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姓 蔺氏家谱 蔺姓起源 蔺姓名人 蔺姓的来源 蔺姓简介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5
前 言
蔺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自韩康得姓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真实反映蔺氏二千多年的沧桑历史,全面再现蔺氏人的创业成就,是五十万蔺氏儿女的良久夙愿。
为了写一本蔺氏的小册子,6年来,我北上南下东征西进,遗憾的是因为资料的严重缺憾,几次动笔几次搁浅。是姓氏文化热不停的 *** 了我,是全国各地蔺姓宗亲的热情鼓励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把笔拿起来。欣慰的是,经过半年的整理,《蔺姓源流》终于同大家见面了。她像一枝迟开的花朵,姗姗来到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百家姓”花园,也许她并不美丽,但我希望能受到大家欢迎。
由于自己学识浅陋,水平有限,兼之资料欠缺,也因为第四届蔺氏网站会议在即,时间仓促,所以来不及补充更多的史料,也来不及对已形成的草稿做进一步的加工,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取舍失当,或亦有之,祈请族人不另指正。
从历史的角度看,蔺氏是一座富矿,一本厚书。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当然也不可能穷尽蔺氏的方方面面。倘能引发更多的有关蔺氏的文章或书籍,那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小册子在筹备、编写、出版过程中,吸收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各界朋友的积极支持,特别是内蒙古蔺氏族人的热心赞助,终使我梦想成真。在此,我谨向你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愿这本小册子问世后,能激励族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智尽力,浇和谐社会之花,建功立业,结经济腾飞之果,为蔺姓家族续写出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蔺朝国
2005年4月于和平寓所
蔺姓源流
第一章 姬姓后裔,食邑得姓
第一节 “根”在何处,蔺姓远祖
第二节 韩氏显贵、忠义之臣
第三节 韩康有功,食采于蔺
第二章 股肱之臣,蔺姓骄傲
第一节 历代名人咏相如
第二节 蔺相如的辉煌史迹
第三节 蔺相如的传说
第三章 蔺氏名人,光耀史册
第一节 蔺氏古代名人简介
第二节 蔺氏近现代名人简介
第四章 星光灿烂,蔺姓英杰
第一节 蔺氏古代名人录
第二节 蔺氏烈士录
第三节 蔺氏当代名人录
第五章 蔺氏文化,万世流芳
第一节 郡望堂号
第二节 文化遗址
第三节 成语典故
第六章 久怀慕蔺,百家争鸣
第一节 我与蔺相如研究
第二节 蔺相如祖先考
第三节 蔺相如墓冢何处觅
第四节 千古蔺墓草青青——蔺相如墓地游踪
第五节 依托蔺相如墓地,把蔺相如名人效应做大做强的思考
第六节 北贾璧蔺氏溯源
第七节 赵都寻“蔺”记
第八节 蔺相如出生地考
第九节 长凝蔺相祠
第十节 蔺相如故里寻踪 上篇
第十一节 蔺相如故里寻踪 下篇
第十二节 从蔺相如看《史记》
第十三节 浅论蔺相如与周瑜—-谈肚量
第十四节 浅论廉颇与蔺相如—-谈团结
第十五节 司马相如与蔺相如
第七章 其它
第一节 蔺氏宗族分布情况
第二节 蔺姓地名
第三节 蔺氏改姓
第四节 他姓改蔺
第五节 有关蔺的植物、酒类、公司
附录:
1、北贾壁蔺氏宗族与民俗
2、北贾壁蔺氏宗谱、字辈
第一章 姬姓后裔,食邑得姓
第一节“根”在何处,蔺姓远祖
据笔者考,蔺姓出自韩姓,而韩姓又出自姬姓。蔺姓乃是黄帝的后裔。
相传,我们的始祖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十二人,分别为姬、酉、祁、己、任、滕、箴、荀、僖、姞、儇、依十二姓。黄帝居住在轩辕丘,娶西陵氏女嫘祖为妻。嫘祖是黄帝的正妻,曾经生下两个儿子:玄器、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下高阳,高阳就是后来人们习称的颛顼帝。颛顼逝世后,由玄嚣的孙子高辛登位,高辛就是后来人们习称的帝喾。他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父亲是蟜极,蟜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便是黄帝。蔺姓便是由帝喾这一支演变而来的。
谈起蔺姓的演变,不得不提起后稷。后稷是黄帝的曾孙。他的母亲是帝喾的元妃姜嫄。关于后稷的身世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姜嫄来到野外,看见地上有巨人的脚印,很是好奇,想踏进去试试,刚一踏进去,就感到腹内剧烈震动,像怀了孕一样。过了一年,生下一个儿子。姜嫄认为这个儿子来历不明,很不吉利,就把他抛弃在一个小巷里,但牛马经过小巷时,却避而不跺。又把他放到树林里,恰好有好多人。因此姜嫄又把他扔到水沟的冰面上。一群飞鸟又用翅膀覆盖和衬垫着他。姜嫄觉得他很神奇,才将他收养起来抚育成人。因为姜嫄屡次将其抛弃。所以给他起名叫弃。弃在儿童时代就很出类拔萃。做游戏时喜欢种麻和豆子,而且经他所种的植物长得非常好。弃长大以后,很喜欢耕田种地。并且能够因地制宜,经他所种的植物连年丰收。帝舜发现了他的农业才能,任命他为农师,在弃的精心管理下,农业连年丰收,帝舜很高兴,封他为有邰氏的国君,号曰后稷,居住在豳地(今陕西省栒邑县西部地区),并让他另姓姬。
后稷的第十二世孙古公亶父继承祖先的遗业,并且能够积德行义,深受国人爱戴。古公 亶父在位期间,戎狄族入侵,全国百姓要求群起应战。古公亶父不忍使百姓深受战乱之苦,主动离开豳地,迁到岐下(今陕西岐山县东北),豳人感其仁德,举国扶老携幼追随古公亶父于岐下。旁国的百姓。感念古公亶父的仁德,也都来归顺他。古公亶父在岐山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戎狄风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设立官吏,使其国逐渐强盛起来。古公亶父的孙子昌,也就是我们习称的西伯侯姬昌(后来被武王追封为周文王)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在西伯侯的治理下,他的诸侯国更加强盛。这个时候,商纣王宠爱妲己,整日沉迷女色,昏庸无道。他的臣子崇侯虎上奏纣王:“西伯积善累德,诸侯向之,将不利于帝。”于是纣王下令将西伯侯囚于羑里。西伯侯的臣子闳夭等人以美女、奇物、良马将其赎回。西伯侯的儿子姬发即后来的周武王,经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灭商建周,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沣水东岸)。周武王逝世后,他的儿子诵继位,也就是周成王(周成王年幼)。一天,他和三弟叔虞做游戏,把一片桐叶递给叔虞。接着随便开了一句玩笑,说:“这个给你,封你为侯。”这一游戏之语被一旁的史官史俟听到,并记录了下来,因为“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成王无奈,只得册封叔虞,将其封于“唐”,后称其“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又被封于晋,成为晋侯。晋侯的七世孙费王即晋穆侯。晋穆侯四年,娶齐女姜氏为夫人,生太子仇、少子成师。仇后来做了晋文侯,他的儿子伯做了昭侯。晋昭侯元年,封晋文侯的弟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桓叔之孙称后来做了曲沃武公。曲沃武公灭晋文侯的六世孙缗而自立,即晋武公。晋武公灭掉周成王的弟弟(名失传)所建立的韩国(也为周分封的诸侯国)封其小叔叔姬万(又名毕万)于韩,称为韩武子。韩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的地方。韩氏一直在晋国被列为公卿。至春秋末战国初,韩厥的玄孙韩康食采于蔺(今山西离石县),以封邑为氏,称蔺氏。
由上所考,蔺姓出自韩姓,而韩姓则出自姬姓。
黄帝
│娶嫘祖生
玄嚣
│
娇极
│
帝喾
│娶姜 生
后稷(始得姬姓)
│下传三世
公刘(周道之兴自公刘始)
│下传九世
古公亶父(武王追封其为太王)
太伯 虞仲 季历(武王追封其为王季)
│娶妻太任
昌(西伯侯姬昌追封其为文王)
│
发(武王灭纣建周)
(周成王)诵 唐叔虞(周成王桐叶封弟叔虞于唐)
│
唐叔子燮(晋国的开国之君)
│下传七世
费王(晋穆侯)
娶齐女姜氏
(晋文侯)仇 成师(昭候元年封成师于曲沃号桓叔)
(晋昭侯) 伯
历三世 历二世
(晋哀候)光
小子候 缗
称(曲沃武公)
晋武公
第二节 韩氏显贵 忠义之臣
由上一节的分析,我们可知韩氏的祖先本来与周同姓,姓姬氏。后来韩的后裔姬万由于帮助曲沃武公夺得晋君的地位有功,被封在韩原,世称韩武子。武子后三代而有韩厥,自此该支姬姓子民因封为姓,这就是韩氏的起源。而韩厥就是韩氏的第一人,韩氏的显贵也是从韩厥开始的。
韩氏的显贵与赵氏息息相关。晋灵公在位期间,赵盾为国政,韩厥的父亲是赵家的门客,韩厥自幼在赵家长大。他少而聪慧,长而忠义,赵盾对其甚是赏识,推荐他作军中司马,负责军法之事。有一次,晋军赴河曲与秦国交战。赵盾亲任中军主将,韩厥任军中司马。三军行列整齐,正在进发,突然有一辆车子冲进了队伍,打乱了行军的行列。韩厥赶来,大声责问驾车的人:“你这是干什么?”那人理直气壮地说:“赵国政忘了带餐具,命令我回城去取, *** 过行列,我无法过去!”韩厥气愤地说:“打仗的行列,岂能乱闯,执行军法,立即斩首。”那赶车人立即下车求饶:“这确实是国政的命令。”韩厥果断地说:“既然打仗,我就只知道有军法,不知道有国政。”几位将军过来劝说韩厥,韩厥坚决执法。事后,赵盾召见韩厥,大家都为韩厥捏着一把汗。到了将帅的营帐,赵盾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盛情款待韩厥。席中,赵盾亲切地对韩厥说:“举贤任能是我的责任,军中之职,事关江山社稷,国家安危,我推荐你任职又怕你担当不起,所以考验你一下,你能严格执法我就放心了。”从此韩厥在军中威望大增,他对赵盾的知遇之恩也深埋心底。
晋景公继位不久,晋国与楚国为争夺郑国而在邲地(今河南荥阳北)展开了一场战争。当时荀林父为中军主将,赵朔为下军主将,赵同、赵括、赵婴齐为军中大夫。韩厥为军中司马。当晋军走到黄河边上时,才得知郑楚已达成和议,中军主将荀林父主张撤军,军中大夫赵同、赵括、赵婴齐认为“不与楚国交战,晋国就会失掉霸主地位。”赵旃贸然出战,擅自率领部分兵马渡河。韩厥见此情形,甚为着急,便对荀林父说:“赵旃等人孤军深入,势必会失败,你身为元帅,对此要承担责任。不如全军过河接应。”晋军虽然过河,面临来势汹汹的楚军。终因准备不足而大败,晋军在中原的豪气也开始衰弱。晋景公十一年,韩厥与郄克率兵八百乘攻打齐国,大败齐国,重新恢复了晋国的威望。晋景公十四年,晋景公把三军扩充为六军,增加新三军,提升近年在战争中的有功人员。韩厥被提升为新中军主将,位居十二卿之列。赵括为副将,赵旃为新下军的副将,赵朔仍为下军的主将。赵氏人才济济,在十二卿中,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
对赵氏的蒸蒸日上,他的仇家屠岸贾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晋灵公在位期间。赵盾(赵朔的父亲)与屠岸贾同为国之大夫,屠岸贾阿谀奉承,深得晋灵公的宠爱。而赵盾对灵公的暴虐十分不满,屡次进谏。晋灵公十分讨厌赵盾,派人暗杀赵盾。刺客感赵盾之忠义,不忍杀害,自杀身亡。赵盾得以逃离,还未逃离国境,赵盾的弟弟赵穿就在桃园杀死了灵公 (乙丑年)。赵盾被迎回国都。.屠岸贾怀恨在心,但是慑于赵盾的威望,不敢贸然行事。晋灵公被杀后,他一直言行唯诺,委屈作人。赵盾、赵穿去世后,屠岸贾又施展他那套阿谀奉承的手腕,获得了晋景公的重用,担任了晋国司寇的要职,掌管国家的刑狱和纠察,他大权在握后,便开始收揽自己的党羽,羽毛渐丰,便开始向赵氏发难。
一天, 晋国境内的梁山(今山西吕梁山)忽然崩塌,山石堵塞了河流,大水泛 滥
成灾。晋景公想请太史占卜一下是什么原因。屠岸贾用金钱贿赂了太史。太史占卜完后,沉思了一下说:“是因为刑罚不公,所以使山河发怒。”晋景公说:“我就位以来,没有用过刑罚,怎么会用刑不公呢?”站在一旁的屠岸贾见时机已到,便走向前提醒说:“刑罚过宽或过严都叫做不公,当年赵盾在桃园杀了晋灵公,晋成公继为后不仅不加以追究,还让他执掌国政。一直到现在,赵氏子孙布满朝中,个个身居高位,象这样怎么能惩戒后人呢?梁山的崩陷,是为晋灵公鸣冤呀!”此事非同小可,晋景公不敢断然下决心,便征询大臣们的意见,大臣屈从屠岸贾的威势,不敢仗义执言,推托其辞,不置可否,只有新中军主将韩厥听了,反驳说:“赵氏世世代代事奉晋国,忠心耿耿,为晋国屡建功勋。晋灵公被杀时,赵盾已逃之在外,晋成公都认为他是没罪的,现在赵盾已死,却要诛杀他的子孙,这不是扰乱朝廷吗!”
晋景公没有采纳韩厥的意见,命人将赵盾弑军的罪状写在版上,交由屠岸贾全权处理。韩厥见大事不好,忙暗中给赵家报信。赵朔说:“我如果逃跑了,必然要嫁祸后人,不如以我的身死来换赵家的清白,我的妻子快要临产了,如果有幸生下男孩,望将军能替我保住这一骨肉,以延续赵氏的血脉,我在九泉之下也感激不尽。”韩厥忙扶起赵朔,伤悲地掉下眼泪:“我韩厥能有今天都是赵家的恩德,你我情同父子,我就是舍命也在所不惜。”
第二天一早,屠岸贾亲自带兵,将赵氏居住的下宫团团围住,以讨伐叛逆的名义,将赵朔、赵同、赵括及家人杀了个寸草不留。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当时躲避在宫中幸免于难,没过多久,生下一男婴。屠岸贾得知消息后,又派人到宫中搜查。庄姬将婴儿藏在宽大的裤腿里,未被屠岸贾发现,但屠岸贾并未死心,他一方面严守宫门,一面又发布告示:“有举报赵氏孤儿下落的,赏黄金千两,凡藏匿者全家处斩。”
宫中脱险之后,程婴与公孙杵臼商量说:“今天屠岸贾虽然没有搜出婴儿,但从目前他所造的声势看,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会再去搜宫,这样下去,赵氏难免绝后之灾。必须想方设法把婴儿偷出宫来,藏到外地,才能保住婴儿的性命。”面对屠岸贾的严防死守,他们最终决定实施调虎离山计,以程婴子代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藏匿于宫外,并由程婴向屠岸贾举报,一切都按计划实施。屠岸贾在程婴的带领下杀死了假孤儿,放松了对宫中的戒备。一日,居住在宫中的庄姬由于整天提心吊胆,身体虚弱,便患了疾病。韩厥看时机已到,趁机找到一个心腹医生装作为庄姬看病,把孩子藏在药箱里送出了宫。程婴与公孙杵臼的计策早已告知韩厥。韩厥救出婴儿后按约定的地点,找到了程婴,把孩子交给了他,程婴夫妇避开都城,远走他乡来到盂山(今山西盂县北)安家落户,精心抚养赵氏孤儿。而韩厥在宫中则无时无刻不在为赵氏复兴寻找机会。时光荏苒,一过就是十五年,赵氏孤儿在程婴的培养下已长成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有一天,晋景公接待完大臣,回卧室休息,忽然肚子疼起来,而且一阵疼似一阵,景公不禁痛苦地大叫起来,宫人急忙把太医找来,号脉察色,检查多时,也没有诊断出病因,所以也不敢随便下药,晋景公又派人请来卜者占吉凶。韩厥一看到赵家复兴的时机已到,派人串通占卜者。那位卜者早就倾慕赵氏的大名,愿为赵氏复出效力,当即不谋而合。卜者来到后,拿出龟甲用火烧烤,不多时,龟甲便裂出许多缝纹。他眯着眼睛,拿着龟纹,沉吟半响,缓缓说道:“大业的后代承受了冤屈,所以他的冤魂在作怪。”说完便行礼告退了。
晋景公不明白卜者的话意,便询问已升为中军主将的韩厥,韩厥解释说:“相传五帝之中的颛顼帝,有一个名叫女修的后代孙女,女修在织布时,有一只燕子落下一颗蛋,女修吞食了这颗蛋,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的后代大费曾跟大禹一起治理水患,为民造福。如今大业的后代有两宗,一宗在秦国为嬴姓,一宗在晋国为赵姓,他们对周朝都有过赫赫功绩。”晋景公疑惑地问:“难道大业的后代说的就是赵氏。”韩厥说:“周厉王、周幽王残暴无道,所以赵氏的后代才离开周朝来到晋国,从侍奉先君武侯到成公,代代有功,可以这么说,没有赵氏,晋国就不会象今天这样强盛,请君主为自己的国家认真考虑。”晋景公叹息一声,有些绝望地说:“赵氏已被满门抄斩,还有什么方法能挽回吗?”
韩厥内心一阵激动,压低声音,把赵氏孤儿尚存人间的真情告诉了晋景公。晋景公一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病情也似乎好了许多。为了不打草惊蛇,晋景公与韩厥秘密商议了复立赵氏的步骤和措施。韩厥先从盂山把程婴和赵氏孤儿接回都城,藏在宫中。
一天早朝,韩厥约请文武百官到宫中问候晋景公的病情。同时在宫廷内外布置了许多武士,以防意外。问候完毕,晋景公说:“我的病情已经好转,病根也找到了。”大臣们想听缘由。晋景公整衣肃神,从坐椅上站起来说:“是因为对晋国有功的赵氏蒙受冤屈引起的。”这时韩厥把程婴和赵氏孤儿领到大家面前,晋景公恢复了赵家的爵位和封地,并任命救孤有功的程婴为大将军。随后,韩厥带领武士查封了屠府,消灭了屠氏家族,并将屠岸贾的首级祭于赵朔的墓前,为赵氏报了深仇大恨。
在今日邯郸市丛台公园仍保存着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所建的三忠祠的遗址。三忠祠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邯郸县令卢龙云在丛台时所建的。祀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后清雍正年间知县郑方坤曾予重修,重修三忠祠时,曾迁址于城西东名观右,郑以为公孙乃赵之门客,程为赵友,韩则同为列卿,“忠”字似未稳妥,遂改名为三义祠。但未沿袭下来,后仍以“三忠”名。清雍正年间,邯郸知县郑方坤在南门外为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建四祠,后俱废。在今日邯郸丛台公园尚保存有为纪念韩厥、程婴、公孙杵臼所建的三忠祠的遗址。1980年10月邯郸市 *** 在“三忠祠”和“四贤祠”的基础上,重建了“七贤祠”,至今祠内尚存有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邯郸七贤的塑像七尊。
第三节 韩康有功,食采于蔺
在第一节中,笔者已对蔺姓源流做了考证,经考证我们得知蔺姓出自韩姓,而韩姓又出自姬姓。事实上,这涉及的是一个姓氏的来源问题。根据姓氏学界通常的说法,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万多个姓氏,由于各姓的具体情况不同,姓氏的来源也极为复杂。
大致说来,有以图腾为姓的,如龙姓、熊姓、姒姓、姬姓等;有以官职为姓的,如卜姓、钱姓、司马姓、尹姓等;有以职业为姓的,如张姓、屠姓、顾姓、甄姓、陶姓等;有以山河名称为姓的,如姬姓、姜姓、妫姓等;有以先辈名字为姓的,如兰姓、盖余姓,庆忌姓,烛庸姓等(后三个复姓今天已不常用);有以排行、辈分为姓的,如伯姓、孟姓、仲姓、叔姓、季姓等;有以父祖名号为姓的,如文姓、武姓,哀姓、康姓、成姓、孔姓等;有以皇帝所赐为姓的,如李姓、朱姓、刘姓、金姓、厉姓等;有以外来姓为姓的,如独孤姓、完颜姓、商姓、王姓等;有以国为姓的,如齐姓、燕姓、赵姓、韩姓、魏姓等;有以居住地和封国所在地为姓的,如郭姓、西门姓、尹姓、常姓、丘姓等;有以某种事物为姓的,如车姓、林姓、李姓、苻姓等;有以数字为姓的,如伍姓、万姓、陆姓、戚姓等;有以季节和时间为姓的,如秋姓、夏姓、月姓、分姓,秒姓等;有以天体气象为姓的,如虹姓、霜姓、昆姓等;有以地形地貌为姓的,如岛姓、岸姓、岭姓、江姓、山姓、田姓等;有以方位为姓的,如东姓、北姓、上姓、左姓、右姓等;有以人体部位为姓的,如耳姓、口姓、皮姓、眼姓等;有以动物名称为姓的,如狗姓、蛇姓、牛姓、羊姓等;有以树木花卉和民间称谓为姓的,如梅姓、兰姓、竹姓、菊姓、花姓、杨姓、柳姓等;有以金属为姓的,如金姓、银姓、铜姓、铁姓、锡姓等;有以朝代为姓的,如宋姓、康姓、元姓、清姓等;有以行政区划为姓的,如省姓、市姓、县姓、乡姓等;有以天干地支为姓的,如甲姓、乙姓、丁姓、丑姓、癸姓等;有以军队编制为姓的,如师姓、班姓、帅姓、兵姓、营姓等;有以文化用品为姓的,如墨姓、砚姓、琴姓等;有以食物为姓的,如米姓、豆姓、糕姓、饭姓等;有以日常用品为姓的,如镜姓、枕姓、盆姓、伞姓、席姓等;有以地名为姓的,如邯郸姓、长沙姓、长兴姓、唐山姓等;有以民族为姓的,如汉姓、满姓等。总之,姓氏的来源是极为复杂的,既有一姓多源的,如尹姓既有来自官职的,也有来自方位的。李姓既有来自事物的,也有来自皇帝所赐的。诸如此类的一姓多源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也有多姓一源的情况,这个较容易理解,笔者不再举例。
那么,蔺姓的来源又出自哪种呢?《中国人名大辞典·姓氏考略》中有如下记载:“蔺,姬姓。晋韩厥玄孙曰康、仕赵,食采于蔺,因以为氏。”这段话告诉我们,蔺姓是姬姓的后裔,确切地说是后稷的后裔。(这在第一节中,笔者已作了论证,这里不再展开)晋国的大臣韩厥的玄孙韩康,在赵国任大夫之职。(一说是由于战国时,韩氏在晋国失势,韩康逃到赵国)被封在蔺邑(地址在今山西离石县,或今陕西省渭南县附近)。于是韩康以地为姓,改韩为蔺,人称蔺康,成为蔺姓始祖。可见,蔺姓是以封地蔺邑为来源的。而蔺邑的得名则源自当地广泛生长的一种植被,它具有狭长中空的长枝,叶生于茎的根部,花侧生于茎之上部。它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不仅节水抗旱,还耐贫 、抗杂草、抗病虫、鼠害。它不仅易管理,还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即茎可编席,茎髓可作灯心。它的名字就是蔺草,又称灯心草,马蔺。因此蔺姓的来源也与这种植物息息相关。
附:韩康与韩康子非一人考。
笔者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学界有蔺姓的始祖乃韩康子之说,但在笔者对蔺姓源流的材料进行梳理过程中,发现蔺姓的始祖,乃是韩康而非韩康子。而且韩康与韩康子并非同一人。据《史记·韩世家》可知,韩康子乃是韩庄子的儿子,韩庄子乃是韩简子的儿子,韩简子乃是韩贞子的儿子,韩贞子乃是韩宣子的儿子,而韩宣子乃是韩献子的儿子,韩献子乃是韩厥。由此可知,韩康子乃是韩厥的五世孙。而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姓名姓略》附录80页考:“蔺、姬姓。晋韩厥玄孙曰康、仕赵。食采于蔺,因以为氏。”与蔺姓得名有关的韩康乃是韩厥的玄孙(即三世孙)。可见韩康与韩康子并非一个人。
蔺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自韩康得姓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真实反映蔺氏二千多年的沧桑历史,全面再现蔺氏人的创业成就,是五十万蔺氏儿女的良久夙愿。
为了写一本蔺氏的小册子,6年来,我北上南下东征西进,遗憾的是因为资料的严重缺憾,几次动笔几次搁浅。是姓氏文化热不停的 *** 了我,是全国各地蔺姓宗亲的热情鼓励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把笔拿起来。欣慰的是,经过半年的整理,《蔺姓源流》终于同大家见面了。她像一枝迟开的花朵,姗姗来到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百家姓”花园,也许她并不美丽,但我希望能受到大家欢迎。
由于自己学识浅陋,水平有限,兼之资料欠缺,也因为第四届蔺氏网站会议在即,时间仓促,所以来不及补充更多的史料,也来不及对已形成的草稿做进一步的加工,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取舍失当,或亦有之,祈请族人不另指正。
从历史的角度看,蔺氏是一座富矿,一本厚书。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当然也不可能穷尽蔺氏的方方面面。倘能引发更多的有关蔺氏的文章或书籍,那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小册子在筹备、编写、出版过程中,吸收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各界朋友的积极支持,特别是内蒙古蔺氏族人的热心赞助,终使我梦想成真。在此,我谨向你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愿这本小册子问世后,能激励族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智尽力,浇和谐社会之花,建功立业,结经济腾飞之果,为蔺姓家族续写出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蔺朝国
2005年4月于和平寓所
蔺姓源流
第一章 姬姓后裔,食邑得姓
第一节 “根”在何处,蔺姓远祖
第二节 韩氏显贵、忠义之臣
第三节 韩康有功,食采于蔺
第二章 股肱之臣,蔺姓骄傲
第一节 历代名人咏相如
第二节 蔺相如的辉煌史迹
第三节 蔺相如的传说
第三章 蔺氏名人,光耀史册
第一节 蔺氏古代名人简介
第二节 蔺氏近现代名人简介
第四章 星光灿烂,蔺姓英杰
第一节 蔺氏古代名人录
第二节 蔺氏烈士录
第三节 蔺氏当代名人录
第五章 蔺氏文化,万世流芳
第一节 郡望堂号
第二节 文化遗址
第三节 成语典故
第六章 久怀慕蔺,百家争鸣
第一节 我与蔺相如研究
第二节 蔺相如祖先考
第三节 蔺相如墓冢何处觅
第四节 千古蔺墓草青青——蔺相如墓地游踪
第五节 依托蔺相如墓地,把蔺相如名人效应做大做强的思考
第六节 北贾璧蔺氏溯源
第七节 赵都寻“蔺”记
第八节 蔺相如出生地考
第九节 长凝蔺相祠
第十节 蔺相如故里寻踪 上篇
第十一节 蔺相如故里寻踪 下篇
第十二节 从蔺相如看《史记》
第十三节 浅论蔺相如与周瑜—-谈肚量
第十四节 浅论廉颇与蔺相如—-谈团结
第十五节 司马相如与蔺相如
第七章 其它
第一节 蔺氏宗族分布情况
第二节 蔺姓地名
第三节 蔺氏改姓
第四节 他姓改蔺
第五节 有关蔺的植物、酒类、公司
附录:
1、北贾壁蔺氏宗族与民俗
2、北贾壁蔺氏宗谱、字辈
第一章 姬姓后裔,食邑得姓
第一节“根”在何处,蔺姓远祖
据笔者考,蔺姓出自韩姓,而韩姓又出自姬姓。蔺姓乃是黄帝的后裔。
相传,我们的始祖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十二人,分别为姬、酉、祁、己、任、滕、箴、荀、僖、姞、儇、依十二姓。黄帝居住在轩辕丘,娶西陵氏女嫘祖为妻。嫘祖是黄帝的正妻,曾经生下两个儿子:玄器、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下高阳,高阳就是后来人们习称的颛顼帝。颛顼逝世后,由玄嚣的孙子高辛登位,高辛就是后来人们习称的帝喾。他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父亲是蟜极,蟜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便是黄帝。蔺姓便是由帝喾这一支演变而来的。
谈起蔺姓的演变,不得不提起后稷。后稷是黄帝的曾孙。他的母亲是帝喾的元妃姜嫄。关于后稷的身世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姜嫄来到野外,看见地上有巨人的脚印,很是好奇,想踏进去试试,刚一踏进去,就感到腹内剧烈震动,像怀了孕一样。过了一年,生下一个儿子。姜嫄认为这个儿子来历不明,很不吉利,就把他抛弃在一个小巷里,但牛马经过小巷时,却避而不跺。又把他放到树林里,恰好有好多人。因此姜嫄又把他扔到水沟的冰面上。一群飞鸟又用翅膀覆盖和衬垫着他。姜嫄觉得他很神奇,才将他收养起来抚育成人。因为姜嫄屡次将其抛弃。所以给他起名叫弃。弃在儿童时代就很出类拔萃。做游戏时喜欢种麻和豆子,而且经他所种的植物长得非常好。弃长大以后,很喜欢耕田种地。并且能够因地制宜,经他所种的植物连年丰收。帝舜发现了他的农业才能,任命他为农师,在弃的精心管理下,农业连年丰收,帝舜很高兴,封他为有邰氏的国君,号曰后稷,居住在豳地(今陕西省栒邑县西部地区),并让他另姓姬。
后稷的第十二世孙古公亶父继承祖先的遗业,并且能够积德行义,深受国人爱戴。古公 亶父在位期间,戎狄族入侵,全国百姓要求群起应战。古公亶父不忍使百姓深受战乱之苦,主动离开豳地,迁到岐下(今陕西岐山县东北),豳人感其仁德,举国扶老携幼追随古公亶父于岐下。旁国的百姓。感念古公亶父的仁德,也都来归顺他。古公亶父在岐山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戎狄风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设立官吏,使其国逐渐强盛起来。古公亶父的孙子昌,也就是我们习称的西伯侯姬昌(后来被武王追封为周文王)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在西伯侯的治理下,他的诸侯国更加强盛。这个时候,商纣王宠爱妲己,整日沉迷女色,昏庸无道。他的臣子崇侯虎上奏纣王:“西伯积善累德,诸侯向之,将不利于帝。”于是纣王下令将西伯侯囚于羑里。西伯侯的臣子闳夭等人以美女、奇物、良马将其赎回。西伯侯的儿子姬发即后来的周武王,经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灭商建周,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沣水东岸)。周武王逝世后,他的儿子诵继位,也就是周成王(周成王年幼)。一天,他和三弟叔虞做游戏,把一片桐叶递给叔虞。接着随便开了一句玩笑,说:“这个给你,封你为侯。”这一游戏之语被一旁的史官史俟听到,并记录了下来,因为“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成王无奈,只得册封叔虞,将其封于“唐”,后称其“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又被封于晋,成为晋侯。晋侯的七世孙费王即晋穆侯。晋穆侯四年,娶齐女姜氏为夫人,生太子仇、少子成师。仇后来做了晋文侯,他的儿子伯做了昭侯。晋昭侯元年,封晋文侯的弟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桓叔之孙称后来做了曲沃武公。曲沃武公灭晋文侯的六世孙缗而自立,即晋武公。晋武公灭掉周成王的弟弟(名失传)所建立的韩国(也为周分封的诸侯国)封其小叔叔姬万(又名毕万)于韩,称为韩武子。韩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的地方。韩氏一直在晋国被列为公卿。至春秋末战国初,韩厥的玄孙韩康食采于蔺(今山西离石县),以封邑为氏,称蔺氏。
由上所考,蔺姓出自韩姓,而韩姓则出自姬姓。
黄帝
│娶嫘祖生
玄嚣
│
娇极
│
帝喾
│娶姜 生
后稷(始得姬姓)
│下传三世
公刘(周道之兴自公刘始)
│下传九世
古公亶父(武王追封其为太王)
太伯 虞仲 季历(武王追封其为王季)
│娶妻太任
昌(西伯侯姬昌追封其为文王)
│
发(武王灭纣建周)
(周成王)诵 唐叔虞(周成王桐叶封弟叔虞于唐)
│
唐叔子燮(晋国的开国之君)
│下传七世
费王(晋穆侯)
娶齐女姜氏
(晋文侯)仇 成师(昭候元年封成师于曲沃号桓叔)
(晋昭侯) 伯
历三世 历二世
(晋哀候)光
小子候 缗
称(曲沃武公)
晋武公
第二节 韩氏显贵 忠义之臣
由上一节的分析,我们可知韩氏的祖先本来与周同姓,姓姬氏。后来韩的后裔姬万由于帮助曲沃武公夺得晋君的地位有功,被封在韩原,世称韩武子。武子后三代而有韩厥,自此该支姬姓子民因封为姓,这就是韩氏的起源。而韩厥就是韩氏的第一人,韩氏的显贵也是从韩厥开始的。
韩氏的显贵与赵氏息息相关。晋灵公在位期间,赵盾为国政,韩厥的父亲是赵家的门客,韩厥自幼在赵家长大。他少而聪慧,长而忠义,赵盾对其甚是赏识,推荐他作军中司马,负责军法之事。有一次,晋军赴河曲与秦国交战。赵盾亲任中军主将,韩厥任军中司马。三军行列整齐,正在进发,突然有一辆车子冲进了队伍,打乱了行军的行列。韩厥赶来,大声责问驾车的人:“你这是干什么?”那人理直气壮地说:“赵国政忘了带餐具,命令我回城去取, *** 过行列,我无法过去!”韩厥气愤地说:“打仗的行列,岂能乱闯,执行军法,立即斩首。”那赶车人立即下车求饶:“这确实是国政的命令。”韩厥果断地说:“既然打仗,我就只知道有军法,不知道有国政。”几位将军过来劝说韩厥,韩厥坚决执法。事后,赵盾召见韩厥,大家都为韩厥捏着一把汗。到了将帅的营帐,赵盾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盛情款待韩厥。席中,赵盾亲切地对韩厥说:“举贤任能是我的责任,军中之职,事关江山社稷,国家安危,我推荐你任职又怕你担当不起,所以考验你一下,你能严格执法我就放心了。”从此韩厥在军中威望大增,他对赵盾的知遇之恩也深埋心底。
晋景公继位不久,晋国与楚国为争夺郑国而在邲地(今河南荥阳北)展开了一场战争。当时荀林父为中军主将,赵朔为下军主将,赵同、赵括、赵婴齐为军中大夫。韩厥为军中司马。当晋军走到黄河边上时,才得知郑楚已达成和议,中军主将荀林父主张撤军,军中大夫赵同、赵括、赵婴齐认为“不与楚国交战,晋国就会失掉霸主地位。”赵旃贸然出战,擅自率领部分兵马渡河。韩厥见此情形,甚为着急,便对荀林父说:“赵旃等人孤军深入,势必会失败,你身为元帅,对此要承担责任。不如全军过河接应。”晋军虽然过河,面临来势汹汹的楚军。终因准备不足而大败,晋军在中原的豪气也开始衰弱。晋景公十一年,韩厥与郄克率兵八百乘攻打齐国,大败齐国,重新恢复了晋国的威望。晋景公十四年,晋景公把三军扩充为六军,增加新三军,提升近年在战争中的有功人员。韩厥被提升为新中军主将,位居十二卿之列。赵括为副将,赵旃为新下军的副将,赵朔仍为下军的主将。赵氏人才济济,在十二卿中,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
对赵氏的蒸蒸日上,他的仇家屠岸贾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晋灵公在位期间。赵盾(赵朔的父亲)与屠岸贾同为国之大夫,屠岸贾阿谀奉承,深得晋灵公的宠爱。而赵盾对灵公的暴虐十分不满,屡次进谏。晋灵公十分讨厌赵盾,派人暗杀赵盾。刺客感赵盾之忠义,不忍杀害,自杀身亡。赵盾得以逃离,还未逃离国境,赵盾的弟弟赵穿就在桃园杀死了灵公 (乙丑年)。赵盾被迎回国都。.屠岸贾怀恨在心,但是慑于赵盾的威望,不敢贸然行事。晋灵公被杀后,他一直言行唯诺,委屈作人。赵盾、赵穿去世后,屠岸贾又施展他那套阿谀奉承的手腕,获得了晋景公的重用,担任了晋国司寇的要职,掌管国家的刑狱和纠察,他大权在握后,便开始收揽自己的党羽,羽毛渐丰,便开始向赵氏发难。
一天, 晋国境内的梁山(今山西吕梁山)忽然崩塌,山石堵塞了河流,大水泛 滥
成灾。晋景公想请太史占卜一下是什么原因。屠岸贾用金钱贿赂了太史。太史占卜完后,沉思了一下说:“是因为刑罚不公,所以使山河发怒。”晋景公说:“我就位以来,没有用过刑罚,怎么会用刑不公呢?”站在一旁的屠岸贾见时机已到,便走向前提醒说:“刑罚过宽或过严都叫做不公,当年赵盾在桃园杀了晋灵公,晋成公继为后不仅不加以追究,还让他执掌国政。一直到现在,赵氏子孙布满朝中,个个身居高位,象这样怎么能惩戒后人呢?梁山的崩陷,是为晋灵公鸣冤呀!”此事非同小可,晋景公不敢断然下决心,便征询大臣们的意见,大臣屈从屠岸贾的威势,不敢仗义执言,推托其辞,不置可否,只有新中军主将韩厥听了,反驳说:“赵氏世世代代事奉晋国,忠心耿耿,为晋国屡建功勋。晋灵公被杀时,赵盾已逃之在外,晋成公都认为他是没罪的,现在赵盾已死,却要诛杀他的子孙,这不是扰乱朝廷吗!”
晋景公没有采纳韩厥的意见,命人将赵盾弑军的罪状写在版上,交由屠岸贾全权处理。韩厥见大事不好,忙暗中给赵家报信。赵朔说:“我如果逃跑了,必然要嫁祸后人,不如以我的身死来换赵家的清白,我的妻子快要临产了,如果有幸生下男孩,望将军能替我保住这一骨肉,以延续赵氏的血脉,我在九泉之下也感激不尽。”韩厥忙扶起赵朔,伤悲地掉下眼泪:“我韩厥能有今天都是赵家的恩德,你我情同父子,我就是舍命也在所不惜。”
第二天一早,屠岸贾亲自带兵,将赵氏居住的下宫团团围住,以讨伐叛逆的名义,将赵朔、赵同、赵括及家人杀了个寸草不留。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当时躲避在宫中幸免于难,没过多久,生下一男婴。屠岸贾得知消息后,又派人到宫中搜查。庄姬将婴儿藏在宽大的裤腿里,未被屠岸贾发现,但屠岸贾并未死心,他一方面严守宫门,一面又发布告示:“有举报赵氏孤儿下落的,赏黄金千两,凡藏匿者全家处斩。”
宫中脱险之后,程婴与公孙杵臼商量说:“今天屠岸贾虽然没有搜出婴儿,但从目前他所造的声势看,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会再去搜宫,这样下去,赵氏难免绝后之灾。必须想方设法把婴儿偷出宫来,藏到外地,才能保住婴儿的性命。”面对屠岸贾的严防死守,他们最终决定实施调虎离山计,以程婴子代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藏匿于宫外,并由程婴向屠岸贾举报,一切都按计划实施。屠岸贾在程婴的带领下杀死了假孤儿,放松了对宫中的戒备。一日,居住在宫中的庄姬由于整天提心吊胆,身体虚弱,便患了疾病。韩厥看时机已到,趁机找到一个心腹医生装作为庄姬看病,把孩子藏在药箱里送出了宫。程婴与公孙杵臼的计策早已告知韩厥。韩厥救出婴儿后按约定的地点,找到了程婴,把孩子交给了他,程婴夫妇避开都城,远走他乡来到盂山(今山西盂县北)安家落户,精心抚养赵氏孤儿。而韩厥在宫中则无时无刻不在为赵氏复兴寻找机会。时光荏苒,一过就是十五年,赵氏孤儿在程婴的培养下已长成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有一天,晋景公接待完大臣,回卧室休息,忽然肚子疼起来,而且一阵疼似一阵,景公不禁痛苦地大叫起来,宫人急忙把太医找来,号脉察色,检查多时,也没有诊断出病因,所以也不敢随便下药,晋景公又派人请来卜者占吉凶。韩厥一看到赵家复兴的时机已到,派人串通占卜者。那位卜者早就倾慕赵氏的大名,愿为赵氏复出效力,当即不谋而合。卜者来到后,拿出龟甲用火烧烤,不多时,龟甲便裂出许多缝纹。他眯着眼睛,拿着龟纹,沉吟半响,缓缓说道:“大业的后代承受了冤屈,所以他的冤魂在作怪。”说完便行礼告退了。
晋景公不明白卜者的话意,便询问已升为中军主将的韩厥,韩厥解释说:“相传五帝之中的颛顼帝,有一个名叫女修的后代孙女,女修在织布时,有一只燕子落下一颗蛋,女修吞食了这颗蛋,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的后代大费曾跟大禹一起治理水患,为民造福。如今大业的后代有两宗,一宗在秦国为嬴姓,一宗在晋国为赵姓,他们对周朝都有过赫赫功绩。”晋景公疑惑地问:“难道大业的后代说的就是赵氏。”韩厥说:“周厉王、周幽王残暴无道,所以赵氏的后代才离开周朝来到晋国,从侍奉先君武侯到成公,代代有功,可以这么说,没有赵氏,晋国就不会象今天这样强盛,请君主为自己的国家认真考虑。”晋景公叹息一声,有些绝望地说:“赵氏已被满门抄斩,还有什么方法能挽回吗?”
韩厥内心一阵激动,压低声音,把赵氏孤儿尚存人间的真情告诉了晋景公。晋景公一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病情也似乎好了许多。为了不打草惊蛇,晋景公与韩厥秘密商议了复立赵氏的步骤和措施。韩厥先从盂山把程婴和赵氏孤儿接回都城,藏在宫中。
一天早朝,韩厥约请文武百官到宫中问候晋景公的病情。同时在宫廷内外布置了许多武士,以防意外。问候完毕,晋景公说:“我的病情已经好转,病根也找到了。”大臣们想听缘由。晋景公整衣肃神,从坐椅上站起来说:“是因为对晋国有功的赵氏蒙受冤屈引起的。”这时韩厥把程婴和赵氏孤儿领到大家面前,晋景公恢复了赵家的爵位和封地,并任命救孤有功的程婴为大将军。随后,韩厥带领武士查封了屠府,消灭了屠氏家族,并将屠岸贾的首级祭于赵朔的墓前,为赵氏报了深仇大恨。
在今日邯郸市丛台公园仍保存着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所建的三忠祠的遗址。三忠祠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邯郸县令卢龙云在丛台时所建的。祀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后清雍正年间知县郑方坤曾予重修,重修三忠祠时,曾迁址于城西东名观右,郑以为公孙乃赵之门客,程为赵友,韩则同为列卿,“忠”字似未稳妥,遂改名为三义祠。但未沿袭下来,后仍以“三忠”名。清雍正年间,邯郸知县郑方坤在南门外为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建四祠,后俱废。在今日邯郸丛台公园尚保存有为纪念韩厥、程婴、公孙杵臼所建的三忠祠的遗址。1980年10月邯郸市 *** 在“三忠祠”和“四贤祠”的基础上,重建了“七贤祠”,至今祠内尚存有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邯郸七贤的塑像七尊。
第三节 韩康有功,食采于蔺
在第一节中,笔者已对蔺姓源流做了考证,经考证我们得知蔺姓出自韩姓,而韩姓又出自姬姓。事实上,这涉及的是一个姓氏的来源问题。根据姓氏学界通常的说法,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万多个姓氏,由于各姓的具体情况不同,姓氏的来源也极为复杂。
大致说来,有以图腾为姓的,如龙姓、熊姓、姒姓、姬姓等;有以官职为姓的,如卜姓、钱姓、司马姓、尹姓等;有以职业为姓的,如张姓、屠姓、顾姓、甄姓、陶姓等;有以山河名称为姓的,如姬姓、姜姓、妫姓等;有以先辈名字为姓的,如兰姓、盖余姓,庆忌姓,烛庸姓等(后三个复姓今天已不常用);有以排行、辈分为姓的,如伯姓、孟姓、仲姓、叔姓、季姓等;有以父祖名号为姓的,如文姓、武姓,哀姓、康姓、成姓、孔姓等;有以皇帝所赐为姓的,如李姓、朱姓、刘姓、金姓、厉姓等;有以外来姓为姓的,如独孤姓、完颜姓、商姓、王姓等;有以国为姓的,如齐姓、燕姓、赵姓、韩姓、魏姓等;有以居住地和封国所在地为姓的,如郭姓、西门姓、尹姓、常姓、丘姓等;有以某种事物为姓的,如车姓、林姓、李姓、苻姓等;有以数字为姓的,如伍姓、万姓、陆姓、戚姓等;有以季节和时间为姓的,如秋姓、夏姓、月姓、分姓,秒姓等;有以天体气象为姓的,如虹姓、霜姓、昆姓等;有以地形地貌为姓的,如岛姓、岸姓、岭姓、江姓、山姓、田姓等;有以方位为姓的,如东姓、北姓、上姓、左姓、右姓等;有以人体部位为姓的,如耳姓、口姓、皮姓、眼姓等;有以动物名称为姓的,如狗姓、蛇姓、牛姓、羊姓等;有以树木花卉和民间称谓为姓的,如梅姓、兰姓、竹姓、菊姓、花姓、杨姓、柳姓等;有以金属为姓的,如金姓、银姓、铜姓、铁姓、锡姓等;有以朝代为姓的,如宋姓、康姓、元姓、清姓等;有以行政区划为姓的,如省姓、市姓、县姓、乡姓等;有以天干地支为姓的,如甲姓、乙姓、丁姓、丑姓、癸姓等;有以军队编制为姓的,如师姓、班姓、帅姓、兵姓、营姓等;有以文化用品为姓的,如墨姓、砚姓、琴姓等;有以食物为姓的,如米姓、豆姓、糕姓、饭姓等;有以日常用品为姓的,如镜姓、枕姓、盆姓、伞姓、席姓等;有以地名为姓的,如邯郸姓、长沙姓、长兴姓、唐山姓等;有以民族为姓的,如汉姓、满姓等。总之,姓氏的来源是极为复杂的,既有一姓多源的,如尹姓既有来自官职的,也有来自方位的。李姓既有来自事物的,也有来自皇帝所赐的。诸如此类的一姓多源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也有多姓一源的情况,这个较容易理解,笔者不再举例。
那么,蔺姓的来源又出自哪种呢?《中国人名大辞典·姓氏考略》中有如下记载:“蔺,姬姓。晋韩厥玄孙曰康、仕赵,食采于蔺,因以为氏。”这段话告诉我们,蔺姓是姬姓的后裔,确切地说是后稷的后裔。(这在第一节中,笔者已作了论证,这里不再展开)晋国的大臣韩厥的玄孙韩康,在赵国任大夫之职。(一说是由于战国时,韩氏在晋国失势,韩康逃到赵国)被封在蔺邑(地址在今山西离石县,或今陕西省渭南县附近)。于是韩康以地为姓,改韩为蔺,人称蔺康,成为蔺姓始祖。可见,蔺姓是以封地蔺邑为来源的。而蔺邑的得名则源自当地广泛生长的一种植被,它具有狭长中空的长枝,叶生于茎的根部,花侧生于茎之上部。它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不仅节水抗旱,还耐贫 、抗杂草、抗病虫、鼠害。它不仅易管理,还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即茎可编席,茎髓可作灯心。它的名字就是蔺草,又称灯心草,马蔺。因此蔺姓的来源也与这种植物息息相关。
附:韩康与韩康子非一人考。
笔者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学界有蔺姓的始祖乃韩康子之说,但在笔者对蔺姓源流的材料进行梳理过程中,发现蔺姓的始祖,乃是韩康而非韩康子。而且韩康与韩康子并非同一人。据《史记·韩世家》可知,韩康子乃是韩庄子的儿子,韩庄子乃是韩简子的儿子,韩简子乃是韩贞子的儿子,韩贞子乃是韩宣子的儿子,而韩宣子乃是韩献子的儿子,韩献子乃是韩厥。由此可知,韩康子乃是韩厥的五世孙。而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姓名姓略》附录80页考:“蔺、姬姓。晋韩厥玄孙曰康、仕赵。食采于蔺,因以为氏。”与蔺姓得名有关的韩康乃是韩厥的玄孙(即三世孙)。可见韩康与韩康子并非一个人。
蔺相如墓的相关遗迹
从实地考察的情况看,蔺相如后裔在邯郸主要分布在一县一区,即磁县、峰峰矿区,其分布的村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明初,蔺相如的嫡传后人蔺皋从科泉移居贾璧后,世代繁衍,形成了明以后蔺相如后人在邯郸的祖源地。该村六千人口中有75%以上的人为蔺姓,并有蔺氏祖坟,蔺氏祠堂,蔺氏家谱保存完好。二是蔺皋...
回车巷的蔺相如相关遗迹
从实地考察的情况看,蔺相如后裔在邯郸主要分布在一县一区,即磁县、峰峰矿区,其分布的村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明初,蔺相如的嫡传后人蔺皋从科泉移居贾璧后,世代繁衍,形成了明以后蔺相如后人在邯郸的祖源地。该村六千人口中有75%以上的人为蔺姓,并有蔺氏祖坟,蔺氏祠堂,蔺氏家谱保存完好。二是蔺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