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强迫百姓必须留一条辫子,那天生就不长头发的人该咋办呢?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9

如今的发型,可谓是各式各样,不论是长发、短发、平头还是卷发、脏辫、光头,都可以依据本人的喜好做出造型。可古代就不一样了,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上的每一寸皮肤、每一根毛发,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如果有损伤,就是对父母的不敬与不孝。

那么自然,理发就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因此,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留着长长的头发,为了方便生活,百姓们会用布将头发盘起来,地位高一点的权贵会用发簪将头发固定。



图片:权贵用发簪固定头发剧照

据说,古代有种刑罚叫作髡刑,就是将人的头发全部剃光或是剃掉一部分,这对现代人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可在古代,这却是天大的耻辱,比死都难受。由此可见头发对古人的重要性。

清军入关后,朝廷下达剃发令,要求所有汉人将头发剃掉,剩一点扎成辫子。对此,百姓们纷纷抗议,并表示宁愿死,也绝不剃头。

而朝廷的态度非常强硬,表示还想留一条小命,必须剃头留辫子,可问题来了,那些长头发的人倒是可以留辫子,可要是光头或是秃顶,哪有头发绑辫子,难道这些人必死无疑了吗?



图片:清朝入关剧照

一、金钱鼠尾辫

其实,对于秃顶的来说,留辫子还是一件好事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辫子的发展史。看清宫剧时,我们常常看到剧中的男子前半个头光着,而后脑勺却留着一条长辫,这叫阴阳头。

不过,清朝早期并不是留这种头型,而是“金钱鼠尾辫”,即整个头只留一个铜钱大小的区域留长辫,其余地方全部剃光。很显然,这种辫子对发量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够留条小细辫就行。因此,哪怕是秃顶的人,也能在后脑勺挤出个小辫子来。

后来,与辫子相关的制度开始放宽,而辫子的形态也在发生改变,男子的发型渐渐朝着阴阳头的方向发展。这下那些秃顶的人可没辙了,他们头上的发量根本不足以留个阴阳头呀。不过,好在民间的理发师有应对的妙招,直接拿假发代替真发,于是,在剃发令颁布的背景下,假发行业也诞生了。



图片:清朝的阴阳头剧照

鲁迅曾在日本留过学,受过先进教育的他早就觉得留辫子就是落后思想的表现,于是就将辫子剪去了。可在国内没有辫子会引来杀身之祸,因此鲁迅就花钱请人做了条假辫子戴在头上。

据说,如果一个人天生就是光头,一定要将自身的情况上报给官府,以此来证明自己并非不想剃发,而是头上真的不长头发,这是为了防止某些人因为不喜欢金钱鼠尾头而将头发剃光。

其实,古人一直都不怎么喜欢光头,即便留个小辫子,至少还留有一点汉人的样子,明朝有个叫作李贽的人,被世人叫作李秃翁,因为他私底下将头发全部剃光,还天天和有夫之妇混在一起。

不过,李贽并非放荡不羁之人,他主要是以剃光头的行为来反抗那些封建礼教和世俗压迫,历史上还有其他剃头的名人,如王夫之等人,他们死活都不留辫子,宁愿出家当和尚。



图片:剃发出家剧照

二、不用剃发的身份

其实,剃发令并不针对所有人,有些人并不需要剃头,例如女人、奴隶、道士、伶人、孩子等。既然女子、梨园子弟不用剃发,会不会有热爱故国的人士会特地选择这些身份或者职业来避免剃发呢?

其实,并没有这么容易,哪怕和尚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和尚需要得到朝廷的认可才能得到度牒,即和尚的身份证明。因为和尚不需要从事生产劳动,可以被免除所有的赋税。

因此,历朝历代都在严格控制和尚的数量,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说,出家人不仅不能增加税收,还要多出许多张嘴巴来吃饭,朝廷肯定不希望和尚的数量过多。每个和尚都有属于自己的度牒,如果有平民百姓敢剃光头、穿僧衣冒充和尚,一旦被朝廷查到,就是砍头的大罪。



图片:出家做和尚剧照

再说,有哪个男子会愿意抛弃自己的家庭和妻儿,毅然决然地剃发出家?毕竟成为和尚就意味着与世俗隔绝,饮食上也只能吃素、保持清淡口味。如果没有强烈的心愿和意志,极少人会选择出家。既然当不成和尚,还能做道士呀,不仅可以成亲,还能喝酒吃肉,最重要的是不用剃发。

事情可没这么简单,毕竟清朝刚入关时,道士也包含在剃发令的对象之中,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皇帝都不大喜欢,朝廷除了给和尚道士颁发度牒证明身份外,还下令定期搜查寺庙和道馆,以免有闲杂人等混入其中。因此,道士和其他人一样,都得接受剃发。

直到顺治六年,张洪任和王常月两位道士面见皇帝,双方交流融洽,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顺治帝,在两位道士的恳求下决定不再让天下道士剃发了,可民间百姓也早已习惯了剃发,这时候应该不会再有人为了不剃发而去当道士了吧。

除了道士外,还有人为了不剃发选择去唱戏,当个伶人,这也未尝不可,毕竟戏曲是用来欣赏和娱乐生活的,戏曲里的人物不能是个光头。

然而,伶人在古代是处于下九等的职业,社会看待伶人的眼光一直不太好,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伶人低人一等,他们看不起台上的梨园子弟。

不过,虽然朝廷允许伶人留头发,但也没说可以随便留,需要额外的附加条件,即戴枷示众。总之,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剃发令是官家强制推行的指令,想躲过是非常困难的事,而且如果被发现了,事情也会非常严重。



图片:唱戏的伶人剧照

因此,还不如安安分分地留金钱鼠尾辫,虽然精神上受点折磨,但至少能留住一条小命。

不过,辛亥革命胜利后,清政府倒台,那些留了数十年辫子的人终于可以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大部分中国人的意识开始觉醒,慢慢告别那个腐朽、落后的时代,中国也开始走向繁荣、富强的未来,那条禁锢人们的辫子也慢慢消失了。



没事的,虽然经常强迫百姓留辫子。但是也不能够以偏概全,天生不长头发的人,只要将自己的实际情况报上去,也会被特许的。

他们必须向当地的官府进行申报,告诉对方自己没有留辫子的原因,或者可以弄一个金钱鼠尾辫,不然麻烦会很大。

他们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状况向当地的政府通报,然后通过政府去购买一些假的辫子,这样的话就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全统一。

清朝强迫百姓必须留一条辫子,那天生就不长头发的人该咋办呢?
不过,清朝早期并不是留这种头型,而是“金钱鼠尾辫”,即整个头只留一个铜钱大小的区域留长辫,其余地方全部剃光。很显然,这种辫子对发量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够留条小细辫就行。因此,哪怕是秃顶的人,也能在后脑勺挤出个小辫子来。后来,与辫子相关的制度开始放宽,而辫子的形态也在发生改变,男子...

鲁迅 风波主要内容 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

请问清朝迫汉人剃发留辫,假如我有一个小孩,他连头发都没有,那几岁才...
6.“儒从而释道不从”:这跟“在家人降,出家人不降”意思一样。在家人必须改穿旗人的服装,并剃发留辫。出家人不变,仍可穿明朝服装,因此和尚僧人至今仍保持着明朝的服装。 7.“娼从而优伶不从”:娼妓从,唱戏演员不从。 8.“仕宦从婚姻不从”:这条可参照“男降女不降”。比如,男女婚嫁...

议论文素材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2. 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

鲁迅《风波》的赏析
如第一部分最后,七斤和七斤嫂关于“皇帝要辫子”的对话,预示了风波的来临,第三部分二人关于皇帝“不坐龙庭”的对话则表示了风波的平息。又如赵七爷“这些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大兵是就要到的”的恫吓,七斤嫂的指桑骂槐,这些都把风波的发展推向了高潮。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

清朝颁布剃发令,百姓必须要留辫子,秃头或者光头的人该怎么办呢?_百度...
清朝颁布剃发令,百姓必须要留辫子,秃头或者光头的人该怎么办呢,有的人可能会掉前面的头发,所以这个时候还是符合要求的,后面的头发还是可以编的,古人也不会杀秃子,对于天生秃顶的人,官方是有一定政策的,就像有的人现在生病了,跑不动了,要去医院开证明,你只需要拿着证明去政府报到就行了。众...

以前人们剪辫子的原因
1、剪辫子的原因 一、剪辫成了革命的一个标志,成为辛亥革命落到实处的主要成果之一。二、个人的因素包括,一是不方便,一是确实难看招到别人耻笑,还有一个是不卫生。三、潜在的因素,就是他们不满满族的统治,因为这个辫子是满族强迫留的。2、这些原因的背后,其实是大势所趋。整个中国在1840年以后...

古代人都必须扎辫子
清代以前,对发型根本就没什么限制,关于古代发型,觉得楼上的说的相当清楚,我也就不多嘴了。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

钱学森、周恩来、詹天佑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