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立法成就
曹魏律 它是三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立法成就,又名《新律》、《魏律》。它与汉律相比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表现在:删繁就简,增加篇目至18篇,扩充了法典的内容,突出了国家基本法典的主导地位;将《法经》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突出法典总则的性质和地位;八议入律,使礼律进一步融合;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典的制定在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2晋律泰始三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主要成就在于:新增《法例》篇目,丰富总则的内容;精简律令章句,以“刑宽禁简”著称;再度改革刑制,使刑罚相对宽缓;增加律注,与法典本文合为一体,为法典的适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因这部法典又经两位律学家张斐、杜预作注释,律文与注文合在一起,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因而又名《张杜律》。它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部曾通行全国的成文法典,对后世影响深远。3北齐律代表当时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特点:12篇的法典体例;首创《名例律》的法典篇目;确立重罪十条;确立死、流、徒、杖、鞭五刑,为隋唐封建制五刑体系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它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在中国封建法典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隋唐时期立法尤具影响。当然也有麟趾格,大统式。南北朝时期是法制转变的一个时期 首先是旧五刑向新五刑变化的一个时代
一)三国法规
1、蜀国——《蜀科》
2、吴国——“律令多依汉制”
3、魏国——《魏律》(《新律》)
魏律共18篇,它对两汉旧律进行了改革,主要有以下几项:
(1)增加篇条;
(2)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
(3)吸收律外的傍章科令,调整、归纳各篇内容;
(4)正式规定”八议”条款;
(5)改革刑罚制度。
(二)两晋法规
西晋——《晋律》
以汉魏律为基础,于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故又称《泰始律》。该律曾经张斐、杜预分别注释,后人称之为”张杜律”。晋律共20篇,它比魏律又有重大发展:
(1)严格区别律令界限,提高正律地位;
——“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2)篇章设置更加合理,法律条文简要得体;
分《刑名》为《刑名》、《法例》两篇
(3)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
明确解释了一些法律名词
对刑名的类别也作了简明的解释
——“生罪”与“死罪”
(4)在内容上“礼律并重”——“准五服以制罪”
五服:斩衰(三年)、齐衰(一年)、
大功(十个月)、小功(五个月)
缌麻(三个月)
(5)规定保护地主官僚特权的法律制度
杂抵罪:就是以夺爵,除名、免官来抵罪的总称。它是官当的雏形。
(三)南朝法规
沿用《晋律》
(四)北朝法规
1、 北魏——《北魏律》
北魏律共20篇。其特点是“纳礼入律”。
(1)在刑罚原则方面有:八议、官当、老小废疾减刑免罪等;
(2)在罪名方面有:大不敬、不道、杀人等;
(3)在刑名方面有:死刑、流刑、宫刑等。
其特点是“纳礼入律”。
2、东魏——《麟趾格》
3、西魏——《大统式》
4、北齐——《北齐律》
北齐律共12篇。
(1)它开创了十二篇的律典体例
《名例》、《禁卫》、《婚户》、《擅兴〉
《违制》、《诈伪》、《斗讼》、
《贼盗》、《捕断》、《毁损》、《厩牧》、
《杂律》
(2)首创了《名例律》的篇目
《刑名》+《法例》——《名例》
(3)在刑名、罪名方面也有所创新
它确立了“重罪十条”,为后世“十恶”提供了范例;
还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为封建刑罚体系奠定了基础。
(4)它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隋唐法典均以其为蓝本。
意义:
1、在当时的立法活动中,《北齐律》的立法水平最高,所取得的成就最大
2、北齐律是—部上承汉魏律之精神,下开隋唐律之先河的重要法典。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国两晋南北朝立法活动的主要成就
(一)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
与律令之外,又有科、比、格、式等形式的出现,互为补充。
(二)法典体例增加了科学性。
1、体例上调整:《名例》置于律首
《魏律》:《具律》——《刑名》,篇首
《晋律》:《刑名》——《刑名》+《法例》
《北齐律》:《刑名》+《法例》——《名例》
2、篇目上变化:12篇形成
(三)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
(四)基本确立封建制五刑。
笞、杖、徒、流、死
(五)丰富了封建法典的内容
\
立法体例上出现了法典化的趋势,从曹魏新律编订为一体以来,此时期的律典化成就越来越高,也出现了总则分则的区分。
内容上儒家化进一步深化,开始用儒家思想知道立法,如八议、准五服以制罪、重罪十条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007947.html
曹丕的九品中正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立法成就
曹魏律 它是三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立法成就,又名《新律》、《魏律》。它与汉律相比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表现在:删繁就简,增加篇目至18篇,扩充了法典的内容,突出了国家基本法典的主导地位;将《法经》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突出法典总则的性质和地位;八议入律,使礼律进一步融合;改革刑...
谈谈从战国时期的《法经》到唐朝的《唐律疏议》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法律体 ...
南北朝时期是法制转变的一个时期 首先是旧五刑向新五刑变化的一个时代1.曹魏律 它是三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立法成就,又名《新律》、《魏律》。它与汉律相比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表现在:删繁就简,增加篇目至18篇,扩充了法典的内容,突出了国家基本法典的主导地位;将《法经》的“具律”改为刑名,置...
中国历朝历代雕塑的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 陕西宝鸡国墓出土的大批玉器是西周玉雕的代表性作品。-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奉先寺石刻造像,如卢舍那大佛面相庄严、睿智,气度非凡。- 云南古滇族墓葬出土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中的贮贝器盖上的人像雕塑和透雕扣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雕塑作品有:-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昙曜五窟的大佛、龙门...
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发展特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过程总体可以分为建安文学、两晋文学以及南北朝文学三个大时期,这三个时期风格有一定的差异,特殊的社会背景使文学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是建安文学,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就是“三曹”,“三曹”即曹操、曹植和曹丕,除此之外还有“建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什么政治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政权分裂: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权的更迭与分裂。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形成了著名的三国鼎立。西晋一度统一了中国,但随后又分裂为十六国,北方分裂为多个民族政权,而南方则由东晋控制。2. 短暂统一:西晋在司马炎的领导下实现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治——礼法合流立法活动频繁
两晋时期,由于门阀士族统治的发展,儒家礼有等差的思想更适合当时的政治需要,积极地引礼入律,促进了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南北朝时期,南朝法律思想一遵西晋,宣扬礼教,建树不大;北朝虽多为少数民族建国,但入主中原后,很快接受儒家思想,深受汉晋法律文化的影响,很快确立了以德礼为主的法制指导思想,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当时的突出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先后经历过魏蜀吴的鼎立和东晋西晋的对峙,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
乱世奇文1.历史:《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主要记载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是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基础之一 2.小说 (1)《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有“干将莫邪“、”董永“等神话 (2)《世说新语》:南朝宋时期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3.文人 (1)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1、三国:群雄割据、三国鼎立 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对东汉中央政权已不加理会,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最频繁、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两晋: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