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原文_翻译及赏析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3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唐代·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送别 , 写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
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
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
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赏析二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著、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鉴赏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公元839年(开成四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著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三、四两句又展示了两幅美景:“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著、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写道:“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创作背景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作于开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杜牧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送裴坦赴官归京》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译文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

“九华山路云遮寺”的出处是哪里
“九华山路云遮寺”出自唐代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九华山路云遮寺”全诗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唐代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原文_翻译及赏析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戈江村柳拂桥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诗句“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这句诗描绘了两幅生动的画面。第一幅是想象中的九华山,山路蜿蜒,云雾缭绕,远处的寺庙时隐时现,仿佛在与云雾捉迷藏。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享有“佛国仙城”的美誉,位于池州青阳(现在的安徽境内),是宣州通往舒州的必经之地。这里的“九华山路”不仅...

描写建筑美的古诗
1、《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唐代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译文: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2、《阿房宫赋》——唐代杜牧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阅读赏析
颔联两句“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展示了两幅美景。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

《江南春》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杜牧《江南春》的意思
1、释义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2、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作者朝代:唐

《江南春绝句》的全诗和诗意分别是什么?
一、古诗原文 《江南春绝句》作者:杜牧(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白话译文 辽阔的千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三、古诗诗意 《江南春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