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培和苏文茂不能成为相声大师的原因是什么?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1

高英培和苏文茂没能成为相声大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辈分太低,存在感太弱,单论能耐,这两位都够相声大师的资格,但是评选相声大师得看综合影响,建国之后真正能称为相声大师的只有侯宝林和马三立,但这丝毫不影响高英培和苏文茂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也许在无数喜欢他们的关中心中,这两位就是相声大师。

相声大师的评选标准

相声这个行当,大师的评选相当苛刻,虽然侯耀文为了否定马季的相声大师,提出了相声大师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简直就是为侯宝林大师量身定做的,按照这个标准,马三立也不能算大师,只有侯宝林够格,因此这个标准并不通用。

建国之后,真正意义上称得上是大师的只有侯宝林和马三立,这两位的共同点就是辈分高、影响大,其实辈分高一定程度上就会有影响,比如马三立晚年是唯一在世的寿字辈(于老姑的辈分很多时候都被忽略),在相声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此相声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重,侯宝林大师辈分也高,是宝字辈辈分,而且侯宝林大师的影响力比较大,牵头组织相声改进小组,进中南海说相声等等。

因此,要想成为相声大师,不仅自身的相声功底要过硬,更重要的是辈分要高、影响要大,如果辈分这关没过去,自然就无缘相声大师,例如马季先生去世后,弟子们想给马季先生一个相声大师的荣誉,就受到不少人的阻挠,最终也没能成行。

高英培和苏文茂辈分吃亏

高英培和苏文茂都属于相声文字辈演员,在辈分上太吃亏,在解放前都是晚辈,即便在解放后,其上面也有宝字辈和寿字辈,所以辈分不高,地位影响就会弱,这也是这两位没成为相声大师比较吃亏的地方。

高英培师承赵佩茹,苏文茂师承常宝堃,单说能耐,这两位都是顶尖水平,丝毫不亚于马三立和侯宝林,而名师出高徒,高英培和苏文茂的相声也是同辈之中的佼佼者,其相声功底在同辈之中绝对是前几的存在。

高英培以相声火爆著称,每次登台表演,都是掌声雷动;苏文茂擅长文哏相声,是文哏相声大师,将文哏相声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单从相声技艺来说,两位可以都够大师级别,但是因为辈分,这两位也都不能成为相声大师。

宝字辈之后不会再有相声大师

宝字辈之后的文字辈可以说是相声名家荟萃,李伯祥、苏文茂、高英培、马季、侯耀文等等都是绝对的大牛,但是碍于辈分问题,这几位在解放后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而马季作为文字辈影响最大的一位,也无缘相声大师。

所以,从宝字辈之后就不会再有相声大师,但是观众心中有杆秤,对于观众而言,也许深受喜爱的高英培和苏文茂这些相声名家就是相声大师。



这和两位生活的年代有关,相对来说那个年代的曲艺还是比较繁荣的,从艺的人也比较多,他们虽然已经很优秀了,但是还有很多人比他们更优秀。而且当时的传播手段和技术远没有今天发达,也限制了其影响力的传播。再有就是如今大师泛滥,各行各业都催生出了许多“大师”,名不副实,有些大师根本就是骗子,他们甚至无耻到了自封大师的地步。各种所谓的专家、大师已经烂大街了。这两位虽然没有被称为大师,但是人们会尊称他们为相声表演艺术家。

他们活跃的年代是相声最繁荣的时代,相声人才济济,可惜他们和侯宝林、马三立、以及马季的生命重合时代太长,被他们三位的光芒显得不那么耀眼了。

他们的作品中都以说和逗为主,没有听过他们学、唱的内容不知道他们的基本功如何。而他们的作品有明显的缺陷,比如高英培虽然很火爆但有点吵闹,而苏文茂的作品太温和了,包袱总是感觉不太响,感觉不如魏文亮和李伯祥。

他们在全国的影响力不足,当年评选笑星,苏文茂没有入选,而高英培勉强在最后一名,对他们认可的观众主要集中在天津,不象姜昆侯耀文那样多次上春晚。

他们对相声的传承也没有做出突出的贡献。不像马季的弟子有冯巩那样出色,也不像侯耀文那样捧出了相声一代宗师郭德纲。

不过当时在北京的说相声的露脸出声机会多,参加国家大型演出的机会也多于外地的。如侯宝林,马季及以后的姜昆都是垄断把持住了国家级电台,电视台的相声节目出头露脸的机会,知名度,传播范围肯定大于外地的优秀演员 ,再加上一些大人物的参与提携,所以他们顺势也就成为高人一等的大师,即使马三立也比侯,马季他们点低,只是在天津找到了地位。



苏文茂太一般了,文哏大师这个名头害了他,限制了他的发展,一味地追求文,观众偶尔听一听还可以,时间长了审美疲劳他又下不来了。
高英培其实是够大师这个水平的,不过不知道听了谁的撺掇和范振钰分开了,名义上说要捧自己徒弟,结果没了黄金搭档,一路走低。应该是当年高范太火,别人搞得小手段叫他俩分开,没了好捧哏后期乏力了

不是说苏老和高老学艺不精,这二位都是有着精湛相声技艺的,当的起相声大家之名。只是相声界对“大师”的标准很高。一般来说相声界一般视“大师”为最高评价,但凡当的起“大师”之名的,除了功夫扎实本事过人,还得对相声整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朱绍文是大师,他让相声发扬光大;张寿臣是大师,他改良及创作了无数佳作;马三立是大师,他影响了整个津门相声;侯宝林是大师,他把相声从地摊带进了礼堂;马季是大师,他让相声不局限于讽刺,而是可以多方面展现。这就是大师的意义。同样的,“大师”也是一个盖棺定论的评价,只有当他的相声生涯结束或者不幸离去后,总结他这一生为相声付出的一切,才能最后确定他是不是“相声大师”。

因为前辈太多了,他们的作品并不能够脱颖而出,所以是成不了相声大师的。

高英培和苏文茂不能成为相声大师的原因是什么?
高英培和苏文茂没能成为相声大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辈分太低,存在感太弱,单论能耐,这两位都够相声大师的资格,但是评选相声大师得看综合影响,建国之后真正能称为相声大师的只有侯宝林和马三立,但这丝毫不影响高英培和苏文茂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也许在无数喜欢他们的关中心中,这两位就是相声大师。相声大师的...

高英培和苏文茂为什么没有成为相声大师?谁的相声更好听呢?
至于说到高英培和苏文茂谁的相声更好,我想相声这门艺术单从两位大师做比较很难分出个高低上下,毕竟各自有自己的代表作品都是佳作,但从艺术影响力上来看苏文茂应该超过高英培,不因为别的,因为苏文茂有两个徒弟一个叫赵伟洲,一个是刘俊杰,尤其是后者现在在天津相声圈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高英培和苏文茂为什么没有成为相声大师?高英培和苏文茂谁的相声更...
所以苏文茂也好,高英培也好,大师之名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的作品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而现在某些跳梁小丑网红大咖,把大师这种虚名给他的粉丝自嗨就可以了。

相声界有哪些秘密?
马三立把张三禄作为相声的始祖,而据了解,苏文茂和田立禾都否认这种说法,他们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相声前辈提过张三禄的名字,张三禄也没有留下一段相声,他们赞同朱绍文是相声的创始人,是第一代。2、马派相声 马氏相声,第一代马诚方,善说《水浒》,自成一派。第二代马恩禄自幼在天桥随父作艺,...

苏文茂人生故事
苏文茂,一位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生于1929年2月24日,北京广渠门外楼梓庄。幼年家贫,为了赡养老母,他到天津当学徒,酷爱相声。他梦想着能够成为相声大师,多挣钱养家糊口。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43年拜常宝堃为师,踏入相声的天地。多年后,常宝堃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

李文华明明可以拜宝字辈的艺人为师,为什么坚持拜寿字辈被人阻挠?_百 ...
而文字辈的门长赵心敏先生出生于1923年,文字辈的苏文茂先生出生于1929年,从这点来看,似乎李文华拜师宝字辈的也可以,拜师文字辈的也可以,但是不同的是,字辈是旧 社会 的产物,而尤其是宝字辈的艺人基本都是解放前就已经出名的名家,或者就是相声世家,比如相声常宝华(出生于1930年)、尹笑声(出生于1938年)、谢天顺(...

曾经是相声界辈分最大的相声演员常宝华,他究竟算不算大师呢?
常宝华就更算不上了,连相声表演艺术家都算不上,算个著名相声演员吧。从贡献、本事、影响力这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前三十名相声演员应该是:侯宝林、刘宝瑞、马季、姜昆、马三立、高英培、李伯祥、赵振铎、杨振华、郭荣启、侯耀文、马志明、苏文茂、常宝庭、王谦祥、王志涛、师胜杰、刘文亨、魏文亮、贾冀光...

苏文茂从艺经历
1948年至1954年,苏文茂出师后,与康立本、高元钧等搭档,互为捧逗。1951年起与常宝华搭档,以常为逗哏为主,合作三年。1953年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五个月。1954年起与全长保搭档。1956年,加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曲艺团,与朱相臣搭档,合作整理演出了传统相声《论捧逗》、《批三国》、《...

相声界年纪小辈分却奇高,这样对相声有影响吗
比如说谢金,他1982年出生,相比如今相声界几位大佬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小年轻”了,但由于他是王世臣的徒弟,所以辈分比很多人都高。因为王世臣是一位已故的相声大师,是宝字辈的,所以地位很高。像是郭德纲、于谦,在辈分上还得叫他师叔。当然这件事情也是有争议的,因为谢金肯定不可能是王世臣亲自收的...

相声演员很讲究辈分,哪些人太高而无法收徒?
马三立说,你作为徒孙,苏文茂要叫你师弟,你觉得合适吗?苏文茂那是津门相声的名角,当年也将近古稀之年。赵津生想想,好像也不太合适。可是,那怎么办呢?还是马三立出了个主意,你呀,还是拜我孙子吧。于是马三立就把赵津生介绍给了自己的再传弟子,也就是徒孙范振钰。这样,赵津生就成为了马氏相声中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