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中国陆军坦克部队怎么样?求有什么型号的坦克,还有性能,性价比,以及和日本坦克孰优孰劣。
二战时期国军装备基本是大杂烩,早期各地军阀自购,中央政府军装备都不统一。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全盘美式装备后才稍微正规了一点。总的来说,按时间先后国民党军队曾经大批量成建制装备过德式、苏式、美式军械。早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装甲部队,装备过德式panzer1、2型坦克,还有极少量的panzer3型坦克,主力火炮部队全部装备德式榴弹炮,目前国内还保存有两门完整的Fh150榴弹炮,美国本宁堡陆军学院还跑村有一门,这三门为世界仅存的Fh150榴弹炮;后期因为日本加入了轴心国阵列,纳粹德国终止了和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合作,德式重装备再也得不到补充;在失去德式装备的供应来源后,加上当时苏联想依靠国民党军队维持其在远东的军事利益,国民党政府曾得到一些苏式军械进行装备,但主要局限于步兵轻武器和少量的苏式装甲汽车(前苏联特有装备,一战时期各国的明星武器,但到二战时期仅苏联还在大量使用,注意要和普通概念上的装甲车有所区别);再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通过援华法案大量的向国民党政府提供了各种轻重装备,国军才统一了装备制式,当时的国军装备除了标志,几乎和美军完全一样,部队建制一样,装备一样,作战条令一样!尤其是入缅参战的远征军,全部标准的美式装备,大量装备了M4A1、M4A3主战坦克和M5A1轻型坦克!而国民党空军的装备主要曾使用过美式和苏式战机,不过由于战机的军事保密性要求,初期美国和苏联援助国民党空间的战机几乎都是一些二战前的老式战机,但国民党空军利用这些老式战机,仍然创造了武汉大捷等辉煌的战绩,击落击伤了不少日军先进的战机(当时日军还没装备神话般的“零”式战机,后期装备了也主要在太平洋战场使用,如果投入到中国战区那可能战争的历史就要改写)
二战,以德国为例,古德里安希望一个坦克师有一个坦克旅为核心,下辖两个坦克团,每团四个坦克营,每营80辆坦克,共计160辆四号,160辆豹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库尔斯克大战,战争资源不足,五号太难造)一直没有成功,坦克师的坦克数量在200-240辆之间
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日本军队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为主,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但是,由于日本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Z国大陆及东南亚作战,作战对象基本上没有坦克部队或仅装备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较弱,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扬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发展。二战的中后期,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面对美军强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显得不堪一击,使日军感到“切肤之痛”。痛定思痛的结果,是紧急研制能与对方坦克作战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于1943年开始研制,1944年研制成功,共生产了约150辆(一说60辆),成为日本的最后一张“王牌”。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说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继续和发展。从97式和97改坦克到三式/四式/五式坦克,可以说是二战中日本军方在坦克的研制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前者是支援步兵用的小坦克,后者才是能与敌方坦克作战的坦克。三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18.8吨,而四式、五式Ⅱ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却达到了约30吨和约35吨。也就是说,只有四式和五式坦克才具有一定的同M4和T-34坦克相抗衡的能力。不过,到了1945年初,日本已是“秋后的蚂蚱”,四式坦克仅造出几辆,五式坦克仅造出样车,还未来得及在战场上“露脸”,日本就战败投降了,因此,这两种坦克就成为日军手中未打出的“王牌”。
下面这些是日军最后的量产战车——三式中型坦克,重约18吨。使用一门由75毫米野战炮改进而来的战车炮。初速680米/秒,100米内的穿甲能力为90毫米,1000米内则减为65毫米。所用炮弹为95式穿甲榴弹,中空弹体内装65克炸药。威力等同于德军3号J型坦克的60倍径KwK39型50毫米坦克炮。3式坦克备弹共70发。(炮塔内40发,车内30发)
“真正”的日本坦克——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的研制代号为“奇托”(日文假名为チト),研制工作于1942年9月开始,此时美军已经攻占了瓜达尔卡尔纳岛,战局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利于日军的局面。试制一号车上,装的是长身管的57毫米反坦克炮。射击试验表明,这种火炮的穿甲威力明显不足。所以,一号车仅制成一辆,未能定型。后来所说的四式中型坦克,实际上是由“奇托”二号车发展而来的。在二号车上,最重大的变化是,火炮的口径达到75毫米。战斗全重也由一号车的不足20吨增加到二号车的27.3吨。控制研制进度的关键部件是火炮。新研制的火炮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这种火炮与三式坦克上的75毫米火炮不同,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穿甲威力大大提高。由于研制火炮耗费了时间,所以四式中型坦克直到1945年初才研制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
四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8吨,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吨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四式坦克车全长6.343米,车全宽2.865米,车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来要大一圈。乘员为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副驾驶员。其整车的内部布置如图所示。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和传动装置,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这种总体布置方式,在二战中的坦克上相当普遍。其主要优点是坦克的纵向布置较合理,纵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点是使整车的高度增加。
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75高)。原来是准备用于五式中型坦克的,并准备采用自动装弹机。由于研制时间紧急,被迫去掉了自动装弹机装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说明,在二战期间日本已经开始研制了用于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
采用的弹种有:一式穿甲弹和试制四式榴弹。发射一式穿甲弹时,在1 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75毫米厚的钢装甲。为提高穿甲威力,在强化弹体材料的同时,还在弹头内加装65克高猛炸药。弹药基数为77发。
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5 400发。
四式中型坦克的动力装置为V型12缸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412马力(303千瓦)。采用风冷柴油机为动力装置,为二战中日本坦克的一大特点。除了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外,还具有启动性好、保养容易等优点。行动装置采用混合平衡式悬挂装置,即第1、2,第3、4和第6、7负重轮两个为一组,第5负重轮为独立的。每侧有7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其实,区分三式、四式和五式坦克,单看负重轮数量即可,分别为6个、7个和8个。由于车重增加,履带板的宽度由三式的330毫米增加到450毫米。最大速度为43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300千米。
车体为焊接结构,炮塔为铸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结构,分三部分铸造,然后焊接起来,防盾部分又采用了螺接方式。这种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来的铆接方式是一大进步,但比起整体铸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术上要相对容易些。车体的装甲厚度为15~35毫米,炮塔的装甲厚度为50毫米。
四式中型坦克仅制成6辆,还没等拿到战场上一试身手,小日本便投降了。战后,美军曾将1辆缴获的四式中型坦克运回美国,拿回去“研究研究”。
五式中型坦克——日军最后的决战兵器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为“本土决战兵器”而研制的。研制大纲中要求,首先要增强火炮威力,其次要强化装甲,随之而来的必然要增大发动机的功率。研制的代号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试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还是长身管的75毫米坦克炮,由大阪陆军造兵厂研制。试制的样炮于1944年8月完成,8~10月间进行弹道性能试验,10~11月间在陆军战车学校先装到四式坦克上进行实用性试验,12月至1945年1月在Z国东北北部(日本人称为“北满”)进行寒区适应性试验。原计划装自动装弹机,由于“战局迅速恶化”,不得不取消自动装弹机,以求尽快装车。射击试验表明,这种火炮的射弹散布很小,穿甲威力提高,是一种性能不错的火炮。然而,由于日军节节败退,美军很快要打到日本本土,这样,五式中型坦克仅制成1辆样车,停留在样车研制阶段,最终未能定型。
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外形上很相似,但车体加大、加长,每侧有8个负重轮,炮塔也改为全焊接结构。这些成为识别五式坦克的外部特征。其战斗全重达到了约35吨,比四式坦克重了约4吨,乘员仍为5人。车长7.307米,车宽3.07米,车高3.049米。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与四式中型坦克大同小异,但车体前部侧面的装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从外观上看,已经具有战后第一代坦克的一些特征,但整车的高度较高。
其主要武器为五式75毫米坦克炮,穿甲威力较四式坦克的火炮有一定提高,弹药基数78发。车体上还装有1门37毫米火炮,弹药基数为124发。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重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3 000发以上。另有2支冲锋枪,携弹药300发。武器及弹药的布置如图所示。
动力装置为500马力风冷柴油机,并准备在Ⅱ型上加增压器。还有一个方案是安装研制中的98式800马力的液冷汽油机,由德国的BMW航空发动机改装,但装车的还是风冷柴油机。每侧有8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为平衡式悬挂装置。五式坦克的履带较长,即长宽比较大,转向性能不太好。坦克的最大速度为4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00千米,最大爬坡度为30度,最大越壕宽2.8米。
评论 | 19 1
胡杨世界 | 九级 采纳率41%
擅长: 社会民生 军事 考研
二战时期我国主要生产的坦克为L-P型坦克,又称“驴-炮”型坦克,这是我国二战时期自主研制并生产的唯一一种轻型步兵坦克,这种坦克主要动力装置为一头驴,辅助动力装置为人力,装甲厚度为“驴身体的厚度+骑驴人衣服的厚度”,主武器为迫击炮或轻重机枪,也有部分部队为了增强火力改为山炮,但也因此牺牲了机动性。弹药携带量视体力而定。此种坦克最大的优势有两点:一是反应快,看见敌人立刻就可以从驴上跳下来接敌,二是地形适应能力强,只要驴能上去的地方都能适应,因而广受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喜爱。
日式坦克上面那位老兄答得很详细了,二战时期中国仅国军装备少量“卡登-洛伊德”坦克、CV33超轻型侦察坦克、T-26和德国一号坦克,远征军装备部分美援M4谢尔曼和M3A3,种类多而杂,但数量少,另汪伪政权装备少量日式97坦克
中国坦克,喝了多少三鹿。。。。
第五军装备了一些轻型坦克
陆军坦克兵怎么样
装甲兵具备强大的火力、高度的机动力以及出色的防护能力。这些特点使他们在遭受常规武器和核武器攻击时能够减少损失,并且能够迅速利用常规和核突击的效果,进行快速机动和猛烈突击,以在短时间内消灭敌人。在联合作战中,装甲兵可以在其他军种和兵种的协同下行动,或者独立执行任务。他们也可以被配属给步兵进...
二战时期,中国陆军坦克部队怎么样?求有什么型号的坦克,还有性能,性价...
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日本军队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为主,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但是,由于日本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Z国大陆及东南亚作战,作战对象基本上没有坦克部队或仅装备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较弱,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扬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
坦克兵好吗?
为陆军的重要突击力量,具有快速的机动力、强大的火力和较好的防护力,可以减轻常规武器和核武器袭击的损害,有效地利用常规火力突击和核突击的效果,实施快速机动,猛烈突击。在合同作战中,可配属步兵作战,也可在其他兵种、军种协同下作战或独立遂行作战任务。装甲兵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陆军装甲兵历史
90年代,新型坦克如88C、99式主战坦克等装备部队,使装甲兵成为陆军中最强有力的主战兵种。近年来,装甲兵部队不断加强质量建设,形成多车型的装备体系,并发展了两栖机械化部队和数字化部队,提高了部队的适应性和作战能力。如今的中国陆军装甲兵,以现代化的装备和高效的作战能力,展现出无坚不摧的铁甲...
装甲兵是什么兵种
装甲兵是陆军中以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为主要装备的战斗兵种,也称作坦克兵。通常包括独立装甲兵部队,这些部队直接隶属于统帅部和军区,以及编入军以下部队的队属装甲兵部队和分队。装甲兵的特点是拥有强大的火力、出色的机动力和良好的防护能力,能够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袭击后迅速行动,利用袭击效果实施快速...
国产世界第一流重型坦克部队曝光!
1. 媒体报道指出,中国陆军第三支配备99大改主战坦克和04A步兵战车的装甲合成旅已经亮相。2. 该旅不仅配备了99大改和04A的组合,还拥有新一代野战防空系统、多功能野战工程车、新型火炮以及先进的数字化指挥系统,其作战能力毋庸置疑。3. 这支合成旅的亮相表明中国陆军装甲部队的现代化换装已取得显著...
装甲兵是什么兵种
装甲兵是陆军中以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为基本装备的战斗兵种,也称坦克兵。一般包括编入统帅部和军区的独立装甲兵部队,而编入军以下部队的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 。装甲兵具有猛烈的火力、广泛的机动力和良好的防护力,可以减轻常规武器和核武器袭击的损害,并能迅速利用常规火力突击和核突击的效果,实施快速...
中国陆军到底有多强大呢?
美国中情局的解密档案中提到,中国陆军强大无比。如果美军和中国发生战争,那么将不可能战胜。就拿抗美援朝来说,中美第一次交锋,就遇上了美国王牌第一师。在两天零三夜的战斗中,志愿军第39军歼敌2046名(其中美军1840名),击落敌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6辆、各种火炮190门。志愿军不仅打破...
二战中中国陆军的实力怎么样?
中国陆军当然不弱!日本陆军的素质被大大的低估了!要知道,日本拥有一流的士兵,二流的军官和三流的统帅。日军师团以下单位的作战能力绝对是世界一流。二战中没有一支军队可以再同等人数下正面击败日本陆军!看看在东线横扫第三帝国的苏联红军。诺门罕战役苏军兵力是日军的两倍,坦克是日军的五倍。在日军...
坦克兵是特种兵吗?
不是特种兵,是常规部队。坦克兵又叫装甲兵,在战斗时,坦克兵可配属步兵战斗,也可在其他兵种配合下独立战斗。其基本任务是:1、以猛烈的突击消灭敌人,夺占重要地区或目标。2、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扩张战果。3、追歼退却之敌。4、歼灭敌空降兵或配合我空降兵战斗。5、以反冲击、伏击消灭进攻之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