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之桑榆”是如何赏析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7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源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冯异传》,蕴含深刻哲理。

“东隅”代表太阳升起的地方,“桑榆”则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此语意在说明:即使早晨遭遇损失,傍晚仍有机会挽回。

这句俗谚是人们在千年历史中广为流传的劝诫之语,旨在提醒人们面对变故和损失,应持有积极态度,从当前做起,弥补过失,避免因一时失意而丧失心理平衡。

此句善于运用比喻,言辞贴切,手法委婉,句式整齐,结构严谨,充满正能量。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人们面对困境时的重要启示。

收之桑榆”是如何赏析的?
此句善于运用比喻,言辞贴切,手法委婉,句式整齐,结构严谨,充满正能量。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人们面对困境时的重要启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哪里? 此句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全文如下:《后汉书·冯异传》 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后汉书·冯异传》翻译 注:东隅,太...

王勃《滕王阁序》翻译及原文及注释!敬请赏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

玉楼春 诗意
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两句,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自己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的还是辜负了,一事无成,表达出因功业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灭的浓浓愁绪。“梦回人远许多愁”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

赏析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桑榆 日落处 表示傍晚 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 如果珍惜时光 发愤图强 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读《滕王阁序》有感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笔直,而是曲曲折折,总是阻止溪水前进。人...

念奴娇·井冈山赏析
不过这一拗折,以“陌生化”的效果救前两句浅滑之失,倒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效。而且,此处的古代,就不仅仅是东坡的遥想三国了,而是李贺的“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一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这样的景深了。在这样的历史长度下,甚至人类的历史活动都不过弹指...

清平乐·朱颜渐老赏析
“桑榆”一向为晚年的代称。诗人这里将“桑榆”与“残照”连用,就描绘出一幅夕阳西沉,斜晖照在桑榆之间的图象,这样就把抽象的代称变成了形象的写照,把人生的暮年晚境作了富有视觉性的象征性的表述。尤其与“桃李春风”对比,更显出桑榆之年的苍凉凄恻。此词下阕首句“江南地回无尘”即指诗人回...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擎雨盖是指什么
赏析:这首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

次北固山下的诗句中不是对仗的是哪一句
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注释]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赏析]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

赠刘景文原文
就此诗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难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总不免多向消沉颓唐一面着想;而对于读书人,特别是对有理想抱负者来说,却还有收之桑榆、获取丰收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