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国鼎立这三个政权之外,还有别的政权存在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被哪一个政权最后结束的?

是被西晋政权结束的,先是魏国灭蜀,接着西晋替魏,最后西晋灭吴。
263年,司马昭派出钟会、邓艾两员大将,讨伐蜀汉,邓艾偷渡阴平,逼迫刘禅投降,蜀国灭亡,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建立后,司马炎积极整治军队,公元279年,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扩展资料:
三国自东汉末到西晋280年建立持续了60年,这里的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个政权,魏国在曹操的时期实力最强,但是在赤壁之战中被击败,不得不放弃征斗,也促成了三国最终的建立。
220年曹丕建魏国,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史称东吴。此后三个国家互相制衡,互相对抗,直到司马氏崛起,西晋建立,逐渐被灭。
实际上《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对于三国历史的传扬延续发挥了及其关键的作用,通过三国演义里对三国时期几位关键人物的艺术加工,使得这些人物以更为鲜明的映像进入后世人的心中。
不可忽视的是《三国演义》的部分的细节与历史脱节,因此不可完全信任其中的一些叙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1.羌: 版图为现青藏高原部分。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汉藏语系民族,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
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
到了公元一八四年,异族中有位叫做北宫伯玉的人联合了汉人的边章与韩遂,伙同先零羌发起了叛乱。叛乱的领导分子不断更替,最后以马腾父子两人为首。此后羌族更是经常与其联手,共同叛乱。
三国时,河西诸羌和武都、阴平的羌部分别降属魏、蜀。魏、蜀相互攻伐,都征召羌军参加作战,许多羌人迁入了陇、蜀、秦、雍之地。
2.鲜卑: 公元2世纪中叶,鲜卑民族中涌现出一位勇健而有智略的首领——檀石槐。鲜卑在檀石槐带领下大断壮大,统一了鲜卑诸部,建牙帐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仇水(今东洋河)。随后,檀石槐率部北拒丁零,东败扶余,西击乌孙,南扰汉边、尽据匈奴故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部联盟。但联盟随檀石槐的死而瓦解,继起的是不断强大的拓跋鲜卑。
东汉末年,檀石槐一度统一了鲜卑诸部,在长城以北的广袤地域,建立了东、中、西三部的军事部落大联盟。但延时不久,鲜卑又陷于诸部林立的分散状态。东汉丞相曹操当权时,西部鲜卑叛离,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一是步度根集团(檀石槐后裔),拥众数万,据有云中、雁门一带,二是轲比能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来联盟“东部大人”所领属的若干小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其中轲比能集团势力强,影响大。袁绍据河北时,汉人为避其苛虐刑政,多投奔鲜卑轲比能,轲比能令其族人向汉人学汉语,学汉字,学兵器制造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建安年间,曹操驻军幽州时,轲比能等鲜卑首领通过乌桓首领阎柔贡献方物,表示臣服汉朝。直至后来三国时期的魏国曹丕,对这些首领依然给予安抚。黄初元年(220年),轲比能向魏文帝曹丕献马;二年,轲比能交还留居鲜卑的汉族500余家归汉;三年,又率部3000余骑,驱赶牛马7000余口与魏国“互市”,再送归汉人千余家返回上谷等地。后轲比能集团势力不断强大,先后兼并了步度根等部,最终统一了漠南地区。轲比能强大后,屡犯魏国边境,后为幽州刺史、护乌桓校尉王雄遣刺客所杀。漠南统一局面又再度陷于四分五裂之中。东部鲜卑先后兴起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三股势力,他们乘机南迁,占有乌桓故地。宇文部本非鲜卑,后来东迁辽东与鲜卑人杂处,归附檀石槐后,逐渐鲜卑化。段部出自辽西鲜卑,居地中心在令支(今河北迁安县)。
3.羌胡:羌 族和 匈奴 族建立的政权
4.乌孙: 西域地区最大的王国是乌孙,与匈奴相处最近。乌孙本来活动在敦煌、祁连山一带(即河西走廊),后来西迁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周围地区,即帕米尔高原,中国古代称葱岭,位于匈奴的西部。
5.高句丽: 高句丽与曹魏的战争(公元244年--公元299年) 汉朝灭亡后,辽东郡被好战的地方土豪控制。 高句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244年曹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不过仅仅70年,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313年,高句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开始与形成现代韩国的主体古代韩国国家百济与新罗处于激烈的军事对峙之中。朝鲜人称这一段历史时期为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但是,这“三国”最初只是互相没有民族认同感的几个大型部落国家,与中国三国时期的三国都是从统一的汉朝分裂出来,人民也具有同一民族感的情形完全不同。
6.扶余: 扶余的起源地位于今日吉林省、黑龙江省的松花江流域中心,辽宁省昌图县、吉林省洮南县以北,至吉林省双城县以南,皆其国土。今昌团县之扶余城即古扶余王所居。扶余最强盛之时,疆域达到万里长城以北,南达高句丽、东达挹娄、西接鲜卑,方圆约二千里(三国时期的一里约有今日450米,方圆二千里即约900公里的范围)。三国时代,辽东半岛被公孙氏支配。
东汉末年,扶余族在长春地区共有3万户,总人口约20万,古代长春出现了第一次增长高峰。扶余国的建立,也使长春成为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的领地。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群雄逐鹿,各大割据政权相互吞并。最终形成了蜀汉,曹魏,孙吴三国鼎立的局势,我们也往往将视线瞄准在这个三大政权的兴衰,却忽视了发生在三者之外同样重要的历史。

其实,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三大政权,在汉朝领土的东,西,南三方还个字各自存在着一个割据政权,他们势力甚至不比魏蜀吴三国弱。

首先来说说辽东公孙氏政权,这个政权由辽东太守公孙度创建,早公孙度很早就发现了汉末大乱,群雄并起的趋势。于是趁着中原地区董卓割据,各地军阀无暇东顾的状况,自立为辽东侯。和其他割据势力不同,公孙度知道自己实力不足以逐鹿中原。

于是,他向东攻取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还越海夺取了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将自己的领土扩张至最大化。辽东公孙氏政权在50多年里,历经三代四位统治者,直到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马懿率军一举消灭了这个存在半个世纪的割据政权。

交州士氏家族,士燮领导的占据交州一代的割据政权,汉末天下大乱之后,士燮占据如今广东,广西和越南一带。在乱世中,士燮领导交州割据势力,是当时三国历史上实力强劲的一支割据势力,


士燮在岭南及越南的历史上,威望极高。在割据避战数十年之后,建安十五年,交州土氏家族归附孙吴。士燮病逝之后,其子土徽因背叛吴国自立,最终为吴国攻灭。

凉州割据政权,这一割据势力由宋建统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宋建占据凉州,自立为河首平汉王,聚集部下于枹罕,并设立百官。当时群雄都争先逐鹿于中原地区,无暇顾及这片地区。宋建这一称王就是三十年的时间,知道三国末期,曹操腾出空来,派出夏侯渊将这一割据势力平叛。



南北朝总共出现过三次三国对立的情况。
公元534年,北魏政权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北方的东魏(534-557年)、西魏(535-557年)和南方的梁朝(502-557年)政权便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公元550年,东魏灭亡后,它的继承者北齐(550-577年)又与西魏、梁朝保持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到557年西魏灭亡后,它的继承者北周(557-581年)又与北齐、陈朝(557-589年)三国鼎立。
南方的梁朝灭亡后虽然有一个西梁政权(555-587年)与北周、北齐和陈朝并存。但它长期以来只是西魏、北周和隋朝的附庸国。对政局影响不大,因此可以将其忽略。
两宋时期的三国对立
两宋时期则出现过四次三国对立的情况。
1038年,李元昊自立称王,建立西夏政权。北宋(960-1127年)、西夏(1038-1227年)、辽国(907-1125年)三国对立的格局就此形成。
1125年,辽国被金国灭亡之后,又接着出现了北宋、西夏、金国(1115-1234年)对立的格局。
1127年,南宋政权建立后,三国格局又变为南宋(1127-1279年)、西夏、金国的对峙。
到了1227年,蒙古南下消灭了已经被重创的西夏。三国变为蒙古(1206-1368年)、南宋、金国。

除了蜀魏吴,三国时期还有三个割据政权,都坚持了十多年才付覆灭。

其实还有,只不过比较小,所以在历史留下的篇幅不多。

有的。只不过跟那三个相比较来说就是可能是有一点薄弱,所以就不提及了。

除了三国鼎立这三个政权之外,还有别的政权存在吗?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群雄逐鹿,各大割据政权相互吞并。最终形成了蜀汉,曹魏,孙吴三国鼎立的局势,我们也往往将视线瞄准在这个三大政权的兴衰,却忽视了发生在三者之外同样重要的历史。其实,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三大政权,在汉朝领土的东,西,南三方还个字各自存在着一个割据政权,他们势力甚至不比魏蜀...

汉末不光有三国鼎立,三国之外,还有哪一国?
还有一个国家就是燕国,因为燕国在当时的实力比较弱,而且对与历史的影响不大,所以也就被忽略,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燕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四十八年,皇位仅仅传到二世就被灭国,但是燕国的存在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正是因为有了燕国的存在,才使得当时辽东地区的百姓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相信对历史比较感...

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之外,中国还有哪些国家?
没有其他国家了。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

三足鼎立时期真的只有三个国家吗,为什么燕国被埋没了?
三国时期,并不是只有三个国家。当时除了逐鹿中原的曹魏、蜀汉和孙吴三足鼎立之外,中华大地上还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政权,比如鲜卑、乌孙等少数民族政权。除了魏蜀吴三个汉人政权外,还有一个汉人军阀建立的政权,就是燕国,位于在辽东一带。当时,华夏地区董卓乱起,公孙渊趁机占领东北部分地区,自立为辽东...

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还有哪些比较强大的割据势力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自此之后,曹丕称帝建立曹魏,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而孙权则称帝建立东吴。对于魏蜀吴三大势力来说,在汉末三国时期展开了长期的较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曹魏、蜀汉、东吴之外,汉末三国...

三国时期有几个政权?三国时期是怎么结束的?
三国时期前后一共出现了4个政权,分别是汉,魏,蜀,吴,最后晋国在魏国的基础上建立,三国时期的战乱由此结束,除了这几个政权之外,三国时期还有很多的诸侯,各个诸侯之间战乱不断,其中最强的三位建立了国家。一、三国时期的开始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爆发了黄巾之乱,这次起义导致汉朝的统治直接瓦解,天子...

魏蜀吴三国时期,魏蜀吴这三个国家政权,请问一下,魏蜀吴,哪个国家...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和吴国并存,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三个国家各有其特点和优势,难以直接判断哪个国家最强。魏国 魏国是三国中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国家。曹操掌控北方,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政策,使得魏国经济、军事都得到快速发展。魏国的军队数量庞大,经济实力雄厚,因此在三国中占据重要地位。蜀国 蜀...

三国分别指什么
所谓的三国,一般是指东汉灭亡以后,出现的三个格局政权,史称魏、蜀、吴。开国国君分别为曹丕,刘备和孙权,正史上以曹魏为中心的。魏国是曹操打下基础,由曹丕篡汉建立的。由公元220年到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结束。魏国的都城是洛阳,不过,这个洛阳并非以前的洛阳。除此之外,魏国还有长安、邺城、许昌...

在三国鼎立的时期,有哪一个政权是合法存在的?
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孙曹刘三方势力,脱颖而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随后,曹丕、刘备、孙权相继称帝,华夏历史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时期。不过,在当时虽然三个政权各自为政,但是只有一个是合法的,其余两个政权,得不到认可。那么,当时唯一一个合法的政权,是哪一个呢?估计,大多数人,都会...

三国时三足鼎立局面是什么样的?三人各占据了那里
三国时三足鼎立局面是指东汉末年,魏、蜀、吴三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三者各自占据了一定的地域。一、魏国的占据地 魏国占据了中原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以及部分安徽和陕西地区。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他在东汉末年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和政治手段,逐渐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建立了魏国。二、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