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常见的错题。越多越好
甲、乙两车从a地同时开往b地,当甲车离开b地45千米时两车相遇。已知甲、乙辆车的速度比是3:2,问甲车行了多少千米?
画出行程图知 甲比乙多行90千米 而他们形式的路程之比应该为3:2 所以甲行驶的路程为90/(3-2) *3=270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若两人同向而行,则甲26分钟赶上乙;若
两人相向而行,则6分钟可相遇。已知乙每分钟行50米,A、B两地的距离是(780)米。
甲乙相遇时,用了六分钟,
此后,甲还需行走26-6=20分钟才能在另一种情况下追上乙.
而此后要走的路程为:
(6*50+26*50)=1600米
因此,
甲的行走速度是:
(6*50+26*50)/(26-6)=80米/分钟.
因此,两地相距:
(50+80)*6=780米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红红的叉,头也不抬,在附上那个两个字“订正”。不问青红皂白的批判,导致的后果是不知其所以然,慑于老师的权威,一些同学只好偷偷借来别的同学的作业抄袭,应对老师,问题始终没能解决 。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下去,产生习得性无助,学习困难的自我暗示随之而至。
若是错的同学多了,老师不免嘀咕:“这道题怎么这么多的学生不明白?”。好吧,明天再强调。结果是不明就里地炒冷饭,对于成年人而言,元认知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行。可是对于“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学生来说,确实不胜其烦,尤其是平时就很难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
其后果,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收效甚微,且错题依然曾出不穷,学习困难学生呈加速度增长;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辛勤耕耘,但缺失了新鲜感,增加了倦怠感。随着 课程改革的推进,面临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学生,只能发出越来越深的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我将数学题型划分为两大类:考察基础的知识型题目和考察综合运用的能力型题目。
知识型的题目,除把错误更正,加以明晰,并在今后的复习中注意。还应查找资料或咨询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在一起。
而能力型的题目则重在总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只要运用得当,可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关键在于熟能生巧。而像写作这一类主观性题目,我给同学们总结为“不选难的,只写对的”。
最后错题集中的错题,都不应该是偏题、怪题,而应该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矫枉过正。
我认为错题有以下用途:
1.可以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
2.可以作为第二节课的课堂作业和单元过关测试题。
3.作为学生考试之前的复习资料,这时候可让学生重读、重做错题。
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反复出现和多次变式训练及错题重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扎实,错误得到了比较彻底的纠正。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持续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
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那么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去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准备好本子以后,就要将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要求是当日错当日整理,一个星期一次小结,一个月一次中结,一个学期一次总结。
一星期一小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每天记录下来的错题浏览一遍。在“完全弄懂保证以后不会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完全明白以后有可能再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知道为什么错一直没有弄懂”的题目前打上一个“△”。
一个月一中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把每个星期总结出来的“?”级题目想办法彻底解决弄懂,自己不行的话,一定要请教老师把它“消灭掉”,不能客气。而把“△”级题目再行抄录下来,如果一点新的发现都没有,就将它升级为“☆”级题目,如果已经觉得可以“消灭掉”了,就将它降级为“?”,下一个月中结时争取把它“消灭掉”并降级为“×” 。
一学期一总结的具体方法是,通常是在期末考试前15天完成,首先把一个月一中结中的“☆”级题目整理出来,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消灭掉”,然后再将星期小结和月中结中的“?”级、“△”级,不管有没有“消灭掉”,不仅全部从头思考一遍,想想当时是自己是如何“消灭掉”它的,从中找到大约15%-20%数量的好题用笔再做一遍。最后把一学期一总结的成果抄录到另外一个“错题精华本”上去,每学期一个“错题精华本”,这个“精华本”一般不需一个学科一本,只要进行分类即可。如果培养了这个方法,那么复习就会变得很容易了,除了看课本,把知识串起来,就是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成果”了,这样的好方法如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那样学习就变得很简单很简单了。
我是这样帮助学生整理错题集的: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
第四册第五单元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的数。第六单元是认识克和千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质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常见错题题型常见错因分析相应策略
写出近似数:
1、永乐小学有学生1308人约( )人。
2、一台彩色电视机的售价是8890元,约( )元。
3、一条高速公路全长4966米,约( )米。在这一部分的学习,我是教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理解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因此大部分的学生是不理解的,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可以理解,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是出错比较多的。错对学生出错的原因,以现实情境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组织学生讨论“哪个数容易记住?”并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碰到过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
在( )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包大米重5( ),一瓶牛奶重500( ),一只香蕉重150( ),一只母鸡重2( )。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 学生未清晰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大小”未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因此学生不能合适地选择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借助了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写出下面各数。
1、新华电影院有座位一千三百零九个( ),2、从小明家到学校要走二千零三米( )。学生从写100以内的数到写万以内的数,数位比较多,学生对数位顺序表不清晰,因此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进一步强调“先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是几位数?再写,写完后检查位数对不对,另一方面加强改错练习,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还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先在计数器上拨数,再对照计数器写数
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小刚从家到学校行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反比例。()
长方形的长一定,则周长和宽成正比例。()
2.填空
(1)10比8多()%,8比10少()%。
(2)一杯牛奶喝去20%,加满水,再喝去40%,再加满水,这时杯中的牛奶占( )%。
(3)甲乙两人赛跑,甲跑的路程比乙多,乙用的时间比甲多,则甲和乙的速度比是( )。
(4)一个数与比它小4的数的比值化简后是,则这个数是( )。
3.一张正方形的纸的周长是24平方厘米,在该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大?
4.有三个自然数,它们的和是252,甲:乙=2:5,乙:丙=4:7,求这三个数。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96厘米,长:宽=5:3,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6.某粮店6月份卖大米420斤,比5月份多卖了20%,5月份卖大米多少斤?
7.某粮店6月份卖大米420斤,比5月份少卖了20%,5月份卖大米多少斤?
8.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两辆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一辆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48千米,求另一辆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小明的语文和英语的平均分是83分,数学比语文,英语,数学三门的平均分还高6分,小明的数学是多少分?
10.六年级有3个班,一班占全年级人数的,三班人数比二班人数多,如果从三班调走4人后和二班人数相等,六年级共有多少人?
小学易错题集锦答案:
1.(1)×(2)√(3)×(4)×
2. (1)25;20(2)48(3)(4)16
3.18.84
4.甲32;乙80;丙140
5.540
6.350斤
7.525斤
8.54千米或86千米
9.92分
10.136人
应用题吧,特别是复杂的那种
伯(bó)父 吴伯伯(bāi bāi),,这个较口语化,书面上还是应该读bó
http://wenku.baidu.com/view/1dcf2801b52acfc789ebc90f.html
常见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易错题及解析
易错题4:有3个苹果,5个梨,8个香蕉,小方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她最多能拿到()个,最少能拿到()个。错例:有3个苹果,5个梨,8个香蕉,小方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她最多能拿到(16)个,最少能拿到(3)个。方法指导: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水果最少,哪两种水果比较多,哪两种水果比较少,...
小学数学里的几个典型错题
4、甲班人数比乙班多2\/5,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5或3\/5)。 错误率: 60.71%; 错题原因分析: 学生把表示具体量25与表示倍数的25在意义上混同了。认为甲班人数比乙班人数多2\/5就是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5。对于数量与倍数不能区分。而且一会儿把甲班人数当成单位“1”,一会儿把乙班人数当成单位“1”,概念不清...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典型错题分析
◆典型错题:题 目:汽车长7( ) 长江长6400多( )杭州湾跨海大桥36( )学生错解:汽车长7(分米) 长江长6400多(米)杭州湾跨海大桥36(米)◆原因分析:1.教师注重让学生建立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等的表象,却少练习估测,如出示一个长度,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和毫米》典型错题分析
题 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汽水瓶高约2( )火车一节车厢长12( )学生错解:汽水瓶高约2( 厘米 )火车一节车厢长12(分米 )◆原因分析:1.孩子心中对于“生活原型”的表象不是很清晰。在访谈中发现有学生说没看见过火车,有的对火车车厢不是很清楚,可见我们有部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
小学数学的易错题型有哪些?
小学数学的易错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加减法的进位和借位错误:学生在进行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时,常因忘记进位或借位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例如,计算“235 + 689”时,若忘记在个位相加时进位,就会得到错误的答案。2. 乘法中的错位和漏位:在多位数乘法运算中,学生可能会将数字写错位置或遗漏...
小学生数学常见的错题。越多越好
10.六年级有3个班,一班占全年级人数的,三班人数比二班人数多,如果从三班调走4人后和二班人数相等,六年级共有多少人?小学易错题集锦答案:1.(1)×(2)√(3)×(4)× 2. (1)25;20(2)48(3)(4)16 3.18.84 4.甲32;乙80;丙140 5.540 6.350斤 7.525斤 8.5...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
数学学习的路上也是如此。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 易错题难题整理 我会填。 1、下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2、下图中有()个角,有()个直角。 3、把一根绳子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4、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原因分析
错误原因分析:- 第1题:学生可能因为对数的组成理解不深,忽略了妈妈不可能有零钱的前提,错误地填写了5张10元。- 第2题:学生可能忽略了“正好”和“最多”这两个条件,错误地填写了6张10元。解题思路点拨:- 第(1)题应意识到妈妈需要付6张10元。- 第(2)题应认识到妈妈带的钱只有52元,...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原因分析
错因分析 :理解此题最好用图示,线段画出来就非常明显的知道用加还是用减。10、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一套课桌椅多少元?62+34=96(元)96+62=158(元)错因分析: 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六年级数学有哪些错误率非常高的题型?
在六年级数学中,错误率非常高的题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分数加减法:很多学生在计算分数加减时容易出错,尤其是在通分、约分和找最小公倍数方面。他们可能没有掌握好这些基本概念,导致计算错误。小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是六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他们可能在对齐小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