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究世上一花一草皆有生命,而且僧人不能杀生,只吃素食,那蔬菜和可食用的植物也有生命。
“植物的生命跟动物的生命没有区别。为什么吃动物觉得心理受阻而吃素就心安理得?又为什么就只有人能成佛呢?”
不杀生是佛法五戒之一,关于杀生的定义和范围,圣严法师曾经专门论述过。他说:原则上讲,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杀其他动物是轻罪。众生固然一律平等,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或称为黑业),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也能修善业(或称为白业),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于成佛;其他众生,除极少的特殊例子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恶为何事,只有随业受报的自然行为,而没有心意的造作在内。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并能弘道,因此,戒杀是以不杀人为根本的。
佛法讲,杀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知是人。(2)预谋而有杀念。(3)杀死。否则,只能叫做伤害或过失,而构不成杀人。至于人,是不论年龄、贵贱,不论成形或未成形,有知或无知,凡被肯定是人者,皆不可杀。所以,不得堕胎,也不得以安乐死的名目来处理自己求死或已无自觉意识的植物人;否则,就是杀人罪。
迄今为止,医疗界呼吁人体器官的捐赠和移赠,比如眼角膜、肾脏以及其他脏器的捐赠,是将没有使用能力的人体,局部令其复活,这是值得鼓励的事。如果在生前捐赠,当然已经获得捐赠人的同意,纵然在死后移植,也必须预先取得死亡者生前的首肯,否则亡者对于遗体尚有一分贪恋和执著,便会引起他的嗔恨及怨怒,甚至影响他的转生善道或往生净土的去向。
自然死亡的人,通常于十二小时之内,神识未离,尚有部分知觉。从医学上判断已经死亡的人,从佛学的观点看,未必就已真正死亡;但如果立下遗言,捐赠器官,为了挽救另一人或数人的生命,这是舍身救人的菩萨行,因此,若生前确立有遗愿,移植人体器官当不成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维持环境卫生的原因,必须处理蟑螂、苍蝇、蚂蚁、蚊子,乃至于老鼠等问题,这在佛世已有成例。当比丘们的浴室、浴池由于多日未用,满生小虫,负责清理的比丘,不知如何处理,佛说:“除尽污水,清洁浴室。”比丘说:“会伤虫!”佛说:“不为伤虫,是为清理浴室。”于是比丘释然。这个例子是说为了维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卫生,予以清理打扫,目的不为杀伤虫类,因此,不算杀死。当然,不得用药物喷射杀虫,只能以打扫、清理、消毒的方式来防治或退治虫蚁的进入和繁殖。如果环境经常保持整齐、清洁和消毒完善的状态,纵然有虫蚁,也不会太多。
如果在耕种时,难免会伤及虫蚁,但为了我们自身的活命,不用说耕种,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劳务,也会无意杀死虫蚁。所以,只有经常多念阿弥陀佛,愿愚痴而无知的众生,于死亡之后,转生善道或超生净土,不算犯杀生戒。当然,能够小心防止,减少杀伤虫蚁的机会,是慈悲的表现。如果明知杀生而心无悔意,便是没有慈悲心。
至于毒蛇、猛兽,以及毒虫之类,是他们过去世的业力使然,他们伤人,不出于预谋,虽有恶行,没有恶心,所以,并不算造杀业,应受到人类的同情和保护。以今天人类的社会而言,不仅可以防治受其伤害,也可以划出特定的空间范围,令其生存,或做到限制他们的繁殖,不令其成为人类的灾害。此所谓宜用防治法,不宜用歼灭法,不仅培养了人类的仁慈心,也对大自然的生态尽了维护的责任。
一般初学佛的人,对众生的定义不明,而且现在更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其实,生命是有层次之分的,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物才是有情众生。所谓众生,可分作三级:高级的为人类,具有三个条件:一是有活的细胞,二是有神经的反应,三是有思想及记忆;低级的为植物,只有活的细胞,没有神经和记忆,虽有生死的反应,却没有苦乐的感觉,更没有思想及记忆,所以叫做无情;中级的是动物,只有少数如狗、猴子、马、象等高等动物有若干的记忆力,但它们也没有思想力。至于下等动物,除了神经的本能反应,也没有记忆和思想,然其既有神经就有痛苦,就会怕死。所以虫蚁都会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险,而植物则不然。因此,对于杀生的界定,就是指能够知生怕死的动物,而不及于植物。
经上说,佛戒比丘不可砍伐草木。这是因为低级的鬼神,往往会依草附木,以草木为庇护,为了慈悲鬼神,不使鬼神生嗔,故不去破坏其居处,而并非为了草木不可杀的理由。
微生物如细菌,从生物学上看,它是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生物,既没有神经,更没有记忆和思想,也不属于有情众生,可以说是活动的植物,所以,杀菌也不属于杀生。
关于水中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之外,尚有比较高等的生物,他们虽没有神经,但已可以算在动物之列,因此,佛世的比丘,用水时需要通过滤水囊的过滤,把比较大的微小众生滤出,比较小的就不管了。这是基于慈悲的观点,不忍目见生物而不救度。如果肉眼不能见,或虽见而不能分辨是有情或无情众生,那也就理会不到了。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如果人人发扬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的世界一定是和谐、和平、互助、互敬、互爱、融洽无间,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的伤害。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杀人偿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这是说明了因果不爽的事实。但是我们不必把不杀生的著眼点摆在害怕受报的观点上,果报是有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改变的;养成慈悲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也是佛菩萨化世的精神。
荤是指辛辣食品,个种葱类,蒜、韭菜、主要是因为这些食品会提高人的性欲而且味道很大影响别人。肉类不属荤,属于腥类。
问:菜虽然没有血气,但是当我们把它做成卤菜的时候,那个菜也会很不高兴,也会反抗,那这不也是一种杀生吗?虽然说我们吃肉是杀生,吃菜只不过是轻微一点,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宣化上人:你要连吃菜也认为是杀生,你就什么都不要吃了,不更好?你喝风,风里头也有众生,也有它的生命;你喝水,水里头的生命更多;你吃土,土里也有生命。那你只可以吃火了,火里头也有生命,那你说怎么办?
宣化上人讲述
种子可分为有情子籽及无情种子。有情的种子,能生出胎、卵、湿、化四种动物。无情的种子,能生草木植物类和金石矿物类。有情众生,有情有性;无情众生,无情有性。所谓‘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有情和无情的性是相通的,原是一个的。而无情是暂时无情,它要是能返本还原,也会变为有情。但是不容易,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返本还原的机会,这机会好像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粒微尘那么小。又它虽然转为有情众生,也都是低级的动物,如孑孓虫蚁一类的众生而已。我们虽然是有情,乃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如果不好好做人,就会性化灵残,化为无情的植物。所以在大树中,皆有鬼神住在那里。为甚么?因为大树和鬼神息息相通。人和鬼也是息息相通的,没有隔阂。修道人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堕落到植物中。植物虽有性,但不易变有情。
尔时是当尔之时。普贤即是道遍宇宙,德邻极圣。菩萨是梵语,具足是‘菩提萨埵’。菩者觉也,萨者情也,菩萨是‘觉有情’,即是觉悟的有情。所有一切众生都叫有情。草木无情但有性,有生性。‘生性’便是儒教所谓的仁。仁就是性,又可说是道,也可以说是万物之母。人当然亦有此‘仁’,否则不名之为人,仁者人也,合而言之为道。孔子所说之‘仁’,就是一切草木都有这个‘仁’,都有生机。在春天便能生枝长叶,如是乃至夏秋便会开花结果,这是因有仁的性。花草树木有仁,只是很小,所以当花被割断时,它也发出一种畏惧之声,只不过人听不见而已,若用一种科学仪器便可听见了,这是很普通的现象。为什么它会发出声呢?因它也有性,不过这个性不具足,只有一点而已。举例说:若人有一百磅的性,花草树木连一盎斯也没有。为什么花草树木也有性呢?因它们生长时间久了,也会有一种感觉。在中国有樟树求戒,也有白果树受戒等。为何它们可受戒呢?它们没有情也会变成人形去受戒,这岂不是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这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境界。因它们年纪老了,经验也多了,又和人住在世界上,久而久之,就生出有一股人的性来,也就有仁了。有了仁就有情感,有了情感也就想受戒了。在它们没受戒前,不知做了多少坏事,后来知道所做的事不对,便去受戒,甚至想要出家!
普贤菩萨教化一切众生,不但度有情,连无情也要度;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同成佛道,因此叫普贤。他愿度所有的花草树木,一般人只知度人,而他连没有生命的也要度。菩萨二字,又可译成‘大道心众生’,又叫‘开士’,因他所有的都是公开,没有自私心,没有自利心,没有嫉妒,没有障碍心。
「菩萨」是梵语,具足叫「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菩萨就是「有情裏的觉悟者」,也是「要觉悟一切的有情」。什麼叫有情呢?一切有气血的,都叫有情;无气血的,也是众生,但是它无情,没有感觉。虽然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草木无情;可是草木也是有情的,不过草木的情,来得愚痴、不聪明。为什麼不聪明?就因为尽做一些愚痴事,所以就变成草木金石--这都是十二类众生之一。
大家好!今天有机会和各位见面,我预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一切一切如意吉祥。再希望每个人今年不赌博、不钓鱼、不去打猎。 不要打猎,打猎是伤害众生的生命。因为每个人自己都愿意活着,不愿意死,那么我们怎么可以到山上去打猎,把众生杀了?我们应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不应该杀生。虽然众生不是人的样子,可是它具足人性。为什么说它具足人性呢?它也是好生恶死,谁想要夺它的生命,它就会逃的。 所以我想起来十八、九年以前,有一位小孩子,她曾经受父母的影响要吃斋,因父母对她说:「人吃羊就会变羊,吃猪会变猪,吃牛就会变牛。」这孩子当时只有两、三岁,刚会说话,就问她父亲(他是个教授):「你告诉我吃猪变猪,吃羊变羊,吃牛变牛,那我吃菜将来会不会变菜呢?」她父亲也不知道怎么答复了,然后就来问我,我觉得这个小孩子思想还不错,我告诉她:「因为动物有血有气,它们都愿意活着。植物虽然也有生性,但是很愚痴,没有那么聪明。而动物有腿,人要杀它,它就跑了;植物虽然有生命,但是没有腿,你想吃它,它不会跑。」 我向这孩子解释,这小孩子从此也就吃斋了。
言归正传,众生都是依食而住。譬如吃水果。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水果,它是两个的。譬如一个苹果,它不单是一个。在苹果上面,还有另一个苹果。有人说:「我为什麼没有看见呢?」你若看见了,便会偷吃啦!这两个苹果,其中一个是影子,又可称为苹果的「性」。同样,每个人不单是一个人,他还有一个灵性随身。可是人的灵性是藏在人的身体内,而不外露。这个灵性若是跑出来,就会被妖魔鬼怪吃掉。
无论是什麼种类变成的人,其背后仍然留著那个影子,又叫鬼魂(人有三魂七魄)。譬如生前为马,其背后就有一个马的影子。生前为骡,乃至牛羊鸡犬豕,背后仍然留著那个影子。开了五眼的人,一看便知道了。「啊!原来这个人前生是只狗!」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开五眼,因为恐怕他把别人前生的问题都揭穿了,所谓「天机不可泄漏」也!
水果并非动物,它无血气,但也是生物。有生命者,就有「性」。把水果拿来祭鬼神,鬼神就吃了那水果的性,鬼不是拿著水果咬一口方为吃,他只要往前触一触,吸去水果的性,就是吃了。因之,拜过鬼神的水果,你再吃它就觉得没有水果的味道。
我的故乡东北山上,有一种大熊。它吃东西也不用嚼,就是整个儿吞下去。山上长一种梨子,叫铁弹梨,十分坚硬。但熊也不用嚼,一咕噜就把那梨子咽下去。更妙的是,通便时也是整个出来,其形状如同未吞下去是一样的,毫不毁烂。但是,水果已经没有味道了。因为一且经过熊身体内的化学工厂(消化系统),精华已被吸去,故仅留其形,而不留其性了。从这一点便能明白佛、鬼神吃水果的情形。供过佛的水果,也不能放长久,很快便会坏烂。就像人一样,在生时他的灵魂不走;一旦死后,灵魂离体,尸骨便很快腐烂。有生性的水果不会那麼快腐烂,但已被吸去生性的水果,就很快腐烂。
第一:佛教并没有讲究世上一花一草皆有生命,佛教说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道不包括植物,植物是没有心识的,因此植物并不在六道轮回之中。
因为在无始以来的六道轮回之中,六道中的我们都曾经互为朋友眷属,因此杀生是必须戒的。
第二:戒律没有规定僧人只吃素食,素食源于我国的梁武帝。
中国历史上,素食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464年~549年)开始的,由于梁武帝信奉佛教,在公元527年,梁武帝亲自到了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还下令改年号为大通。信佛之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从此以后,中国的佛教出家人开始吃素。
在佛陀的教法中,在家人需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没有要求素食。
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出家人来说,根据世尊所制的戒律,比库不允许吃以下十种肉:人肉、象肉、马肉、狗肉、蛇肉、狮子肉、老虎肉、花豹肉、黑豹肉及熊肉。除此之外,比库也不允许吃自己看到或听到被杀,或怀疑为他而杀的三不净肉,以及未煮熟的肉。除这些之外,透过暗示等不如法地获得的肉也不可以吃。
你说对了,所以有辟谷功,还有寒食节,过午不食,节食等规矩,许多气功大师都不吃东西了,吃气,气是一种能量,也是高智能生命,。佛教认为植物比动物高级,没有痛苦了,可以吃,。俗家弟子可以吃肉,武和尚可以吃肉,寄居俗家的和尚可以吃肉,初级和尚可以吃肉,心不净的和尚可以吃肉,。如果高僧和法师犯戒吃了肉,只要念经念咒悔过就行了,可免遭惩罚,惩罚很轻,罪不至死,最多积德行善十日,。许多坏人强迫他人不准食肉,犯法了,轻者折功,重者折罪,最多行善十日也可,。世界上没有杀生,只有轮回,。坏人杀生为恶,必惩无疑,。好人杀生为善,必奖无疑,。不可混淆是非,让坏人玩了文字游戏,曲解真意,误会真意,。坏人不是人,不是生命,可以杀,。这就是唐僧取回来的真经,。
所谓一花一草皆有生命的意思是指:修行人在保持在不生不灭的定境中时,体会到情与无情与我是一体无有界限分别所谓天人合一,所以对于一个得道高僧来说不仅一花一草有生命就连风、空气、所有能用六根感受到的一切外在世界都有生命,如果这样子那僧人不是一切都不能吃了吗?不是的,同肉食相比较吃植物更能培养慈悲心,而且对环境破坏更少不像肉食会破坏生态坏境(至于为什么肉食会破坏生态环境我就不详细说了可以上网查查)
植物没有五蕴,不会轮回,不在六道之内。他那种生命是无情生命,但我们的生命是有情生命。死的时候会感受痛苦,被杀时会有怨恨心,会有因果,但植物没有。
佛教讲究世上一花一草皆有生命,而且僧人不能杀生,只吃素食,那蔬菜和可...
宣化上人:你要连吃菜也认为是杀生,你就什么都不要吃了,不更好?你喝风,风里头也有众生,也有它的生命;你喝水,水里头的生命更多;你吃土,土里也有生命。那你只可以吃火了,火里头也有生命,那你说怎么办?宣化上人讲述 种子可分为有情子籽及无情种子。有情的种子,能生出胎、卵、湿、...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
一切花卉植物都有生命,每一个枝叶都承载着深情。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强调了即使是微小的生物和自然的细节也值得人们关注和珍惜。在佛教思想中,"一花一世界"描绘了一个宏大的概念,认为每个细微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奥妙,这种思想倡导人们应当怀着深情厚意对待周围的一切生命。"一枝...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
一花一草皆生命正所谓一花一世界,这是借助佛经里的故事表现另一种微观生命的生存表现。一花一草皆生命正所谓一花一世界,这是借助佛经里的故事表现另一种微观生命的生存表现。既然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就应该珍惜。我们都知道树枝连着叶子,他们之间是分不开的,这就好比一种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分不...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段情是啥意思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段情万物皆有灵啥意思...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段情”是出自佛经《法华经》中的语言,意思是每一朵花、每一株草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和存在价值,它们或许微小不起眼,但同样也存在着美丽和意义。这句话强调了一切事物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注,没有任何事物是可以被忽视和轻视的。“万物皆有灵”则是指大自然中的所有物质都...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
一花一草皆生命,是指花草这样微小的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既然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就应该珍惜。我们都知道树枝连着叶子,他们之间是分不开的,这就好比一种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分不开。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点击【采纳答案】,谢谢 ^_^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一山一水齐风景,一沙一画俱佛陀。一事一物皆回忆,一人一生共白首。一花一草皆生命正所谓一花一世界,这是借助佛经里的故事表现另一种微观生命的生存表现。既然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就应该珍惜。一枝一叶总关情,都知道树枝连着叶子,他们之间是分不开的,这就好比一种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分不开。
世间万物皆有生命,情感!一花一木一草,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二者之间存在...
世间万物皆有生命,情感,这是凡夫的境界;一花一木一草,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这时佛的境界。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放下执著了,但还有妄想分别,就成阿罗汉;放下执著和分别,但还有妄想,是菩萨的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就...
一叶一菩提,一草一木皆因果;一花一世界,一人一生皆为空。是什么意思...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生皆为空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生皆为空”则是对人生无常和世间虚幻的一种诠释。这句话意味着,整个宇宙可以存在于一朵花中,而一个人的一生在宇宙的广阔尺度上也显得虚无。它告诫我们,不应过于执着于世间的事物和个人的生命,因为一切都是瞬息即逝的。通过对这种哲学思想的领悟,...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花一世界是佛家哲学,一朵花,表面看是一朵花。下面具体介绍一下:1、如果用微观角度来看,这朵花里边包含了万千的微生物,可以说是一个世界;2、所谓一真法界,处处皆佛,芸芸众生中皆含佛法,仅仅是一片叶子,其中也是暗藏佛法玄机如来之佛理的,意思是一切物中皆含佛法。
一花一世界,怎么理解?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一个自足的世界,都需阳光、理解、肯定和实现生命的意义。这源自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另外,“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亦出自佛典,记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人皆无言以对,唯有迦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