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的后来都去哪里了
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己。但随后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使匈奴内部分化愈来愈复杂,便如“溢堤的洪水”影响着欧亚大草原的历史进程,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历史。
关于匈奴族西迁的历史,中国史书语焉不详,多为“向西方跑了”。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1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一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
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如昙花般的匈奴王国在欧洲消失了,但是许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来。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陕北民歌如信天游的产生远比蒙古人早,很可能与匈奴有关。
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现在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的后裔。匈奴的部族很多,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等,但不能说姓这几个姓的一定是匈奴后裔。
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
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下来了。以现在主要流行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内蒙古与新疆的“胡笳”为例,胡笳虽为匈奴乐器,但其传播、继承却早已超出了匈奴
关于匈奴族西迁的历史,中国史书语焉不详,多为“向西方跑了”。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 2 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至公元89至9 2 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 ‘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一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匈奴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公元前119年,将军霍去病在汉军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拥下“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率众投降西汉。汉元帝刘奭竟宁元年即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嫁与其为妻,此后60余年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尸逐鞮单于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北匈奴的叛服不定,让东汉下决心摧毁北匈奴。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铁弗人建立过胡夏。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的历史进程,《史记》、《汉书》均留有些记载。近代西方主流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混合游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团而非同种族群
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晚期,匈奴发生了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而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将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东汉初年,在匈奴贵族中反汉的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
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因此,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73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耿忠的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91年,汉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与其说是西迁,还不如西逃贴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北匈奴西迁的第二站:锡尔河流域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北匈奴西迁的第三站:顿河以东、里海以北
北匈奴西迁的第四站: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
据我国古书记载,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大禹的后代。商代时,称为荤粥,周代时称为捡,到了战国时代,就称为匈奴了。匈奴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进入铁器时代,畜牧业兴盛。农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一些 发展。这时,私有制出现,逐渐由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 会。匈奴的成年男子,个个都能弯弓骑射。他们把军事组织、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三者合为一体。最高首领称为单于。匈奴的第一个单于叫头曼。头曼单于的长子叫冒顿(mo du音墨毒)。冒顿在匈奴语中是勇敢的意思。冒顿正如他的 名字那样,青年时期就十分勇敢机智。
《史记·匈奴列传》 里讲了下面一段故事:头曼单于宠爱冒顿的后母,喜爱后母所生的少子,傅想 废掉冒顿,立少子为太子。头曼搞了一个阴谋,把冒顿送到 邻近强国月氏去做人质,表示两国和好。冒顿到了月氏不久,头里单于就突然发兵袭击月氏。月氏王气愤异常,便想杀掉胃顿。
此时冒顿已经觉察了他父王和后母的借刀杀人诡计,作了准备。他瞅准机会,盗了一匹千里马,飞奔逃回匈奴。头曼单于眼看计划不成,又觉得冒顿英勇过人,为了稳住冒顿,便让他统帅一万名骑兵。冒顿掌握了部分军队后,便积极筹划夺取政权。他创制了鸣镝(射出带响声的箭),命令部下说:“我的鸣镝射到的地方,大家都要随着射去。谁不照射,立即斩首!”打猎的时候,有不跟随射向同一目标的,就被当场杀死。
有一次,冒顿突然挽弓射向自己的宝马,部下非常惊奇,有人不敢随着射,结果立即处死。不久,冒顿竟然用鸣镝射向自己的爱妻,部下又有人不敢射,照样被析。一夭,冒顿带领部下外出打猎,碰上头曼单于的亲兵赶着几匹.良马走过。冒顿看准那匹单于最喜爱的马一箭射去。他的部下一听箭响,嗖嗖嗖一支支利箭,射向马身,没有一个落后的。这时,冒顿知道军队已经训练成功了,心中十分高兴。
冒顿便乘随从头免单于外出游猎,瞅准父王集中注意力追赶猎物之机,猛然拉开强弓,鸣镝直穿头曼后背。刹那间,数百支箭一齐射出,那头曼单于就像一个大刺狠倒在马下。接着,冒顿带领军队,把他的后母、弟弟及不服从的贵族全部杀死,自立为单于,这是公元前209年的事。通过这场政变,冒顿掌握了匈奴的统治权。然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匈奴政抬、经济的发展。冒顿单于时期,匈奴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制向奴隶制的过渡。
由于甸奴人主要过游牧生活,所以没有城郭宫殿。单于庭,左、右贤王庭,究竟设在何地,至今没考查清楚。
许多专家学者分析,如今的匈牙利人其实就是匈奴人的后裔,匈牙利人在长相上跟欧洲人还是有所差异的,而且匈牙利的民歌当中有我国陕西,内蒙古的感觉,所以匈奴人是现在的匈牙利人的说法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转)
两个结局,汉武帝之后的匈奴已基本分裂,后来南匈奴很多部族的人已和汉人或其他民族的人融合在一起,至少和哪个民族血缘更近已无法考证,第二个结局是迁徙了,北匈奴没和南匈奴一样和汉人融合,而是迁徙了,迁徙的方向大致为中亚东欧一带,至于和欧洲的游牧民族是否有关联,一直都有争议。
匈奴人的后来都去哪里了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匈奴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公元前119年,将军霍去病在汉军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拥下“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
被汉武帝打到大漠以北的匈奴人后来去了哪里
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余众后来归附于兴起的鲜卑,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304年,匈奴刘渊建立政权,民族共同体开始瓦解,逐渐汉化。除刘赵政权外,十六国中的夏(赫连氏)和北凉(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
匈奴人后来哪儿去了
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一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
匈奴人在汉朝以后去了哪里,后来的匈牙利是匈奴的后裔吗?
最后再把所有参与施工的奴隶都处死,以便使后世的盗墓者无机可乘,至今他的坟墓还未找到。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贵族之间也开始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匈奴帝国遂土崩瓦解。日耳曼人乘时而起,把匈奴人赶回了喀尔巴阡山以东。公元461年,阿提拉的幼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
古代流放的人都干嘛去了
2. 流放犯人而非仅仅监禁或处决,对朝廷而言经济上更为可行。这些人被送往偏远地区,既减少了朝廷的负担,也为当地提供了劳动力。3. 古代流放的犯人通常被发配到三个地方:西北边陲、岭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被视为苦寒之地。4. 到达流放地的犯人,除了在途中死亡者,其余的通常要...
古代流放的人都干嘛去了
2. 流放犯人而非杀害,是因为朝廷无法承担大量囚犯的关押费用。同时,这也为偏远地区提供了免费劳动力,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3. 古代流放的犯人通常被发配到三个地方:大西北、远岭南和深东北。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令人畏惧。4. 到达流放地的犯人,除了在途中死亡者,其余的通常要从事军役或开垦土地...
古代流放的人都干嘛去了
4. 到达流放地后,犯人们通常需要从事农业、开采矿产或是作为士兵守卫边疆,以维持生计并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5. 在古代,大西北和东北地区尚未经过大规模的开发,加上连年战乱,使得这些地区的生存环境相对恶劣。因此,被流放的犯人往往需要在此地从事更为艰苦的劳动,如修筑防御工事,以应对外来...
古代匈奴人现在在哪个国家?
在东汉初年,匈奴就大量进入塞内。46年前后,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安置在汉朝的河套地区。而...
奴隶如何生活和逃跑
在杰佛逊主政期间,推动的立法包括:宣布取消奴隶市场,禁止进口奴隶;宣布北方各州为自由州,禁止北方各州存在奴隶;女奴所生孩子到25岁后,自动成为自由人,废除奴隶家庭世代为奴的制度。 杰佛逊没象华盛顿那样慷慨大方,他临终时只释放了一个贴身女奴,这个女奴也是他的秘密情人。对杰佛逊没有释放其它171名奴隶的一个解释是,...
那个令汉帝国畏惧的草原帝国匈奴,后来怎么样了呢?
阿提拉死(公元453年),欧洲的闻奴汗国,为阿提拉诸子所瓜分;匈奴征服地区的日耳曼人,亦群起反抗,因此汗国骤然衰 落。有些匈奴人定居多瑙河右岸,其余的则回到黑海草原。北匈奴西迁时,经过伊犁河流域,“其羸弱不能去者”,“住龟兹北”的伊斯色克(Isik)湖畔,于5世纪的前半叶建悦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