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在淝水之战本可收复中原,因为哪两个人早逝功亏一篑?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北方的前秦政权,其主力军团遭到了东晋军队毁灭性的打击。在前哨战:洛涧之战,秦军梁成部5万精兵,被刘牢之率5000北府军一举全歼,斩首1.5万人。东晋征东将军:刘牢之
晋军战力之强,也令统一北方,几无敌手的秦军,瞬间变得信心士气全无,草木皆兵。在淝水主战场,面对谢玄率领的8万北府军,苻坚所部37万秦军(25万前军+12万后军),竟是一战即溃,风声鹤唳, 溃不成军。
苻坚逃回洛阳,收集败兵只得十余万人,战损比超过2/3,再难压制其余各族野心家,鲜卑慕容垂、慕容冲和羌酋姚苌等纷纷举兵,庞大的前秦帝国土崩瓦解,北方地区四分五裂。
前秦天王:苻坚
为了完成收复中原的夙愿,谢安花了一年时间,整合东晋内部,重新分配权力,平衡各方利益:
谢安让出中枢大权, 分权于宗室司马道子,自己出镇广陵,解除陈郡谢氏对司马氏皇权的威胁。长江上游的桓氏利益也得到保证。谢安同时许下政治承诺,只要北伐成功,自己就将辞去一切职务,悠游林下,不问世事。
东晋太保,尚书令:谢安
在谢安舍家为国的牺牲下,东晋自开国以来就极严峻的内部矛盾得以缓和,终于于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八月,在东西万里的漫长战线上,发动了对中原的全面的反攻,一路势如破竹,望风景从:
谢玄率领北府兵收复了徐州,兖州、青州、豫州,荆州桓氏也率西府军收复了司州、梁州和益州。经过一年征战,东晋拓土万里,整个黄河以南地区重新归入版图。
而且,利用后燕和前秦的战争,东晋的兵锋已经推进到了河北地区的中心邺城。
此时,关中地区、河北地区、河东地区,氐人前秦、羌人后秦、鲜卑西燕、鲜卑后燕、丁零人等各方势力,杀得你死我活,在晋军兵锋面前虚弱不堪。
虽然北伐前锋刘牢之在和慕容垂的交战中失利。但是刘牢之带领的的只是区区2万北府军,此战失利,对东晋的国力军力并没有太大损失。
而且,慕容垂当时刚刚复国,率领的都是乌合之众,在河北立足未稳,刘牢之部不过2万北府军,就能让他野战失利,被迫解围邺城。
如果东晋真延续如淝水之战时的团结一致, 谢桓两家联合,从司州豫州青州三路大军,举十万兵马杀入河北, 慕容垂纵然是胡族中最善用兵之人,也同样难以抵挡。
后燕世祖武皇帝:慕容垂
而谢安谢玄叔侄为东晋制定的北伐计划,正是先取河北、再取河东、最后举关东之兵以临关中 ,这套从南伐北的战略,从项羽灭秦起,就成功实践过无数次,此前的曹操如此,之后的刘裕如此,朱元璋亦如此。
王猛生前,就极担心东晋会采用如此战略,才会趁前燕虚弱时果断出击,一举鲸吞,却也消化不良,留下巨大隐患。
此刻,各方胡族势力,正为分食前秦帝国崩溃后的残尸,厮杀得你死我活,犹如一团乱麻。在晋军兵锋面前虚弱不堪。
这也是东晋国力军力最鼎盛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正位于整个南朝国力、南军战斗力优势的顶点。若是能将千里战线的全面进攻持续下去,先取河北慕容垂、后取河东苻丕、如此次第各个击破下去,那么整合关东之后,再兵临潼关,对关中和河西就是席卷之势了。
自相残杀得一团乱麻、尚未完成政权整合的北方各胡族,拿什么来抵挡东晋大军呢?
然而,因为北伐军后勤需靠水路,所以东晋每次北伐选择时间,都是春水发后的季节。这次北伐的主持者谢安,同样计划在来年春天,东西并举,杀入河北,却天不假年,一病不起。
谢安去世后,原先被他努力压制和弥合的内部矛盾,重新加剧:掌控中枢、实力复兴的司马氏皇族,和其盟友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再不愿看到以徐州为中心的陈郡谢氏,以荆州为中心的谯国桓氏,这两支执掌各州军政大权的士族,随着不断收复失地而继续扩大实力。
于是,孝武帝司马曜和执政司马道子,不但否决了继续北伐的计划, 甚至连谢玄请求坐镇彭城,”西援洛阳,北护河上“的要求都拒绝了。
以谢玄的功绩威望,他本可以牢牢控制北府军,好好经营河南地区,使之变为巩固的北伐基地。岂料不久之后,谢玄也同样身染重病,不得不解除兵权,辞职回了会稽,没多久也去世了。
东晋康乐县公:谢玄
谢氏叔侄相继去世,不但让东晋同时失去了最杰出的主政者和大军统帅,而且,这一切悲剧只是一个开始。以后的几年内,桓氏的代表桓冲、桓石民、桓伊,桓氏第一战将桓石虔,谢玄的副将谢石,这些名臣名将和方面大员,也都相继去世。
淝水之战前的东晋王朝的执政精英,竟然为之一空,不得不说,他们去世的时间实在是太不合适了。显然任何政权到这个地步, 已经无法再发动大规模战争了。
关系还算不错,他出任方面大员 ,属于桓氏和谢氏、司马氏都能接受的人选,所以桓冲在世时, 桓伊在豫州,桓冲去世后,又被转调到江州。当桓伊和桓冲这些温和派死后, 桓氏大权落到野心勃勃,却志大才疏的桓玄手里,终于酿成了一场全面内战。
谢玄、谢石去世后,刘牢之又毫无政治头脑,北府军沦为内战者的杀人之刀。这场惨烈内战和与此同时的孙恩之乱,将三吴会稽地区和荆州西峡地区尽数打残,等到最终决出了刘裕这个胜利者时,东晋国力已然大损。
东晋太尉:刘裕(后为宋武帝)
到刘裕北伐时,北府军虽然饮马黄河,耀武关中,但新生的北魏政权已雄踞河北。这个不同于此前汉化程度较高的后赵、前秦、后燕,一半疆土在长城之外,能一次性啸聚数十万塞外胡骑,投入一场大侵攻的新型胡族政权,已经不是几万精兵北伐就能击败的了。
如果做一个历史假设:上天再给谢安、谢玄、桓冲、桓石虔等人5年时间,东晋的北伐大军,估计都能打到长城脚下了。
当然,即便东晋此时能光复中原,北方地区被几大家族分别掌握,类似”六卿分晋“的局面,此后的内斗自残场景,怕是同样难以避免。能否顶得住北魏政权的大规模南下侵攻,却也难说得很。
无论如何,东晋都错失了一次最好的北伐良机,而且非战之罪,天命使然,不能不令后人唏嘘长叹。
唐人修《晋书》,在谢安谢玄叔侄的传记末尾,如此感慨:
【康乐才兼文武,志存匡济,淮肥之役,勍寇望之而土崩,涡颍之师,中州应之而席卷。
方欲西平巩洛,北定幽燕,庙算有遗,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拊其遗文,经纶远矣。】
东晋在淝水之战本可收复中原,因为哪两个人早逝功亏一篑?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北方的前秦政权,其主力军团遭到了东晋军队毁灭性的打击。在前哨战:洛涧之战,秦军梁成部5万精兵,被刘牢之率5000北府军一举全歼,斩首1.5万人。东晋征东将军:刘牢之 晋军战力之强,也令统一北方,几无敌手的秦军,瞬间变得信心士气全无,草木皆兵。在淝水主战场,面对谢玄...
取得淝水之战胜利的东晋,为何没能再下一城收复中原?
淝水之战,东晋北府军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的八十万大军。之后,虽然前秦帝国崩塌了,但东晋却没能乘胜追击,恢复中原。这一方面是因为东晋自己的内部出现了问题,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五胡中的最后一个——鲜卑人崛起了。以重装骑兵闻名的鲜卑人正式崛起后,很快席卷中原,建立起北魏帝国,从而拉开了南北朝时...
淝水之战之所以能大获全胜,谁公心荐才功不可没?
淝水之战之所以能大获全胜,郗超公心荐才谢玄功不可没。郗超是东晋时期的一名文臣,他特别的有才华,而且很喜欢结交朋友。郗超一直很爱国,东晋陷入危险的时候,郗超就推荐了朝堂对立一方谢安的侄子谢玄率军出征,谢玄也不负众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十六国初期,社会上动荡不安,当时到处都是战乱,当时...
为何淝水之战能让前秦帝国迅速瓦解?为何东晋没能把握时机收复中原?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
淝水之战东晋大胜,为什么北伐却没能成功
1、内部矛盾激化 383年,东晋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仅用八万人就击败了前秦的数十万大军。此后,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各地都爆发了叛乱,整个北方陷入大乱。对于偏安东南的东晋王朝而言,这是一个北伐的绝佳的机会。可是,东晋王朝却没有能够收复中原地区,依然是个割据政权。当时,主持东晋政局的是一代名相...
淝水之战东晋胜利前秦失败原因分析?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起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窍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创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创立的陌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
苻坚为何要发动淝水之战?他究竟有着怎样的盘算?
苻坚发动淝水之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够打败东晋,收复南方然后就可以一统中原。因为当时前秦的兵力加起来大概有将近80万,而东晋的兵力也不过仅仅不到10万人,所以这种力量的悬殊就让苻坚觉得自己这场战争一定可以胜利,只可惜最后苻坚以失败告终,而且还是惨败。在公元357年的时候苻坚杀掉了苻生坐上了...
淝水之战简介,为何东晋没有趁势北伐?
如果东晋大规模北伐进而收复中原,那么谢家的势力就可能超过其他士族乃至取代皇帝。桓家也担心谢家利用淝水之战的功绩把桓家一脚踢开而单独执政,谢桓执政联盟的内部同样存在矛盾。正因如此,除了谢家及其麾下的北府军团外,东晋政坛上的其他势力都反对大规模北伐。由于东晋士族联合体的性质,执政谢安在这种...
淝水之战的爆发,对东晋产生了哪些影响
淝水之战后,东晋收复了黄河以南广大地区,又攻克了蜀地和汉中,而东晋王朝却对黄河以北、潼关以西的地区弃而不顾。不但如此,对于已收复地区内的人民,东晋不但没有解除他们的痛苦,反而四处抄掠生口作为奴婢,将他们带到江南世族的庄园强制劳动,过着非人的生活。长安百姓因战乱南奔东晋,但东晋戍边...
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后,东晋为什么没有进行大规模北伐?
那么在淝水之战之后,东晋原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来进行大规模的北伐,从而一统整个中国的,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主要还是从一个将领说起,他的名字就是谢安。首先淝水之战就是因为在谢安的领导下才能够获得胜利的,本来谢安是想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北伐的,但是当时东晋的皇帝对谢安起了疑心,主要是因为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