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的古代冷兵器有那些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冷兵器

0)轩辕剑 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1)腾空 颛顼所有。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2)禹剑 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3)启剑 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4)太康剑 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5)夹剑 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四尺一寸。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剑,铭曰:夹。
  (6)定光 殷太甲铸。文曰:定光。古文篆书,二尺。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7)照胆 殷武丁铸。铭曰:照胆。古文篆书,三尺。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8)含光、承景、脊练 殷代。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
  (9)镇岳尚方 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五尺。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0)昆吾剑 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11)骏 周简王铸。铭曰:骏。大篆书,三尺。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铸。
  (12)干将、莫邪 吴人干将、莫邪所造。铁。载:吴王阖庐(阖闾)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13)越五剑 越欧冶子造。铜锡。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14)越八剑 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5)龙渊 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6)太阿工布铁剑三枚 秦昭王铸。铭曰:诫。大篆书,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17)定秦 秦始皇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三尺六寸。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18)神剑 汉太公所得。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19)赤霄 汉高帝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0)神龟 汉文帝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21)八服 汉武帝铸。铭曰:八服。小篆书,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22)茂陵剑 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
  (23)毛 汉宣帝铸。二剑铭皆小篆书,三尺。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
  (24)衍 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书。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5)乘胜万里伏 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 三尺六寸。 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26)更国 更始刘圣公铸。铭曰:更国。小篆书。
  (27)秀霸 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小篆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28)玉具剑 光武以赐冯异。七尺。: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
  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29)龙彩 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30)金剑 汉章帝铸。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31)安汉 汉顺帝铸。铭曰:安汉。小篆书,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铸。
  (32)中兴 汉灵帝铸。文曰:中兴。小篆书,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後一剑无故自失。
  (33)孟德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4)思召 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
  解“思召”为“绍”字。
  (35)蜀八剑 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36)镇山剑 蜀後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37)倚天 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青虹。魏武帝铸魏。
  (38)三剑 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39)文士剑 杨修献魏文帝。: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40)吴六剑 吴大帝所有。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1)大吴 吴大帝孙权铸。采武昌铜铁。文曰:大吴。小篆书,各三尺九寸。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42)流光 吴王孙高铸。文曰:流光。小篆书,建兴二年铸。
  (43)皇帝吴王 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 建衡元年铸。)
  (44)步光 晋怀帝铸。铭曰:步光。小篆书,五尺,永嘉元年铸。
  (45)五方单符 晋穆帝铸。铭曰:五方单符。
  (46)隶书 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剑五口。 神剑,晋孝帝铸。铭曰:神剑。隶书,以太元元年,埋此於华山顶。
  (47)定国 宋武帝铸。铭曰:定国。小篆书,永初元年铸此剑,後入于梁。
  (48)永昌 宋废帝昱造。铭曰:永昌。篆书,元徽二年,造於蒋山之巅。
  (49)梁神剑 陶弘景造。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书,长短各依剑术法,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剑十三口。(镇山 北魏道武帝造。隶书,登国元年,帝於嵩阿,铸此二剑。)
  (50)沉水龙雀 夏赫连氐造。铭曰:大夏龙雀。:赫连百链为剑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
  (51)太常 北魏明元帝造。铭背,曰:太常。
  (52)四尺千金剑 唐晋公王铎所有。: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53)火精剑 唐德宗所有。载:夜见数尺光明,斫铁即碎。
  (54)酉蕃宝剑 宋。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55)古铜剑 宋苏轼所得。载:郭祥正遗古铜剑,东坡谢以诗云:一双铜剑秋水色,两首新诗争剑。
  (56)楚铜剑 宋郑文所得。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7)安定剑 明初安定王所贡。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贯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为四部,岁入贯为常。

  1、 铜铍:
  铍(皮),金属元素,符号Be,灰白色,质硬而轻,用于原子能工业中,铍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火箭等;铍(批),做长针、长矛讲,属于矛的一种变形兵器,也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
  铜铍,首为尖锋,平脊两刃,通常长30CM左右,形制极象短剑;后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一般在茎的近端处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它和矛的区别,除头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装柄方法不同:矛是将柄纳入矛筒中,而铍是铍茎插入木柄中,外用绳等捆绑。秦俑坑中的铜铍,其首和短剑相同,长约30厘米,后装长约3.5米的木柄,柄末端装有铜樽,还有保护刃部的鞘。西汉时改为铁制,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
  铍是古代长兵器之一,秦俑坑中出土的这件铜铍铸造工艺极为精致,铍身柄同模合铸,铍格分铸,格含于铍身,并有刻铭。
  此种兵器似乎当时的中下级军官颇爱使用。

  2、 吴钩:
  铜制,长约65CM左右,宽2.2-2.5CM。其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边有刃,是一种推、钩两用的兵器。因出现在“吴国”,故称之为“吴钩”。以前笔者一直以为吴钩是一种宝剑的别称,现在看来应该两种意思兼有。此种兵器笔者推测似乎在攻城时作用比较大,可以很方便地钩伤城头守军。

  3、 钩镶:
  是一种汉代常见的、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上下有钩,上钩约长25CM,下钩约长15CM,中为后有把手的小型铁盾;盾为圆角方形薄铁板,前面有突出的尖;钩为圆柱形的长铁铤,均稍向后弯;上钩顶端为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后的把手;盾用以推挡,钩用以钩束。此种兵器兼具防、钩、推三种功用,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战斗时一般用左手的钩镶将敌方长兵器钩住(对戟头横出的小枝特别有效),同时右手环首刀挥向敌面门。有的武侠小说中将它描述为护手钩类的兵器,则纯属无稽之谈了。

  4、 戚:
  戚,俗称小斧子,属于体形比较窄小的钺;其体窄长,钺刃略成弧形,后有方形的内,比钺体略窄,在钺体与钺内之间有微凸的阑(横挡),因其刃较长而常用于做斩首的刑具,有时做仪仗用,但它在格斗中的效果不如戈、矛(实战中的钺通常称做斧)。戚还用作乐舞时的道具,《礼记·文王世子》中说:“大乐正舞干戚”,又《祭统》:“朱干玉戚以舞”(干指盾)。

  5、 钺戟:
  近年来,河南考古出土了汉代一些顶上带刺的铁钺,形制和西方斧矛一体的“戟”非常相似,但古文献中从无记载,故专家暂定名为“钺戟”。现一般认为这是一种铍与钺结合的铁兵器,属于戟类;它刺长25CM、钺宽10CM、钺长15CM左右,可劈可刺,而以劈砍为主要功能。

  6、 铩:
  由铍演变而成,与铍的区别是铩在茎与刃之间加有两端上翘呈锐尖状的、具有格架功能的镡。铩有长柄也有短柄,流行于汉代,铩长一般25~30CM,镡宽约10CM,东汉以后绝迹。铩也属于矛类兵器。

  7、 啄:
  属于戈类兵器,主要流行于先秦时期的西南地区,仅具有啄击功能,晋代未见记载,但唐代又成为骑兵的制式兵器之一。先秦时期为青铜质地,用銎孔装柄,啄体较戈援窄,长约25CM。

  8、 鋋:
  音“蝉”,形似小型矛,铁柄,属于矛类兵器,《埤苍》云“鋋,小矛铁矜(音“秦”)”。其形制较一般矛头稍微细长,,其身扁平,两侧有刃,下有铁柄,柄下再接积竹矜,流行于西汉,刃长25~30CM,柄长120~180CM,笔者窃以为其战斗作用应如标枪。

  9、 镰:
  属于戈类兵器,具有钩割功能,镰身微曲,平顶、双刃,长约40CM、宽约3CM,下有椭圆形的銎孔用来装柄。战国及唐时称为“长镰”,主要用于守城战,钩击攀登城头的敌人,似乎与吴钩的作用相反。

  10、(癸+戈),音“葵”,(这个字打不出来)属于戈的一种变形兵器,商周时期主要流行于四川等西部地区,青铜制,也称为戳,援部较宽,呈等腰三角形。

  冷兵器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不光包括进攻类的武器还有防守类的武器,中国已经出土的冷兵器基本都已经涵盖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像倚天剑还有鱼肠剑等著名的冷兵器都只存在于典籍中,至少现在还没有出土,出土的只有越王勾践剑,有关情况详解如下:
  一、解释冷兵器这个概念:
  1、简介: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技术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冷兵器按材质可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等种;按用途可分为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进攻性兵器中又可分为格斗、远射和卫体三类;按作战使用可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战兵器、水战兵器和攻守城器械等;按结构形制可分为短兵器、长兵器、抛射兵器、系兵器、护体装具、器械、兵车、战船等。许多冷兵器是复合材料制成并兼有两种以上的用途、性质的。
  2、部分古代冷兵器举例:
  [石器]
  用石头制作的工具或兵器。主要娃指锋刃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流行磨制石器,也使用一定数量的打制石器,石器在青镐器时代仍继续使用,到铁器时代才被工具所代替。石器时代是兵器与工具合一的时代,一般石器均有兵工双重作用,至原始时代后朗兵器才从工具中分离出来。石器是兵器之源。
  [石片石器]
  指从石块上打下的石片经过加工而或的石器。如刮削器、尖状器等,通常具有兵器初工具双重作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产和作战的主要器具。
  [打制石器]
  利用石块打制的石核或石片,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石器。种类石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是石器时代的主要工具或兵器。
  [磨制石器]
  指表面磨光的行器。先将石材打成或琢成适当形状,然后在抵石上研磨加工而成。种类很多,常见约有斧、锈、凿、刀、镶、簇等。中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局部磨光的石器,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通体磨光石器,到了铜器时代仍继续使用。兼有兵器与工具双重职能。
  [石兵器]
  古代人们自然石料磨制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种。它是从石工具转化而来,开始制作比较粗糙、简单,到夏代制作比较精良,种类也较多,比如石刀、石铲、石镰、石矛、石戈等。由于那时生产力发展缓慢,其使用的年代较长,直到铜兵器盛行的时代,仍然夹杂使用,后因铜兵器兴起并取得进展后,才基本消亡。
  [铜兵器]
  古代用铜铸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种,盛行于商、周、春秋时期。它是随着制陶、冶炼技术的提高,先由红铜兵器发展为青铜兵器的。青铜是铜、锡、铬三种金属元素的合金。在冶铸青铜兵器时,合金随着含锡量的增加,熔点逐渐降低,而硬度却相应增高,根据化验,商代的青铜刀含铜约石分之八十,含锡、铅约石分之十五;戈含铜约石分之八十,含锡,铅约石分之二十;嫉的含铜量在刀戈之间。除了铜、锡、铅之外,还含有铁、银、矽酸质及其它微量元素。青铜兵器的制造工艺精巧,外表雕饰、镶碳着各种美丽的花纹,有的兵器上还铸有铭文。据古籍记载和考古出土文物证明,在中国长城以北,长江中下游以及山东、陕西等地铜兵器都很盛行。进攻性铜兵器如铜戈、铜矛、铜刀、铜戟等,防护兵器如铜盔甲等。形制和工艺水平也不断发展完善。直到铁兵器出现并发展后,铜兵器被铁兵器所取代。
  [铁兵器]
  古代利用钢铁铸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种。始于春秋末期,盛行于战国以至火器发明的漫长时期。主要包括铁剑、铁杖、铁锥、铁鞭、铁锏、铁枪等。随着炼钢术的不断进步,铁兵器的质量和形制及种类也不断发展、完善,其形状逐渐趋于统一和定型,但性能仍没脱离近战的以直接杀伤为主的范围。铁兵器直到火器出现并发展后才逐渐消亡。
  [长兵器]
  古代较长的手持格斗兵器的统称。长兵器的称谓是与较短的手持格斗兵器比较而言的。古代长兵器与短兵器的划分没有严格的尺寸标准,一般将等于身长或超过身长,多用双手操持的冷兵器列为长兵器。
  [短兵器]
  古代较短的手持格斗兵器的统称。短兵器的称谓是与较长的手持格斗兵器比较而言的。古代长兵器与短兵器的划分,没有严格的尺寸标准,一般将不及身长,多以单手操持格斗的冷兵器列为短兵器。
  [抛射兵器]
  利用物体惯性,在空中独立飞行一段距离后杀伤敌人的冷兵器。抛射兵器种类繁多,按赋予飞行动力的形式可划分为手抛兵器、抛掷器械和弹射器械。抛射兵器源于在原始社会用于狞猎的石块、木棒等。后出现了将树枝弯曲用绳索绷紧的弓。随着劳动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出现了金属手抛兵器和较为复杂的抛掷、弹射器械。射击武器出现后,抛射兵器作用逐渐下降,现已成为狩猎,体育和特种用具。抛射兵器利用人的臂力、重力、木头的弹力、卷起或拉长的纤维的弹力投掷各种弹丸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摧毁其防御工事。常用约有:投掷弹、狼牙捶、飞镶、投石带、投矛器、弓、弯、希腊纵火剂、投掷机、弓箭、自射器、标枪、短投枪、德里德矛和投射机。
  [系兵器]
  古代系以绳索,抛放打击敌人后可以收回的兵器。系兵器按杀伤方式分为打击、钩割、捆缚等类型。打击、钩割类系兵器中国古代又称为犬兵。捆缚类系兵器一般称为袭索。系兵器是抛射兵器与长、短兵器的结合,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兵器不算军队主要武器,往往用于特定人员和任务。
  [卫体装具]
  对古代直接用于防护人体,免遭敌人兵器伤害的装具和器械的,总称。它可分为附着人体的防护装具和手持防护器械两大类。人体防护装具包括头盔和皑甲。皑甲又有人体和个部位防护甲之分,如面叭颈甲、胸甲、护手、甲裙等等。手持防护器械在古代各国一般均选用盾牌。卫体装备按制作材料区分,可分为木、竹、藤、革、金属等类型;按作用可分为单纯防御型和攻守结合型两类。
  [戎]
  中国古代对兵器的总称。如弓、丈、矛、戈、戟称五戎。《礼记·王制》:戎器不粥于市。郑玄注:“戎器,军器也。”
  [五兵]
  一组兵器的合称。关于五兵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楚国的子恶请令尹子常,曾“取五甲五兵……惟诸门左”。五兵又有车兵五兵与步兵五兵之分。据《考工记·庐人》记载,车兵五兵为戈、支、戟、酋矛、夷矛;这五种兵器都插放在战车的车舆上,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步兵五兵,据《周礼·夏官·司右》郑玄注所引《司马法》文记载,包括弓矢、支、矛、中国西周和春秋时期军队配置的伍的兵器装备。当时认为,步兵的这五种杀伤方式戈、戟。它是当时步兵的一个基本编制单位和杀伤距离各不相同的兵器所构成的梯次配置的组合体,可以充分发扬多种兵器协同的威力,即《司马法》所阐明的“兵惟杂,兵不杂则不利”的原则。此词渐渐流为对兵器的泛称。
  [十八般兵器]
  中国民间对古代兵器的泛称。源于“十八般武艺”之说。十八般武艺是指使用兵器的技艺,由于多是兵器名称,久之,便演化出“十八般兵器”一说,其具体说法有八、九种之多,较为常见约有两种,一种是指刀、枪、剑、哉、棍、棒、梁、镜、斧、饿、铲、镀、鞭、锏、锤、叉、戈、矛十八般。另一种说法,出于明代谢肇制《五杂组》和朱国帧《涌幢小品》中,是指弓、鸳、枪、刀、矛、剑、盾、斧、饿、戟、鞭、锏、挝、受、叉、爬头、绵绳、自打。前17种是兵器名称,第18种是徒手拳术。
  [古代作战器械]
  古代用于作战工程保障的器材的统称。按尺寸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器械;按作用可分为攻击型、防守型、机动保障型、维修保障型等;按使用范围可分为步骑战阵器械、攻守城器械、水战器械,车战器械等。
  二、补充解释典籍记载的有名的冷兵器:
  1.轩辕夏寓剑: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
  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一名画影。
  2.腾空:颛顼所有,《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
  常如龙吟虎啸。
  3.禹剑: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纹日月星辰,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4.启剑: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后藏之秦望山。
  5.太康剑: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6.夹剑: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四尺一寸,《书》云: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铭曰夹。
  7.定光:殷太甲铸,文(通纹)曰定光,古文篆书,二尺,《书》云: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8.照胆:殷武丁铸,铭曰照胆,古文篆书,三尺,《书》云: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9.含光、承景、脊练:出于殷代。《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
  10.镇岳尚方: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五尺,《书》云: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1.昆吾剑: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12.骏:周简王铸,铭曰骏,大篆书,三尺,《书》云: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铸一铭曰骏。
  13.干将、莫邪:吴人干将莫邪所造,铁,《吴越春秋》载:吴王阖庐使干将作二剑,其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14.越五剑:欧冶子造,铜锡,《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另一说是湛卢、纯钧、巨阙、豪曹、鱼肠五剑。
  15.越八剑: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6.龙渊: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7.太阿、工布:铁剑,一说有三剑,另一剑名已佚。秦昭王铸,铭曰诫,大篆书,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18.定秦:秦始皇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三尺六寸,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19.神剑:汉太公所得,《性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20.赤霄:汉高祖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祖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1.神龟:汉文帝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22.八服:汉武帝铸,铭曰八服,小篆书,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23.茂陵剑: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有茂陵人献此宝剑,故名。
  24.毛、贵:汉宣帝铸。二剑铭皆小篆书,三尺,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这是宣帝即位前术士恭维他的话)。
  25.衍: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书,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6.乘胜万里伏: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三尺六寸,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27.更国:更始刘圣公(即刘秀)铸,铭曰更国,小篆书。 28.秀霸: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小篆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29.玉具剑: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30.龙彩: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31.金剑:汉章帝铸,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32.安汉:汉顺帝铸,铭曰安汉,小篆书,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铸。
  33.中兴:汉灵帝铸,文曰中兴,小篆书,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后一剑无故自失。
  34.孟德: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5.思召: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36.蜀八剑: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37.镇山剑:蜀后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38.倚天、青虹:魏武帝铸二剑,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名青虹)
  39.魏三剑: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40.文士剑:杨修献魏文帝。《文士传》: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41.吴六剑:吴大帝(即孙权)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2.大吴:吴大帝孙权铸,采武昌铜铁,文曰大吴。小篆书。各三尺九寸。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43.流光:吴王孙高铸,文曰流光,小篆书,建兴二年铸。
  44.皇帝吴王: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45.步光:晋怀帝铸,铭曰步光,小篆书,五尺,永嘉元年铸。
  46.五方单符:晋穆帝铸,铭曰五方单符,隶书,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剑。
  47.五口神剑:晋孝帝铸五剑,铭曰神剑,隶书,以太元元年埋此於华山顶。
  48.定国:宋武帝铸,铭曰定国,小篆书,永初元年铸此剑,后入于梁。
  49.永昌:宋废帝昱造,铭曰永昌,篆书,元徽二年造於蒋山之巅。
  50.梁神剑:陶弘景造,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书,长短各依剑术法。梁武帝以中庚,命弘景造神剑十三口。
  51.镇山:北魏道武帝造,隶书,登国元年帝於嵩阿铸此二剑。
  52.沉水龙雀:夏赫连氐造,铭曰大夏龙雀,《魏志》:赫连百链为剑,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
  53.太常:北魏明元帝造,铭背曰太常。 54.四尺千金剑:唐晋公王铎所有。《剑侠传》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55.火精剑:唐德宗所有,《杜阳杂编》载:夜见数尺光明,斫铁即碎。 56.酉蕃宝剑:宋时物,《宋监》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57.古铜剑二:宋苏轼所得,《东坡集》载:郭祥正遗(赠送之意)古铜剑,东坡谢以诗云:”一双铜剑秋水光”。原诗为:【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二】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铓。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58.楚铜剑:宋郑文所得,《方舆志》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9.安定剑:明初安定王所贡。《咸宾集》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贡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为四部,岁入贡为常

1.轩辕夏寓剑: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一名画影。

2.腾空:颛顼所有,《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3.禹剑: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纹日月星辰,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4.启剑: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后藏之秦望山。

5.太康剑: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6.夹剑: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四尺一寸,《书》云: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铭曰夹。

7.定光:殷太甲铸,文(通纹)曰定光,古文篆书,二尺,《书》云: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8.照胆:殷武丁铸,铭曰照胆,古文篆书,三尺,《书》云: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9.含光、承景、脊练:出于殷代。《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

10.镇岳尚方: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五尺,《书》云: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1.昆吾剑: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12.骏:周简王铸,铭曰骏,大篆书,三尺,《书》云: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铸一铭曰骏。

13.干将、莫邪:吴人干将莫邪所造,铁,《吴越春秋》载:吴王阖庐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14.越五剑:欧冶子造,铜锡,《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另一说是湛卢、纯钧、巨阙、豪曹、鱼肠五剑。

15.越八剑: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6.龙渊: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7.太阿、工布:铁剑,一说有三剑,另一剑名已佚。秦昭王铸,铭曰诫,大篆书,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18.定秦:秦始皇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三尺六寸,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19.神剑:汉太公所得,《性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20.赤霄:汉高祖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祖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1.神龟:汉文帝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22.八服:汉武帝铸,铭曰八服,小篆书,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23.茂陵剑: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有茂陵人献此宝剑,故名。

24.毛、贵:汉宣帝铸。二剑铭皆小篆书,三尺,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这是宣帝即位前术士恭维他的话)。

25.衍: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书,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6.乘胜万里伏: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三尺六寸,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27.更国:更始刘圣公(即刘秀)铸,铭曰更国,小篆书。 28.秀霸: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小篆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29.玉具剑: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30.龙彩: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31.金剑:汉章帝铸,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32.安汉:汉顺帝铸,铭曰安汉,小篆书,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铸。

33.中兴:汉灵帝铸,文曰中兴,小篆书,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后一剑无故自失。

34.孟德: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5.思召: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36.蜀八剑: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37.镇山剑:蜀后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38.倚天、青虹:魏武帝铸二剑,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名青虹)

39.魏三剑: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40.文士剑:杨修献魏文帝。《文士传》: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41.吴六剑:吴大帝(即孙权)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2.大吴:吴大帝孙权铸,采武昌铜铁,文曰大吴。小篆书。各三尺九寸。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43.流光:吴王孙高铸,文曰流光,小篆书,建兴二年铸。

44.皇帝吴王: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45.步光:晋怀帝铸,铭曰步光,小篆书,五尺,永嘉元年铸。

46.五方单符:晋穆帝铸,铭曰五方单符,隶书,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剑。

47.五口神剑:晋孝帝铸五剑,铭曰神剑,隶书,以太元元年埋此於华山顶。

48.定国:宋武帝铸,铭曰定国,小篆书,永初元年铸此剑,后入于梁。

49.永昌:宋废帝昱造,铭曰永昌,篆书,元徽二年造於蒋山之巅。

50.梁神剑:陶弘景造,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书,长短各依剑术法。梁武帝以中庚,命弘景造神剑十三口。

51.镇山:北魏道武帝造,隶书,登国元年帝於嵩阿铸此二剑。

52.沉水龙雀:夏赫连氐造,铭曰大夏龙雀,《魏志》:赫连百链为剑,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

53.太常:北魏明元帝造,铭背曰太常。 54.四尺千金剑:唐晋公王铎所有。《剑侠传》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55.火精剑:唐德宗所有,《杜阳杂编》载:夜见数尺光明,斫铁即碎。 56.酉蕃宝剑:宋时物,《宋监》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57.古铜剑二:宋苏轼所得,《东坡集》载:郭祥正遗(赠送之意)古铜剑,东坡谢以诗云:”一双铜剑秋水光”。原诗为:【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二】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铓。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58.楚铜剑:宋郑文所得,《方舆志》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9.安定剑:明初安定王所贡。《咸宾集》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贡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为四部,岁入贡为常。

1.轩辕夏寓剑: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一名画影。

2.腾空:颛顼所有,《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3.禹剑: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纹日月星辰,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4.启剑: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后藏之秦望山。

5.太康剑: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6.夹剑: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四尺一寸,《书》云: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铭曰夹。

7.定光:殷太甲铸,文(通纹)曰定光,古文篆书,二尺,《书》云: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8.照胆:殷武丁铸,铭曰照胆,古文篆书,三尺,《书》云: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9.含光、承景、脊练:出于殷代。《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

10.镇岳尚方: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五尺,《书》云: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1.昆吾剑: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12.骏:周简王铸,铭曰骏,大篆书,三尺,《书》云: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铸一铭曰骏。

13.干将、莫邪:吴人干将莫邪所造,铁,《吴越春秋》载:吴王阖庐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14.越五剑:欧冶子造,铜锡,《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另一说是湛卢、纯钧、巨阙、豪曹、鱼肠五剑。

15.越八剑: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6.龙渊: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7.太阿、工布:铁剑,一说有三剑,另一剑名已佚。秦昭王铸,铭曰诫,大篆书,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18.定秦:秦始皇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三尺六寸,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19.神剑:汉太公所得,《性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20.赤霄:汉高祖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祖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1.神龟:汉文帝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22.八服:汉武帝铸,铭曰八服,小篆书,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23.茂陵剑: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有茂陵人献此宝剑,故名。

24.毛、贵:汉宣帝铸。二剑铭皆小篆书,三尺,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这是宣帝即位前术士恭维他的话)。

25.衍: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书,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6.乘胜万里伏: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三尺六寸,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27.更国:更始刘圣公(即刘秀)铸,铭曰更国,小篆书。 28.秀霸: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小篆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29.玉具剑: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30.龙彩: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31.金剑:汉章帝铸,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32.安汉:汉顺帝铸,铭曰安汉,小篆书,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铸。

33.中兴:汉灵帝铸,文曰中兴,小篆书,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后一剑无故自失。

34.孟德: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5.思召: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36.蜀八剑: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37.镇山剑:蜀后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38.倚天、青虹:魏武帝铸二剑,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名青虹)

39.魏三剑: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40.文士剑:杨修献魏文帝。《文士传》: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41.吴六剑:吴大帝(即孙权)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2.大吴:吴大帝孙权铸,采武昌铜铁,文曰大吴。小篆书。各三尺九寸。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43.流光:吴王孙高铸,文曰流光,小篆书,建兴二年铸。

44.皇帝吴王: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45.步光:晋怀帝铸,铭曰步光,小篆书,五尺,永嘉元年铸。

46.五方单符:晋穆帝铸,铭曰五方单符,隶书,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剑。

47.五口神剑:晋孝帝铸五剑,铭曰神剑,隶书,以太元元年埋此於华山顶。

48.定国:宋武帝铸,铭曰定国,小篆书,永初元年铸此剑,后入于梁。

49.永昌:宋废帝昱造,铭曰永昌,篆书,元徽二年造於蒋山之巅。

50.梁神剑:陶弘景造,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书,长短各依剑术法。梁武帝以中庚,命弘景造神剑十三口。

51.镇山:北魏道武帝造,隶书,登国元年帝於嵩阿铸此二剑。

52.沉水龙雀:夏赫连氐造,铭曰大夏龙雀,《魏志》:赫连百链为剑,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

53.太常:北魏明元帝造,铭背曰太常。 54.四尺千金剑:唐晋公王铎所有。《剑侠传》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55.火精剑:唐德宗所有,《杜阳杂编》载:夜见数尺光明,斫铁即碎。 56.酉蕃宝剑:宋时物,《宋监》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57.古铜剑二:宋苏轼所得,《东坡集》载:郭祥正遗(赠送之意)古铜剑,东坡谢以诗云:”一双铜剑秋水光”。原诗为:【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二】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铓。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58.楚铜剑:宋郑文所得,《方舆志》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9.安定剑:明初安定王所贡。《咸宾集》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贡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为四部,岁入贡为常。

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不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再者,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的18中正规兵器。
1。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环刀,朴刀,还有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

2。剑: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5米以上,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者是装饰。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1。8米的重剑那么猛。

3。矛:有的书上也说矛=枪,这点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从一些小说和文献来看,把矛和枪完全归于一体恐怕是不对的。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枪(投矛)叫枞。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枪:可以是这么比较矛和枪,抛开柄,只看刃部,刃长者为矛,刃短为枪。枪头无疑比矛头要轻,杀伤却一样,都是以刺,冲为住,再者,由于战车的退役,长矛的用处也少了,杀人不如纵马长枪来的方便,机动也高了不少。枪有许多种,绿沉枪,鸦角抢,虎头枪,提卢抢,还有宋朝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马枪,钩镰枪等。

5。戈:中国的特色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镰头剑一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兵器。但是实话实说,戈并不是杀伤很强的武器,戈的种类繁多,从夏朝倒汉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绝迹。戈是中国的老兵器,因为是横刃,所以以钩,啄,挥,推为主。
6。戟: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枪和刀的合体,它的杀伤力是很强的,既可以象矛一样刺击,也可以像戈和刀一样钩,挥和劈砍。在欧洲,戟的装备和中国是不同的,欧洲中世纪以装备步兵为住,而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大批装备部队,到中古已经从步兵到骑兵了,步兵则以轻便的长枪代替。中国的戟主要分3种,一种是最老的戈戟,这种种类最多,装备最广,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现的门戟;还有就是武将最喜欢的方天画戟了。

7。斧钺:大者为钺,小者为斧。钺在实战中使用的时间不长,估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西周是战车上的具有巨大威慑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后来由于太过笨重变被淘汰了,从此后钺只能作为礼仪武器。而斧的发展就比大头的钺幸运得多,中国历代都有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开国元勋程咬金用的宣花车轮大斧,还是绿林中梁山好汉李逵用的板斧,可以马上的大斧,也可为双手拿的板斧,种类很多。斧的杀伤很强,属于重兵器,以劈砍为主。

8。弓弩:这个不必多说,我只说一句,那就是中国的古代远程杀伤兵器一直比外国的厉害得多。

9。鞭:大家可别搞错了,这个鞭可不是软行像绳子一样的鞭子,我们所说的鞭是一种以劈,扫,捅等为住的像铁棍一样的兵器。鞭就像钢铁做成的竹节,所以又叫竹节钢鞭。历史上的伍子虚,大唐元帅尉迟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都使用过鞭。鞭是对付比锁子甲更坚固的盔甲所产生的兵器,并可以一举打碎护心镜,威力极大。属于重武器。

10。锏:和鞭一样是破甲的武器,不同的是锏有3~4条刃,所以有三楞锏或四楞锏之说,通常锏比鞭轻,但是杀伤比鞭大,破甲力比鞭小。历代武将都是以枪或者戟为住战武器,而背上就背着2根锏作为铺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给敌人致命杀伤,所以有“杀手锏”之说。

11。叉:这不必我说了把,就是三叉戟,中国也有马叉,九股叉,托天叉等许多种。和枪一样是以刺为主,不同的是叉的杀伤范围大,能有制约敌方武器的效果。

12。挝:说白了就是以敲打为主的轻兵器,再说穿点就是,三节鞭,双节棍,九节鞭之类的武器。是刺客和绿林游侠的喜爱武器,方便灵活,但是身为武侠大作的剑网居然没有这类武器,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13。棍棒:棍棒,最基本的武器,也是古代最实惠的防身武器。从棍来看,有乌有棍,齐眉棍,盘龙棍之说,从棒类看有哨棒,铁箍棒,狼牙棒等总之棍棒可以混为一类。

14。镗:重威力武器,古今使用的人比较少,可能是因为比较笨重吧。大家看过《隋唐演义》吗?天下第二猛将宇文成都和第六猛将伍天锡分别是用的镏金镗和混金镗,都重达200斤以上,虽然小说夸张了点,但是真个一镗砸下来,戴着头盔也能把天灵盖砸碎。镗就是叉的加强般,比叉更重,更具杀伤,一般镗的逢刺多达5个,最边逢刺上都有反刃,凶啊~~!

15。役:这种武器,我是没见过,但是书上说是以竹子为柄,金属刺刃的兵器,可能是暗器吧。

16。锤:估计是古代最具杀伤的单兵武器了,不但从外表上能看出锤的威慑,最主要是锤是能对付身穿重甲的武士。不管是在中国或是欧洲骑士,都有用锤的记载。中国隋唐第一猛将李渊第四子李元霸手拿一对每个重达400斤的金瓮破天锤打遍天下无敌手;大唐薛家将的薛奎用的八棱金锤打得突厥闻风散胆;南宋名将岳飞的长子岳云也是使用的银锤横扫金军。在欧洲为了对付穿全身板甲的骑士,许多军队装备巨锤。从而有了“皇家之锤”,“铁锤查理德”等词语。其实锤不能算完美的武器,正因为它太重,没几个人能拿得起,所以在中国古代在部队里是准备不多的。

17。拐:怎么说呢?各位应该有人看多圣斗士吧,最强的黄金圣斗士天平座童虎(也是咱们中国的,嘿嘿),他的圣衣由6种武器组成,依次为枪,剑,三节鞭,双节棍,盾,拐。这种武器能防能攻是相当不错的防身武器,一般正规部队是不装备的,只有那些绿林好汉,江湖豪杰才用。

18。流星:这并不说就是流星锤,而是绳索武器的总称,比如绳枪,流星锤,链锤。在欧洲有种叫枷连的武器,其实就是装有柄的链锤,能绕过敌人的盾,或者防御姿势对其进行打击,其实和流星锤是一个道理,。这种武器攻击性很强,对手很难防御,但是由于自己的武器是软性的,所以自己的防御也不怎么好。这样的武器在部队里除了某些有性格的武将当铺助武器外,是不进行大规模装备的。但是一些的强盗倒是用得

长兵器:戟刀
笔刀
凤嘴刀
偃月刀
眉尖刀
三尖两刃刀
春秋大刀
钩镰刀
乾坤日月刀
长枪
古矛枪
花枪
单牙月
九曲戟
短兵器:九环刀
大砍刀
马刀
连环刀
七星剑
龙泉剑
方节鞭
达摩杖
铁扇子
少林板斧
软兵器:九节鞭
大扫子
三节棍
软鞭
流星枪
绳镖
龙头杆棒
链子剑
剑鞭
流星锤
双兵器:鸳鸯刀
乾坤日月轮刀
龙凤双剑
双棍
板斧
双板斧
少林双戟
梅花匕
子母鸳鸯钺
奇门兵器:判官笔
宫天梳
峨嵋刺
子母刀
鸳鸯钺
日月轮
龙凤扇
双拐
月牙刀
铁扫帚
暗器:摔手箭
金钱镖
梅花针
飞蝗石
血滴子
铁莲花
飞铊
铁鸳鸯
喷筒
如意珠
飞铙
梅花袖箭
袖弩
镖刀
袖圈
袖蛋
折凳
母铁胆
远程兵器:箭



刀,剑,矛,枪,戈,斧钺,弓弩,箭簇。基本就是这些。

中国出土的古代冷兵器有那些
冷兵器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不光包括进攻类的武器还有防守类的武器,中国已经出土的冷兵器基本都已经涵盖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像倚天剑还有鱼肠剑等著名的冷兵器都只存在于典籍中,至少现在还没有出土,出土的只有越王勾践剑,有关情况详解如下: 一、解释冷兵器这个概念: 1、简介: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

说说中国古代的武器的发展史
1. 剑:中国古代的剑是一种用于近战的尖刃冷兵器,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组成。剑身细长且两侧有刃,剑柄短而便于手握。中国最早的剑出现在西周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铁剑和钢剑。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使用的一把青铜剑,于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这把剑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存在的著名冷兵器
越王勾践剑:为春秋越国君主勾践所用.湖北江陵县望北一号墓出土.剑通体55.7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上有铭文,曰:“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鸠浅即勾践.

中国古代武器都有哪些
一、剑 剑是中国古代的尖刃冷兵器,主要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剑身细长且两侧有刃,顶端尖锐。剑柄短小,便于握持。剑常配备剑鞘。中国最早的剑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青铜剑。随着时间的推移,铁剑和钢剑相继出现。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使用的青铜剑,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

中国古代战争中最早使用的冷兵器是什么?
中国古代战争中最早的冷兵器是石头,远古的石斧,石刀,石戈,石矛,投石。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技术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

历史4种千年冷兵器
1.伏魔杖 这款武器长相极为奇特,其打击部位酷似于牛头,属于一种短柄型阴邪类冷兵器;据古书记载,该兵器不但可以用在战场上有效杀伤敌军,具有刺、挡、撩、锤等功能,是奇门兵器的克星,而且该冷兵器还具有驱魔镇宅的作用。传说因它特殊外形的原因,加上它是达摩祖师的专用兵器,故而地狱中的恶鬼都...

古代最罕见的兵器
古代最罕见的兵器有:伏魔杖、辽金冷兵器、昆吾剑。1、伏魔杖 这把兵器的顶端却是一个牛头,而不是妖魔鬼怪。原来古人有着牛能避邪的传说,因此伏魔杖自然是要用牛头来镇住邪物。再加上该牛头的表情十分凶狠,就更加适合拿来做避邪之物。在古代向来有“牛头马面”这样的勾魂使者。2、辽金冷兵器 能够...

冷兵器历史排名是怎么样的?
红缨有扰乱敌人视线和刺中后挡住敌人鲜血的作用。但是它比长枪还要长,一般的长度在五米左右,是步兵的利器,一手拿盾一手长矛,在冷兵器时代它绝对是除去盾牌外弓箭的最大克星,当敌人的箭雨袭来,长矛的步兵可以把长矛的底端作为支撑然后旋转长矛能大幅的挡住弓箭的伤害。

中国古代的一些另类冷兵器
1. 铜铍(皮):铍是一种金属元素,符号为Be,呈灰白色,质地硬且轻,主要应用于原子能工业。铍铝合金被用于制造飞机、火箭等。铜铍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制类似于短剑,长约30厘米,中间为尖锋,两侧平脊,後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它与矛的区别在于装柄方法不同:矛是将柄纳入矛筒中,...

古代最凶悍冷兵器:“流星镖”排最后
古代最凶悍冷兵器:“流星镖”排最后 导语:古代最凶悍冷兵器:"流星镖"排最后,第2很奇特,跟牛角有关 众所周知,现代考古中出土过许多古时候的文物,有唐代的青花瓷器,商朝的青铜器,还有各种各样的兵器。其中冷兵器居多,除了常见的刀剑弓弩棍枪等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外形怪异的冷兵器,使用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