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特点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基本特点是:
1、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
2、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扩展资料:
十年内战是1927年至1937年间的第一阶段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而中国国民党则称之为“剿匪”。共产党认为进行革命的目的是通过将没收的地主资产分发给农村的贫雇农,从而改变农村贫富极度悬殊的经济状况而产生的战争。
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先后动用优势兵力对共产党的根据地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遭到失败,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步步为营及共产党领导人战略错误,迫使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瑞金战略转移至陕西延安,损失惨重。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的第二阶段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国民党称这段时期为“动员戡乱”。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共产党方面统计共计歼灭国民党军军约807万,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政权于1949年在中国大陆战败后逃往台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共内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特点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基本特点是:1、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2、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为土地革命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基本特征:①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②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④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工业衰败的原因
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有三,其中, 国共两党、两政权的内战对峙是最基本的特征。 国共: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 十年:1927 — 1936 [ 又称为土地革命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对峙: ①军事:武装斗争[南昌起义 … ] ;反革命“围剿”——反“围剿” ②经济:官僚资本——新民主主义经济 ...
国共十年对峙的阶级性历史特征
在民族矛盾面前,中华民族遭遇侵略的时候,一个休养生息并不忘挑起内部阶级斗争,一个坚决抗战,结果休养生息的逐渐壮大消灭了抗战的,并感谢侵略者
中共与国民党十年对峙时期关系的发展
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全面对立状态。这表现为,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决定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先后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等起义,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工农武装割据”。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镇压起义、“围剿”革命根据地;“九一八”事变后,仍然致力于第四次...
国共10年对峙时期共存在几对特殊矛盾?
国共10年对峙时期存在两对矛盾: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阶级矛盾;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八七会议定方针,三大起义拉序幕,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中共在井冈山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所推行的土地政策有哪些变化及其原因_百度...
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正式确立“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为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它与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相比具有三个特点:①、产生于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②、这一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反蒋”到“联蒋”其基本着眼点是: A...
1927年到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由以阶级矛盾为主向以民族矛盾为主转变,中国革命战争正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对蒋政策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由从“反蒋”到“联蒋”,服从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故选取C。
在国共对峙十年期间,中共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麽
1、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的胜利。望采纳。。
叙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不同的土地政策并...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意义: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