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老师是他们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帮助者。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根据上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摆正位置,引导学生乐学、善意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也就是如何摆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位置关系,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下文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
良好的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特别注意、重视,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能较快地获得关于它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反之,如果感到无意义、没意思,即使勉强去做,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这种努力本身也往往不能持久。数学学习尤其如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图片、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几何体模型、教学演示图片,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物模型,通过物体的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的内容时,我利用教科书中引言的图形、“读一读”中的有关资料、生活中的实例(不规则的瓷砖铺在地板上)制成图片,进行演示。通过生活常见的图形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于生活,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怎样学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是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以实现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主体参与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既有认知心理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等,又有情意系统――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此,教师于教学中在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正面启发。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衔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抓住了“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因为它是“因式分解”中介绍的第一个公式,又是应用较多的一个公式,是学好其他内容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它,就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再启发他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式子符合公式的特点呢?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把式子转化成( )2-( )2这种形式就能进行因式分解了,也就是要进行因式分解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迅速把一个代数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通过这方面加强训练:从数字的平方,如: 9=32,■=■■, 0.01(0.1)2 ,到简单的单项式,如:m2n2=mn■,16x2y2=(4xy)2, 再到复杂的多项式,如 9(a-b)■=3a-b■,层层深入加强训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层层递进的练习后,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有了这个基础,再学其他的公式就不难了。
2.情境启发。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障碍和困难,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这种障碍和困难,进而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简易方程”和“绝对值”后,学生在解|x-1|=2这种类型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缓难度,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来思考:
(1)由于|2|=2,-2=2,所以2 与 -2 的绝对值都是。
(2)由于|a|=1,所以a=2或a=-2。
(3)如果|b-1|=2,把b-1看成问题(2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
良好的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特别注意、重视,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能较快地获得关于它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反之,如果感到无意义、没意思,即使勉强去做,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这种努力本身也往往不能持久。数学学习尤其如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图片、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几何体模型、教学演示图片,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物模型,通过物体的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的内容时,我利用教科书中引言的图形、“读一读”中的有关资料、生活中的实例(不规则的瓷砖铺在地板上)制成图片,进行演示。通过生活常见的图形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于生活,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怎样学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是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以实现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主体参与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既有认知心理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等,又有情意系统――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此,教师于教学中在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正面启发。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衔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抓住了“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因为它是“因式分解”中介绍的第一个公式,又是应用较多的一个公式,是学好其他内容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它,就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再启发他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式子符合公式的特点呢?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把式子转化成( )2-( )2这种形式就能进行因式分解了,也就是要进行因式分解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迅速把一个代数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通过这方面加强训练:从数字的平方,如: 9=32,■=■■, 0.01(0.1)2 ,到简单的单项式,如:m2n2=mn■,16x2y2=(4xy)2, 再到复杂的多项式,如 9(a-b)■=3a-b■,层层深入加强训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层层递进的练习后,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有了这个基础,再学其他的公式就不难了。
2.情境启发。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障碍和困难,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这种障碍和困难,进而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简易方程”和“绝对值”后,学生在解|x-1|=2这种类型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缓难度,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来思考:
(1)由于|2|=2,-2=2,所以2 与 -2 的绝对值都是。
(2)由于|a|=1,所以a=2或a=-2。
(3)如果|b-1|=2,把b-1看成问题(2)中的a,则有b-1=2或b-1=-2 。
对于方程|x-1|=2,同样有 x-1=2或x-1=-2 ,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通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容易理解,课堂上也踊跃发言,气氛活跃,连平时觉得数学难学的学生也争着发言。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学得有信心,课堂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落实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任何能力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离开了知识,无能力可言;反过来,学生的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体现在对教学程序的组织和安排上一堂课分哪几个步骤,教学过程的次序怎么安排,要通过哪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这教学程序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而这一切的教学程序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摘要】新课堂倡导在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但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是那么太好,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施导?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六个方面以供广大...
谈谈如何做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可以将一些幽默的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甚至邀请小朋友上讲台做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事实上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并不多,重在反复练习,同样的习题甚至需要学生做很多...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1、认真钻研教材,能够把握教材;2、教师要具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3、教师要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4、教师要具有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语言表达、板书和板画。1、语言表达 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清楚、准确、精练、生动。还要注意词汇丰富...
怎样当好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手势、眼神等体态要相互配合,运用自如。要克服传递非教学信息的习惯动作,并在备课中注意体态语的设计与操作,使得整个动作连贯衔接,使自己的教学形态具有动态的和谐美。首先,要求动作体态语的综合运用必须达到和谐统一,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只有密切配合才相得益彰。其次...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 一、吃透教材、巧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者意图,对这些,教者只有仔细...
怎样做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相适应,并且与现代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教师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有渊博的知识。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教好数学
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是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保障,学生的积极情感被调动起来,就能发挥出创造性潜能。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呢?第一,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没有爱就没有...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摸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落脚点难以找到,这样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研究学法。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兴趣,变“苦学”为“乐学”。1.巧设悬念,以疑激趣。“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引入中有动力作用,在转折处有启迪作用。导入中设疑、教学中设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