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人们的生活状况
同意
一、衣:改革开放前有两种情况。
1、是刚建国时期特点——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2、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特点——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二、食:
1、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2、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那个时候盛行粮票,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
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三、住:
1、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 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 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2、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改革开放初期,住房大多是分配的。筒子楼,便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住房样式,当时很时髦。
四、行:
1、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 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 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2、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扩展资料
建国后政府为经济恢复采取措施:
1、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
恢复工作开始时面临着很大困难。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战争挑衅,残留在大陆上的国民党武装尚待肃清,人民解放军还在向全国进军,军事行政开支猛增。
1949年财政收入只及支出的1/3,不得不靠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加以私人投机资本乘机哄抬物价,1949年到1950年初,连续发生四次大规模涨价风潮。
2、恢复交通运输业
在1949年和1950年初,首先把重点放在铁路的修复上。在全体铁路员工的努力下,1949年一年内就修复了8300多公里铁路和2715座桥梁。
到1950年,修复的铁路达14000多公里,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公路、水运和航空也得到了恢复,对整个经济的迅速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还严重束缚着农业生产力。长期战乱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遗留下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投机猖獗,民生困苦,失业众多,国民经济严重衰退。
1949年与历史最高年份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50%,其中重工业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煤炭产量减少48%,钢铁产量减少80%以上。粮食产量减少近1/4,棉花产量减少48%。铁路只有近万公里线路通车,3200多座桥梁遭到严重破坏。
扩展资料:
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1950年3月3日,中央作出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同年6月6—9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在全国执政后的第一次中央全会即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中心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为此必须进行的各项工作和所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毛泽东向会议提交的书面报告中,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做好八项工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简析
那是集体的时代,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干活很积极,生产积极性很高。种植养殖同时发展,一个村通常就是一个集体,有吃的大家一起吃,集体食堂,吃完饭后大家的碗就挂在门口,土地是大家的,干活谁也不会偷懒,热情高涨。
建国初期由于食品等物资匮乏,大多数居民在温饱线上挣扎,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商品经济逐渐繁荣,老百姓的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居民也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健康转变,建国初期,城市道路交通不畅,居民出行主要靠步行或自行车。
建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上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
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文教卫生事业得到相应发展,职工、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
http://zhidao.baidu.com/q?word=%BD%A8%B9%FA%B3%F5%C6%DA&ct=17&pn=0&tn=ikaslist&rn=10
大多数人民刚刚从打土豪、分田地中得到实惠,私营经济方兴未艾,国营经济刚刚起步,全国都是一片积极建设新社会的景象。
但是,几千年的官僚气息和潜规则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固然有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高悬于人们心头,却不能改变实质上的官民关系。
很多地方的官员仍然是“防民甚于防贼”,利用流毒中国两千年之久的“法家思想”来当政。
其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一般,自然灾害也不甚明显。
建国初期人们的生活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非农业人口主要依靠粮油定量供应制度维持基本生活。这一制度下,人们的食品供应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依然处于一种勉强维持的状态。农村地区的状况更为艰难。农民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粮食上交任务后,只能留下少量的种子和口粮。这些口...
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
2. 同时,物资紧缺和通货膨胀问题严重,物价飞涨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大压力,社会经济秩序面临挑战。3. 在农业方面,由于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方式粗放,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不足,农民生活困苦。4. 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生活质量差,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整体生活状况痛苦不堪。在1950年代早期,我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人们生活情况。
2、救济失业 在城市,救济失业者成为民众极为关心的问题。旧中国留下了十分庞大的失业大军。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改组过程中一部分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工厂倒闭,更增加了失业人数。上海1.3万多家私营工厂中,开工户数只占1/4,失业者的生活极为困难。政务会议两次讨论这个问题。在建立起人民政权、根本...
解放初期的衣食住行状况
但是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人们一件衣服穿的时间较长,解放初期开始追求服装的样式和花色。二、食:从吃饱吃好到营养风味。解放前人们因为经济情况,只求能够吃饱肚子解放初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
建国初期人们的生活状况
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投机猖獗,民生困苦,失业众多,国民经济严重衰退。1949年与历史最高年份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50%,其中重工业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煤炭产量减少48%,钢铁产量减少80%以上。粮食产量减少近1\/4,棉花产量减少48%。铁路只有近万公里线路通车,3200多座桥梁遭到严重破坏。
建国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三年中,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被取消,官僚资本被没收,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到1952年底,各种...
中国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有哪些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使用打制石器,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已学会使用火。
中国建国初期的农村状况??
建国初期广大农村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人民生活也很困苦。共产党通过在农村实行一系列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了土地,彻底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鼓舞了广大农民参与建设国家的热情,有利于后来抗美援朝的开展和镇压反革命的成功
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国情状况
1.关于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 刘少奇指出:现在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还很穷困,“他们迫切地需要提高生活水平,过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这是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最大的要求和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力求实现的最基本的任务”。为了满足“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最大的要求和希望”,完成这个...
100多年前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
100多年前,即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状况大致如下:1. 衣:人们穿着的衣物相对简朴。城市居民可能有机会穿一些西方风格的服装,而农村地区的人们则可能穿传统的汉服或农民服装。2. 食:农耕社会时期,大多数中国人的饮食相对简单。主食可能包括米饭、面食和杂粮等。在城市中,会有一些餐馆和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