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年龄段学生心理的显著特征?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0
各个年龄段学生心理的显著特征?

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其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年龄阶段。除了乳儿期与婴儿期外,从3岁至6-7岁为幼儿期,6-7岁至11-12岁为儿童期,11-12岁至14-15岁为少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为青年初期。按学习阶段来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个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年龄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就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应该是大致相似的,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国外一些心理学者把儿童的年龄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知觉行动阶段,第三阶段为个性社会化阶段,第四阶段为初级智力行为阶段。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接着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理想在其行为中产生了明显的效力。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可以说只是机能的变化,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高中生已处于独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虑自身前途的关键时刻。因此在他们面前,有作出自决的必要性。这时他们已把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因此择业(包括升学中对专业的选择)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他们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立场,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社会、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观点,他们已能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任务。
这里特别要指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身体成熟的阶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阶段。但性成熟并不意味着人的社会成熟。所谓青春期,是从纯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社会成熟的主要内容是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掌握社会的一般规范与准则,一般地说,一个人的社会成熟(与此相应的是心理成熟)是比较迟的,因为要受到必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需要较多的时间,还要看这种教育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和对学生在各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程度。
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6-13岁心理处于稚嫩期,主要是模仿,这时潜移默化的最佳时期。
13-15岁心理青春期萌动,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出现叛逆,但是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叛逆什么,只是需要感到自己存在。和同龄人相处希望朋友重视自己,也有激素吃多了开始谈恋爱的,不过几乎是模拟书本与电视剧的,对年轻人充满向往与敬畏,对长辈师长则是叛逆,代沟,自认为没有交流价值。
15-19岁后青春期,开始对异性充满了无限向往与猜测,开始正式关注异性,男生开始在乎女生的看法,侠肝义胆,爱恨情仇,诗词歌赋的天性开始显露;女生则开始对娱乐界,电视剧中爱情以及人物评头论足,与一两个同性异性朋友有更多的秘密。
19-24岁能称之为学生的大多是考上大专院校的那部分,历经了十年寒窗,高考,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但是这里它们将可是感知到贫富,美丑,充实,空虚,无聊等等感受,它们向往美好的爱情,虽然还不知道那是什么,男生开始出现了青春晚期的叛逆,开始树立所谓的志向,但是感到学校给男人只有无限压抑,无奈。女生则除了慢条斯理滴应付着考试,开始练习将来成为女人的基本技术,开始化妆,开始追逐时尚,开始东家长西家短,对未来又是期待又是担心,它们期望体验高尚的爱情,还开始寻思虚荣生活与生儿育女。
以上也有特例:贫困学生,有才华有思想的学生,天才,用钱买文凭学历的学生,富二代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导读: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心理成长阶段和身体成长阶段密切相关。各国的教育阶段设计与此吻合。政府重视大学教育,但是对大学毕业生却没有信心,大学教育的方式和中小学教育都是一样的老师讲学生听。其实教育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而是0-6岁,婴儿在无意识的玩耍中学会了语言、行动,在玩弄玩具的经验中形成了个人人格。成人用大脑存储知识,而婴儿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神秘世界。成人能做的,不是教育而是提供帮助,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消除儿童天赋创造力的障碍,使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并延长下去。 心理学家对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成长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时期的心理成长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最先从事这项研究的是哈五洛克.爱里斯和W.斯特恩,他们的理论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尤其是夏洛特.布勒以及她的追随者. 虽然哈五洛克.爱里斯的看法与流行的观点不同,但与弗洛伊德学派的研究结果相同。先前人们普遍认为新生婴儿非常渺小,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儿童的价值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增大。哈五洛克.爱里斯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已经过时,心理学家们现在相信,人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不同的心理阶段,各阶段之间有明确的界限,每个阶段的心理类型大不相同。有趣的是,各个心理成长阶段与不同的身体成长阶段密切相关。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之间,心理变化非常明显,一个心理阶段结束另一个心理阶段随之而来,以至于人们不无夸张地谈:“所谓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第一个心理发展阶段 第一个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这个时期的心理类型基本一致。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0-3岁和3-6岁两个不同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0-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心理我们无法了解,也不能直接对他施加影响。这个年龄的儿童不能上学,事实上,也没有会接受0-3岁儿童的学校。第二个时期是3-6岁,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类型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不过,儿童的人格已经发现了很大变化,非常容易受到成人的影响。也许父母感觉不到这种变化,不过,只要把6岁的孩子与新生儿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变化是惊人的。我们先不谈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只需要承认一个事实,就是6岁的孩子可以到学校接受教育了。 第二个心理发展阶段 心理成长的第二个阶段是6-12岁。这个阶段相对平稳,儿童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期,表现的健康、强壮。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学家罗斯有如下描述:“这种在精神上和身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是儿童阶段后期的一个明显特征。这种稳定与成年时期非常相似。不难想象,假如一个外星人初次来到地球,在没有碰到成人之前,很可能以为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就是成人。” 这个个阶段不仅在心理上与第一阶段明显不同,而且身体上的变化也很明显,最明显的就是儿童换牙齿。第三个心理发展阶段 心理成长的第三个阶段是12-18岁,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阶段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12-15岁,一个是15-18岁。人的身体在这个阶段基本发育完成了,18岁之后,身体不再随着年龄得增长发生显著变化了。令人惊讶的是,政府主持的教育对此已经有所认识,只是还不够明确,只能说一种模糊的直觉。他们对于0-6岁这个阶段较为认可,这很明显,因为孩子6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巨大变化,就是可以到学校学习了。人们认识到了6岁孩子的变化,他们已经懂事了。很明显,要是儿童不能走路,无法听懂老师的话,根本不可能集体生活。所以说,人们已经认可了儿童的这个变化。但是,教育理论界的反应却很迟钝,他们至今对这个问题缺乏认识,仅仅能看到一些明显的事实,也就是新生儿与6岁孩子的显著差别。不错,6岁儿童已经具备了自主能力,能够上学,能够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说明他们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他们刚出生时什么也不会。可以说,第二阶段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认可,起因是基于一个事实,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儿童在12岁就进入了中学,即是说人们普遍认识到,6-12岁儿童最适宜接受基础文化教育。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能是偶然的巧合,如此相同的教育设置,肯定是来自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认识。事实上,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人们,这个年龄的儿童在心理上适合上小学,他们已经有了学习的耐心,能够安心听讲,理解教师的意思。其实,6-12岁的儿童不仅能够接受教育,而且不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所以说,这个阶段是接受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期。12岁之后,孩子就要接受一种新的学校教育,这说明各国的官方教育也认识到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已经进入一种不同的类型。这个时期也可以分为两个小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学教育也分成初中和高中。通常,初中为三年,高中就是四年。对我们来说,这样的划分是否合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事实,即12-18岁这六年的教育通常分成两个阶段。 青少年教育受到心理学家的一致关注,因为12-18岁这个年龄段与0-6岁相似,心理变化更佳显著。这个阶段不像前一个阶段那样简单,而且也不再平静。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性格很不稳定,而且有一种反叛倾向。在身体发育方面,也没有前一个阶段稳定。令人担忧的是,学校教育往往不关心这些,他们不管学生是否愿意,事先就制定好了作息时间,要求学生必须遵从,学生们不得不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听讲,用很多时间来学习。大学自然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级别了。不过,我们的高等教育与中小学学教育并没有太大区别,仍然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当然课程量更大了,知识也更丰富了。很多大学生不修边幅,留着各式各样的胡须,成群地挤在教室里面,看起来有些古怪的感觉。这些过去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可还是被当作小孩对待,他们必须老老实实在教室里听讲,服从教师的命令;除非父亲大发慈悲,不然不能上街,不能抽烟;要是考试成绩差的话,还要受到父母的责骂。然而,开发这些年轻人的头脑才是教育的目标,因为社会需要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他们将是未来的医生、律师或工程师。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年轻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取得学位?他们毕业之后能够赚钱养活自己吗?能够完成自己选择的职业么?企业会让这样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来设计方案么?这个年轻的律师能够打赢官司么?如今,人们普遍对年轻人缺乏信心,我们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年轻人多年来只在听讲,而仅靠听讲是不能使人成熟的,只有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正因为如此,一个年轻医生需要几年的实习期,一个年轻的律师离不开专家的指导。事情还不仅如此,这些毕业生需要得到这份工作,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推荐,克服无数困难。遗憾的是,世界各国的年轻人都面临这种尴尬处境。在纽约,几百名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上街游行,他们高举的条幅上写着:我们没有饭吃,没有人雇佣我们。我们将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尽管认识到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但是不能改变传统习惯,完全脱离实际生活。几十年亲,人们完全不关心2-6岁的孩子,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担负起这些孩子的教育。但是大学的情况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今天,大学仍然被认为是教学的最高目标,因为大学生都是智力出众的人,可是心理学家开始注重对人的研究,于是出现了相反的认识倾向,很多人和我一样,相信教育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而是0-6岁,他们相信智慧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并且人的心理也是在这个阶段定型。这种观点激发了我们对生命潜能的研究,尤其是对新生儿和1岁儿童的研究,因为科学家发现这个时期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科学家们对新生婴儿的兴趣,丝毫不亚于对过去死亡的兴趣。人死后是什么样子?早期人类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现在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再一次掀起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就是在新生婴儿身上发现的无限潜能,这是人类过去完全不了解的。 除了人之外,没有一种动物需要如此漫长的婴儿期,这是为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个发育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潜能一直在发挥作用。这是很明显的,刚出生的婴儿没有任何知识,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一年之后,就什么都知道了。 婴儿刚出生时没有记忆,脑子里一片空白,更不用说主观意志了。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时间中发展。动物却不是这样,小猫一生下来就会喵喵叫,牛犊和刚孵出来的小鸟一落地就发出和他们父母一样的叫声。出生的婴儿没有这种能力,他们只能发出哇哇的哭声。人类无法决定自己的成长过程,也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过,人类可以对发展过程进行研究。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无数奇妙的变化。人类想要了解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以为不满1岁的婴儿总是在沉睡,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他们的大脑和我们成人完全不同,这个大脑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这股力量正在发生作用,形成了他们奇妙的内心世界。在婴儿降临世界的第一个年头,他们发音器官不但发育完善了,而且掌握了语言,此外,他们时刻都在储存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因为智力发展必须以身体的发展为基础。成人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婴儿却意识不到,这些伟大的创造活动,都是在婴儿的无意识中完成的。可以说,婴儿同时创造着知识和对这些知识的要求。如果说成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婴儿的行为则出于无意识,只是这种无意识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无意识的头脑非常具有智慧,不仅婴儿是这样,包括昆虫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是如此。正是这种无意识的智慧帮助婴儿成长,这是从对环境的吸收开始的。那么,婴儿是怎样从周围环境吸取知识的呢?就是通过运用上面那些特性。周围事物唤醒了婴儿的热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于是,在婴儿与环境之间就开始了一种互动。婴儿不是通过思想来获取知识,而是通过天赋能力吸取知识。语言是这种学习方式最明显的例证。儿童是怎样学习说话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经常这样回答,他们天生就有理解人类语言的能力。这个答案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因为婴儿周围有上千种声音,他们却只学会了人类的声音,这是为什么? 既然婴儿只听取人类的声音,学习人类的语言,说明在周围多种声音中,人类的语言给婴儿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而且一定极为强烈,促使婴儿的神经系统产生了热情,在内心激起情感共鸣,进而促使他们发出相同的声音。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人对音乐的感受就和这种现象很相近。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不仅随着旋律而变化,而且他的头和手也会跟随节拍活动。当然了,婴儿对语言的感受要比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强烈。婴儿是在无意识中受到周围声音的感染的,人们很少看见他们的舌头、脸颊在动,其实,正式这种静默之中,婴儿的每个器官都在学习发声。上面说明了婴儿是如何听取声音的。那么,他们又如何学习语言呢?语言又怎样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呢? 通常,人们把在婴儿期学到的语言称作母语,这种语言与后来学习的语言有明显的区别,这类似于真牙和假牙的区别。刚开始,婴儿听到的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声音,可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那么,这些单纯的声音是怎样被赋予意义的呢?儿童不仅学会了词语和其中的意思,还掌握了句子和语言结构,因为懂得句子结构是理解语言的前提。比如人们说玻璃杯在桌子上面,词语的排列顺序决定了句子的意思,表示玻璃杯的位置在桌子上面。如果把语言顺序颠倒,说上面桌子在玻璃杯,人们就很难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儿童之所以能够理解语言的含义,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语句的顺序。那么,婴儿的认知能力是如何发生的呢?人们常常说:孩子把这些东西记住了。却没有想到记住东西需要有记忆力。可是,婴儿期的孩子没有记忆力,相反,他们正是要培养这种能力。还有,要理解语言顺序对含义的影响,就要懂得推理,这种能力婴儿同样不具备。很显然,婴儿对语言的学习是我们难以理解的,也是成熟的大脑无法完成的,因为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所以说,儿童具备与成人不同的智慧。 可以这样说,成人用大脑来学习,婴儿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成人的学习仅仅是接受,就是把知识输入大脑,储存起来,如果同往花瓶里灌水一样,人与知识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相反,婴儿在学习中经历了一个转型过程,通过学习塑造了自身。他们逐渐学会了自己的母语,在幼小的躯体内发生了一种精神化学反应,知识不仅进入大脑之中,而且促成了大脑的发育。就这样,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流,婴儿建立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把这时候的心理称作具备吸引力的心灵。 婴儿这种独特的心理能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无法想象,但是,这种能力的优势却不可否认。要是我们也有这种能力该有多好!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在休闲游戏中学习新的语言,就能够像吃饭、呼吸一样轻松地学习知识。如果真能如此该有多好呀!想象吧,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不会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可是突然之间,新的知识就像星辰一样出现在我们的脑子里,这将多么令人激动。假如有这样一个星球,没有学校和教师,没有书包和图书馆,人们压根不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居民过着闲散的生活,每天仅仅吃饭走路,却掌握了所有生活知识,读者一定认为我是在讲童话故事。其实不然,这样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这就是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他们在无意识中学会了每一件事,却丝毫没有感到学习的负担。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件极为伟大的事情,不仅逐渐掌握了知识,同时大脑得以发育成形。话又说回来,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付出代价,当学习逐渐变成有意识的时候,获得每一点知识都要付出很大代价。 儿童学习的另一件大事是动作。婴儿生下来先要在襁褓之中过大半年,这时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动作,可是用不了一年,他们就能够走动,而且学会了做许多动作。其间,他们无忧无虑,整天都在开心地玩耍,同时一点点地学习动作,这个时候语言已经不成问题,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深深吸引他们,印在他们的大脑里。 儿童对动作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学习期。开始学习动作之前,幼儿无意识的心理发育已经开始了,在学习动作的时候,大脑早已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学习。当婴儿学习第一个动作的时候,心理活动就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只要对一个3岁的儿童进行观察,就会发现他在反复不断地玩弄一些东西,这些游戏活动是有意识的,儿童的思维通过对玩具的研究,正在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从此,他们的行为也将逐渐有意识,而且通过自己的活动使自身得到完善。就这样,一开始无意识的游戏活动,逐渐变成了有意思的工作。手是人类智慧的工具,儿童的学习也是从手的使用开始的。这些经验最终形成了儿童的性格,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限制,这是因为经验的世界要比无意识的世界狭小得多。 这个神秘的学习过程从婴儿降生就开始了。婴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获得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并将成为他记忆的一部分,从而获得理解和思考的能力。对于从事儿童教育的人来说,这个过程的最后结果就是,这些6岁大的孩子突然之间有了理解力,并且有耐心听老师讲话。 近年来,对婴幼儿心理的研究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被儿童的这个神秘的世界震撼了。本书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儿童这个阶段的学习进行分析。 对于0-6岁儿童的心理发育,成人所能做的事情,不是教育而是提供帮助。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儿童的心理发育,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延长这个学习阶段,促使儿童发展其掌握知识的能力,这将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能使人类摆脱艰辛的学习过程,同时又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将是对人类多大的贡献。 可以说,对儿童心理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教育革命。当人们发现婴儿的心理与成人完全不一样;人们了解到婴儿的学习能力属于无意识的心理,这种无意识变成意识的条件,使婴儿在游戏过程中从周围环境吸取经验;当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直接介入这个过程,于是,儿童教育理念发生了彻底变化。既然儿童能够自然吸收知识,那么这个性格的形成阶段就极其重要,这一时期儿童需要正确的帮助,而不是灌输知识,教育应该消除儿童天赋创造力的障碍,使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于是,教育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一个灌输语言和观点的过程,而是向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的手段。成人应该给儿童以帮助,这并非因为他们幼小,而是因为他们天赋的创造力尚处于萌发阶段,非常脆弱,需要成人的呵护,而且,成人提供的帮助不是指向儿童本身,而是促进儿童这种天赋能力的发挥。 发挥儿童的心理发展,促进儿童自然学习能力的发挥,使这种潜能得到提高——这就是当今世界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一、小学生心理的特点:
1、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比较模糊。 2、小学生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左右,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连续保持注意30~40分钟。 3、小学生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他们在识记教材时多是逐字逐句地反复诵读,将它原原本本地背下来。 4、小学生思维是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凡是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容易理解和记忆,抽象逻辑思维还较差。
5、小学生的情感表现得比较明显。喜、怒、哀、乐很容易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容易哭,也容易变,“破涕为笑”是常有的事。6、小学生的意志比较薄弱。他们的意志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外部的影响才能完成,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比较差。
7、总之,小学生是机械的记忆胜于意义的识记,形象的思维多于抽象的思维。同时,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意志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点,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运用榜样进行教育,并经常进行督促于指导。

二、中学生心理特点: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
1、过渡性。中学以前是真正的幼稚期,儿童要更多地依靠成人的照顾和保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青年期是个体发展上的成熟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中学生处于少年期与青年前期,刚好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2、闭锁性。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3、社会性。比起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4、动荡性。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尤其是高中生往往在政治生活中“打头阵”,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5、总之,中学阶段是心理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心理表现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因此,中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整个人才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大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显著发展。观察力的主动性、精确性有了提高。记忆力达到高峰,想象力丰富,富有理想。
2、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多地运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得到更高的发展,并出现了思维的独创性。3、大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而强烈。情绪易激动、多变化,又带有内隐、曲折的性质,高级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并非常注重友谊。4、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增强。对自己兴趣的增长,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并且注重自我教育,同时,自尊心也明显地增强了。5、大学生的人生观初步形成。具备了解决课题的内部条件,生活经验也比中学时期丰富多了,抽象思维能力已趋向成熟,为解决人生观问题准备了内部条件。6、总之,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工作中要善于调动大学生自己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各个年龄段学生心理的显著特征?
6-13岁心理处于稚嫩期,主要是模仿,这时潜移默化的最佳时期。13-15岁心理青春期萌动,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出现叛逆,但是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叛逆什么,只是需要感到自己存在。和同龄人相处希望朋友重视自己,也有激素吃多了开始谈恋爱的,不过几乎是模拟书本与电视剧的,对年轻人充满向往与敬畏,对长辈师长则...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

3-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语言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以下是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3岁:认知发展:3岁的儿童开始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如大小、形状、颜色等。他们的思维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语言发展:词汇量迅速增加,开始使用简单...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点
3.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3岁幼儿在思维上仍然依赖于动作和视觉。他们无法在心里默数,而是需要通过手指点着物体来数数。由于这一特点,他们在行动前不会计划,而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的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他们的身心发展迅速,表现得非常活跃好动。1. ...

各个年龄段学生心理的显著特征?
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学家罗斯有如下描述:“这种在精神上和身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是儿童阶段后期的一个明显特征。这种稳定与成年时期非常相似。不难想象,假如一个外星人初次来到地球,在没有碰到成人之前,很可能以为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就是成人。” 这个个阶段不仅在心理上与第一阶段明显不同,而且身体上的变化也...

小学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
(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新生儿期(0~1月)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即婴儿期或乳儿期,标志着心理活动的起始和基本发展。这是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经历显著变化。1. 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和条件反射。2. 认识世界的起点:通过感官体验世界。3. 人际交往的起始:与父母的初步互动。二、婴儿早期(1~6月)此...

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
三、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2 一、学龄前儿童及其身心发展特征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我国通常把3周岁至6~7周岁界定为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有诸多显著的身心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的发展越发完善,其大脑皮质的传导纤维都已髓鞘化。这使得他们的精细动作如解纽...

心理发展各阶段及特点
心理发展通常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具有其特定的特点和表现。一般来说,心理发展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婴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和理解世界。他们主要依赖母乳喂养,逐渐学习语言和社交技能。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建立信任和安全感,以及培养基本的认知和...

中学生的各阶段心理特征
中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征是 1、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2、反抗性与依赖性产生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为逆反心理,中学生有了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对父母采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