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爱情诗的赏析
江城子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编辑本段【注释】
《江城子》又名《江神子》。双调,七十字,平韵。
乙卯:熙宁八年(1075)。
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①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②小轩窗:意指小房的窗下。
③顾:看。
编辑本段【评解】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编辑本段【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晁无咎曾经说苏轼之词“短于情”,由这首《江城子》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陈后山曰:“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从这首词看,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在悼亡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编辑本段【赏析】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 ”,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 ,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 ”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虽然不是经常悬念,但也时刻未曾忘却!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说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格外感人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在苍老衰败之中 ,这时他才四十岁 ,已经“鬓如霜”了 。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 。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在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 。“小轩窗 ,正梳妆”那小室 ,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 ,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 ,别后种种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溶入梦中,使这个梦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昔日依依别
昔日依依惜别,
泪流默默无言;
离恨肝肠断,
此别又几年。
冷颊向愕然,
一吻寒更添;
日后伤心事,
此刻已预言。
朝起寒露重,
凛冽凝眉间—
彼时已预告:
悲伤在今天。
山盟今安在?
汝名何轻贱!
吾闻汝名传,
羞愧在人前。
闻汝名声恶,
犹如听丧钟。
不禁心怵惕—
往昔情太浓。
谁知旧日情,
斯人知太深。
绵绵长怀恨,
尽在不言中。
昔日喜幽会,
今朝恨无声。
旧情汝已忘,
痴心遇薄幸。
多年惜别后,
抑或再相逢,
相逢何所语?
泪流默无声。
【评析】:
George Gordon,Lord Byron(乔治-戈登-拜伦 1788-1824)英国诗坛上有争议的“怪人”和“浪子”。
这首诗回忆了与爱人分别的情景和感受以及后来的心情。诗中,诗人情感真挚,毫不矫揉造作,真情动人。“In silence and tears”的重复,不仅使全诗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而且强化了过去和将来不会更改的气氛;另一方面,诗人运用了较短的诗节和众多的断开的句子,暗示出他的难以压抑的、无法平静的痛苦心境。
经典爱情诗——拜 伦
爱情对男人而言,只是生活的一部份。
但对女人而言,却是一生的全部。
初吻并不能当作永久相爱的保障,但它却是盖在生命史上的一个永久记忆印章。
恋爱是艰苦的,不能期待它像美梦一样出来。
欢乐的回忆已不再是欢乐,而哀愁的回忆却还是哀愁。
爱情可以而且应该永远和婚姻共存。
比一切更甜蜜的,是初次的热烈爱情--它是唯一独尊的。
女人有一句赞美她的话便可以活下去。
女人是男人的伟大创造者。
心儿累了,要舒缓,爱情也需要歇息。
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爱情诗,写于诗人第一次旅居雅典期间,也是拜伦的名篇《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的一个篇章。诗人以一句“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贯穿全诗,直接而热烈地倾吐出对雅典少女浓郁的爱恋。这是爱的心声,也是爱的誓言,使人读来无不受到强烈的感染。诗作的二、三节以动人的笔触描绘了雅典少女的美丽风姿,天真活泼的雅典少女随着诗行的展开而跃然纸上,“无拘无束的鬈发”“墨玉镶边的眼睛”“野鹿似的眼睛”,比喻新颖独到,令人难忘。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雅典少女的爱也融合着对整个希腊的爱。诗人酷爱这个文明古国,时刻关注着在土耳其统治下的希腊人民的命运。13年后,他毅然回到希腊,积极投身于希腊的民族独立运动,并为之献出宝贵的生命。
《致凯恩》普希金
《致凯恩》写于1825年。1819年,普希金20岁时,第一次在彼得堡艺术学院院长奥列宁的家中见到凯恩,那时她才19岁,却已成了一位52岁的将军的妻子。普希金在彼得堡和她相识。1824年8月,普希金在宪警的押送下被发配到原籍米哈伊洛夫斯克村,陪伴他的只有年老的奶娘。1825年夏天,凯恩凑巧在诗人家乡与诗人见面,凯恩是来与米哈依洛夫斯克村毗邻的三山村中一位亲戚家做客的。普希金与凯恩一起散步、交谈,度过了几天美好的时光。凯恩离开三山村的这一天,普希金送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二章给她,其中就夹了这首诗,署的日期是“一八二五年七月十九日”。 凯恩后来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写道:“他清早赶来,作为送别,他给我带来了一册《奥涅金》的第1章,在没裁开的诗页间我发现了一张折成四层的信纸,上面写有‘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等等,等等。当我准备把这个诗的礼物放进盒子里时,他久久地看着我,然后猛然把诗夺了过去,不想还给我。我苦苦哀求,才又得到它,当时他的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我不知道。”诗人在意外的欢欣之中写下了这首被誉为“爱情诗卓绝的典范”的作品。
《致凯恩》这首诗歌是情诗的典范之作,是普希金写得最美的一首。普希金的爱是幸运的,凯恩给了普希金两个美妙的瞬间,而她自己却因普希金的诗而获得了永恒。在手稿上,普希金在这首诗边还画了一幅凯恩的速写头像,凯恩的形象、温柔的声音和天仙似的倩影,都永久地定格在普希金的诗歌中。《致凯恩》写的就是这种瞬间的爱的感受以及由之带来的长久的爱的回味。爱,往往是一见钟情式的,在一个瞬间突然产生的。爱,又可能是朦胧的,生成之后仍往往不能被清晰地意识到,待到某一类机的出现,情感的闸门才可能被突然地打开。诗的第一节写诗人当年在彼得堡遇见凯恩时的美妙情景。“幻影”、“精灵”,美得让人目眩神迷,美得几乎如堕梦境。第二节写那一瞬间给诗人留下的长久的记忆,第三节写爱的淡忘,第四节写没有爱的生活;第五节写又一个瞬间的到来,“心灵已开始苏醒”,第六节写爱的拥有。
诗的前四节写过去的一瞬,后两节写如今的一瞬,这结构上的不匀称,能给读者一个不祥的预感:第二次相见的瞬间之后,又将是再一次淡忘和愁苦。根据凯恩的回忆和这首诗的送别的使命,可知这首诗中充盈的并不全是爱的“狂喜”。 许多年过去了,“在流放的阴暗生活中”,诗人失掉了“灵感”,失掉了“眼泪”乃至“生命”,以为那火炬已然熄灭。这时,“我的眼前又重新出现了你”,凯恩在诗人灵魂深处的火炬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辉。诗人借爱情写苦难,又借苦难写爱情,让优美的诗意透着忧伤,又让忧伤散发着优美的诗意。
这首诗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就是运用了复沓的手法。第一节的后三句和第五节的后三句,第二节的后两句和第三节的后两句,第四节的后两句和第六节的后两句,都是近乎逐字逐句的“重叠堆积”。也就是说,全诗每一节的后两句都是由反复构成的。诗句的重复仿佛是两个美妙瞬间的叠加,或暗示更多的记忆场景在诗人心目中的重叠;连续的复沓,造成一种一咏三叹的语音效果,既体现了对瞬间的深情回忆,也表达了对新的别离的难舍;这些前后的重复,同时也是一种对比,对两个瞬间的描写是同样的,而关于声音和倩影、关于灵感眼泪生命爱情的诗句则是相对立的,这表明:有爱与无爱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有过爱的瞬间和没有过爱的瞬间的生命也是完全不同的。
这首诗歌是情诗的典范之作。诗人没有描绘凯恩外形的美丽,而是突出了她的美给诗人带来的神奇的精神动力。诗人把一个女子的形象高度理想化了:“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她成了超尘绝世之美的化身,成了生命和灵感的源泉,使诗人悒郁、枯涩的心灵重新得到滋润与苏醒。这首诗后来由著名作曲家格林卡谱成歌曲,成为俄国最有名的一首歌。凯恩对他来说,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形象,她在诗人爱的世界里,像水晶般透明,像白雪般洁白
你把全诗发来看看 我喜欢中古的古诗 对外国的没怎么看过
关于西方爱情诗的赏析
诗句的重复仿佛是两个美妙瞬间的叠加,或暗示更多的记忆场景在诗人心目中的重叠;连续的复沓,造成一种一咏三叹的语音效果,既体现了对瞬间的深情回忆,也表达了对新的别离的难舍;这些前后的重复,同时也是一种对比,对两个瞬间的描写是同样的,而关于声音和倩影、关于灵感眼泪生命爱情的诗句则是相对立的...
〔英国〕弥尔顿《夜莺》爱情诗赏析
这首《夜莺》表达了诗人对爱的渴望。诗的第一段写的是在吉祥的五月、黄昏时听见夜莺在开满繁花的枝头歌唱,于是撩起诗人爱的希望。弥尔顿在1629年5月1日写过著名的短诗《五月晨歌》,里面唱道:“欢迎富丽的五月啊,你激扬\/欢乐、青春和热情的希望;\/林木、树丛是你的装束,\/山陵、溪谷夸说你的幸福。
〔西班牙〕贝克尔《微风》爱情诗赏析
写的是爱情上从希望到失望,直至死亡的过程。诗文敏感压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忧伤。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以细腻的笔触,勾划出一幅精美的图画,借此表达出诗人对理想中爱情的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虚假情感的不满。全诗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像一幅动人的影片呈现在读者面前:微风从河面...
〔西班牙〕洛尔迦《低着头》爱情诗赏析
”这两句诗包含了诗人成熟而准确的审美体验。爱情不仅饱含柔情蜜意,更重要的是常常要在别离,哀怨、幽愁、孤独中去默默品尝它。同样,对美好希望的追求不也是如此吗? 诗人此时寄情于花,用拟人化的手法对花注入了满腔的情怀和希望。最后五行诗是第三个层次。这里,女性仍旧被诗人比喻为园中的花朵,和...
〔英国〕雪莱《给——我畏惧你的吻》爱情诗赏析
一 我畏惧你的吻,温柔的姑娘,你不必畏惧我的;我的灵魂已经负担过分沉重,再不忍加重于你的。二 我畏惧你的姿态、音调、仪容,你不必畏惧我的;真挚无邪,是我内心的热忱,我热诚崇拜着你的。(江枫 译)《给——我畏惧你的吻》是一首感情强烈的爱情诗,是作者献给他热诚崇拜的姑娘的心声,表现了...
〔西班牙〕洛尔迦《最初的愿望小曲》爱情诗赏析
〔西班牙〕洛尔迦《最初的愿望小曲》爱情诗鉴赏 〔西班牙〕 洛尔迦 在鲜绿的清晨, 我愿意做一颗心。 一颗心。 在成熟的夜晚, 我愿意做一只黄莺。 一只黄莺。 (灵魂啊, 披上橙子的颜色。 灵魂啊, 披上爱情的颜色。) 在活泼的清晨 我愿意做我 一颗心。
〔意大利〕彼特拉克《美好的年,美好的月,美好的时辰》爱情诗赏析
〔意大利〕彼特拉克《美好的年,美好的月,美好的时辰》爱情诗鉴赏 〔意大利〕 彼特拉克 美好的年,美好的月,美好的时辰, 美好的季节,美好的瞬间,美好的时光, 在这美丽的地方,在这宜人的村庄, 一和她的目光相遇,我只好束手就擒。 爱神的金箭射中了我的心房, 它深深地扎进了...
〔法国〕波德莱尔《邀游》爱情诗赏析
〔法国〕波德莱尔《邀游》爱情诗鉴赏 〔法国〕 波德莱尔 好孩子,小妹, 想想多甘美, 到那里跟你住在一起! 在那个像你 一样的国土里, 悠然相爱,相爱到老死! 阴沉的天上, 湿润的太阳, 对我的心有无限魅力, 多神秘,像你 不忠的眸子 透过泪水闪射出光辉...
〔意大利〕彼特拉克《那时候,微风吹散了她的金发》爱情诗赏析
在这首爱情诗中,诗人心目中的爱情偶像劳拉所具有的外在美质,有着比较集中、也比较全面的精心描绘。劳拉的形象,包括她的容貌、体态、风姿、声音,无一不因为深深打动诗人而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诗人的彩笔之下,这是一首可以吟咏的歌颂美女的诗,也是一幅可以观赏的描绘美女的画,诗画交融,浑然一体。
〔法国〕魏尔伦《致克莉蒙纳》爱情诗赏析
〔法国〕魏尔伦《致克莉蒙纳》爱情诗鉴赏 〔法国〕 魏尔伦 神秘的船歌, 无言的心曲, 亲爱的,既然你的眼 像天空一样蓝, 既然你的声音 像奇异的幻影 扰乱了我的理智, 使它如痴如迷, 既然你的心灵 洁白又芳芬, 既然你的气息 纯真又朴实, 啊,既然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