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阜重提相声改进小组,暗讽有些人自甘下流!这是不是过河拆桥?
拿到一个用来模仿的相声模板,进行以下工作:
一、结构分析。
利用中小学语文课的技术手段,对文本进行如下结构性分析:
1、全段分几个部分?
哪部分是前言,哪部分是过渡,哪部分是正文,哪部分是结尾。
2、各部分中有多少包袱?
包袱的结构和搞笑机理是怎么样的?哪部分是铺垫,哪部分是笑点,哪部分是预留的信息点需要强调,哪部分是无关的垃圾信息需要略过?详略如何得当?
二、语言训练。
1、利用绕口令等训练手段,提高台词基本功,做到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2、利用模仿录音等训练手段,加强语速、语调等细节训练。
3、在结构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包袱部分台词进行优化,做到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三、表演训练。
在熟练掌握台词的基础上,通过观摩视频资料,在台词中添加动作、表情,补完表演的细节,杜绝身体乱晃、双手乱动、眼神乱看等坏习惯。
做相声演员的条件
1.很多朋友喜欢相声,也想说相声但是要想做到真正相声演员条件还是要具备的。下面简单的说一下,可能也不太多(纯属个人理解)
要做一名相声演员,首先要具备会说普通话的条件嘴.舌无生理毛病,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口齿伶俐吧。否则,不宜做相声演员。其次是嗓子要好便于学唱,但是嗓子不好也不是不行。只是四门功课中唱成为了不足,再然后是模仿能力要强,要善于模仿各种人物形体动作.各种人物的语言.各地方言.各种声音。半天学不会一个动作一两句方言,是不适合做相声演员的。还有一点,就是接受能力要强,反应得快。初学相声的朋友,最起码要具备以上四个条件。(当然作为玩票,就无所谓了。因为是对相声的热爱嘛)
2.做相声演员要有广泛的知识
相声艺术题材广阔,内容丰富。从大地上的一根草,到苍穹无垠的太空世界等等无所不包,我们需要有多少知识,
才能把他们反映出来呢?请看:《天文学》需要你懂些天文知识《地理图》需要你懂些世界地理《八扇屏》需要你懂些历史知识《白事会》需要你懂些民俗知识
总之一句话,靠学。博学才能多懂。要有广泛的爱好,要有广泛的兴趣。
3.做相声演员要善于观察生活
相声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好坏,除了决定与技术水平高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与演员生活底子薄厚。因此相声演员要善于观察生活。相声题材大都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相声和人民生活紧紧相连的。生活当中有千千万万件事情,不是哪件对我们都有用的。我们的网要往有鱼的地方撒。这个鱼,就是我们需要的生活素材。
好了先谈这些最简单下篇我们谈相声表演中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
说 学 逗 唱
相声的技巧,大致就是“说学逗唱”
说:主要指的是嘴皮子功夫。做为一个相声演员,一定要有比较好的“说功”。要嘴皮子利索,字眼清楚,不塌音,不倒字,要有喷口,要真正做到字斟句酌。同时,相声演员的语言要口语化,不要使舞台腔,但又不同于平常两人
对话.谈天。相声,有相声的语言,有相声的调子,要脆快,洪亮,甜润,使人听着亲切。(但也有个别的演员是靠表演去抓住的观众,但是有一条好听的嗓子还是最好)说,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不论是一头沉,倒口,贯口,都要用语言来表达。因此,相声演员一定要练好说这一功。比如,绕口令:
今天的云豆抠肉里边净是油
一个牛郎,一个牛娘,牛郎想牛娘,牛娘也想牛郎。
“学”
这门功课包含的太广了,像什么各种声音,模拟人物,模仿唱歌,戏等等。
总之活到老“学”到老。像传统相声《汾河湾》就要求演员掌握青衣.花脸.老生的表演.水袖.台步都要会。《四象》要学会大姑娘.老太太.小伙子的神情,否则是表演不了这类段子的。
“逗”
是指演员组织和运用“包袱”的技巧。“包袱”是相声取得艺术效果和表达思想内容的手段,因而演员“逗功”的。
巧拙决定着一场相声演出的成败。“包袱”是由于语言.事件.情节的不协调而产生的,而构成“包袱”手法又是多种多样,(咱们在创作的文章里再仔细说)这就要求演员熟悉各种类型“包袱”的手法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演员熟悉各种类型“包袱”的特点,掌握不同“包袱”的构成规律,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的演员表演相声靠挤眉弄眼,油腔滑调,一惊一乍,大哭大闹,或者用一些庸俗的表演和动作博取笑声。以为这就是“逗”
的好,其实恰恰相反。这种表演说明了演员的无能,说明他们还不懂什么是“逗”要把“包袱”抖的脆,翻得响,就要对作品吃的透,拿得准。声调的轻重.高低,语气的运用,都要恰倒好处。手势的运用.位置的变化
以及眼神.面部表情的变化都要准确生动。捧逗之间的配合尤为重要。何时“搭桥儿”,何时“垫砖”,怎样“递肩膀儿”。都要分寸适宜。迟急顿挫运用的要火候得当。
“唱”
就是我们相声本门的唱,那就是太平歌词了。这是在旧社会相声艺人们在外边“画锅撂地”的时候,为了吸引观众也称为“拢捻子”而唱的一种曲调。太平歌词的曲调简单,但是非常的不好唱尤其是鼻音的真腔假腔的结合尤为难练。到了现代社会被观众普遍认为“唱”就是唱歌唱地方戏等等。其实那是错误的,因为相声门里的唱指的是“太平歌词”其他的歌或戏应归到“学”的里边。
今年1月下旬苗阜在其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的大意就是倡议相声反三俗,其文章大意讽刺一些相声人将三俗作为相声的包袱,下流无耻。而苗阜在这篇长文当中,配的图片也非常的讲究。是1950年1月19日,北京相声小组成立时使用的旗子。苗阜在北京相声小组成立70周纪念日,发表这一篇长文意义非凡。
而就在苗阜发表这一篇长文一天之后,何云伟也 在社交平台,发出了这面旗子的照片。同时还有何云伟和姜昆两个人的合影,不过何云伟并没有长篇大论。只是在图片上方配了两个字,“好呀!”,让人读起来似乎在附和苗阜。
可以说在目前的相声界何云伟和苗阜,都可以称得上是相声界的主流人士。他们两个承担起了相声界反三俗的任务,并且不时的暗讽德云社的郭德纲。可见在敲打郭德纲这件事情上,他们两个有一种不约而同的默契。不过之前他们两个所作所为,却并不是显得那么的“正义”。
自从苗阜加入曲协之后,就一直倡导反三俗。恰好在1月19日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成立70周年纪念日,苗阜刚好借着纪念日,又将“反三俗”提了出来。
可以说目前相声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两派,当年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成立以来,从侯宝林到姜昆经历改造之后主流相声不断没落。而郭德纲非主流这派,坚持传统相声,又将相声做大做火。郭德纲可以称得上是功不可没,因此苗阜对于郭德纲非常崇拜尊敬。一直以郭德纲为标准,所以苗阜也是非主流派相声演员。
可以说当年的苗阜,一直都是模仿郭德纲的相声。将郭德纲当成自己的偶像,而苗阜可以称得上是郭德纲的头号粉丝。因为他认为郭德纲为传统相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传统相声的发展。没有结识姜昆之前的苗阜,一直都是以郭德纲为标准的。当年的苗阜一直渴望和郭德纲见面,而在平时苗阜也一直将德云社相声作为自己的标准。可以说他本身就是“三俗”出身相声演员,因此他高呼反三俗就有点“不相称”了。
不过自从苗阜2014年上春晚之后,结识了姜昆就开始了“反三俗”。说实话像姜昆这种传统的主流相声派,高呼反三俗是可以理解的。而像苗阜和何云伟,他们之前都是非主流相声派的代表。可以称得上是半路出家整天高呼反三俗,难免不让人看着有种过河拆桥的意思。
其实对于相声,反三俗大可不必上线上纲。往往可以做到雅俗共赏,大可不必一刀切,导致最终矫枉过正。对此你怎么看呢?
苗阜发表了一篇长文,再次高举反三俗的相声大旗,痛批有些相声人自甘下流,配图晒出了1950年1月19日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成立时的旗子,随后何云伟在第二天也晒出了这面旗子,还有和姜昆的合影,配文却简单到只有两个字“好呀”!苗阜和何云伟两个人自从成为主流相声界人士之后,就一直坚定走反三俗的相声之路,还时不时的会旁敲侧击一下德云社的郭德纲,而这一次两个人很有默契,几乎不约而同的发表了相声改进小组成立时的旗帜,意图也是显而易见了,大有迷途知返,弃暗投明的意思,不过从两个人的过往来看,却彰显不出他们的深明大义,而是有点过河拆桥!
苗阜自从成为曲协一员之后,就成为了反三俗相声的倡导者了,经常会在微博中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本月19号,恰逢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纪念日,也就是在1950年的这一天,由孙玉奎、侯宝林、常宝霆等人发起,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主要的三大工作重点分别是:一、重新组织筹备相声大会;二,帮助相声艺人识字,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三、就是要改造旧相声!
苗阜也是着重强调了第三点工作,他再次重申了反三俗相声的主题:如今,相声大会遍地都是,相声演员也不再有文盲,但在表演内容上,却有个别演员自甘下流。
相声改进小组成立70周年,在这里全国青年曲艺工作者联盟发起号召,让我们牢记前辈教化,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品位、讲格调、有责任心,不向“三俗”低头的文艺工作者。
苗阜文中强调有个别演员自甘下流,这句话真的有点言重了,很容易让人想到是在指责郭德纲的德云社,因为目前的相声市场已经被分成了主流与非主流了,以郭德纲为领导的德云社所说的传统相声就是非主流相声的代表,而以姜昆为领导的曲协相声就是主流相声的代表,这个现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其实不管是主流还是非主流都有着各自的市场需求,也有着各自的产生原因,主流相声提倡新相声,是由于侯宝林时期的相声改进小组顺应当时的时代要求而来的,延续到姜昆这一代曲协领导也需要让相声承载着宣传和教育老百姓的功能;而非主流的代表郭德纲同样也是时代造就的需要,在主流相声一直反三俗脱离实际的情况下,相声开始没落,郭德纲又坚持了传统相声,重新让人们喜欢上了相声,老百姓的需求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两种流派的相声就此应运而生了,要说谁对谁错,真的谈不上,尤其是苗阜作为一名曾经的非主流相声演员说出这种话来,更加显得是在过河拆桥,并不能彰显自己的深明大义!
苗阜应该知道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市场不会如此红火,当年苗阜刚刚成立青曲社时,也是非常尊重郭德纲的,郭德纲的德云社就是苗阜一直效仿的对象,哪怕在德云社面对主流相声界反三俗的压迫之下,苗阜依然会力挺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虽然起初二人不曾见面,只是神交,苗阜也还是尊称老郭一声德纲师哥,直到2010年郭德纲到陕西宣传自己的电影《三笑才子佳人》之时,苗阜才有幸与心目中的英雄郭德纲师哥相见。
苗阜当年在这次会面之后受益颇多,他还做了见面后的记录,将所有的感受都写了下来,其中有两点表明了苗阜对郭德纲的崇拜,第一点就是苗阜和郭德纲聊天后,再一次为他的坚韧,以及为传统相声复苏做出的贡献而感动;第二点就是苗阜透露自己是郭德纲的粉丝,比钢丝更加热衷的钢板!
苗阜之前是如此的推崇郭德纲的传统相声,而且承认老郭对传统相声做出的贡献,自己的青曲社实际上也是在效仿德云社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包括如今青曲社说的一些相声,其实也很三俗。不过两个人的关系从2014年开始就出现了转变,上了春晚的苗阜投奔了姜昆,如同看到了光明,彻底倒向了反三俗相声的阵营,成为主流相声界一员,自此之后,处处和郭德纲以及德云社对着干。
还有何云伟,在苗阜发布相声改进小组的旗帜后,也在第二天发表了微博言论,简单的两个字“好啊”也概括了他的想法,也是坚定的支持反三俗相声,何云伟还晒出了和姜昆的合影!
其实这种反三俗的言论,如果是姜昆来说还可以理解,毕竟他是从学相声开始就是接受的新相声的教导,甚至贯口和太平歌词都没学过。但是像苗阜和何云伟这二位,如果整天喊着反三俗,就有点不合适了,他们可都是因为传统相声而出名的,何云伟曾经是郭德纲的得意门生,在德云社时期非常吃香,如果不是郭德纲的坚持,传统相声不会崛起,那还有谁会知道苗阜和何云伟是谁呢?如今这二位却时刻在高呼反三俗相声,简直就是过河拆桥!
相声低俗和高雅都要适度,做到雅俗共赏是最佳,不过就像网友所说的,说到底相声是一门街边艺术,面对的是劳苦大众,太高雅了就听不懂了,也就会面临相声的衰落,郭德纲的兴起正是证明了主流相声的偏激行为,矫枉过正了!如果主流相声所倡导的新相声有市场,怎么可能会衰落,又怎么会造就出说传统相声的郭德纲呢?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有理“存在即合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属于过河拆桥的,在他成名之前,并没有进行这样的表述。
看着很像是过河拆桥,毕竟已经定了的小组是不可以改的,而且还暗讽别人
这应该算是过河拆桥,因为他现在已经变得比较有名气了,就开始抨击一些人
苗阜重提相声改进小组,暗讽有些人自甘下流!这是不是过河拆桥?_百度知 ...
其文章大意讽刺一些相声人将三俗作为相声的包袱,下流无耻。而苗阜在这篇长文当中,配的图片也非常的讲究。是1950年1月19日,北京相声小组成立时使用的旗子。苗阜在北京相声小组成立70周纪念日,发表这一篇长文意义非凡。
有哪些并出名,但是却值得了解的历史人物?
如果说到不出名,但是却值得了解的历史人物,那么就不得不提传说中的酿酒师祖杜康。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个时候还不是很明白什么是杜康,但是就觉得他很神奇,竟然可以解忧,难道是忘忧草做的?随着后来所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广泛,才意识到杜康不仅仅是一个人,他也...
中国人的信心源自哪里?
在抗震救灾中、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中国人显示出了众志成城、令人震撼的民族凝聚力。 不知在哪里听到这句对话,好熟悉。“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有信心!” 刘翔受伤了,可是网上罗伯特的支持率却高于刘翔。中国人有时又似乎没有信心,比如足球、环境问题…… 北京奥运,网友你有信心吗?回答要求简洁有理有据,扣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