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曹、刘、吴分别占领哪里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分别占据了哪些地方?谁的领土最大?

魏国最大,占领了北方的一大片。(除了内蒙古,西藏,青海其他地盘基本都属于魏国)
吴国第二,占领了长江以南。
蜀国次之,占领了现在的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
当然不可能和现在的省那么准确,大概就这些地方

魏国曹操:占据北方。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蜀国刘备:主要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吴国孙权:扬州 、交州 、荆州南部,是现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的全境,湖北、江苏、安徽的南部,以及河南的一小部分。

扩展资料: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占领的地方不是固定不变的,以荆州为例:
荆州的治所也多变,东汉早期荆州官方治所在汉寿,汉寿作为荆州刺史的治所至少持续到中平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
后来,荆州刺史王睿上任后,与武陵太守不和,可能是出于避祸的考虑,王睿搬迁治所到江陵,可后来还是被武陵太守曹寅和孙坚给搞死了。
王睿被孙坚杀死后,刘表接任,刘表上任后立马将治所搬到了襄阳,主要是忌惮当时蹲在南阳盆地的袁术,事实上后来袁术确实派遣将军孙坚与刘表争夺北荆州。
袁术被揍跑了之后北方的曹操对刘表也是威胁,所以直到刘琮举州投降,荆州刺史都是治所襄阳。后来荆州被曹、孙、刘三家瓜分,各有自己的治所。三家归晋后,治所设在江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1,曹魏

曹魏自建国以来,得东汉之司隶,据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幽州、凉州全部地界,且管辖扬州、荆州江北部分,后又在凉州、司隶二地析出雍州,共得十二州。各州具体辖地如下:

司隶——河南、原武、弘农、河东、平阳、河内、野王。(河南中部及北部、西部并山西西南部)

豫州——颖川、襄城、汝南、弋阳、梁国、陈郡、沛国、谯郡、鲁郡、安丰。(河南东南部及安徽北部)

冀州——魏郡、广平、阳平、巨鹿、赵国、常山、中山、安平、平原、乐陵、勃海、河间、清河。(河北大部,兼涉山东、河南北端地)

兖州——陈留、东郡、济阴、山阳、任成、东平、济北、泰山。(山东西部,兼涉河北南端、河南东端地)

徐州——下邳、彭城、东海、琅邪、东莞、广陵。(江苏北部及中部,兼涉山东极南部,安徽西北端地)

青州——齐国、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山东北部及东部)

荆州——南阳、南乡、江夏、襄阳、魏兴、上庸、新城。(湖北北半省及河南西南部,兼涉陕西东南一隅地)

扬州——淮南、庐江。(安徽中部)

雍州——京兆、冯翊、扶风、北地、新平、安定、广魏、天水、陇西、南安。(陕西中部半省及甘肃东南部)

凉州——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甘肃西半省,兼涉宁夏西部、青海西宁一带)

并州——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山西之大部)

幽州——范阳、燕国、渔阳、北平、上谷、代郡、辽东、昌黎、辽西、玄菟、带方、乐浪。(河北北部及察哈尔南部并辽宁大部,兼热河南端、朝鲜北端地)

除此十二州外,魏国尚有一套首都陪都的独特制度,中国历史地理的先驱者顾先生言:“自魏文肇建五都,有首有陪,遂为后世开先例,隋、唐以后一代数都,殆未能脱曹氏之窠臼也。”这里足见曹魏都城制度的重要启后作用。魏文帝曹丕代汉以后,建都洛阳,不久又因为谯县乃其籍贯、长安为西汉故都、许昌为东汉所居之地、邺为曹操兴王之城四个原因,将五地同加都号——此即为曹魏的“五都制”。后世渤海、辽等少数民族政权也有相类制度,不知与其是否有渊源,由于笔者未加考证,故不敢妄言。

2,蜀汉

刘备本涿郡手工业者,有皇室血统,机缘巧合,复汉国于蜀地。他所控制的地域,仅有益州一地,比起魏国十二州、吴国四州甚为狭小——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三国中蜀国最先灭亡的必然性原因之一来讨论。有人言蜀人除益州一地外,北有凉州、南有交趾,顾氏认为,“然案之实际,交州尚有其名,若凉州则非蜀人势力所能及也。”依据如下:蜀汉曾以姜维为凉州刺史,仅辖武都、阴平二地,而这两个地方本来是益州的旧属,不过巧立名目而已,故蜀汉势力不能到达;而所谓交州,仅存一名,治所遥设于益州,同蜀国邓芝领兖州、张翼领冀州事——完全是“置牧守遥领他国州郡”之风的延续,又何言占有呢?实际的蜀国属地不过如下:

益州——蜀郡、汶山、犍为、江阳、汉嘉、广汉、东广汉、梓潼、巴西、巴郡、巴东、涪陵、汉中、武都、阴平、朱提、越嶲、建宁、牂牁、永昌、兴古、云南。(四川、贵州二省及陕西南部汉中一带并云南东北半省,兼涉西康东端、广西西端之地)

蜀汉在益州,在疆域制度上没有独创,只是沿用了羁縻统治而已,仅对后世之土官制度,有所小贡献而已。

3,孙吴

孙权据江东,盖因孙坚、孙策之功也,作为一代君主,他不懂创业,但守业素质极佳。赤壁后,魏蜀对孙氏的江南政权刮目相看,争相作为拉拢对象——足见其强盛之力。它的疆域承袭汉朝荆州、扬州、交州三地,与魏国分荆、扬,全据交州。黄武五年,改变州境,分交州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南海三郡,仍称交州;另一部分称广州,治理海东四郡。总之,孙氏政权领土如下所示:

扬州——丹阳、新都、蕲春、会稽、临海、建安、东阳、吴郡、吴兴、豫章、庐陵、鄱阳、临川、安成。(江苏、安徽二省之南部及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略涉湖北省东端)

荆州——南郡、宜都、建平、江夏、武陵、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始安、昭陵、桂阳、始兴、临贺。(湖南全部及湖北南半部,兼涉广东北端、广西及贵州之东北隅)

交州——合浦、朱崖、交趾、新兴、武平、九真、九德、日南。(广东西南隅及安南东北部)

广州——南海、苍梧、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广东、广西二省之大部)

除此四州外,另有一段插曲——吴国政权曾经臣事于魏国一段时间,魏国遥封其荆州地为郢州,只是一个虚名,并无实质的建置。

三国时期,中国烽烟四起,分别是哪三国,他们的都城分别在什么地方...
吴国——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急求,赤壁之战,东吴的两派
结果:孙刘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曹操 ;孙权、刘备 指挥官: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曹军约160,000 ;孙刘盟军约50,000 赤壁之战: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次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之赤壁长江南岸(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区,大败曹水军的著名战略性决战。

东汉末年有哪几个国家?
三国:魏、蜀、吴。1、魏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

三国主要人物关系表(分魏蜀吴)
蜀国:1、桃园三结义:刘备,张飞,关羽 2、蜀国五虎将:张飞,关羽,赵云,马超,黄忠 3、刘备妻子:糜夫人,甘夫人,吴国公主孙尚香 4、关羽之子:关兴,关羽义子:关平 5、张飞之子:张苞 6、马超旧时的兄弟:马岱 7、马超,马岱之父:马腾 8、诸葛亮之妻:黄月英 9、南蛮大王孟获、祝融夫妇 10...

东汉末年有哪些诸侯?
要说自己称帝的,那就有好几个了!像魏、蜀、吴,还有三国前期,袁术建的那个国家,虽然很快就被灭了,但是他也是称帝了的,所以也能算个!然后就是西晋、东晋,再后十六国,南北朝,最后到隋朝!东汉末年那些诸侯是不是真的想救天子? 10分 不是!为了在利益中分一杯羹扩大自己,扩充自己的实力...

三国鼎立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三国能形成鼎立的局面,历来有很多学者分析过其中的原因,概括起开无非就是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条件,三个条件都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首先就是地理条件了。魏国拥有广阔的中原平原,北方土地尽在魏国的掌控之中;吴国拥有长江天险,而且魏国士兵不擅长水战,魏想要攻吴...

魏吴蜀三分天下,各国的疆域面积差距有多大?
后来刘备又靠着益州间谍的里另外和下成功拿下益州,而此时的曹操也已经打败了西凉马超并把西凉纳入自己的版图内,从此曹刘孙真正三分天下。曹操拥有黄河以北的所有地盘,刘备拥有半个荆州和益州,东吴拥有扬州和半个荆州。但后来随着关羽兵败身死,本来拥有半个荆州的蜀汉最后只剩下一块益州。当时的荆州...

简介三国历史
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开始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

三国时期时间表?
2、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3、东吴(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

寻求三国初期的历史
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期间,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颇有参考价值。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