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经过
永远的巴图鲁——青州八旗兵血战镇江
道光二十年爆发鸦片战争,中国军民在抗击英国侵略军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如水师提督关天培坚守虎门炮台,提督陈化成血战吴淞炮台,两江总督裕谦在镇海以身殉职,广东三元里组织平英团等等。其中,青州驻防城旗兵在镇江抗击英军,也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页。道光二十二年,上海吴淞口失陷,英军7000余人沿长江向南京进犯。7月,到达镇江,并发起攻击。镇江是南京的门户,形势险固,商业繁荣,居民号称10万,无论财力、人力、地势都可坚守。清朝政府调集军队,部署江防,力图一战。这时,已经在江宁驻防的青州兵400人,在协领穆克坚、达善、伊奉额和贵升带领下,奉令调防镇江。
青州兵是从2000多名驻防旗兵中挑选出来的骁勇善战之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与民相亲爱,民恃以无恐”,在当地很有声望。青州兵初到镇江,奉镇江带兵主帅海龄的命令,守卫东码头炮台。东码头炮台在象山之麓,为英军登陆必经之地,它与焦山炮台隔山相望,是扼守镇江的门户。炮台本来有大炮18尊,子母炮8尊,其中8尊大炮已被调往吴淞。青州兵就用这仅存的武器,凭借险要地势,对英舰开炮还击,保卫镇江。“东码头在象山之麓,为夷船登陆所必由,使青州兵四百人得并力于此,凭象山之险,开炮轰击。”
其中两次鸦片战争,以写第一次为主。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重点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过程、结局揭示出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情形也就便于了解了。将两次鸦片战争联系起来统观,更利于高屋建瓴地审视当时的宏观局势。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课文内容,正文是分为“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烟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和“鸦片战火再燃”三目。
第一目“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的内容是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宏观历史背景和直接导火索。其宏观历史背景,是通过当时中国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从世界大势上来审视的。借此可以认识,当时清王朝日趋衰落,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则呈上升的强势。它加紧进行对外殖民扩张,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而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鸦片问题,这一方面是英国不断扩大向中国走私鸦片,从而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是中国为抵制而进行禁烟。两者之间冲突不断激化,英国遂借端发动战争。这样把战争爆发的宏观历史背景和直接导火索结合起来编写,就能够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二目“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主要是论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南京条约》和相关其他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鸦片战争过程的揭示力求简明扼要,一方面把英国点燃战火和扩大战争的步骤表述出来,揭露其侵略罪行;另一方面通过典型事例展示中国爱国军民的抗御侵略的情形,同时也把清廷动摇不定、最终妥协投降以及价善、奕山之流投降派典型人物的丑恶行径予以揭示。从这些方面,对贯穿于战争过程中的种种复杂影响因素的“合力”作用就能够有一个基本认识。至于《南京条约》及其相关不平等条约签订。是战争结局的典型事件。它开启了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的先例,危害甚大。总的看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重大的,由此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从社会主要矛盾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领域,都开始发生重要变化。课文中对此没有展开全面而详细的论述,主要是点明社会性质、历史阶段和社会最主要矛盾方面的变化,因为这是基点。
第三目“鸦片战火再燃”,主要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局和相关不平等条约等事项予以简要论述,而着重点是放在作为战争结局要端的有夫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问题上。教学中应注意将经过两次战争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联系起来,这样可大致看出,该时期西方列强通过武装侵略挟迫清政府所接受的屈辱条件以及中国丧失的主要权益。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在课文中各为一目的内容,它们也都具有阶段性标志,同时也有着密切关联。这两次战争是爆发在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或最初完成过渡之际。甲午中日战争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通过战争挟迫清政府所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适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侵华需要,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并且直接引出列强对华掀起割地狂潮的局面,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义和团运动正是在这种局势下爆发的。而义和团运动又成为帝国主义阵营组成联军共同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导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课文的这后两目,与前三目一样,同样也是本着揭露列强侵略罪行和展示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基本方面来论述的,所选择的素材基本上都具有典型意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扩展资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1842年8月29日,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耆英与璞鼎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中国。
1856年12月,英法侵略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威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孤立无援,大沽失陷。6月13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英法联军惨遭失败。
英法联军进攻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内部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1860年2月,英、法帝国主义当局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国乘虚而入,加紧蚕食和非法占领黑龙江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许多战略要地。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扩展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1、政治
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
2、经济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领土
丧失大片领土。 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只是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后来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到了十九世纪,鸦片输入额逐年增多。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抵销英中贸易方面的入超现象,大力发展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易,以达到开辟中国市场的目的。十九世纪初输入中国的鸦片为4000多箱,到1839年就猛增到40000多箱。英国资产阶级从这项可耻的贸易中大发横财。由于鸦片输入猛增,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使吸食鸦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如不采取制止措施,将要造成国家财源枯竭和军队瓦解。于是,清政府决定严禁鸦片入口。
1839年3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鸦片烟土全部缴出,听候处理,并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克服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不法烟商的阻挠、破坏,共缴获各国(主要是英国)商人烟土237万多斤,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面对清政府的禁烟措施,英国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鸦片利益集团,立即掀起一片侵华战争叫嚣。英国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懿律率舰只40余艘、士兵4000多名,陆续到达中国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舰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正式开始。7月初,英军侵占浙江定海,8月初到达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连忙撤去林则徐的职务,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广州与英国侵略者谈判。英军却于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发动进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提出的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开放广州等条件。琦善私允英军条件,违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后来受到严惩。但在26日,英军却不待中国政府同意就占领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后立即对英宣战。2月下旬,英军攻陷虎门炮台,水师提督、爱国将领关天培与守军数百人壮烈牺牲。5月,英军逼近广州城外,清军全部退入城内。下旬,新任靖逆将军奕山向英军乞和,与英国订立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广州和约》,规定由清朝方面向英军交出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英国政府不满足义律从中国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增调援军,扩大侵华战争。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舰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厦门。9月英军侵犯台湾。10月攻陷定海、镇海、宁波。1842年5月,英军继续北犯,6月攻陷长江口的吴淞炮台,宝山、上海相继失陷。接着,英军溯江西上,8月5日到达江宁(南京)江面。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将军耆英赶到南京,于29日与璞鼎查在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此结束。
与清朝统治者相反,沿海各地人民始终坚持了反对侵略的斗争。1841年5月广州北郊三元里一百零三乡人民群众围歼英军的战斗,是人民群众自发抗英的高峰。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要求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曾两次以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随后,英法两国即策划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以武力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这就是英法共同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法国以1856年2月法国神父马赖在广西西林从事非法活动被杀事件作为侵华借口。英国则急不可奈地制造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经在香港领过一张登记证,已经过期。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广州附近登上亚罗号拘捕匪徒,遭到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的抗议。尽管两广总督叶名琛同意交还在亚罗号上被捕的中国水手,英方却不予理睬。10月下旬,英军突然发动进攻,占领广州以南沿江各炮台,并一度冲进广州城内。由于力量不够,1857年1月英军从省河撤退,等待援军。
1857年9月,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统率海陆军来到香港。10月,法国全权代表葛罗也率兵到达。12月中旬,英法联军5000余人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29日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等人投降敌人,在英法监视下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1858年4月,英法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海面。5月20日,联军发动进攻,大沽炮台在经过顽强抵抗后失陷。英法舰队随即溯白河(即海河)而上,到达天津。清政府慌作一团,立即派大学士桂良等赶往天津议和。在英法的威吓下,桂良于6月下旬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可耻的卖国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驻北京;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雇用外人;外国传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在此以前,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已先签订。
1859年初,英、法政府分别任命普鲁斯和布尔布隆为驻华公使。6月中,英法公使率军舰到达大沽口外,拒绝清政府从北塘登陆的指定,蛮横地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换约。6月25日,英法军舰向大沽炮台发动进攻。经过整顿的大沽守军奋起反击,击沉击伤英法兵舰十余艘,毙伤侵略军四、五百名。英法联军狼狈撤出大沽口。
1860年4月,英、法全权代表额尔金和葛罗率大批军队再度开到中国。5月下旬,英军占领大连湾。6月初,法军占烟台,完成了对渤海湾的封锁。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21日陷大沽炮台,24日占领天津。清军退守张家湾、通州(今通县)一线。9月9日,联军向通州推进,21日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次日,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10月初,联军占领圆明园,在恣意抢劫破坏之后,又放火焚烧,一座世界上最瑰丽多姿的宫苑杰作就这样毁于英法侵略军之手。13日,北京留守当局向英、法投降,交出安定门,联军兵不血刃控制了北京城。10月下旬,清政府代表、恭亲王奕欣与英、法代表先后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北京条约》规定: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发还天主教资产;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广大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奋起进行保卫祖国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经过: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一八四○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野心与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美等国都先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英国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经过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基本完成的工业革命,生产飞快增长,最早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而这一切是与加重对国内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殖民地人民的疯狂掠夺联系在一起的。英国强盗依仗其船坚炮利,到处横冲直撞,十八世纪就取得了所谓“在英王的领土上太阳永远不会下落”的世界霸主地位。十九世纪初,英国实际控制了印度;一八一九年,占领了新加坡;一八二四年,侵入我国南部邻邦缅甸;一八三八年,打进了我国西部邻邦阿富汗。继续向东发展,它的侵略魔爪就直接伸向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中国了。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也不甘落后,一面积极赞助英国对华的侵略扩张,一面竭力将自己的侵略魔爪伸向中国沿海。在我国北部,沙皇俄国从十七世纪中叶起,就闯进我国黑龙江流域,成为从陆路蚕食我领土的恶魔。总之,在鸦片战争前夕,国际资本主义强盗,从沿海到陆地,争先恐后,步步向中国进逼,一向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被敲得当当响了。
当时,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统治日趋没落。政治极端腐败,经济十分落后。土地大部分集中在贵族官吏、地主豪绅手里。据一八一二年统计,光是被皇帝直接和间接掌握的土地,就达八十三万顷(每顷一百亩),几乎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一。“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以清朝皇帝为头子的地主阶级,不仅直接从农民那里榨取高额地租(一般占收成的一半,多的占百分之七、八十),还用国家的名义,强迫农民缴纳大批捐税和从事各种劳役。广大农民过着不得温饱的悲惨生活。全国上下,贪官横行,贿赂成风。军备废驰,军器破烂,军纪败坏,这样的军队实际上已失去了抵御外侮的能力。
由于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压迫,国内的主要矛盾,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鸦片战争前,北方以白莲教为主,南方以天地会为主,农民起义不断,给清朝政府以沉重打击。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防空虚的这种状况,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进行侵略的最好目标。
二、鸦片的泛滥和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
罪恶的鸦片贸易 中国同西方国家的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十七世纪以来,到中国沿海来的西方人,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商人,而是一群海盗。他们在东南沿海一带,抢我财货,烧我村庄,杀我百姓,迫使清政府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比如,规定无论是外国进口还是中国出口的商品,一律由指定的“公行”经营;对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的地点、时间作了一定的限制,等等。但是,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盗,为了扩大其殖民势力,开辟这块广阔的远东市场,根本不满足于按清政府的规定进行正常的贸易,他们早就处心积虑地要用炮舰政策打开中国的大门。
从一七九三年到一八一六年,英国先后派使节向清政府提出开放天津、宁波、舟山为通商口岸等要求,均遭拒绝。一八三四年派律劳卑到中国做所谓“商务监督”,清政府又未予承认。于是,英国侵略者露出了强盗咀脸,一八三七年指挥军舰轰击虎门炮台,用武力相威胁,在清军的反击下,退往澳门。
英国向中国扩大商品输出,面对的是以农民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洋呢、洋布销路很差。他们只好用大量的白银换取中国的练、茶。因此,在早期的中英贸易中,英国一直处于入超的地位。英国侵略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最后找到了鸦片这样一种特殊商品。鸦片是用罂粟未成熟果实里面的浆汁制成的。可以做药材,有提神、镇痛的作用,但它又是一种毒品。经常吸食,就会上瘾,慢慢体力衰退,意志消沉,骨瘦如柴,成为三分象人,七分象鬼的废物。
早在一七九九年,清政府就多次颁布过禁烟令,不允许贩卖和吸食鸦片,但并没有禁绝。以英国侵略者为首的毒贩子,仍然千方百计向中国偷运鸦片,同时用金钱收买奸商,贿赂官吏,从中国内部寻找鸦片贸易的保护人。清朝不少官员,成了鸦片贸易的受贿者。连奉命禁烟的人,往往自己就是吸食鸦片的。如当时有个叫韩肇庆的官员,被派到东南沿海捉拿鸦片贩子,他不但不捉拿,还用公家的船帮助走私,以其一部分上缴清政府,谎称是缉私来的,荒唐的清朝政府竟说他查私有方,传令嘉奖。在这种情况下,英、美等国的鸦片,象一股汹涌的毒流倾泻而来。在一七七三年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不过千箱(每箱一百二十斤),到一八三○年就达两万多箱,到一八三八年增加到四万零二百箱。这时中国每年全部出口的丝、茶、土产,都不足以抵偿进口鸦片的烟价,还要补偿白银一千万两以上。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四十年中,英国共走私运入中国四十多万箱鸦片,从中国掠夺去约三、四亿银元。造成国内银元枯竭,银价上涨一倍以上,工商停滞,国穷民困。当时吸食的人越来越多。不仅贵族官僚、地主豪绅、商人学士吸,到后来连农工兵役也抽起鸦片。到一八三八年,全国抽鸦片烟的人达二百多万。一些坚决主张禁烟的爱国志士痛心地指出:“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对此,清政府不得不考虑处置的办法了。
正义的禁烟斗争 围绕着禁烟问题,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一派以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主张“重治吸食”、“法当从严”,坚决禁绝;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主张坚决抵抗,又叫抵抗派。另一派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和直隶总督琦善为代表的弛禁派,始则反对峻法严刑,主张取消禁烟令;后又反对抵抗,力主投降,又称投降派。抵抗派的立足点,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利益,但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主张消灭烟毒,抗击侵略,在这一点上是有远见的,是和人民的愿望与利益一致的。一八三八年十月,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说鸦片为害极大,非严禁不可。他在奏折中大声疾呼,如果再马虎下去,只怕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皇帝知道,兵、饷是他维持统治的命根子,威胁到命根子当然不行,因而决定禁烟。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一八一一年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先后在浙江、江苏、陕西、湖北等省任地方官,还在河南督修过堤工,比较了解社会的情况和民间的疾苦,是一个立志改革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八三九年一月八日,他奉命离开北京,前往广州。临行前,他向朋友们表示:“祸福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决心清除鸦片祸害。三月十日,林则徐一到广州,立即开展禁烟运动。原来对禁烟不太积极的两广总督邓廷桢,在形势推动下,也转变为禁烟派中的积极人物。他向林则徐表示,一定要“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林则徐在广州不断和官员会见,交换禁烟意见,召集书院学生数百人,要他们开列贩毒地点和毒贩子的姓名。他还化装成百姓,到船家、渔户和一般群众中去亲自调查。在充分掌握情况以后,林则徐采取果断措施:一,勒令中外烟贩,全部交出现存鸦片;二,要求外国商人一律写出不再偷运鸦片的保证,“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三月十八日,林则徐通知外国毒贩,详细报明存烟实数,并限三天全部交完。三月二十二日,三天期限已满,毒贩们只交出一个零头(一千零三十七箱)。在抗拒交烟中,有一个英国毒贩颠地,是在中国多年贩毒的老手,大批鸦片走私,多半由他经手。他手头鸦片最多,不但自己不交,还阻拦别人全交。林则徐掌握了这一情况以后,立即下令逮捕颠地。这时,英国商务监督义律偷偷从澳门赶到广州,企图保护颠地逃跑,并且命令停泊在珠江口外的英国鸦片船作好战争准备。但当义律手持凶器带颠地等人从商馆逃跑时,商馆已被愤怒的中国人民所包围。颠地等鸦片贩子终于被逮捕了。为了狠狠打击义律的破坏活动,林则徐立即下令派兵封锁商馆,停止中英贸易,断绝商馆与鸦片船之间的交往,并撤退商馆中的中国雇员。义律无计可施,只得命令交出全部鸦片。林则徐会同邓廷桢亲自验收。从四月十二日到五月二十一日验收完毕,共收缴鸦片二万多箱,约二百三十多万斤,值白银八百万两。
虎门销烟 为了不让鸦片毒害人民,林则徐决定将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广阔的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下午两点钟,连续几声炮响,林则徐宣布销烟开始。士兵们向挖好的池子里放满海水,投进鸦片,再撒上石灰。刹时间,池水翻滚,烟雾冲天,万众欢腾。满池鸦片很快化为渣沫。这时正是退潮的时候,林则徐命令打开闸门,满池废渣随滚滚潮水卷入大海。就这样,从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起,花了二十三天时间,终于把二万多箱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后,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铭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收缴鸦片取得胜利后,林则徐继续坚持斗争。他要外国鸦片商人立下文书,保证永不夹带鸦片到中国来。但是英国政府坚持其侵略立场,指使英国商人拒立文书,并积极准备战争。林则徐予料侵略者早晚要武装报复。因此,他在禁烟的同时,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水师提督关天培,整顿部队,认真操练,招募渔民,组织水勇,加紧战备。
果然,虎门销烟过后三个月(一八三九年九月),义律带着兵舰和武装商船,向九龙发动进攻,遭到了中国水师和海岸炮台的英勇还击。英国的一艘双桅船被击沉,水兵被打死十几个,义律只得带领军舰向海口退去。但他并不死心,从十一月起,继续带领兵舰到广州附近挑衅。林则徐组织军民坚决还击,先后取得七战七捷的胜利。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反抗英国强盗的斗争,表明了他不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杰出政治家。
三、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资产阶级立即叫嚷:中国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并诬蔑中国禁烟是对英国的“侵略行为”。一八三九年十月,英国政府决定向中国出兵。一八四○年二月,任命懿律为侵略军总司令和全权代表,义律为副代表。组成一支拥有军舰十六艘,运输舰二十八艘,武装汽船四艘,载炮五百四十门,士兵四千人的“东方远征军”。于同年六月初向我广东、澳门进犯。6月28日英舰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这次战争从一八四○年六月到一八四二年八月,持续两年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英国舰船到达澳门海面以后,按原定侵略步骤,封锁珠江口。林则徐立即调整布署,积极备战,并张贴告示,号召民众奋勇杀敌。在林则徐的号召下,广东军民群情激昂,随时准备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
英国侵略军因不熟悉中国航道,必须雇用中国人引水领航。林则徐根据引水的报告,经常以水师和渔民配合,出其不意地闯进敌船队,开展火攻,烧毁敌船,侵略军被烧死、淹死的很多。懿律看到广东戒备森严,占不到便宜,便于七月北犯福建厦门。这时原两广总督邓廷桢已调任闽浙总督。他见英军来犯,迅速组织水师进行火攻,英军又被打败。接着,英军北犯浙江。可惜,那时除了广东、福建以外,从浙江到天津,各海口大都没有防备。七月五日,英军攻陷浙江定海,进行疯狂的屠杀和掠夺。英军把定海洗劫一空后,继续北犯。尽管沿途人民英勇抗击,杀死很多英军,但由于清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英军很快窜到天津大沽口。当时大沽口的清军只有两百多名,天津也不过八百。英国侵略者按照予定计划,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提出包括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等一系列无理要求。本来对禁烟就不坚决的道光皇帝,这时慌了手脚,急忙派琦善去天津海口与英军谈判。奴颜婢膝的琦善,在谈判中将一切推为林则徐的“罪过”,保证要重治其“罪”,还私下向懿律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广州谈判中获得满意解决。于是,从九月开始,英军由天津海口南撤。昏庸的道光皇帝,竟认为琦善退敌“有功”,九月十七日,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继续和英军谈判。十月三日,又将林则徐、邓廷桢撤职查办。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夭折了。十一月末,琦善赶到广州。他为了取得侵略者的欢心,一反林则徐在广州的作法,把海防工事完全拆毁,把组织起来的民团、乡勇统统解散,对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活动严加禁止。英国侵略者看到琦善已经自动解除武装,便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琦善几乎全部接受。只是对割让香港表示不敢作主,答应向道光皇帝代为“请求”。可是,侵略者却没有这份耐心。琦善想和,义律(这时懿律已生病回国)就越要打。一八四一年一月七日,义律派兵突然袭击大角、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等力战牺牲。接着侵略者直扑虎门,关天培发炮抵抗,并派专人到广州求援。卖国贼琦善置之不理,偷偷派人去穿鼻洋向义律求降。一月二十日琦善和义律秘密签订了《穿鼻草约》,私许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等。草约签订以后,英军退出虎门,占领了香港。至此,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原以为惩办林、邓,开放烟禁,英国就会交还定海,终兵息战。然而事态的发展,远出他意料之外。一月二十七日,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的消息传到北京,道光皇帝大为恼火,感到既失地又赔款,严重损伤了“天朝皇威”,决定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调集各省兵士一万七千名,前往广州作战。二月,琦善私订《穿鼻草约》被揭露后,气得道光大骂琦善“辜恩误国”,下令立即逮捕,并没收其全部家产;同时令奕山迅速“意进剿”。
道光皇帝对英宣战,目的仅在“示以声威”。义律一知情况有变,便先下手为强。二月下旬,他率领军舰十八艘进攻虎门炮台。水师提督关天培身先士卒,率兵死战,多次击退英军。战斗持续到第二天下午,关天培负伤多处,血流如注,仍然镇定指挥。士兵们奋不顾身,同敌人血战到底。但是,琦善却一直不发救兵,终因寡不敌众,关天培和官兵四百余人,全部壮烈牺牲。虎门陷落后,英军乘胜闯入内河,广州的门户完全敞开了。
在虎门陷落两个月后,奕山才带兵到达广州。到广州后,他不思军务,不整顿军备,反认为“防民甚于防寇”。为了开销军费和报功领赏,五月二十一日,他草率决定,分兵三路冒险夜袭英军,企图侥幸取胜。结果被英国侵略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慌乱逃回城内。城郊重要据点四方炮台不战而陷。英军居高临下,由四方炮台炮轰广州城,昼夜不息。二十六日,集中炮火猛轰城南奕山一伙的住所。奕山等人吓得失魂落魄,急忙在城头竖起白旗,派人向义律乞降。一八四一年五月二十七日,奕山接受义律提出的五项条件,签订了可耻的《广州和约》。和约规定:一周内交付英军赎城费六百万元,商馆损失三十万元,奕山率清军退驻广州城外六十里的地方。这一仗,前后打了七天,奕山莽莽撞撞出战,最后以失败投降告终。
投降派跪倒在侵略者脚下,人民却举起了抗英的大旗。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当英国侵略军占领四方炮台、炮击广州后,四方炮台附近的三元里人民怒不可遏。五月二十九日,英军闯入三元里肆虐,当地人民奋起反击,打得英军抱头鼠窜。为了防备敌人的报复,群众乘胜在三元古庙中集合,推举菜农韦绍光为领袖,以庙中三星旗作“指挥旗”。对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表示了誓死抵抗的决心。随后,又联络附近一百零三乡的群众,商定了诱敌牛栏冈聚歼的战法。三十日清晨,由几千人组成的群众队伍,向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挺进。正在吃早饭的英军,听到杀声震天,伸头一望,见是手执大刀、长矛的群众,立即倾巢出动,直扑过来。群众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当英军进入丘陵起伏的牛栏冈时,早已埋伏好的近万名武装群众一跃而起,展开肉搏。附近一百零三乡的群众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呐喊助威。杀得英军胆战心惊,狼狈逃窜,“乞命之声震山岳”。这一仗刺死英军校官一名,俘虏十余名,打死二百余名,伤敌无数。迫使英军慌乱逃回四方炮台。群众队伍又将四方炮台层层围住。三十一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四百余乡的数万群众也赶来参加战斗,其中除农民外,还有当地的练织工人和打石工人,可见当时人民的初步觉醒和斗争力量的深厚。英国侵略军在人民群众包围之中,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派出奸细,混过重围,向清朝官府求援。此时,卖国贼奕山为讨好洋人,立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等出城,为英军解围。这场斗争最后终于被卖国的清朝官员和动摇的地主士绅破坏了。从此,民间流传着“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歌谣。它真实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三元里人民的自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个光辉范例。它揭示了“鬼子不足怕,敢斗能胜利”的真理。
第三阶段:英军的扩大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侵略者的野心是无止境的。当义律将《草约》送到英国后,英国政府大为不满,认为义律在战胜的条件下,勒索到的东西太少了。因此,决定召回义律,改派在印度干了四十年侵略勾当的殖民老手璞鼎查为侵华全权代表,决定扩大战争,用大炮从清政府手里夺得更大的权益。
一八四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璞鼎查率军舰二十六艘、陆军三千五百人突然袭击厦门。二十六日,鼓浪屿、厦门相继失陷。九月二十五日,英
成为第3393位粉丝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权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着是英国和法国两国而美国和俄罗斯从旁助战获取利益。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
但是,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终为英军所败。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
鸦片战争到底有几次?
鸦片战争包括两次: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影响: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坏。中国的司法、关税、海关等主权遭到巨大破坏。4、...
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让中国开始了向外国赔款,割地等失去国权主权的行为,开始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同时也让中国人民意识到西方国家的先进,主动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史新阶段。鸦片战争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放眼看世界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经过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分别以亚罗...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甲午战争,的发生时间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
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两次鸦片战争与相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1856年-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
近代中国发生过两次鸦片战争,是哪两次?
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各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结果是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产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期间英法美俄等国分别与中国签订了条约。这场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3....
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的历史史实
国历史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 地点: 中国 。 结果: 英国胜利 。 根本原因:英国为发展资本主义,对原料及市场的迫切需求 。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