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哪些方面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1,经济建设:物质基础是根本,只有经济发展,才能筑牢民富国强的物质基础,才能奠定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前提。
2,政治建设:人民民主是旗帜,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道路和正确方向。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
3,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方面,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4,社会建设:民生改善是重点,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社会建设是重中之重,任务最艰巨,困难最多,风险最大,但这是人民愿望最强烈、期盼最殷切、利益最直接的伟大事业。
5,生态建设:美丽中国是愿景,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更加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
扩展资料
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分别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上世纪末提前实现。
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经极不平凡的五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来实现,进程缩短了15年,设定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 人民日报评论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出转移党和国家工作重点
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剥削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基础。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状况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提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的问题,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今后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二、制定平稳前进经济方针,改革集中统一经济体制
由于1955年下半年批判邓子恢时不切实际地强调要反对“右”倾保守思想,1956年初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出现了急躁冒进倾向。对此,周恩来和陈云等负责实际工作的领导人,及时发现并采取了纠正措施,几次压低了指标。党的八大确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强调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稳妥地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大会通过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的建议》,提出了稳妥可靠的指标。历史证明,这些方针和思想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的要求。党的八大确定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因事制宜”这一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原则,并肯定了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与“三个补充”,以及周恩来提出的要运用价值规律来影响,那些不必要由国家统购包销的,产值不大的,品种繁多的工农产品的生产,以满足人民多样的生活需要的思想。1956年12月,针对当时出现的自发经营的较大的手工个体户和手工工厂,也就是所谓的“地下工厂”,毛泽东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刘少奇也提出:允许私营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和共同发展;所有制的变更要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保留个体手工业和小商贩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经济要多样性和灵活性;地方、企业和个人必须有一定范围的经济活动自由等。刘少奇的这些重要思想,既符合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又有许多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其基本精神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周恩来在1957年4月的国务院会议上也指出:“主流是社会主义,小的给些自由,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都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工、农、商、学、兵除了兵以外,每一行都可以来一点自由,搞一点私营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1957年九十月间召开的扩大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商业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三个文件,做出了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的一些具体规定。这些思想和措施,较之认为社会主义必须是单一公有制的苏联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
从1953年到1956年,进行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紧接着是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国家领导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目的是为了抵御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你好,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方面进行了三大改造。
比如在土地方面,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1956年又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同时对工商业和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1、教育2、科技3、民主自由
新中国成立后哪些方面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后,首先得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然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到1956年,进行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紧接着是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以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做了哪些事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现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其中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2.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首要任务,重点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3. 三大改造是这一转变的核心内容,涉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 在农业领域,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促进农业生...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进行了哪些社会主义的探索,请按时间先后顺序列举事 ...
一、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出转移党和国家工作重点 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剥削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基础。1956年9月召开的...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哪三方面的改造?三大改造有何历史意义
一、农业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进行了农业改造。这一改造的核心是实现土地制度的变革,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过程中,通过土地改革,大约三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获得了土地,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国家建设?
1、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49—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社会改革全面展开;统一财经与恢复国民经济;独立自主外交和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1956—1978 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脱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以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做了哪些事
简称一化三改。就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简称。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大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部分,所以称为三大改造。 在农业上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上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公私合营。由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哪三方面的改造 三大改造有何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三大实践活动
新民主革命时期是指1919年到1954年,五四运动、北伐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1954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比较复杂,突出点的就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指1978年至今。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三大成就:开辟...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
一、背景与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实现阶级斗争的历史任务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正处于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阶段,经济落后、社会矛盾尖锐,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来解决问题。二、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表现有哪些
1、1950年6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鼓励农民走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2、对旧的经济结构进行重新改组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整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调整公私关系,调整劳资关系和调整产销关系。3、收回海关主权,实行对外贸易管制,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进行管制,没收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