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都城陷落时,发生了哪样的经过和结局?
1864年初,李秀成从苏南基地返回天京,路过堂弟李世贤辖区,拒绝堂弟外出单干创业建议,独自一个回到都城。回到京城后,李秀成面见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之计:放弃都城天京,主力转移陕西、甘肃、宁夏,在关中立足,图谋东山再起,否则“灭绝矣”。
李秀成“让城别走”之计没有被采纳,洪秀全直言:“朕之天兵多如水,何惧曾妖者乎”,坚持留在天京。7月,曾国荃湘军“吉字营”攻破天京,大肆屠杀、抢掠,无恶不作,城内数万居民被杀害。这点,湘军幕僚赵烈文、谭嗣同在各自著作中详细描述。
那么,洪秀全为何不愿意撤离天京,执行“让城别走”之计呢?太平天国都城陷落:一次不必要“等待”,数万人被杀,告知答案。
天京局势恶化,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之计
李秀成一回到天京,立刻提出“让城别走”之计,这是综合各因素考虑得来,也是最切合实际之做法,是挽救太平天国之最后良药。1863年12月,苏州被淮军拿下,苏南其余各城纷纷陷落;浙江则被左宗棠湘军围攻,连续丢失城池,李世贤、汪海洋有了撤离之打算。
江苏、浙江太平军自顾不暇,不可能给天京派出援兵。杨辅清在皖南,被鲍超追着吊打,也没法来天京解围。那么,天京城防如何呢?雨花台、浦口、江浦、九洑洲、江东桥、七桥瓮、下关等要塞丢失,天京被合围。
湘军水师优势明显,截断长江运输线,天京城内遭遇粮食危机,洪秀全本人都要带头吃“甜露”,也就是杂草。如此,天京陷落不可避免,“让城别走”是唯一正确选择,是最后救命良方。
洪秀全不听劝告,苦苦等待援兵
李秀成连续三次劝谏,希望洪秀全执行“让城别走”之计。对此,洪秀全不但拒绝,还斥责李秀成,说他贪生怕死,“尔留便留,走便走,任由尔;朕之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洪秀全暴躁、刚烈之性情依然不改。忠王李秀成非常无奈,请求天王杀了自己,不想日后遭受湘军凌辱。
杀李秀成,洪秀全自然不敢,于是脱下龙袍给李秀成穿,希望他能坚守城池,不要抛弃自己。那么,洪秀全为何不愿意放弃都城呢?等待两支军队,希望他们能前来解围,再现摧毁“江南大营”之辉煌。
洪秀全等待的这两支军队,一是陈得才西北远征军,另一个则是李世贤、汪海洋率领的江浙军团。可惜,这是一次毫无意义的“等待”,因为他们谁都来不了,就算能来,也是于事无补。
李世贤、汪海洋自顾不暇,京城又没粮食,不愿发兵救援
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之计,洪秀全立刻派遣弟弟洪仁去江浙、皖南,催促各路兵马火速回京,与湘军作战。皖南基地,杨辅清被追着吊打,压根就无法回来,所以洪仁主要目标是浙江,去找李世贤、汪海洋,他俩手中还有30万大军可用,但他俩注定不会来。
李世贤、汪海洋手中兵马虽多,但两广“老兄弟”不多,30万兵马大多是新招募而来,成分复杂,战斗力堪忧。李世贤,桀骜不驯,还曾建议李秀成单干,不再理会洪氏江山,回京解围只能是一句笑话。
汪海洋呢?骁勇善战,但杭州、余杭被左宗棠包围,自顾不暇。再则,天京城内没有粮食,大军也不愿意返回作战。后来局势所迫,他们率兵撤离浙江,但直奔江西而去(筹集军粮),也没有回天京参战。
陈得才20万兵马,远在陕西,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李世贤、汪海洋等自顾不暇,且都城没有粮食、弹药等补给物资,浙江30万兵马无法回京作战,也不愿意返回。那么,扶王陈得才呢?他手握20万兵马,理论上可以回京参战,却远在陕西,路途遥远,还遭受僧格林沁马队拦截,也是困难重重。
陈玉成死后,陈得才隶属李秀成,两者协议:去陕西招兵,24个月后率兵返回天京,解除首都之围。陈得才,两广“老兄弟”,忠心耿耿,受到洪秀全使者来信后,直接率兵南下,分3路赶回天京,准备与湘军决战。
扶王陈得才愿意率兵返回,但沿途遭受僧格林沁八旗马队拦截,地主团练武装又不时骚扰,南下速度非常慢。7月,陈得才抵达湖北,准备沿长江东下,但天京已经陷落。不久,扶王20万大军在霍山黑石渡溃败,陈得才自杀身亡。
湘军破城而入,大肆劫掠,数万居民被杀
天京危在旦夕,洪秀全寄希望与李世贤、汪海洋、陈得才,压根就不靠谱。李世贤、汪海洋自顾不暇,岂能回来解除京师之围呢?若能解围,之前李秀成20万大军就不会受挫雨花台,被2万湘军击退。此时,湘军增兵10万,水路完全合围天京,就算李世贤、汪海洋能回来,也是起不到作用。
陈得才有心南下,但路途遥远,沿途清军围追堵截,也是困难重重。1864年7月,陈得才还没回到京城,湘军“吉字营”就攻破天京,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中,李臣典最狠,纵欲过度,暴毙而亡,曾国藩还为他争取一等功。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对湘军暴行如此记载:“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可谓灾难。
李秀成《自述书》中说,天京陷落时城内居民数万,其中士兵3000余。就此而言,湘军烧杀抢掠,受害者大多数是平民百姓;曾国藩为了解决军费,纵容士兵劫掠,杀戮,与其打着“儒家正义”旗帜背道而驰。太平天国首都陷落:天王洪秀全一次不必要“等待”,数万人被杀害,实在可惜了。当然,忠王李秀成更加无奈、痛苦,明知天京守不住,还坚持留下来,不愧是“万古忠义”。罗尔纲先生在《太平天国史》中为其感到可惜。
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还实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试制度;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 正当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胜利之时,1856年8月,天京城内发生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京救驾。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了天京事变,极重地削弱了天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关于太平天国的资料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
叙述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过程?
时李秀成自前线返回天京,建议"让城别走"(《李秀成自述》),遭洪秀全拒绝,乃决定死守天京。6月1日,洪秀全逝世,幼主洪天贵福即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李秀成执掌。7月19日中午,太平门东城墙被轰塌10余丈,大队湘军拥入城内,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城而入,天京遂为湘军占领(见天京保卫战)。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农民起义是﹖
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立与初期发展、达到鼎盛以及衰落与失败。首先,太平天国运动始于农民起义,由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引领。1851年,起义在广西爆发,并迅速占领南京,建立太平天国都城。在此阶段,太平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领土不断扩张。其次,太平天国在早期成功的基础上,实施了包括...
历史上7月19号有什么大事发生
1965年7月19日 阿尔及利亚发生军队支持的不流血政变;总统本·贝拉被推翻。1972年7月19日 佛朗哥把权力移交给胡安-卡洛斯王子 1974年7月19日 国务院文化组错误地发出批判影片《园丁之歌》的通知。1975年7月19日 美苏宇航员太空会面 1979年7月19日 尼加拉瓜奥尔特加就任总统。索摩查政权垮台。1980年7...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发展情况
8.天京变乱:1856年8月,天京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9.围困天京:1860年初,江南大营再次合围天京。10.天京失守。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1864年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和失败的标志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另外重要的是,洪秀全在1848年承认“天父下凡”...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内容与情况是什么?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那为什么这场一开始声势浩大的运动,会在已经建国定都,几拥半壁江山的情况下迅速走向衰亡?太平天国实行的是怎样的政治体制和军事制度?天王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的皇亲国戚们过着什么样的日子?百姓的生活在他们的领导下真的如同天国吗?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今天的我们应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