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论文
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而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包括看、听、想、做: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老师讲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要做到这点,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教师除了要上好课,还得眼观八方。课堂上要能用生动有趣语言和各种教具、学具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激发出学生想去学的兴趣。上课时还要时时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并能用幽默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到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在教学中可采用的方法是:1、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2、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实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经常在课堂上故意出错,让学生指出,使学生不迷信老师。在某学生回答有错误时,要求学生指出。让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确定目标,让学生有目的而为
开学第一节课我就给学生确定了数学科方面的几个要求:第一、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准备好所有的学习用品,包括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擦等,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一律装在书包里,特别是文具盒。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精力容易分散,课桌上越少东西越不会分散注意力。第二、课堂习惯:要求他们做到细心看、认真听、用心想、勤发言。细心看指的是看书、看黑板;认真听指的是听老师的讲解,思想不开小差,尊重同学,仔细听好同学的发言;用心想指的是想老师提的问题,想老师的讲解,想同学的发言;勤发言指的是大胆发言,回答老师的提问;敢于发言,不怕出错;主动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对每一个问题,你怎么想就怎么说。第三、课后习惯:每天晚上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作业后预习好明天的课程,每天老师发回去的作业要及时订正。这样学生就很清楚身为一年级学生,自己在课前、课堂上、课后应该怎么做,有一定的目标,就会努力去做。
二、细化目标,让学生明确而为
有了大目标还要有详细的目标,学生才能明确地按照具体要求去做。如:课堂倾听方面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我要求学生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要分析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细化目标还可以分段要求学生。学习习惯有课前、课堂、课后等方面的要求,学生不可能一个星期就养成各方面的习惯,我们可以分段要求。如第一周主要抓课前准备的习惯,对课前准备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加分,对于做得不好的同学,课后留下来练习。通过一周的强化,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好习惯。第二周主要抓课堂认真听的习惯,第三周主要抓积极发言的习惯······这样极少成多,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三、适时表扬,让学生有兴趣而为
小学生心理和身理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好胜心强,喜欢表扬,老师的表扬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上经常用不同的鼓励方式表扬课堂习惯做得较好的同学,比如当学生做连线的练习时,我去巡视发现有些同学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的,立刻说:“嗯,昕童同学真不错,做事认真,先算出得数再连线”。这样既树立了榜样,又调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其他同学听到我表扬他们,也想得到表扬,就纷纷跟着先算出得数再连线。又如我经常提醒学生坐端正、认真听,但多次以后效果并不好,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于是就采用表扬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只要有上课认真听讲,坐得端正的同学,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博文同学坐得真端正!杨垒同学动作最快!……”这类的话,其他学生一听,马上跟着也坐端正了。
四、反复训练,让学生持久而为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松懈现象,这样,平时的督促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天我都会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要求,作业要求,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总之,习惯是通过长期的训练与实践中养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倾听就是细心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
1.让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愿意听他的课。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吸引学生听课。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亲近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努力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和体态语言表扬他们。
同时,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应将抽象转化为形象,让单调变为有趣,创设情景,以情生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在课堂的结构上注意动静搭配,合理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调节学生听讲情绪。
2.让学生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同伴间的互动是智慧的碰撞,倾听同伴的发言也同样重要。在数学课堂上,一年级学生的发言往往出现重复或只顾自己抢着说。为此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其次,教育学生倾听同伴发言,要欣赏别人的长处,也要发现别人的不足。可采用听后评议的方法,即让学生边听边想:小明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意见?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并提出意见的习惯。再次,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组织学生轮流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课,老师作为“学生”在倾听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倾听时的表情,提出意见时的口气、语调等都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么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积极思考更是一种智慧的力量。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1.养成认真思考每个问题的习惯。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家长经常会问:“今天老师请你发言了吗?”因为家长知道,发言表示思考了。可是,一个班一般有四五十个人,一堂课不大可能每个孩子都发言,更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发言。因此我们要纠正发言才思考的不良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不管老师有没有请你发言,你都应该认真思考每个问题,还要对照别人的发言与老师的评价,反思与调整自己的思考。
2.不能禁锢孩子的思维,鼓励孩子多角度看问题。
孩子不是我们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有权利走自己的路。一年级的孩子,常常有一些幼稚的观点,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这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是他们成长的收获。所以,当孩子有了和我们相左的意见时,千万不要把它一棍子打死,要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恰当地提出建议。相反,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多角度、多个侧面地看待问题,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三、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
我们人类生活离不开社会,也就离不开交流。同样,学习数学也离不开相互的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1.与自我交流,调整认知。
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先与自己说一说,与心中的“我”进行交流。一方面,通过与自我的交流,孩子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认识趋于完善,或加深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与自我的交流,可以反思自己原有的思考,调整原先的认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2.与他人交流,提升认知。
数学课上,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老师相互交流,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无论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是在集体交流中,我们都应该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鼓励每个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中,既要鼓励孩子愿意赞赏、欣赏他人的见解,又要鼓励孩子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
四、培养学生有效合作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合作学习没有必要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
1.遵循教学原则,构建合作小组。
一年级孩子的合作学习,可以是同桌进行,也可以是小组进行。为发挥小组学习的交流、互助、合作功能,合作小组不能随意性分配,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特长、学习基础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动、协调和谐”原则把学生进行分成分组。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组内的学生不宜过多,一般以四人小组为主。
2.建立合作机制,促进有效合作。
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合作学习时,要听从组长的进行分工及安排,合作中各负其责且灵活互补。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可定期或针对性的进行角色轮换,组长可以轮流当,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还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如操作不能争、抢,要懂得谦让与宽容;每个人都要参与,要有次序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养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习惯等等,从而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3.运用科学评价,激发合作兴趣。
小组学习的评价应以评集体和评个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在小组学习时,组内的学生都是小老师,及时对组内发言的同学指出错误和不足,在自己组内展开表扬与批评。而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中,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表扬与批评,进行组际间的竞争。这样就促使在小组学习时小组内每个组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深深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五、培养学生细致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作业习惯得从一年级开始。
1.给学生良好的作业环境。
不同环境下的作业质量绝对是不一样的。数学课堂上完成的作业从书写质量、正确率等方面明显比课外作业好。因此我们要坚持做到不拖课,让孩子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作业时,要求学生做到一个字:静。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规定作业时间,督促孩子做作业专心致志,不能放任他们边玩边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要求孩子自己检查一遍并整理好所有学习用品。
2.养成不慌不忙的作业习惯。
贪玩是一年级的孩子的天性,孩子总以为先做完作业可以先玩,于是应付了事。我们要改变孩子这样的想法,要教会学生认真作业的方法,养成不慌不忙的作业习惯。作业前,听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再动笔做。作业时,认真思考,认真书写,每做一题,都要做到胸有成竹,力争做一题做对一题。作业后认真检查,每次作业完成后,不可以马上交上来,自己逐题检查,确定没有漏做,没有做错才可以交上来。
3.身教言传,教给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做的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要先做到,从黑板上板书到批改作业及订正后的再次批改,我们都要写得端端正正,给学生一个认真细致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4.在竞争中进步。
有这样一句话:督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我们可以建立了完善的奖励机制。每天的作业,根据认真程度与正确率,盖上不同的“花”,然后每周进行一次小结,评出“优秀作业本”进行展览。每月一次总结,评出当月的“学习之星”,并发送“喜报”给家长。
浅谈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论文
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合作学习没有必要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 1.遵循教学原则,构建合作小组。 一年级孩子的合作学习,可以是同桌进行,也可以是小组进行。为发挥小组学习的交流、互助、合作功能,合作小组不能随意性分配,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特长、学习基础等因素,...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
多年的数学教学,让 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粗浅的认识,下面简单的谈谈我的做法:1、灵活组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小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学家的经验之谈
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把学生的操作观察,思维和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今后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4、注重联系 丰富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判断,推理等,学会思考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比如由加算减的计算问题,就是利用...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建立和谐的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你一旦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上来,那么学生的心理上不会再因为你是老师而使他害怕,他就会大胆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更乐于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该是轻松、愉快的。二、让学生...
如何教一年级孩子学数学
1、首先要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尽量不要那么枯燥的直接讲述数学的一些定理或者知识。可以用比较趣味性的方式来给孩子教学。2、可以增强孩子的课堂互动性,比如说老师出了一个问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上台来一起回答这个问题。增加大家的参与感。3、在教一年级的学生学数学的时候...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四)、合作性学习习惯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观念和创新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合作实验、共同操作、相互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互助性学习活动。在活动...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我们的校园”一课教学中,可出现一个学生平时活动的场面(有人在跳远、跑步、做游戏)师问在这儿,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有的在跳远...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
数学教师如何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
对于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氛围的活泼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角色的变化。首先,在上课的过程中,作为名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的活泼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认真备课,多为学生准备适合他们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其次,在上课的...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的方法的自主学习。本文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课堂实例,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适当补充创新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忠实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