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军力国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9
甲午中日战争时中日实力对比是差不多还是差距很大?详细一点

  其实当时中日实力差不多的,在国力上甚至中国更强。但是由于中国当局的腐败无能、怯敌自败,而日本有蓄谋已久,最终导致了中日战争的失败,恨矣!!!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共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与之相反,慈禧太后一再消减海军军费,为了自己的生日甚至挪用海军买舰船的军费!而官员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甚至为海军造的炮弹中填充沙子!
  所以说,中日甲午战争之败,中国不是败在实力上而是败在腐败的清政府手里。当时日本已经倾全国之力来进行这场战争,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而且中日实力相差并不远,但是由于政府腐败,某些军官畏敌如虎,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实力,种种因素结合致使中国最终被吓倒!!可悲啊。

  既然你问了,那么就记住这些人吧。他们有的是应该名垂青史的,有的是应该遗臭万年的!!!

  英雄: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陈策、马金叙、聂士成、徐邦道、
  败类:慈禧、叶志超、吴敬荣、赵怀业、黄仕林、卫汝成、龚照玙、牛昶昞

  上面那些英雄或者顽强抵抗或者壮烈殉国,而那些败类或者为一己之力玩弄国柄,或者临阵怯敌,望风而逃,或者投降苟活。可能所述不全,但请牢牢记住,记住英雄的名字和败类的嘴脸。

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军事实力是比日本还要强的,就海军而言,我国的海军是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不可谓不强,但是日本的作战思想比较先进,也是他们胜利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日本以朝鲜问题为借口向清政府宣战.清政府战败,赔偿黄金白银两亿两,相当于日本两年的财政收入.战争的结果使中日两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日本进入了近代列强行列,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不断膨胀,一步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而清政府不仅割地赔偿,而且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止.当时清政府号称一周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是中国人百年来内心最大的伤痛,创伤,更是百年耻辱.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还由于清政府准备不足,缺乏战略眼光,同时中日海军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军力方面:日本强于中国
中日战争前,日本陆军有7个师团,总数7万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动用了包括预备役,日本陆军各师团,总兵力在24万人,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高达17万多.
清政府军队名目复杂,人数难以确定,但总数在100万左右.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拥有作战能力的只有35万人.就数量而言,清政府军队占据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不只有数量决定,特别是近代战争以来军队的战斗力.装备,编制,训练,官兵素质,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巨大.
装备方面,日军装备高于清政府.另一方面,中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进。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种类、规格过于混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综合方面,清朝军队较日本相差甚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事制度、组织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却沿用原湘军的营制,兵种单一,这种编制适合于双方都没有多少新武器的湘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但用在对外战争上,指挥不灵、配合不好的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日教育水平相差悬殊.日本陆军高级军官有一半或进过本国军事学校、或到西欧学过军事、或到欧洲考察过军事。而中国陆军高级将领没有一个进过新军事学校,他们大多是行伍出身的旧式武夫。

海军方面,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另外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
总之,军力是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主要不是在武器上,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士气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

3倍吧

急需!!!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前的情况!!!
日本政府接竹添急报,立即派外务大臣率大批军队入朝,清政府也派了钦差大臣带了陆军和军舰到朝鲜。对峙中日本感到军事准备不足,因此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转而运用外交手段。当时日本不少人主张趁中法战争之机迅速发动对华战争,但以伊藤博文为首的一派人,考虑到日本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不足,主张“速节冗费,多建铁路...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在线等..急
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史称甲午中日战争.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保住平壤既可避免日军侵犯朝鲜北部,又可扼制日军据此入侵中国.然而具有如此重要战略位置的平壤,却因为驻守在此的主将叶志超弃城逃跑而失守...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中国弱在哪
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中日军力却是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不乏以极少胜极...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_百度...
2.战略原因: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朝屈服。中国方面,战前则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从战略规划方面,日本就已经拔了头筹。3.装备劣势: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

甲午战争中国为何会惨败呢?
有人说是封建体制问题,有人说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不与时代同轨,数千年历史,封建王朝曾经引领世界,丝绸之路繁荣,大唐盛世瞩目,所以封建、体制都不是主要原因。我们先看看甲午战争时中日军力对比:大清军队80万,海军北洋水师有大小战舰一共25艘,装配大口径火炮21门,中口径火炮92门,小口径火炮209,...

甲午战争清朝到底输在那里?答案是:综合国力!
更何况在炮弹装药上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一边是黑火药,一边是苦味酸,完全不能相比。因此即使是从数据上看起来差不多的军事实力,当时的中国与日本也有差距。综上所述,在甲午战争时期,看起来差不多的中日两国,实际上在综合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输掉战争是必然的,这是由双方的实力所决定地。

抗目战争为什么没有迅速取得胜利有哪些原因
【1】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科技落后,内部不团结,和日本在国力、军力上差距巨大。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相差悬殊。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中国仍是半殖民的半封建弱国,经济力、军事力、技术力以至组织力,都比日本差得多,中国许多武装力量甚至是用原始武器,与现代化的日军作战。日本国土面积约为37万...

2ch:为什么日本在中日战争中输给了中国
并没输,当时日本军事实力远远在我们之上,他们当时的人数和士兵素质以及武器比我们强多了。要不是美国佬往日本人老家投了两颗原子弹差点让他们家都没了,他们会一直打下去,眼前摆着一块又香又肥的肉,傻子才不吃!傻子才投!

甲午中日战争!
到1894年,两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落后于日本了,甲午中日战争只是一种体现或者证明。我们以下表格的内容来看看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间的巨大差距。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展现了对外扩张的野心,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对此,日本上下各界逐渐形成向中国扩张的意识,其主要的步骤就...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制度的落后 清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质,腐败的封建体制抵制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了国家对战争的组织效率。国力贫弱 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抗衡;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削弱了中国国力。领导人的政策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