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历史沿革
栖霞区的形成与变迁始于1949年南京解放后。同年5月,中共南京市委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国民政府南京市第九、第十区区公所,并于6月2日成立了第九、第十区人民政府。随后,根据行政区域调整的需要,区域进行了多次划分与合并。1953年7月,龙潭、栖霞、尧化、摄山等地区从句容县、江宁县划入南京市,成立第九区。1955年8月,第八区改名为燕子矶区,第九区改名为栖霞区。1965年5月,燕子矶、栖霞和中山陵园三区合并,成为栖霞区,总面积达到301平方公里,辖10个公社及6个镇。
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栖霞区的地理范围和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变化。1995年,部分区域被划归玄武区和白下区管辖,2000年时,栖霞区下辖4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人口为39538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分布如下:尧化街道59027人、马群街道21318人、迈皋桥街道63011人、燕子矶街道80874人、龙潭镇27602人、栖霞镇79944人、靖安镇29772人、八卦洲乡29353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虚拟街道4487人。
至2002年底,栖霞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为4个街道、4个镇。2003年,区划进一步调整,栖霞区下辖5个街道、3个镇。在此后的时间内,栖霞区的行政区划和人口数据保持稳定。
栖霞区历史悠久,是南朝石刻的重要发现地。这些石刻多为当时显赫一时的萧氏家族的陵墓石刻。南京栖霞区和江宁区南朝石刻遗迹的集中分布,体现了古人选择墓地时遵循的“后有靠、前有照”的原则。据统计,栖霞区已发现的墓葬群共有17处,其中10处在栖霞区。
扩展资料
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主城东北部,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九区(燕子矶区)和第十区(孝陵区),是以港口运输、石油化工、建材工业、风景名胜、生态农业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化江滨新区。栖霞区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龙潭地区已有农业氏族聚落,环境优美,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文化遗存众多,向为旅游胜地。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1处,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最具代表性。因境内有“江南第一名秀山”栖霞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灿若凝霞,故名"栖霞"。
霞边历史沿革
霞边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最初的名称为云霞,因村落坐落在坑边,坑与霞在土语中发音相近,故得今名。钟氏大宗祠,即文益祖祠,是村中的重要历史遗迹,其先祖钟文益夫妇是来自浙江省的客家人,他们在东莞寮步下岭贝定居,从事打铁和养鸭的营生。随着家族人口的增长,他们共同筹集资金建立了这...
栖霞历史沿革
栖霞历史沿革,始于金天会九年(1131年),伪齐阜昌二年,设立栖霞县,因"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而得名。1995年11月30日,栖霞县撤销,设立栖霞市。1958年8月,栖霞县辖17处乡镇,同年9月成立17处人民公社。1959年2月至1962年4月,将官道公社并入观里公社,行政区划为16处人民公社。
栖霞的历史沿革
栖霞县为金代伪齐刘豫于阜昌二年(公元1131)析蓬莱之阳疃及莱阳一部分置设,以“日晓辄有丹霞流宕”而名县。据杨家圈出土文物考证,远在6000年前即有人类在这里聚居,春秋以前,县境属牟子国地;战国时期,为齐国东莱地。秦并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境属齐郡东境。至汉为腄县(治所在今福山...
霞峰镇历史沿革
随后,历史发展至1950年4月,霞峰镇被划分为新兴和新民两乡。1951年,这两乡合并,改称为下峰乡,隶属于洋口区。1952年2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下峰乡被划分为赤塘、民兴、下坊、三里、东屏、易新7个小乡,归属第二区。到了1957年4月,再次合并,形成下坊和易新乡,成为县直属的大乡。195...
霞浦县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霞浦县历经变革,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归属宁德市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地理位置上,霞浦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战略位置独特。它东临台湾,南接珠江三角洲,北连长江三角洲,是连接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纽带。福宁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贯穿全境,机场建设也为区域交通增添了便利,如三沙港...
霞拔乡历史沿革
它被划入五区。1961年,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发展,霞拔人民公社应运而生。随着时代的变迁,1984年,这个公社正式更名为霞拔乡,延续至今,成为了今天的行政区域。历经千年的更迭,霞拔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中国乡村行政区划的演变,其名称变迁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期待。
霞阳镇历史沿革
原城东乡在历史上也有其变迁,1949年它属于东关乡,随后在1953年改称为松树坪乡,1956年又变回城东乡。1958年,它成为了城东公社,直到1984年才恢复为乡级行政区划。这样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村发展与行政区划改革。1996年12月,历史性的合并发生了,城关镇与城东乡合并,共同组建了新的霞阳镇,...
霞拔乡的历史沿革
霞拔原名下弼、别名遐达,后雅称为霞拔,取锦霞绚丽出类拔萃之意。乡政府现辖之地,宋代为中和乡官贤里、和平乡保德里;元时为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三十一都,明清朝仍属中和乡官贤里、和平乡保得德里;民国初属西区、二十七年为霞东乡,建国初期属五区,1961年划出成立霞拔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霞...
霞村村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陈埭镇霞村村
历史沿革上,霞村村名为“紫帽朝堂,霞光辉映”,在明、清年间称为龙庄。新中国成立后,霞村村归晋江县管辖,曾与涵埭合为大队,1997年拆分后成立霞村行政村。村落面积0.5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人口约1000人,230户,分属5个居民小组。改革开放后,霞村村的村民顺应时代趋势,大力发展鞋业、汽配、...
栖霞历史沿革
1953年7月,龙潭、栖霞、尧化、摄山等地区从句容县、江宁县划入南京市,成立第九区。1955年8月,第八区改名为燕子矶区,第九区改名为栖霞区。1965年5月,燕子矶、栖霞和中山陵园三区合并,成为栖霞区,总面积达到301平方公里,辖10个公社及6个镇。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栖霞区的地理范围和行政区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