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各大国都在避免战争,为何还是开战,因为施里芬计划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21
为什么施里芬计划失败了,可是施里芬为什么还是世界十大参谋之一呢

施里芬计划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失败。 施里芬在1891年到1906年任德国参谋总长,这段时期欧洲比较太平,没有打什么打仗,施里芬用这段时间,耗尽心血,制定了一份想解决德国历来两线作战状况的计划,成为“施里芬计划”。 这个计划设计的相当好了,根据当时的军事和科技水平、各国间军事力量的对比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先以主力打残西边的英法,在东边防御的沙俄,等打残了英法再回过头来打沙俄。因为英法的军队装备好,训练充分,是最大的敌人,而沙俄的军备严重落后,部队调动和很困难,除了人多没有别的优势。 不过可惜的是,他在一战前就死了,他的副手小毛奇接任,沿用了施里芬计划,但是做了不小的调整。之所以说的施里芬计划失败了,主要是两个原因:1、因为施里芬的继承者小毛奇改变了他的计划。 本来施里芬制定的是预料到法国一开战会先打色当,决定以一定的右翼部队进行防御牵制,吸引法军注意力。而聚集起强大的左翼军队,突然占领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丹麦),进攻法国北部,兵分几路,像一道旋转门一样,将巴黎和法国北部攻占。施里芬要左翼部队绝对强大,但是小毛奇将计划改动了,只是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并且将左翼削弱,加强了右翼的防守,这样在左翼进攻法国的德军在兵力上就不怎么太占优势。2、德军前锋部队的昏招。本来按照施里芬计划,左翼部队最外侧的军队要进攻巴黎,结果这只军队的指挥官被前面的胜利冲昏了头,绕过巴黎向东南方的马恩河追击法军去了,正好将后背和侧翼都空出来了,结果被法军抓住机会,两军在马恩河大战一场,德国由于兵力不足,被迫撤退。一战从速决战进入了持久战。小毛奇看到战报后,对德皇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他被撤职了,法尔肯海因接替了他。 就这样,在小毛奇的自作聪明和前线指挥官的昏招下,施里芬计划流产了。但是施里芬计划本身并没有错,而且十分高明,从战争开始,德军进展顺利、攻到巴黎和法军被迫防守就能证明这一点。而二战时期,德军攻法路线也是受到施里芬计划的启发。 所以施里芬是十大参谋之一,当之无愧。

标志是马恩河战役的失败

Schlieffen Plan计划的失败真正的原因安在?

从1905到1914整整10年中,德国在表面上是强盛繁荣,实际上则外强中干。
威廉二世好大喜功,一方面与英国之间进行海军造舰竞赛,另一方面对于国力也未作合理的分配与动员。所以到1914年开战时,法国征集了其全部适龄壮丁的80%,而德国仅仅征集了50%。法国全部军事人力仅为德国的60%,但法国能动员62个师,而德国也不过87个师。这个责任当然是威廉二世和其政府所应负的,不过小毛奇(甚至施里芬)也未尝没有责任。

小毛奇在这10年内可以说是生活在一种矛盾之中,他明知世界情况正在改变,施里芬计划即令毫无缺点,也不可能完全适应10年后的情况;另一方面他又没有能力来做彻底的改变,同时他对于威廉二世的政策也没有任何影响力。所以,他只好得过且过,苟延岁月。在战争前夕,他已经66岁,并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体力早已不支。他听从医师的忠告正拟向德皇乞骸骨告老还乡,哪知道造化弄人,战争就在此时爆发,于是遂决定了他要扮演这个悲剧角色。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人们常常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主要是因为当时战败的德国为了复仇,在实力恢复之后又重新挑起了世界大战,所以两次世界大战可以归结为一次世界大战。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家都说是当时德国造成的,德国在统一之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实力空前的强大,当时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首的德国统治者,为了挑战英国所建立的世界秩序,重新瓜分世界利益,最终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仔细研究发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世界上的各主要大国并没有一味的想发动世界大战,他们很多国家甚至在努力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只不过形势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且德国应付战争的施里芬计划,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德国的地缘环境不佳,所以这个计划是要么不打,要么就是一场全面的战争,因此最终世界大战还是爆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就是因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其中几个主要的矛盾是德法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一、德法矛盾

德法矛盾无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矛盾。德法矛盾的起因还得追溯到普法战争时代,普法战争的时候,德国一举击败法国,最终统一了德国,但是在统一德国的同时,德国又强迫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区,这个在中学的课文《最后一课》里面有所体现。据说德国的伟大人物俾斯麦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所以当时并不想割让两个地方,并且也没打算让法国赔偿巨额的战争赔款,但是德国皇帝和德国的军方强烈反对,因为在他们看来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打赢了这么一场大战,一点也不捞的话,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一战前,各大国都在避免战争,为何还是开战,因为施里芬计划吗?
不过仔细研究发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世界上的各主要大国并没有一味的想发动世界大战,他们很多国家甚至在努力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只不过形势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且德国应付战争的施里芬计划,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德国的地缘环境不佳,所以这个计划是要么不打,要么就是一场全面的战争,因此最...

举例说明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战争是可以先期谈判从而避免的,但危险依旧存在如乌克兰危机。接下来看一下自越战以来的战争爆发缘由:两伊战争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产生原因我们都知道一个是边界和历史纠纷,还有一个是宗教问题。像这种类型的战争有像中国的对越、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没有宗教因素,主要是边界及历史因素)还有就是...

二战前夕,希特勒野心昭然若揭,英国法国为何一再妥协?
因为在一战结束后,英国法国开始觉得使用近代兵器来打一场长期的战争,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他们想竭尽全力避免发生战争,所以当希特勒以德国的“生存空间”为名小心试探的时候,英法两国都选择了沉默,并对德国向东扩张以有助于减轻军事压力的说辞表示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人员是人类历史上之...

苏美两国避免相互间的直接作战冲突的原因
美苏两国都尽量避免直接冲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方手中都握有大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旦直接交战,双方都无法承受巨大的伤亡和物质损失。反之,美苏争霸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无论是双方各自在世界上的某些局部地区(针对一些实力不强的对手)所进行的直接的热战(比如...

世界大国都在衰弱,为何唯独中国在崛起?
而西方国家虽然经济还在发展,但是它的加速度并没有中国快,所以相比较来说世界大国都在衰弱,而中国在崛起。和平不战。战争是最消耗国力的事情。《司马法》中提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战争不仅消耗人力,还消耗财力,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消耗不起的,而我国在别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什么欧洲人民盼望发生战争?
一战前,欧洲无大战,欧洲国家大部分都是和殖民地用着大刀长矛的武装打,都以为战争可以轻易获胜。一战前的欧洲国家里边,象英法德这种相对发达的国家已经是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教育里边肯定是宣扬什么忠君报国之类的东西,法国没有国王但是即便对于德国也是说不了什么好话,肯定是以报仇的教育为主,所以法国...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2、在冷战大环境下,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在极力的避免战争,所以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

冷知识、二战中同盟国犯的25个错误!
好吧,准备回去吧,这是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25个错误。 25.绥靖的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两国采取了绥靖政策,以避免战争。知道欧洲的民主国家不想要战争,希特勒推了他们的极限,看看他能逃脱多少。当英国总理内维尔·张伯伦在伯奇特斯加登会见希特勒时,这一政策就声名狼藉,而且在没有征求捷克 *** ...

二战时世界上有英法有两大巨头,为何德国还敢发动战争?
一战结束后,英国和法国虽然还是欧洲大陆两大巨头,可是在战争中他们损失惨重,真正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而战后的恢复和发展又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到了二战期间,两国的国力其实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强大了。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英法两国都想尽可能的去削弱德国。可是当时的美国却不想看到英法两国...

二战初期,英法在西线为何对德国呈现“宣而不战”的状态?
而且英国和法国,相互之间也有不同的目的,他们彼此不是非常的信任,所以都不希望挑起战争,希望能够让国家避免灾难。其实他们相互之间的勾心斗角,让德国抓住了机会,宣而不战就是英国和法国内在的经济和政治矛盾。二、英国和法国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德国和苏联开战:英国和法国有侥幸心理,特别是英国的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