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黄河》原文及翻译赏析
黄河原文: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黄河注释
(1)、这首诗不是真的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 唐代 的科举制度。 (2)、「莫把」二句:揭露官场像黄河水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河水的阿胶都倒进去,也无济于事。天意难明: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3)、银汉:天上。此指皇帝身边。 (4)、「高祖」句:是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意思是说赐给你们的爵位是永恒的,自由等到黄河变得像衣带那样窄、泰山像磨刀石那样平的时候,你们的爵位才有可能失去。喻指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不肯放手。 (5)、「仙人」句:贵族阶级把持朝政,犹如「仙人占斗」(象征皇室或朝廷)。要想考试求官的人(客槎),只要经过他们援引,就飘飘直上了。 (6)、「三千」二句:传说「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诗人用这句话的原义说,三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能够等得着呢?你也不用预先报告好消息。反过来就是说,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就和黄河水变清一样,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黄河鉴赏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 ,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嘲 唐代 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污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 ,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 」。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聘想 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 ,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 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 ),必是运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 唐代 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察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奔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 ,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 」。这也是有寓意的 。「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污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 :「使 河如带,泰山若砺 。」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 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 )。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地。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著朝廷爵禄,好像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像衣带时才肯放手。
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周围。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 。(他们 既然占据了「 北斗 」,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 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句句都在映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 ,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 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应是一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返回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
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构思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他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
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
诗词作品: 黄河 诗词作者:【唐代】 罗隐 诗词归类: 【黄河】、【典故】、【讽刺】
罗隐《黄河》原文及翻译赏析
黄河原文: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黄河注释 (1)、这首诗不是真的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 唐代 的科举制度。 (2)、「莫把」二句:揭露官场像黄河水一样...
黄河罗隐原文翻译
译文: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了。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三千年后黄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着急报告好消息。注释:莫把阿胶向此倾:语出庾信《哀江南赋》。阿胶,药名,据说将其投入浊水,可使浊水变...
黄河原文_翻译及赏析
烂云普洽,律风无外。千品其凝,九宾斯会。 禋尊晋烛,纯牺涤汰。玄覆攸广,鸿休汪濊。吉祥式就,酬功载毕。亲地尊天,礼文经术。贶征令序,福流初日。神驭爰归,祠官其出。——唐代·佚名《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 吉祥式就,酬功载毕。亲地...
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译文 黄河流水湍急而且浑浊,其盛大的水势不可阻挡。用桧木做成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坚船方可胜任。空院落倒放着旧木头,荒地里留着旧土埂。这里不见行人的踪迹,所见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没。我要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浊水相当澄清了。赏析:这首诗前四句写渡...
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
渡黄河原文、翻译及赏析1 渡黄河原文 清代: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译文及注释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yú)。 常听说银河倒泻,这事真假难辨,如今见到的黄河,瞬间就能浊浪掀天。 倒泻银河:银河里的水倾倒下来。须臾:一下子。翻说:反而说。 人...
能详细解释王安石古诗《黄河》诗句的意思吗?
原文: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出自——北宋宰相王安石的诗《黄河》。这首诗写在深秋之时,清晨,天上繁星点点,残月渐逝,周遭还有阵阵鸡鸣。因着战乱,朝廷不得不征兵。战马嘶鸣,仿佛是对离人的不舍。回看自己的亲人,泪流满面。
佚名《氓》原文及翻译赏析
氓赏析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原文_翻译及赏析
译文 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 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而后,它奔腾万里,汹涌激射,山震谷荡地挺进。 飞转的漩涡,犹如滚滚车轮;水声轰响,犹如秦地焦雷。 阳光照耀,水雾蒸腾,瑞气祥和,五彩缤纷。 你千年一清呀,必有圣人出世。 你巨灵一般,咆哮而进,擘山开路,一往而前。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天 , 边塞 , 写景忧国忧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滚滚黄河水包围着长安,河上秋风阵阵,有几行大雁飞过。 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船驶在黄尘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士兵们只好扶挽著坐在船中;明月当空,使战场悲凉起来。 听说朔方有很多勇敢而有谋...
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过黄河原文: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