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问这句话的出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4-29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后面几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1、出自《楞严经》。
2、《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印顺法师认为它与《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属于晚期如来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由于《楞严经》内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人曾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诗句。
3、本经梗概
本经的基本架构,可说是[从破魔始,至破魔终]。也就是说,一开始时楞严经佛说法图,佛以阿难示堕因缘,自说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说五十种阴魔,教示首楞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破魔,作为结束;于其中间,种种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为主轴。所以略说本经之结构,即是:自阿难示堕、佛入定放光说咒,文殊将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后阿难请示修定的方法,因为诚如阿难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闻慧,定力不足,境界现前时,便把持不住,戒体不保,因而堕落,成就魔事。
基于阿难之请,于是佛方便示导,历经七处徽心(实即七处破妄),破妄之后[显见],即十番显见(显示能见之性):[见性]显示之后,再开示五阴、六入、七大、十二处、十八界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信解契入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后,如来再教敕与会圣众、开示大众此如来藏妙真如性之用,亦即令知依体起用,这就是[二十五圣自证境界],令众生闻如来藏之妙果,而欢喜发心依此修行。开示依如来藏修行,当得种种妙果后,即回头开示因位的修行,详细陈示从初发心直至菩提的真修之路。(由于如来说法,常是由果溯因,如四圣谛:由[苦]谛之果而回溯[集]地之因,次由[灭]谛之果而回溯[道]谛之因。)
为了实践真修行路,阿难即请佛重说大咒、开示如何建坛、结界、严道场、及修楞严大定之法。本经的法门(楞严法门)之精髓,即在首楞严神咒,因为如来救度阿难免于堕落,乃至十方一切如来破魔、证三藐三菩提、于十方世界度脱无量有情,都是依楞严咒威神之力,这是佛在经中所开示的。关于楞严咒其它种种功德之力,请详见本经经文,兹不赘述。又,佛说:末法时期,众生修行,若不持楞严咒,能远离魔事者,无有是处!修行不能离魔事,而能有所修证、有所成就者,亦无有是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立刻就报”这句话出自《缨络经·有行无行品》。《缨珞经》,全名《菩萨璎珞本业经》。律藏可粗分为大、小乘律;小乘律讲七众别解脱戒,大乘律则主张菩萨戒的重要。
本经属大乘律典,内容为释迦佛说明凡夫修行到证佛果所有修证次第,分为菩萨五级五十二阶位的过程,以及菩萨戒的内容。
《缨络经》是以十波罗夷为摄律仪戒,以八万四千法门为摄善法戒,以慈悲喜舍化及一切众生皆得安乐为摄众生戒,在《璎珞经》里称此三聚净戒是“三受门”,指出这三受门是菩萨一切戒的根本。

扩展资料
佛教据记载早在秦朝时就掺入中国,那时的秦朝对于佛教的到来还是处于抵触状态,到了东汉末年开始盛行。在佛经大全中能保留到现在的经文甚是珍贵。《楞严经》众所周知,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为过。
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
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於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於圣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
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於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後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於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百度百科——缨络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出自元-佚名《来生债》一:“小圣恰才见此人积功累行,施仁布德,俺神灵如何无一个报应。便好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释义:指人做了好事或坏事,或迟或早总会得到相应的报应。

在古文中的应用:

1、《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善有善报。莲女即是无眼婆婆后身:子母一门俱得成其正果。”

2、《金瓶梅词话》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扩展资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意思详解:

在易经中的因果报应论有写道:

今世的果由前世做的因来决定,今世做的因决定了来生得到的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佛教三世因果经讲: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 今生作者是,佛教的思想就是出于易经的思想之一,所以说易经是万经之首,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孙子兵法,

恶有恶报,为什么有些人作恶太多非但得不到报应,还活的好好的,为什么有些人做的善事很多,非但得不到奖赏,却厄运连连呢,以下我引自刘玉胜的“分文万金都是她”中的一段话来说明:因果循环报应规律有三种形式:

《涅盘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使众人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仅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而且能真正作到多行善积德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思想体系



《缨络经·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陈毅在1965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一位香港记者的提问,引发了这次记者招待会的高潮。

陈毅针对当时的国际斗争实际,即席讲了一大段话,以豪迈的气势回答国际反动派对新中国的挑战,并讲了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被人转引的名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这是俗语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出处
《缨络经·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后半句就是民间加上去的了吧

这是俗语没有原话出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是什么意思啊?
答:意思是人做了好事或坏事,或迟或早总会得到相应的报应。原文出自于元代佚名的《来生债》。原文:小圣恰才见此人积功累行,施仁布德,俺神灵如何无一个报应。便好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白话译文: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问这句话的出处?
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出自元-佚名《来生债》一:“小圣恰才见此人积功累行,施仁布德,俺神灵如何无一个报应。便好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释义:指人做了好事...

陈毅“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原话出处?背景?
答:出自《缨络经·有行无行品》。陈毅原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报销!《缨络经·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后面是什么?
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出自《易经》原句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就是说多行善,就有好报,多作恶,必然要遭恶报。就是鼓励多做善事,多积德。这里并不是具体的那个生肖或者说是具体的...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做好事终究有好的回报,做坏事终究会有坏的报应。就是说因果报应,规劝人要做好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劝人向善的俗话,没有理论基础...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是什么意思啊?
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出自元代佚名的《来生债》。它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们所做的好事和坏事,最终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原文中的“时辰未到”意味着报应可能不会立即出现,但早晚都会降临...

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大家说是不是?
答:是。用一颗爱心去关爱他人,用善良的举动去感化人,用吃亏是福去宽容他人,好人定会一生平安的。祝你幸福快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很对的哲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别人如何对你,已经是因缘聚合的结果了,无法改变,但作为修行之人,我们怎样对待他人却是可以选择的,也是未来之事的因,不可小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自己能决定,做好自己问心无愧!我们终此...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时机一到,全都报...
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这是俗语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有出处 《缨络经·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 时候一到 立刻就报 出自哪里
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立刻就报”这句话出自《缨络经·有行无行品》。《缨珞经》,全名《菩萨璎珞本业经》。律藏可粗分为大、小乘律;小乘律讲七众别解脱戒,大乘律则主张菩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