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的资料
三国是东汉至西晋的一个历史时期。他们分为三个政权:曹魏、蜀汉和东吴。在赤壁战役中,曹操被孙刘的盟军打败,奠定了三个王国的基础。
220年曹丕篡夺汉朝成为皇帝,确立了洛阳为首都。国名为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第二年,刘备即位,建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战役中失败,孙权赢得荆州大部分地区。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帮助刘备的儿子刘禅与孙权团聚。
229年,孙权登基,建业建都,国名吴,史称吴。至此,三国正式建立,此后几十年,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攻打曹魏,但未能改变三方对峙的格局。
魏朝后期,司马懿逐渐掌握了实权,263年曹魏司马昭发动魏灭蜀战争,蜀汉牺牲。两年后,司马昭因病去世。
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除了魏元帝,建立了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叫“晋”,历史上叫西晋。公元280年,西晋消灭了东吴,统一了中国。此时,三国时期结束,进入金朝。
扩展资料:
东汉末期,因为天灾战乱,社会受到破坏,使得经济衰退,大量农地荒废。部份豪强世族纷纷率领族人,建立坞堡以自卫。
在其周围从事生产活动后,渐渐成为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坞堡和庄园制度都影响后来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模式。
由于东汉朝廷的崩溃,无人重铸磨损不堪的铜钱,加上大量私钱出现。到三国鼎立后,新发行的铜钱未能广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实物为主要货币。
曹魏、蜀汉、孙吴三国当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荒的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曹魏推行屯田制,组织流民耕种官田。
这使得恢复社会秩序,增强曹魏实力。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是其大兴水利,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 、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约占三分之一,《蜀书》约占将近四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
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但蜀汉不像魏、吴二国设有史官,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这虽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关键人物史料不足的缺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中平元年(184年), 三国鼎立图
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曹操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后来又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士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守北方。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时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刘备大将关羽北伐曹操,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一度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后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落入孙权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三国州与地区分布图
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同年(221年),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次年(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元气大伤,之后数十年再也没恢复国力,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建兴七年(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或“孙吴”。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曹魏正始十年(249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大权。炎兴元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
http://baike.baidu.com/view/2328.html?wtp=tt
百科中有详细的资料。
如果什么不懂可以直接问我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等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混乱之中,朝廷被军阀董卓控制,全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190年,董卓迁都,朝廷崩溃。192年,董卓被吕布、王允设计刺杀,后董卓余部李傕听从谋士贾诩之策攻入长安,控制了朝政。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多股势力。他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然而于该年冬天的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这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发生多次纠纷与战争,最后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后刘备战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刘备于隔年病死,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而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迟至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曹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一般认为有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其他观点还有: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开始,这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208年赤壁之战后开始,这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这段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期间,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详,成为电视、电影或游戏题材之一。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颇有参考价值。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世界各地。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中平元年(184年), 三国鼎立图
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曹操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后来又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士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守北方。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时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刘备大将关羽北伐曹操,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一度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后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落入孙权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三国州与地区分布图
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同年(221年),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次年(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元气大伤,之后数十年再也没恢复国力,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建兴七年(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或“孙吴”。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曹魏正始十年(249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大权。炎兴元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
小说以东汉为历史背景·以刘.关.张三兄弟起义到西禽
太好了
关于三国的一些资料
所以《历代兵制》认为,曹魏政权的“兵权外聚于州牧,内归于大将军及太尉”。因此后来有人上疏魏明帝,要求解除缘边州郡刺史、太守的领兵权,另外派遣大将去镇守,以免刺史、太守领了兵则“专心军功,不勤民事”,而不能“独修务本之业”(《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曹魏兵制,还有屯田兵值得一提,但陈傅良对此又疏...
关于三国的资料
三国是东汉至西晋的一个历史时期。他们分为三个政权:曹魏、蜀汉和东吴。在赤壁战役中,曹操被孙刘的盟军打败,奠定了三个王国的基础。220年曹丕篡夺汉朝成为皇帝,确立了洛阳为首都。国名为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第二年,刘备即位,建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战役中失败,孙权赢得荆州大部分...
关于三国的资料有哪些?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等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混乱之中,朝廷被军阀董卓控制,全...
关于三国的资料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
三国资料
除《三国演义》外,他还写过《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相传他还参与过《水浒传》的写作。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故事起自汉末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其间共九十六年。小说开篇写汉末昏君无道,民不聊生,激起了黄巾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路军阀拥兵自立...
三国历史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
有关于三国时期的资料
魏 魏文帝曹丕 (220-265)建都洛阳 属 汉昭烈帝刘备(221-263)建都成都 吴 吴大帝孙权 (222-280)建都建业
有关三国的资料
但三国故事的零星片段流传甚早,于唐代已有记载。宋人致力增饰铺张,因而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精彩。现存《全相平话三国志》是元人作品,应该是《三国志演义》的胚胎。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 这一节“作者、版本和成书年代”提供的资料,其中涉及争论的问题甚多,建议不要死记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
但三国故事的零星片段流传甚早,于唐代已有记载。宋人致力增饰铺张,因而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精彩。现存《全相平话三国志》是元人作品,应该是《三国志演义》的胚胎。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 这一节“作者、版本和成书年代”提供的资料,其中涉及争论的问题甚多,建议不要死记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指的是:曹魏、蜀国、孙吴 三个国家。1、蜀国,历代帝王:刘备、刘禅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2、曹魏,历代帝王: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魏国始建。;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