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三十万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韩信有能力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不假。但是他们这个三足的局面却无法持久,因为刘邦和项羽这两足一直在试图拆掉对方,而韩信这一足无法坐观成败,必须马上作出选择。也就是说他们这个三足鼎立只是昙花一现,这个鼎必然要在短时间内倾倒,而韩信也只是能够决定鼎倾倒的方向,而不能够单独撑得起这支鼎。

韩信没有力量同时向刘邦和项羽宣战,与项羽作战不一定打得过,与刘邦作战则没有道理(自己本身就是汉王的下属)。还有一点,韩信不一定能打得过刘邦,虽然在军事指挥上韩信更胜一筹,但是在名分上和作战能力上就不一定了。刘邦不仅有萧何为其主持战略后方关中,而且手下有曹参、张敖、周勃、樊哙、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柴武、王吸、薛欧、周昌等众多英勇的大将,外有英布、彭越的支持。因此,愚见韩信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属于一个改变天平的砝码,而自身是没有力量与天平两边的任何一方对抗的。韩信,也不傻,如果他有绝对的力量,早就反了。而刘邦、项羽也同样有这样的心理优势,因此派使者催促其加入己方阵营(甚至也只是为了让他不加入对方阵营就行)。

韩信既然不能另起炉灶,他就必须选择加入其中一个阵营。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韩信曾经背叛过项羽,这就很难再建立起双方的信任。自己目前本身就是刘邦的属下,而且还是汉政权的大功臣,他也希望通过这最后一役还刘邦对自己的恩情。

按韩信的话讲: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是五代时期,皇位更迭频繁以后人们的看法。

相比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疑,人们更多的还是相信,“王侯将相实有种”。项羽称霸王靠的是楚人对项氏家族的支持,刘邦称汉王靠的是赤帝子的身份和“先入关中者王”的盟约。至于韩信,这个齐王全靠时局下的敲诈,即使他有心反汉,手下的人也不一定跟他。

造反是一个人心所向的工程,而不是单靠怒发冲冠就行,刘邦把韩信抓走,也只是靠了两个力士。大家对韩信的惋惜,大多出于“狡兔死走狗烹”的同情,如果当初韩信真的反了,不论成功与否,现在的舆论应该是韩信真不是个东西。



原因很简单,韩信手中三十万大军有大半听令于刘邦。

韩信统兵以来,手中唯一一次手握三十万大军,还是在垓下之战围攻项羽时,是刘邦临时任命韩信为军队的作战指挥官,刘邦让韩信指挥大军,并不等于这支军队会帮韩信打刘邦。

韩信能够跟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原由,是韩信攻下齐国以后,已具有一方诸侯的实力,蒯通游说韩信借着刘邦与项羽对持之间发动叛乱,是最好的时机。这时韩信在名义上还是刘邦的部将,韩信却认为刘邦已经承认自己是齐王,就等于承认诸侯的身份,就这足够了。

可实际上,韩信即便想要发动叛乱,可行性也不是很高。

回过头来,重新分析一下韩信军队的成份。

韩信的兵权最开始就是由刘邦所授,负责统兵进攻魏国。刘邦又派曹参辅佐韩信领兵北上进攻代国和赵国,这就是韩信军团建立之初。刘邦是中央军的主将,韩信是被刘邦派出的军长。

韩信灭了赵国以后,刘邦曾亲身渡黄河闯入韩信军营,夺走韩信兵符,把原来授予韩信的部队夺走,让韩信、张耳自己去招揽赵国的新兵。韩信能够招到赵兵就有张耳的功劳,但张耳并不完全是韩信一方的人。

不久,刘邦又把麾下最精锐的骑兵调给了韩信,这支骑兵由大将灌婴所统领,士兵都是原来秦军中擅长骑兵战术的精英。最后正是这支部队把项羽逼上了绝路,灌婴这支部队先斩杀了龙且,又一直追击项羽到乌江,把项羽分尸,接着又平定了江东。

灌婴以贩卖丝缯为营生,后作为刘邦的内侍逐渐被提拔为将军。他被派到韩信麾下时,作战可谓所向无前,是韩信手中一把利剑。当韩信背叛刘邦时,这把利剑应该会刺向谁呢?

韩信一路替刘邦平定赵、齐,军功卓越,俨然已成为一路诸侯,那么这时韩信的二把手是谁呢?刘邦特地派了左丞相曹参辅佐韩信,一方面协助韩信征战,也替韩信管理领地内的政务。也就是说韩信麾下第一大将是灌婴,韩信麾下第一大臣是曹参。这曹参与刘邦、萧何、夏侯婴皆是生死之交,韩信就算要密谋发动叛乱,如何瞒得过他的二把手?

韩信手下的部将一览

傅宽,魏国人,以魏五大夫骑将投入刘邦麾下,统领骑兵骁勇善战,韩信加入汉军时,傅宽已是知名的将军。被刘邦派去助韩信平定齐国。与曹参关系紧密,防备着韩信,担任齐国左丞相,如果曹参是韩信左手,傅宽就是韩信右手。

赵将夜,以赵将的身份投降刘邦,被刘邦派到韩信麾下,参与过平定赵、齐、楚的战役。他算是韩信最嫡系的部将,却也是先降刘邦再到韩信那边。

卢罢师,齐将出身,随韩信平定代国有功。刘邦第一次夺韩信兵权时,应该已回到刘邦麾下。

吕马童、季必、骆甲、王翳、杨喜、吕胜、杨武,这帮人估计都是秦人,在刘邦平定关中后加入汉军,被编入灌婴的精锐骑兵部队中。原本刘邦想让秦人季必、骆甲统领这支部队,他们怕汉军将领不服,请灌婴出任指挥官,这帮人对刘邦的忠诚可想而知。

卫无择,刘邦最初的班底,从小卒被提拔上来,曾被派到韩信麾下。

徐厉,沛县人,以舍人身份随刘邦起兵,曾被派到韩信麾下。

孔藂、陈贺二人都是刘邦的班底成员,垓下之战时受韩信指挥。

韩信在赵国和齐国确实可以招揽自己的部队,但他的士兵终究要分派给下面的将军统领,恰好韩信麾下的将军几乎都是刘邦的班底。韩信如果要造反,只有一次性召集刘邦所有的将军,把这些人全都杀光,再安排亲信统领。

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钟会,他手中拥有魏国十几万大军和蜀国数万降军,他和姜维密谋杀掉所有魏军的将军,以为可以控制所有兵权。结果下面的士兵发动突击,把钟会、姜维都杀了。

韩信并不像英布、彭越那样都是自己组建起的部队,英布和彭越能够被视作为真正的诸侯。韩信却是因为军功去跟刘邦讨价还价,才得来的齐王,刘邦想要对付韩信远远比对付英布、彭越还简单。

刘邦领兵作战确实不如韩信,但是御将之才真是当世无敌。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这话本就出自韩信之口,后人多以为韩信拍刘邦马屁,事实是否如此,请自行去看《史记》。



韩信为什么没有选择中立,或者说是另外割据一方成为另一方的霸主,我虽然并不怎么清楚这段历史,但是我却可以从几件小事情上推测韩信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第一件事儿就是韩信的兵权。我记得韩信在攻打某一个国家的问题上曾经跟刘邦发生过对峙。韩信不想去,但是刘邦一定要求他去,但是冰浮在韩信手上。没办法调动军队最后刘邦是当了一回小偷带了他的随从跑到韩信的军营里面把兵符给偷过来调动军队直接开拔,后来,当项羽被击败,韩信。表现出了一丝一毫的想要抗拒刘邦的心情的时候,刘邦又故技重施,跑到军营里面把他兵符给偷了。连续上了两回当对一个兵圣而言是不是有点太傻了,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相信刘邦的话,相信刘邦的为人。至于说后来他抓到了钟离昧。刘邦要求他交出来的时候,他第一个反应并不是起兵反抗,或者说是上输给刘邦说我不交这个人,而是直接把这个人给抓了起来,公毕恭毕敬地送到了刘邦的面前。韩信还是太过于忠心了,他没办法忘记!刘邦曾经给了他一切,兵权,权力还有他的地位。

第二,那就是韩信并不信任项羽,韩信一开始是抱着满腔热血加入了项羽的军队,可最后得到的待遇,仅仅只是一个火头兵,在楚汉战争,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候项羽也派过人去问过韩信说你到底是帮我还是帮刘邦,而寒性的回答,则是说我曾经到你的部队里面去服过役,你却没有重视,我如果我现在又回去了,我与你之间肯定是产生有矛盾间隔的,那我为什么要回去呢?况且刘邦又分他做了齐王。有这么高的地位,我为什么要反叛呢?

第三,韩信渴望统一,这有人估计就会说有点子虚乌有了,但是大家看一下韩信整个佣兵的路线。他直接绕过了项羽攻击了当时分分的各个诸侯国家从魏国,赵国,一直到齐国,燕国,他走的路线可以说是整个刘邦的所有将军里面走的路线最长的一个,但他确实做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天下。这纯粹是我个人的猜测。韩国的王族都是以韩姓作为自己的本命姓氏的。那么是否也就说明韩信这个人与韩国的王族有关。毕竟古代有一句话叫穷文富武,韩信有这么高的军事成就那么也就说明他一开始接受过较高等的教育。所有人都说刘备是臭卖鞋的,但大家估计都不知道刘备一开始是拜朝廷的大成卢植做老师,别的不说,你光拜这个人做老师,你也得付的学费吧。可见,要学习拥有较高的文化和军事成就。也是需要经济的。拥有如此多的只是鸡仔那么它对于天下统一,渴望这件事情也是特别的谨记在心的,加上长时间?对于天下的游历。对于平民老百姓在战乱时受的痛苦,他也是知道的。如果他选择三分天下,那么战乱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估计这一点。项羽刘邦韩信自己心里都没有点逼数。那为什么还要再接着打下去呢?早一点结束战争不好吗?

第四吗?就是第二点里面提过的刘邦给了韩信足够多的好处。当时韩信拿下齐国以后,韩信跟刘邦说我要做一个假的齐王,刘邦一听说我跟项羽拼的你死我活,你却在这给我做地要价。当时就想破口大骂,但是却被一个人踩了一下脚根,然后突然意识到不能够把韩信逼到如此绝境,因此就直接顺水推舟封韩信做了一个真正的齐王哦,当然最后这个东西也证明这是刘邦的缓兵之计。但是无论如何,韩兴在与刘邦真正翻脸之前是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的,正所谓拿人家手短,那么韩信当时心里也估计是这么想的。



韩信和项羽一样,他们都是出色的军事家,但不是政治家。

韩信三十万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
韩信有能力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不假。但是他们这个三足的局面却无法持久,因为刘邦和项羽这两足一直在试图拆掉对方,而韩信这一足无法坐观成败,必须马上作出选择。也就是说他们这个三足鼎立只是昙花一现,这个鼎必然要在短时间内倾倒,而韩信也只是能够决定鼎倾倒的方向,而不能够单独撑得起这支鼎。

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三分天下?
韩信是西汉建国的绝对功臣,但是最终却被汉高祖刘邦安上谋反的罪名诛杀,其实我们都知道韩信被杀的真正原因只是因为他功高盖主,在汉高祖刘邦以楚霸王项羽对峙之时,韩信作为刘邦辉下的猛将手握30万的重兵。此时的韩信有着能够与刘邦和项羽三分天下的实力,但是韩信并没有选择自立为王,这是为何呢?1....

韩信如果选择拥兵自立,是否能够打败刘邦呢?原因是什么呢?
韩信打下齐地之后,项羽也慌了,就派武涉去游说韩信,希望能够形成韩信、刘邦、项羽三足鼎立的情况,这一点,有点像曹魏的曹操,蜀汉的刘备,东吴的孙权,而韩信的实力堪比曹操,实力是最强大的。 可是韩信给拒绝了,蒯通也过来说服韩信,蒯通指出:韩信功劳过大,已经是功高震主了,韩信自己觉得有功于刘邦,刘邦会善待他,但...

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翻译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

韩信在垓下之战前本可三分天下,没这么做是没头脑吗?
不过项羽和刘邦的僵持却给了韩信很好的机会,正当项羽和刘邦僵持部下的时候韩信已经先后攻下了战国时期赵燕齐三国的故地,这时的韩信手握雄兵数十万其实力已足以和刘邦和项羽相抗衡了。我们说韩信当时尽管是名义上刘邦的手下,但是齐、赵等国都是韩信一手打下的而刘邦又被项羽缠住无法脱身。所以在当时韩信...

楚汉争霸的故事!要求简单明了!!
项羽当机立断仅凭三万铁骑就杀得刘邦56万大军大败,连刘邦的妻子父母都被项羽俘虏了。但是项羽念在与刘邦是结拜兄弟份上一次次放过了刘邦,并未将他赶尽杀绝。在公元前203年齐王韩信回师与刘邦会合,刘邦才形成了足以与项羽抗衡的力量。公元前202年项羽为平息干戈不惜与刘邦订立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韩信能被称为国士无双 韩信到底靠的是什么
于是,韩信利用剩余的兵力为本钱,再次开始经略北方之路,大军又开始壮大起来。后来,韩信攻下了齐国。当初,项羽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彻底搞定的齐国。竟然被韩信搞定了,韩信从而几乎占据了整个北方地区。第三次,韩信消灭了项羽集团。韩信攻下齐国后,拥兵甚众,兵力足以与项羽和刘邦抗衡,却仍然效...

垓下之战明明还有10万大军,为何项羽只带800精锐骑兵逃亡?
垓下之战,项羽率10万人马对阵刘邦、韩信60万大军,基本上问题。但项羽只带800精锐骑兵突围而去,让一些朋友表示怀疑。但问题是,我搞不清楚带800名亲卫,又有什么疑虑呢?项羽率部突围,只能带着最精锐的亲卫部队,古今中外,都是如此。类似于首领突围,只能是敌人目光越小越利于突围,你带着残兵败将...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项羽固极勇悍善斗,但 他的缺陷却更大而多,如不能用人选将,缺乏政治头脑及战略眼光、开历史倒 车、只图为诸侯霸主等等,都是制命弱点;至于被信打败过的魏豹、陈余、龙且 等,更谈不上什么将才,从信的战争事迹来看,信和刘邦以数十万大军被项羽三 万兵力击溃于彭城外围。信与刘邦及张良、陈平等在荥阳、成皋战场...

从《鸿门宴》中分析刘邦、项羽的人物性格
名为宴会,实为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三起:开始很和平,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于是气氛陡然紧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这是一起;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