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零年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什么战役的的胜利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0
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日本大本营于1938年4 月7日向寺内寿一的华北方面军、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下达了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线的命令。
1938年4月10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南进,其中西尾寿造第二军之末松茂治的第114师团接替第10师团,由峄城南下,矛头直指徐州;坂垣第5师团由临沂南下,向徐州以东迂回,从南面截断中国军队南撤之路;矶谷第10师团西渡微山湖,从湖西经沛县、丰县南下,占领陇海路上的黄口,从西面截断中国军队的西撤之路;中朝今吾的第16师团在第10师团以西南下,目标是夺取陇海路上的砀山,配合第10师团堵截西撤的中国军队。香月清司第1军的土肥原14师团也由鲁西南下,以夺取陇海路上的兰封为目标,向西阻击中国军队对徐州的救援。同时配有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团,实施对中国军队的狂轰滥炸,以求造成中国军队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
南方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由南向北进击,策应华北方面军攻取徐州的战斗。其中,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由临淮关渡过淮河,迂回徐州以西。获洲立兵的第13师团由蚌埠渡过淮河,在东边与第9师团平行向北推进,共同会攻徐州;第6师团坂井德太郎的第11旅团,由马鞍山渡江,
台儿庄战役胜利后,中国军队乘胜扩大战果的努力并没有奏效。而此时日军却通过峄城、枣庄的成功据守和坂垣第5师团的成功南进基本稳定了形势。同时日军统帅部并没有改变夺取徐州和在徐州周围地区歼灭中国军队主力的战略决策。
日本大本营于1938年4 月7日向寺内寿一的华北方面军、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下达了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线的命令。
1938年4月10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南进,其中西尾寿造第二军之末松茂治的第114师团接替第10师团,由峄城南下,矛头直指徐州;坂垣第5师团由临沂南下,向徐州以东迂回,从南面截断中国军队南撤之路;矶谷第10师团西渡微山湖,从湖西经沛县、丰县南下,占领陇海路上的黄口,从西面截断中国军队的西撤之路;中朝今吾的第16师团在第10师团以西南下,目标是夺取陇海路上的砀山,配合第10师团堵截西撤的中国军队。香月清司第1军的土肥原14师团也由鲁西南下,以夺取陇海路上的兰封为目标,向西阻击中国军队对徐州的救援。同时配有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团,实施对中国军队的狂轰滥炸,以求造成中国军队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
南方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由南向北进击,策应华北方面军攻取徐州的战斗。其中,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由临淮关渡过淮河,迂回徐州以西。获洲立兵的第13师团由蚌埠渡过淮河,在东边与第9师团平行向北推进,共同会攻徐州;第6师团坂井德太郎的第11旅团,由马鞍山渡江,直取合肥;第101师团的佐藤正三郎的第101旅团,从苏北东台北上,攻取盐城、阜宁,从东南方向策应徐州作战;第3飞行团直接协同地面军事行动。这样,日军投入徐州会战的总兵力就达8个师团加2个旅团,占侵华日军的60% 。
徐州会战中日军使用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中国军队,主力向西迂回,从侧后包围徐州,然后一举包围消灭徐州周围中国军队主力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中国军队数十万人陷入日军包围之中。为避免全军覆没,中国军队被迫火速突围,撤离徐州,最终徐州沦陷。

红色箭头为中国军队,蓝色箭头为日军
1938年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明明已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样的胜利,为何最后还是失利?
第一,日军虽然在台儿庄遭到重创,但并未改变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
徐州会战中日军8个师团加2个旅团共20万人马,其中除矶谷第10师团和坂垣第5师团遭遇重大打击战斗力稍微有损外,其余部队基本上都是日军的有生力量,加上装备和训练方面的优势,整体上还是强于徐州战场的中国军队。
比如从徐州会战中中日步兵师装备数量对比可以看到:各种口径炮的数量中国一个调整师在40门以下,而日军一个师团则拥有108门;重机枪数量中国一个调整师拥有50挺以下,而日军一个师团则有104挺;轻机枪数量中国一个调整师在250挺以下,日军一个师团则有514挺;步骑枪数量中国一个调整师在3000支以下,日军一个师团则有9476支。除此之外,日军一个步兵师团还拥有汽车266辆,战车24辆,掷弹筒576支,而中国军队调整师这三样几乎没有。日军一个步兵师团的武器装备,相当于中国军队调整师2倍以上。中国军队如非调整师,与日军单个师团装备数量相比,则相差更加悬殊。
另外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在部分装备的总量上也不及日军,在马匹总量上日本拥有83000匹,而中国军队只有50525匹;日军拥有山野重炮676门,而中国军队只有325门。

徐州会战中的日军坦克
徐州战场的中国军队虽有60万之众,但经过四个多月的激战,相当多数的部队损失严重,疲惫不堪,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而没来得及整补,数量上的优势大打折扣。
第二,徐州会战中军队最高指挥官蒋介石与部分高层指挥官全局照应不周,后期疏于南线鲁西之防。
日本大本营1938年4月7 日即确定了攻占徐州计划,由华北方面军与华中派遣军联合南北夹攻。4月中旬日本参谋本部派出副参谋长桥本群组织“大本营派遣班”,前往协调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行动,对作战进行指导。还在徐州会战初期,《新华日报》社论中即分析敌军有可能南北配合,迂回“截断陇海”,“陷我徐州于大包围中”。
4月下旬,李宗仁几次报告,敌在津浦县两段积极行动,建议预策计划。但当时对南北夹击之势,特别是敌可能牵制我兵力于鲁南,而从南线和西线迂回包围徐州缺乏防范。
中国军队统帅部和战区注意力仍被吸引于鲁南,这时对鲁西和南线是不够重视的。1938年5月5日,李宗仁向蒋转达李品仙意见:对南段不可过于轻视,一着忽略,全局动摇。
可是第五战区也未及早下定决心收缩鲁南战线,抽出机动兵力,加强南线和鲁西。据刘斐回忆,早在1938年4月20日,他即提出机动防御方案,将主阵地主动调整到运河之线,机动部队控制在运河之南及徐州以西地区。但蒋介石却不肯放弃原来相持之势,李宗仁则根本不肯实行机动防御。尽管至5月10日前后蒋已下决心收缩转换战线,重视南线歼敌,鲁西划归第一战区防卫,但为时已晚。5月12日敌陷永城,14日敌扑向黄口车站。形势急转直下,16日李宗仁已决定放弃徐州,部署撤退了。后来李品仙就疏于鲁西、南线之防向蒋介石电呈(5月27日)意见说:“惟徐州之失原因固多,而事先忽略南段之敌鲁西之防亦为重要因素”
除蒋介石外,国民党部分高级将领在作战上也同样缺乏全局观念,自行其是。如兰封会战中(爆发于1938年5月,是抗日战争徐州会战中的一个支线作战)时, 正当日军第14 师团陷于第一战区主力部队包围之中、 濒于被歼的关键时刻, 担任阻击第16师团西进的第8军军长黄杰无视战区长官令其死守归德的命令,擅自率主力撤退,功亏一篑,不仅未能歼灭敌第14师团,反而形成全线大撤退。

徐州会战中的中国军队
第三,台儿庄战斗胜利后,中国统帅部对胜利缺乏细致分析、总结,忽略了中日两军总的实力对比,更未对战局发展的可能前途进行合理的预测, 因而或多或少地夸大了台儿庄胜利的作用。
台儿庄胜利后,中国统帅部积极向第 5 战区增兵,大批军队源源不断地调至徐州附近,企图“集中所有力量”, 乘势进行一场“确定胜利基础的战略性战役决战”。
这种作战指导不符合实际, 更违背了持久消耗战的原则。而且不断将兵力投入第一线,不断向东延伸右翼,形成西起微山湖、 东至郯城南, 绵亘 300余里的防御正面,又未控制强大有力的机动兵力及预备队并发展为实际上的专守防御,违背了攻势防御的原则。 当日军从南北分 7 路向徐州作向心运动并切断了陇海路时,中国军队发觉已被包围, 形势危急,被迫部署数十万大军仓促突围,实施战略转移。好在醒悟得较早, 若不是在李宗仁等指挥下,未冒险与敌决战,而跳出日军的包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它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教训, 即要客观冷静地看待胜利, 切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1930年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此战,中国参战部队前后有70个师约100万人,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
尽管如此,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2.6万余人,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此战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中国人民相信自己有击败日本的能力。
鼓舞军民
自“七.七”事变以来,面对日军的步步进逼,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南京国民政府能够组织、领导中国人民起来抗战,将日本帝国主义从中国的领土上驱逐出去,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南京国民政府也作了不懈努力。在“八.一三”事变爆发的第二天,首先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实行自卫,抵抗暴力”。紧接着,蒋介石下达总动员令,自任陆、海、空军总司令,一方面指挥军队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一方面接受*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承认其合法地位,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这些举措,对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是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局面。
在日军的大举进攻面前,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战役,打了许多硬仗。但由于战争指导的失误和军队战斗力上的差距,对日作战基本上都以惨重的代价和失败的结果而告终。当时,全国上下弥漫着失败的悲观情绪。
徐州会战,在李宗仁的直接指挥下,经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开了正面战场胜利之先河,使日军遭到自新式陆军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惨败。在此次战斗中,广大爱国官兵激于民族的义愤和强烈的爱国心,与日军顽强拼搏,涌现出众多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国捐躯者,不仅有一般士卒和下层官兵,而且有高级将领。这些众多为国牺牲的将士,以自己的鲜血洗刷了旧日的民族耻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民族精神,对形成强大的、一致抗日的高潮和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功地扭转了国民党军屡战屡败的不利态势,遏止了失败主义思潮的蔓延,使中国人民从中看到了抗战的光明前途。
徐州会战,特别是台儿庄会战,使国民政府及统帅部进一步认识到日军并非不可战胜,虽然短期内尚不可能,但中国的抗战最终必将胜利,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持久抗战的信心和决心。这时,希特勒对中国施加压力,德国宣布对中国禁运军火,5月间又下令召回驻中国军事代表团,而英、美等国仍无实际上的援助,国民政府及统帅部感到依赖国际外力战胜日本的希望暂时难以实现,认识到要靠自己下坚定持久抗战的决心。1938年6月9日,蒋介石发表声明,宣称当前战局的重点不在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防御成功与否,今后的战争将在山岳地带进行等,并于同日下令在武汉的政府各机关、中央党部、各大学及由沪迁来的工厂等向重庆、昆明转移,最后完成以西南为大后方的战略部署,贯彻执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方针,表示“始终保持我军之战斗力,而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使我军达到持久抗战之目的”。
同时,徐州会战的胜利,也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以台儿庄大捷为代表的徐州会战的消息,苏、美、英、法、德、意等欧美主要国家都给予了充分报道和评论。据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德国也报道说:“徐州方面中国抵抗力之强,殊出人意外”,“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这些社会舆论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争取外国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胜利战绩,赢得世界正义舆论的高度评价,也使德、意法西斯不敢小视。各国新闻媒介对台儿庄大捷的报道,不仅使各国人民增加了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后来中国赢得外援创造了条件。
持久消耗
徐州会战之前,中国军队所采取的基本上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自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武器装备等不如日军,所以屡战屡败。经过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中国统帅部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开始改用攻势防御新方针,即将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及游击战的袭扰密切结合。在预选的战场地区,以一部分兵力固守阵地,吸引和消耗敌人;以一部分兵力游击敌后,破坏交通,袭扰据点,牵制敌人;以主力兵团迂回敌军侧背,实施强有力的攻击,从而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于被动中争取主动。
1930年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李宗仁
徐州会战中,日军主力进攻滕县,苦攻两天连城门都未曾靠近
日本大本营于1938年4 月7日向寺内寿一的华北方面军、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下达了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线的命令。
1938年4月10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南进,其中西尾寿造第二军之末松茂治的第114师团接替第10师团,由峄城南下,矛头直指徐州;坂垣第5师团由临沂南下,向徐州以东迂回,从南面截断中国军队南撤之路;矶谷第10师团西渡微山湖,从湖西经沛县、丰县南下,占领陇海路上的黄口,从西面截断中国军队的西撤之路;中朝今吾的第16师团在第10师团以西南下,目标是夺取陇海路上的砀山,配合第10师团堵截西撤的中国军队。香月清司第1军的土肥原14师团也由鲁西南下,以夺取陇海路上的兰封为目标,向西阻击中国军队对徐州的救援。同时配有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团,实施对中国军队的狂轰滥炸,以求造成中国军队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
南方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由南向北进击,策应华北方面军攻取徐州的战斗。其中,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由临淮关渡过淮河,迂回徐州以西。获洲立兵的第13师团由蚌埠渡过淮河,在东边与第9师团平行向北推进,共同会攻徐州;第6师团坂井德太郎的第11旅团,由马鞍山渡江,
台儿庄战役胜利后,中国军队乘胜扩大战果的努力并没有奏效。而此时日军却通过峄城、枣庄的成功据守和坂垣第5师团的成功南进基本稳定了形势。同时日军统帅部并没有改变夺取徐州和在徐州周围地区歼灭中国军队主力的战略决策。
日本大本营于1938年4 月7日向寺内寿一的华北方面军、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下达了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线的命令。
1938年4月10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南进,其中西尾寿造第二军之末松茂治的第114师团接替第10师团,由峄城南下,矛头直指徐州;坂垣第5师团由临沂南下,向徐州以东迂回,从南面截断中国军队南撤之路;矶谷第10师团西渡微山湖,从湖西经沛县、丰县南下,占领陇海路上的黄口,从西面截断中国军队的西撤之路;中朝今吾的第16师团在第10师团以西南下,目标是夺取陇海路上的砀山,配合第10师团堵截西撤的中国军队。香月清司第1军的土肥原14师团也由鲁西南下,以夺取陇海路上的兰封为目标,向西阻击中国军队对徐州的救援。同时配有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团,实施对中国军队的狂轰滥炸,以求造成中国军队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
南方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由南向北进击,策应华北方面军攻取徐州的战斗。其中,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由临淮关渡过淮河,迂回徐州以西。获洲立兵的第13师团由蚌埠渡过淮河,在东边与第9师团平行向北推进,共同会攻徐州;第6师团坂井德太郎的第11旅团,由马鞍山渡江,直取合肥;第101师团的佐藤正三郎的第101旅团,从苏北东台北上,攻取盐城、阜宁,从东南方向策应徐州作战;第3飞行团直接协同地面军事行动。这样,日军投入徐州会战的总兵力就达8个师团加2个旅团,占侵华日军的60% 。
徐州会战中日军使用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中国军队,主力向西迂回,从侧后包围徐州,然后一举包围消灭徐州周围中国军队主力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中国军队数十万人陷入日军包围之中。为避免全军覆没,中国军队被迫火速突围,撤离徐州,最终徐州沦陷。

红色箭头为中国军队,蓝色箭头为日军
1938年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明明已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样的胜利,为何最后还是失利?
第一,日军虽然在台儿庄遭到重创,但并未改变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
徐州会战中日军8个师团加2个旅团共20万人马,其中除矶谷第10师团和坂垣第5师团遭遇重大打击战斗力稍微有损外,其余部队基本上都是日军的有生力量,加上装备和训练方面的优势,整体上还是强于徐州战场的中国军队。
比如从徐州会战中中日步兵师装备数量对比可以看到:各种口径炮的数量中国一个调整师在40门以下,而日军一个师团则拥有108门;重机枪数量中国一个调整师拥有50挺以下,而日军一个师团则有104挺;轻机枪数量中国一个调整师在250挺以下,日军一个师团则有514挺;步骑枪数量中国一个调整师在3000支以下,日军一个师团则有9476支。除此之外,日军一个步兵师团还拥有汽车266辆,战车24辆,掷弹筒576支,而中国军队调整师这三样几乎没有。日军一个步兵师团的武器装备,相当于中国军队调整师2倍以上。中国军队如非调整师,与日军单个师团装备数量相比,则相差更加悬殊。
另外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在部分装备的总量上也不及日军,在马匹总量上日本拥有83000匹,而中国军队只有50525匹;日军拥有山野重炮676门,而中国军队只有325门。

徐州会战中的日军坦克
徐州战场的中国军队虽有60万之众,但经过四个多月的激战,相当多数的部队损失严重,疲惫不堪,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而没来得及整补,数量上的优势大打折扣。
第二,徐州会战中军队最高指挥官蒋介石与部分高层指挥官全局照应不周,后期疏于南线鲁西之防。
日本大本营1938年4月7 日即确定了攻占徐州计划,由华北方面军与华中派遣军联合南北夹攻。4月中旬日本参谋本部派出副参谋长桥本群组织“大本营派遣班”,前往协调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行动,对作战进行指导。还在徐州会战初期,《新华日报》社论中即分析敌军有可能南北配合,迂回“截断陇海”,“陷我徐州于大包围中”。
4月下旬,李宗仁几次报告,敌在津浦县两段积极行动,建议预策计划。但当时对南北夹击之势,特别是敌可能牵制我兵力于鲁南,而从南线和西线迂回包围徐州缺乏防范。
中国军队统帅部和战区注意力仍被吸引于鲁南,这时对鲁西和南线是不够重视的。1938年5月5日,李宗仁向蒋转达李品仙意见:对南段不可过于轻视,一着忽略,全局动摇。
可是第五战区也未及早下定决心收缩鲁南战线,抽出机动兵力,加强南线和鲁西。据刘斐回忆,早在1938年4月20日,他即提出机动防御方案,将主阵地主动调整到运河之线,机动部队控制在运河之南及徐州以西地区。但蒋介石却不肯放弃原来相持之势,李宗仁则根本不肯实行机动防御。尽管至5月10日前后蒋已下决心收缩转换战线,重视南线歼敌,鲁西划归第一战区防卫,但为时已晚。5月12日敌陷永城,14日敌扑向黄口车站。形势急转直下,16日李宗仁已决定放弃徐州,部署撤退了。后来李品仙就疏于鲁西、南线之防向蒋介石电呈(5月27日)意见说:“惟徐州之失原因固多,而事先忽略南段之敌鲁西之防亦为重要因素”
除蒋介石外,国民党部分高级将领在作战上也同样缺乏全局观念,自行其是。如兰封会战中(爆发于1938年5月,是抗日战争徐州会战中的一个支线作战)时, 正当日军第14 师团陷于第一战区主力部队包围之中、 濒于被歼的关键时刻, 担任阻击第16师团西进的第8军军长黄杰无视战区长官令其死守归德的命令,擅自率主力撤退,功亏一篑,不仅未能歼灭敌第14师团,反而形成全线大撤退。

徐州会战中的中国军队
第三,台儿庄战斗胜利后,中国统帅部对胜利缺乏细致分析、总结,忽略了中日两军总的实力对比,更未对战局发展的可能前途进行合理的预测, 因而或多或少地夸大了台儿庄胜利的作用。
台儿庄胜利后,中国统帅部积极向第 5 战区增兵,大批军队源源不断地调至徐州附近,企图“集中所有力量”, 乘势进行一场“确定胜利基础的战略性战役决战”。
这种作战指导不符合实际, 更违背了持久消耗战的原则。而且不断将兵力投入第一线,不断向东延伸右翼,形成西起微山湖、 东至郯城南, 绵亘 300余里的防御正面,又未控制强大有力的机动兵力及预备队并发展为实际上的专守防御,违背了攻势防御的原则。 当日军从南北分 7 路向徐州作向心运动并切断了陇海路时,中国军队发觉已被包围, 形势危急,被迫部署数十万大军仓促突围,实施战略转移。好在醒悟得较早, 若不是在李宗仁等指挥下,未冒险与敌决战,而跳出日军的包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它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教训, 即要客观冷静地看待胜利, 切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1930年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此战,中国参战部队前后有70个师约100万人,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
尽管如此,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2.6万余人,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此战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中国人民相信自己有击败日本的能力。
鼓舞军民
自“七.七”事变以来,面对日军的步步进逼,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南京国民政府能够组织、领导中国人民起来抗战,将日本帝国主义从中国的领土上驱逐出去,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南京国民政府也作了不懈努力。在“八.一三”事变爆发的第二天,首先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实行自卫,抵抗暴力”。紧接着,蒋介石下达总动员令,自任陆、海、空军总司令,一方面指挥军队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一方面接受*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承认其合法地位,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这些举措,对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是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局面。
在日军的大举进攻面前,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战役,打了许多硬仗。但由于战争指导的失误和军队战斗力上的差距,对日作战基本上都以惨重的代价和失败的结果而告终。当时,全国上下弥漫着失败的悲观情绪。
徐州会战,在李宗仁的直接指挥下,经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开了正面战场胜利之先河,使日军遭到自新式陆军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惨败。在此次战斗中,广大爱国官兵激于民族的义愤和强烈的爱国心,与日军顽强拼搏,涌现出众多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国捐躯者,不仅有一般士卒和下层官兵,而且有高级将领。这些众多为国牺牲的将士,以自己的鲜血洗刷了旧日的民族耻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民族精神,对形成强大的、一致抗日的高潮和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功地扭转了国民党军屡战屡败的不利态势,遏止了失败主义思潮的蔓延,使中国人民从中看到了抗战的光明前途。
徐州会战,特别是台儿庄会战,使国民政府及统帅部进一步认识到日军并非不可战胜,虽然短期内尚不可能,但中国的抗战最终必将胜利,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持久抗战的信心和决心。这时,希特勒对中国施加压力,德国宣布对中国禁运军火,5月间又下令召回驻中国军事代表团,而英、美等国仍无实际上的援助,国民政府及统帅部感到依赖国际外力战胜日本的希望暂时难以实现,认识到要靠自己下坚定持久抗战的决心。1938年6月9日,蒋介石发表声明,宣称当前战局的重点不在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防御成功与否,今后的战争将在山岳地带进行等,并于同日下令在武汉的政府各机关、中央党部、各大学及由沪迁来的工厂等向重庆、昆明转移,最后完成以西南为大后方的战略部署,贯彻执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方针,表示“始终保持我军之战斗力,而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使我军达到持久抗战之目的”。
同时,徐州会战的胜利,也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以台儿庄大捷为代表的徐州会战的消息,苏、美、英、法、德、意等欧美主要国家都给予了充分报道和评论。据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德国也报道说:“徐州方面中国抵抗力之强,殊出人意外”,“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这些社会舆论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争取外国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胜利战绩,赢得世界正义舆论的高度评价,也使德、意法西斯不敢小视。各国新闻媒介对台儿庄大捷的报道,不仅使各国人民增加了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后来中国赢得外援创造了条件。
持久消耗
徐州会战之前,中国军队所采取的基本上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自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武器装备等不如日军,所以屡战屡败。经过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中国统帅部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开始改用攻势防御新方针,即将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及游击战的袭扰密切结合。在预选的战场地区,以一部分兵力固守阵地,吸引和消耗敌人;以一部分兵力游击敌后,破坏交通,袭扰据点,牵制敌人;以主力兵团迂回敌军侧背,实施强有力的攻击,从而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于被动中争取主动。
1930年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一九三零年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什么战役的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胜利后,中国军队乘胜扩大战果的努力并没有奏效。而此时日军却通过峄城、枣庄的成功据守和坂垣第5师团的成功南进基本稳定了形势。同时日军统帅部并没有改变夺取徐州和在徐州周围地区歼灭中国军队主力的战略决策。日本大本营于1938年4 月7日向寺内寿一的华北方面军、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下达了攻占徐...
李世旭生平
李世旭,广西上林县澄泰乡塘来庄人,生于一九三零年。一九三五年,李世旭入伍并编入第七军二十四师七十一团第三营重机枪连,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北上抗日,参加了一系列的战斗,如山东威海穆桂寨伏击战、漆沪会战、徐州会战等。一九三八年,李世旭调入八十四军,编入军部直属特务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