元璋发布的《大诰》,其内容是这一年审判官员贪腐的典型案件,以诰文的形式...

看平民皇帝朱元璋如何解决贪腐问题?
众所周知,明太祖的朱元璋,出身贫寒。他从小受了很多苦,在元朝被贪官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大哥都死于残酷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立下誓言,长大后要杀光天下的贪官污吏。而且当了皇帝的朱元璋也没有违背对自己的承诺。洪武二年,果然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矛头直指从中央到地方的...

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的朱元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姐夫李贞的?
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的朱元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姐夫李贞的?1个回答 #热议# 发烧为什么不能用酒精擦身体来退烧?起航教育培训公司 2023-11-17 · 百度认证:淮安腾云起航企业管理培训官方账号 起航教育培训公司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第一批封赏之中,最显赫的是六位公爵,也被称为开国...

朱元璋惩贪三大案
这件事让朱元璋发现了,要惩办他。常遇春这样的大臣都来给汤和这个姑父求情,朱元璋说不行,坚决处罚。朱元璋在惩贪问题上毫不留情,没有任何商讨的余地。 * 从这两件小事中,我们看到了朱元璋打击贪官、肃清腐败的决心。如果说这两起案件中被处死的贪官不算多的话,那么在随后发生的三起大案当中,被杀头的贪官和被...

朱元璋对杀贪官杀功臣都没有手软 朱元璋为何没有对汤和下手
明朝初期,文武百官上朝如同上坟一样。造成这样现象的人却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的他受尽地主和富豪的剥削,所以当上皇帝后,给官员发放的俸禄少的可怜。对付贪官污吏,朱元璋从来不会手软,您要问多少算贪污?答:60两。朱元璋的命令可不是闹着玩,无论有多大功,只要贪污挂钩,格杀勿论,以现在的...

朱元璋是如何打击贪官的
官员犯了别的错误尚可饶恕,惟有贪污,绝不放过。在反贪运动的开始,他规定凡贪污六十两的,就剥皮食草,摆在衙门前示众。按说这一规定已经残酷至极,不想他后来公布的政策更为极端:“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朱元璋对贪污之官,宁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他规定,凡有贪污案件,都要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