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形势图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各国经济又和发展?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简要说明三国鼎立时期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曹魏的田租户调制乃继承了两汉的赋税制度而有所改革。从田租看,汉代是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分成田租制,曹魏改为亩收四升的定额田租制。两汉统治者向农民按分成制收田租,系多产可以多收,曹魏按定额田租向农民征税,则增产亦不能增收,故更能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之愿意精耕细作,多产归已。
曹魏、蜀汉、孙吴三国当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荒的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曹魏推行屯田制,组织流民耕种官田,屯田地域,西北起河西,东南达淮南;东北自幽燕,西南至荆襄。史言“州郡例置田官”, 这使得社会秩序恢复,增强曹魏实力。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是其大兴水利,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如青龙元年关中一带辟建渠道,兴修水库,一举改造了三千多顷盐碱地,所获使国库大为充实。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粮食产量倍增。曹魏建置大型官营手工业作坊,发展手工业生产。邺、洛阳等贸易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和海外有贸易往来。此外造船业、陶瓷业、丝织业、制盐业等等也都十分发达。
蜀汉的收入有田租,但暂未有实例;盐铁对蜀汉有不错的利润;而南中金、银、丹、漆、耕牛、战马、蜀锦等贡品,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物资;另有其他收入没有记录。另一方面,支出包官俸、军粮、赏赐等,至蜀汉亡时,官府仍有金、银各二千斤。
偏居西南一隅的蜀汉版图最小,主要地区仅巴蜀汉中等地,直到蜀亡时,只有户28万,人口94万,军队约10万, 可见国力之弱。诸葛亮也承认,他是在“益州疲弊”的情况下率师北伐的。而当时魏国,有人口440万,军队约60万,力量对比差距明显。
蜀汉地方,易守难攻,若能真正联合吴国,协调一致地对付强魏,则蜀汉偏安西南还是有可能的。而四川地区优越的经济环境也可以为蜀国稳固防守提供条件。如果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的资源能够真正被开发,蜀汉的经济实力必将大增,逐鹿中原的机会自然大了不少。
过早的北伐让蜀汉耗尽了财力,影响了蜀汉的经济发展,使其相对弱小的军事经济实力更加弱小。由于蜀汉经济基础薄弱,经不起连年战争,浩大的军事开支,加上币材紧缺,使蜀汉不得不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所铸行的多是大面值钱币。没有相应的社会物质基础作为后盾而铸行大面值减重钱币,必然会引起物价飞涨。同时蜀汉国民对长期的战争也极为厌恶,千方百计逃避兵役。有资料表明,由于诸葛亮连年出兵北伐,兵员不足,遂调各郡兵补充北伐部队,然而各郡大约是以各种借口为由而拒不发兵,形成了“多不相救”的局面。诸葛亮死后,军队中大量的士兵和职业兵户更是纷纷逃亡,做为地方长官的吕乂,数年中仅在一个蜀郡就查出了万余名逃避兵役者。至蜀汉后期姜维北伐期间,蜀汉已经出现了“经其野民皆菜色”的景象,可见连年北伐对蜀汉经济造成的伤害之大。
孙权很重视农业的生产。大约在汉建安七年至建安八年间,孙权开始推行屯田。孙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服役。226年(黄武五年),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
在今浙江境内开辟有海昌、上虞、新安等屯田区;在湖滩大规模开垦土地,建立了毗陵、湖熟、溧阳、江乘、于湖、赭圻等屯田区;用南迁人口建造了金宝圩;在长江中游建立了浔阳、阳新、武昌、陆口、江陵、长沙沤口等10余处屯田区。这些措施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孙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秦朝为大一统,三国则是分裂。
前者政令统一,后者地方割据,政令难行。

特典就是,曹魏成功的防御的北方异族的南侵。让黄巾之乱后的北方处于持续的发展。吴国就非常成功了。如果不是孙权之后无明主的话,保不准就能北伐成功。孙权时期一直在在融合山越异族。而且是他是第一个把台湾归为中国领土的。孙吴的初期人口好像只是曹魏的一半。等到孙权晚期时候孙吴的人口基本跟曹魏持平。蜀汉吧,没啥好说的,从诸葛亮开始就在浪费国力。持续的北伐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而且诸葛亮还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导致老一批人死后蜀汉基本处于后继无人的情况。别说姜维。他降将。蜀国后期不人口不超过一百万人。五胡乱华时期的中国,全国好像也超不过1000万人。

回复黄金分割他额凤飞飞的大地震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指三国么?

三国鼎立形势图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各国经济又和发展?
特典就是,曹魏成功的防御的北方异族的南侵。让黄巾之乱后的北方处于持续的发展。吴国就非常成功了。如果不是孙权之后无明主的话,保不准就能北伐成功。孙权时期一直在在融合山越异族。而且是他是第一个把台湾归为中国领土的。孙吴的初期人口好像只是曹魏的一半。等到孙权晚期时候孙吴的人口基本跟曹魏持平。

战国形势图和三国鼎立形势图反映了什么
战国形势图和三国鼎立形势图反映如下:1、战国形势图反映了兼并。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春秋时期,列国分布,体现了当时的争霸,而到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减少,最后只剩下7家(韩,赵,魏,楚,燕,齐,秦)主要的国家。2、三国鼎立形势图反映蜀国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诸葛亮采取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

秦朝疆域图和三国鼎立形势图有何不同的特征?(初一上学期历史)
前者政令统一,后者地方割据,政令难行。

三国鼎立形势简图
1. 基本背景: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继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之后,形成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一形势持续了几十年,被称为“三国鼎立”。2. 曹魏的地理位置:在三国鼎立形势图中,曹魏位于北方,占据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其疆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三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表明了什么历史现实
三国鼎立!因为,长时间的战争,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各个势力都被很大的削弱了,都没有一统天下的势力,只能采取守势,等待时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使这三个国家势力削弱了很多)

如何评论三国鼎立这一时期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

三国的崛起与灭亡?
东汉末年,国势衰微,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三国鼎立形势图¥¥¥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189年,董卓控制了朝廷,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所杀,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说课稿
特点 战斗 结果 原因 分析 意 义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教师暂不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让学生随学习深入自主校对。这样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初步感知。第二步:情景再现 知识重点1——官渡之战 ①幻灯片定格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上,我...

初一历史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混战迭起,形成四分五裂局面,东汉王朝随之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三国形成时期。 三国形成时期战争这一时期中,曹操挫败群雄,统一中国北方,孙策攻取江东、刘备攻取巴蜀为立国之地,形成三国鼎立格局。 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联军讨伐董卓,以袁绍为盟主,进屯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周围。董卓迁献帝都长安(今西安西北)后,...

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此时西域地区从属于哪个政权
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二、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四、在现代,也常常引用三分天下这个词:一,指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