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继位后就不停压制司马懿 曹叡临死前为何还将司马懿列入辅政大臣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2
魏明帝曹睿既然当得一个“明”字,自然对司马懿是有所警惕的。
不过,尽管曹睿考虑过多种方案,却根本没有办法不把司马懿列入辅政大臣的序列。
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
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鹰视狼顾”之类的戏言,所有的君主,与辅政大臣之间都有天然的矛盾。
曹睿即位时,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就是曹丕安排给他的辅政大臣。
曹睿要亲自执掌大权,当然要与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争一争。
曹睿通过制衡之术,压制住了辅政大臣们。
曹真、曹休、司马懿常年在外领兵,对朝政影响力受到限制,留在洛阳的陈群又无兵权,曹睿得以居中制衡,稳操大局。
尽管司马懿在曹叡时期表现得很得体,但曹睿及一些大臣仍然对其有所警惕。
司马懿曾经询问陈矫:司马懿忠正,是不是社稷之臣?
陈矫答:司马懿是朝廷所望,但是不是社稷之臣就“未知”了。(《三国志.陈矫传》引《世语》)
当然,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基本上属于君主与辅政臣之间正常的警惕关系,并没有非常特殊。他刻意压制司马懿的程度,与压制曹真、曹休的程度基本相当。
对曹魏皇帝来说,无论是宗室,还是世家大族,都是他需要提防的对象。
失衡
曹睿当政时期,无论是曹真曹休这样的宗室,还是司马懿陈群这样的重臣,他都能驾驭自如,朝政被皇帝本人牢牢把握于手。
曹肇、夏侯献、秦朗等宗室,蒋济、高堂隆等外臣,都曾经抱怨替皇帝执掌机密的孙资、刘放权力太重,这正说明:宗室、外臣的权力,都被曹睿死死限制住了。
在曹睿的驾驭下,司马懿既能充分发挥其才具,又无法威胁大权,二人配合算相得益彰。
比如: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众将请战,司马懿按压不住,请旨于曹睿,曹睿心领神会,下旨不得出战。
这一段,可谓明君贤臣合作的典范。
由于曹睿比司马懿足足小了25岁,所以,正常情况下,这段君明臣贤的佳话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
可是,年纪轻轻的曹睿,却突然病倒了。
曹睿自然能牢牢压制宗室、世家大族,但是,继承皇位的小皇帝是不可能马上做到的。
旧有的权力体系已失衡,曹睿必须抓住生命最后一点时间,替继承人重构权力体系!
曹睿最初的设想
曹睿一开始的选择,是宗室。
他最初安排的辅政班底是一班宗室:曹操之子曹宇、曹操假子秦朗、曹休之子曹肇、曹真之子曹爽、夏侯家的夏侯献。
同时,曹宇提出:从辽东前线回来的司马懿,不必回洛阳,直接去关中督军。(继续排挤出中央权力体系)
曹睿没有像其父曹丕一样,采用世家大族与宗室共同辅政的形式,而是企图通过宗室+皇权,牢牢压制世家大族。
看来,曹睿认识到了世家大族的危险。
自汉末以来,门阀就掌握了大量的经济、政治资源,成为左右时局的重要力量。
曹操角逐天下时,消灭了袁绍、袁术,削弱了杨彪,东汉政治生态下的顶级士族被悉数打倒,曹丕得以通过拉拢司马懿、陈群等次级士族,完成代汉。
在曹操、曹丕时代,曹家既有强力君主,又有一些寒门能人制衡,士族尚能压得住!
可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九品中正制”的持续推行,士族已经再次把持了经济、政治资源,而司马懿、陈群、王凌,当年的次级士族们,如今已成长成了顶级士族。
宗室虽然也危险,但比起这些鹰扬之臣来,毕竟是自家人。
曹睿欣赏的大臣高堂隆就曾经提出:一定要提防“鹰扬之臣”,让宗室领兵,控制局势!
曹睿最初做出的这个安排,基本上是采纳了高堂隆的意见。
被迫调整
但是,把所有的世家大族全部排挤出最高权力体系,完全依赖宗室压制,行得通吗?
当年,高堂隆提出以宗室领兵,压制“鹰扬”大臣时,曹睿还很健康,那算是未雨绸缪的计划。
如今,仓促之间,直接由宗室压制世家大族,压得住吗?
曹宇地位高,但缺乏实权基础;曹肇、曹爽虽有其父之荫,但威望、实权也不如其父。
实力不足,能力也不足!
曹肇、夏侯献得到辅政安排后,指着树上的鸟说:在树上待得太久了,该下来了!(暗指孙资、刘放)
且不说孙资、刘放是不是应该拉拢的对象,就是想要弄倒人家,如此沉不住气,能成何大事?
孙资、刘放立刻开始劝说曹睿。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载,孙刘劝说的要点有2:
(1)、宗室也不一定靠得住!
宗室也会危及皇权!曹丕曾有诏令,诸王不得辅政!
而且,曹宇、曹肇、夏侯献、秦朗都靠不住!
您还病着,曹肇、夏侯献就在调戏侍疾者了!燕王(曹宇)已经拥兵南面,限制他们入宫!
(2)、这几个宗室镇不住场子!
“外有雍隔,社稷危殆”。外地的实力派司马懿、王凌,这几个能力平庸的家伙压得住吗?
所以,孙资、刘放提出了建议:由曹爽、司马懿一起辅政!
继续当初曹丕“宗室+士族领袖”的辅政班底!
曹睿采纳。
最终构想
但是,曹睿也感觉到:还是不稳当!
曹睿先是答应了刘放孙资的建议,旋即又反悔,然后又回心转意,犹豫不决。
他问曹爽:“堪其事不”?
曹爽战战兢兢,孙资代答“臣以死奉社稷”。
同时,曹睿以最后的表演,笼络司马懿。
曹睿拉着司马懿的手:我忍着不死,就为了见到你,见到你,我才无所恨!
但是,曹睿依然没有放弃对司马懿的控制。
曹氏宗亲,牢牢把握中军,而尚书孙礼,更是被指定为曹爽长史,加强曹爽在朝政中的影响力。
如此,曹睿的最终构想,也基本形成了。
1、借助司马懿的士族领袖地位,统治士族群体。
陈群死后,司马懿是当仁不让的士族领袖。
2、以曹爽、孙礼在洛阳的实力,压制司马懿。
司马懿虽颇有权力,但在洛阳实力薄弱。
事实证明,司马懿家族进入洛阳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出于被压制的地位,这并只是他韬光养晦之谋,也是因为中军在曹氏宗族手中。
可以说,如果不是曹爽自己作死,这原本是一个靠谱的平衡体系。
但是,曹爽比他设想的更不靠谱···
曹睿视孙礼为束缚,把人家外放了。
被苦心安排辅助曹爽的孙礼,后来居然曾经责怪司马懿为什么任由曹爽乱来而不动手?
无解的难题
任何时代,给幼主安排辅政团队,实现顺利权力交接都是极为困难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更是困难。
自汉末以来,士族势力膨胀,掌握了国家主要的经济、人口资源。
能否驾驭这些士族,是皇权能够稳固的关键。
强主控得住场子,但给幼主安排辅政班底,当时是无解的难题。
刘备运气比较好,他押宝诸葛亮,算是基本没出乱子。
孙权采取“权臣+宗室”的组合,由诸葛恪、孙峻联合辅政,这一次,宗室赢了,诸葛恪被杀,但是,东吴仍然连续多年内乱不休,国力大损。
司马炎采取宗室掌兵,与高堂隆给曹睿的建议基本接近,结果,宗室们成了“鹰扬”大臣,八王之乱···
此后,直到南北朝,但凡幼主或愚主接班,多免不了腥风血雨,甚至改朝换代。
魏明帝曹睿当得一个“明”字。
但是,辅政班底这道题,实在太难了!
在门阀政治兴盛的时代,仅靠能力平庸的宗室,根本镇不住场子!
不安排司马懿这样的士族领袖进入最高权力体系,大魏的朝廷或许不会被外人控制。
但是,任由“鹰扬”大臣在外地“放飞自我”,无法制衡,出大乱子也是必然的。
曹爽通过把司马懿吸纳入辅政体系,加强朝廷对世家大族的统治力。
同时,由曹氏宗亲牢牢把握的中军,可以牢牢压制在洛阳实力不足的司马懿。
这道难题,曹睿给出的答案,并不算太错!
如果说有错。
那么,错误不是低估了司马懿的威胁,而是···低估了曹爽的愚蠢···
曹睿,太难了!

曹叡继位后就不停压制司马懿 曹叡临死前为何还将司马懿列入辅政大臣
当然,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基本上属于君主与辅政臣之间正常的警惕关系,并没有非常特殊。他刻意压制司马懿的程度,与压制曹真、曹休的程度基本相当。对曹魏皇帝来说,无论是宗室,还是世家大族,都是他需要提防的对象。失衡曹睿当政时期,无论是曹真曹休这样的宗室,还是司马懿陈群这样的重臣,他都能驾驭自如,朝政被皇帝本人...

曹叡一直都在打压司马懿 曹叡临死前为何还把他列为辅政大臣
曹魏集团的终结者,从源头上来说,应该是司马懿。公元249年,其父子三人发动“高平陵”政变,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另一位托孤重臣、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独掌曹魏的军政大权。266年,司马懿的嫡孙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皇位,自立为皇帝 ,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正式灭亡了魏明帝曹叡留给儿子曹芳的...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临死前为何仍命其为辅政大臣埋下祸根呢?_百度...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临死前为何仍命其为辅政大臣埋下祸根呢?说实话我觉得曹叡是逼不得已,只能善待司马懿,好留下一份香火情保护曹氏子孙不会被屠戮一空。其实自从曹丕为了称帝向世家门阀妥协废除曹操的招贤令,采用九品中正制之后,世家门阀做大就已经势不可挡了。特别是曹丕在成功上位后更是将...

曹叡一生都压制司马懿,临死前为何仍命其为辅政大臣?
曹叡用司马懿为顾命大臣其实是对的,司马懿至少在那个时候对曹魏是非常忠心的,他对曹叡的不满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地位没有受到重视而已,但是到了曹叡死后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率先对司马懿发难,想要扳倒司马懿,独揽大权,这才逼得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干掉了曹爽,最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持了曹魏...

曹叡一直都在打压司马懿,曹叡临死前为何还把他列为辅政大臣?
曹叡虽然一直打压司马懿,但也知道他是一个可用之才,如果杀掉恐怕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抵抗蜀汉的进攻了,而且司马懿伪装的也非常好,从来没有让曹叡看出自己有谋反之心,也逐渐减轻了对方的怀疑,再加上曹叡临死的时候,还安排了其他辅佐的大臣,根本没有让司马懿掌握兵权,也就不担心司马懿还能掀起什么...

曹睿为什么能够压制司马懿?曹睿和司马懿到底什么关系
曹丕、曹叡父子一生在用司马懿,同时也在猜忌司马懿。到曹叡时,曹休、曹真、张郃相继去世,能够抵挡诸葛亮北伐的人除了司马懿,基本没有人了,所以,曹叡临终前,只有让司马懿为辅政大臣。226年曹叡继位后击败东吴进攻大封群臣,封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临死前为何仍命其为辅政大臣埋下祸根呢?_百度...
曹爽想将权力收回到皇族宗亲手里,外姓大臣将领自然不愿意,所以双发不断明争暗斗,最后才导致高平陵政变。如果司马懿没有那些外姓大臣将领支持,凭他那三千死士就要造反,那绝对是在找死!所以,当曹宇等人看到曹睿这份诏书时,那是死活不肯接受,因为他们知道,凭他们的实力和资历,担任这种位置,那绝对...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临死前为何仍命其为辅政大臣埋下祸根呢?_百度...
所以如果曹叡对后事有草率和不经心的地方,应该是得到理解的,他的疏忽并不是只给了司马懿机会,别人也有机会夺权的。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曹叡无后!我们并不知道他是有过儿子没能养活,还是压根就没有过子嗣,反正他选择继位的年仅八岁的曹芳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从同族里选择并收养过来的,...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临死前为何仍命其为辅政大臣埋下祸根呢?_百度...
孙资和刘放两人与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不和,因害怕他们辅政后加害,于是趁着机会就向曹叡说,先帝有遗诏,藩王不得辅政,陛下刚病不久,曹肇、秦朗等人就有所言语,这等人辅政,必然对社稷产生巨大危害。曹叡听闻大怒,问谁能替代?这两人建议让曹爽代替曹宇为大将军,又举荐司马懿为副手。曹睿点头同意...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为何还仍命他为辅政大臣?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还仍命他为辅政大臣的原因:因为他知道司马懿是个人才,只需给足了司马懿信赖及其支配权,司马懿就不容易倒戈相向叛变他,因此最终他或是器重了司马懿。曹丕过世前,托孤于司马懿和曹真、陈群、曹休,这四位全是曹丕的“好哥们”,曹丕可以从三国曹操手上接到权利交接棒,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