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中国烽烟四起,分别是哪三国,他们的都城分别在什么地方?
十万个冷知识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在河南省西部,四川成都,江苏南京。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
蜀国——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吴国——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扩展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
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称魏、蜀、吴三分天下。实际上,在辽东,有一个与魏、蜀、吴三国性质相同的国家──燕国,该国从190年初成规模,到238年被司马懿所灭,立国48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6年。燕国鲜为人知的开国之主公孙度,也是一个堪比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乱世枭雄。
公孙度和董卓部将徐荣是同乡,在徐荣的力荐下,公孙度得以出任辽东太守。190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此时中原混乱不堪,而辽东郡偏居东北,所受影响较小,得以借机振兴。不久,公孙度把辽东郡分为辽西、中辽两郡,各置太守,他还按照皇家规制设坛于襄平城郊,行郊礼天地之礼,无论车驾、仪仗、服饰都同大汉天子一般无二。
参考资料:三国 (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百度百科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定都洛阳。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开始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定都建业。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政权,正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三国指的是,公元220年曹丕建立的魏国,定都于洛阳,在今天的河南市;公元221年刘备建立的蜀国,定都于成都;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然后迁都于建业。
魏 洛阳 (中原地区)
蜀 成都 (四川)
吴 建业(南京)
魏 洛阳 蜀 成都 吴 建业(后来好像是改名了,但记不清是什么了)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些?
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这一时期是什么时候
如果按照中国古代来说的话 ,五代十国 ,是古代中国最乱的时候,一百多年 ,不休止的战争 ,烽烟四起 ,遍地哀嚎 ,直至隋朝,才完成 中国又一次大一统 。
三国时期三大谋士,共同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谁能够排在首位?
三国时期,烽烟四起,乱世之中,英雄辈出。当时刘备曹操孙权三位枭雄三分天下,分别建立蜀国,魏国和吴国,他们的实力不相上下,它们之间有着战争,也就使得三国的故事更加有趣。在乱世中,各个国家都有着勇猛无比的武将,它们为主效力,赢得江湖的赞赏。当然,各个国家也有着数一数二的谋士,它们为国家...
烽烟四起烽烟四起什么意思
1,烽烟四起什么意思 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2,烽烟四起是什么意思并要有这个词语造句烽烟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东西,有称狼烟,比喻战争局势的很紧张~ 例句;那是一个烽烟四起兵慌马乱的年代~~造句:那是一个烽烟四起兵慌马乱的年代~~...3,战争词语 烽火连天 狼烟(烽烟)四起 盘马弯弓:比喻先做出惊...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介绍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度转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过渡期,也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那么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3、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
比较《春秋争霸形势》和《战国形势》图,看一看诸侯国的分布有哪些变化...
春秋有五霸,而战国有七雄,多出的两个是三家分晋的结果,春秋时晋国就在中间,三晋中的赵、魏、楚也恰好在七国中间,特别是魏国,分得了原来晋国的大部分,更是诸侯中的中心。而秦国的从春秋到战国分布大大拉伸。说明秦国的实力通过商鞅变法大大增强。
历史老师编的朝代时间表顺口溜
联蒙灭金实谬策,四十五载丧残瓯。13、元朝 蒙古称皇铁木真,成吉思汗震西垠。太宗纵马驰欧地,世祖更元掳宋君。僧比王侯乱刑政,儒同娼丐辱斯文。烽烟四起群雄反,大漠难藏顺帝身。14、明朝 太祖金陵创大明,功臣屠戮少余丁。燕王靖难夺侄位,睿帝巡边陷虏营。严魏蠹国戚灭寇,崇祯悬树李...
《春秋故事》读后感
这本书将春秋时代烽烟四起、称雄称霸的历史展现给我们。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有性格各异的君王,如知错就改的鲁宣公、胸怀大志的楚庄王;有忠诚睿智的大臣,如善于进谏的晏子、一心为国的祁奚;也有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人物,如主动请缨的平民曹刿、敢于责备国君的杜蒉。我最喜欢春秋五霸,他们分别是齐...
刘善本:毛主席亲自接见,送彭德怀一飞机银元,开国大典带弹飞行
1915年,刘善本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年少时的聪颖好学,让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中国烽烟四起,刘善本怀揣着抗日救国的热忱,却因无力上阵杀敌而感到痛苦。民国时期,航空事业受到重视,孙中山先生倡导“航空救国”,革命军创办航空队,航空教育开始发展。刘善本在“航空救国...
三国归晋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有多混乱?
等西晋王朝的“八王之乱”打得七荤八素差不多的时候,诸如匈奴、羯族、鲜卑等原本受控的游牧部族都开始挑战中原于是五胡十六国上演了,泱泱帝国烽烟四起,直到数百年之后杨坚出场,创建大隋王朝才算是回到了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历史上那场令人无语的“八王之乱”。司马懿父子俩干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