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垓下之战前本可三分天下,没这么做是没头脑吗?
垓下之战是决定楚汉战争胜负的一次决定性战争,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刘邦和项羽已经互相僵持了数年,尽管刘邦和项羽作战屡次失败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但是项羽在这数年之中也被刘邦消耗的差不多了。不过项羽和刘邦的僵持却给了韩信很好的机会,正当项羽和刘邦僵持部下的时候韩信已经先后攻下了战国时期赵燕齐三国的故地,这时的韩信手握雄兵数十万其实力已足以和刘邦和项羽相抗衡了。
我们说韩信当时尽管是名义上刘邦的手下,但是齐、赵等国都是韩信一手打下的而刘邦又被项羽缠住无法脱身。所以在当时韩信可以说已经又保持独立的一种姿态了,我们从垓下之战就可以看出。原来项羽由于在正面战场上无法挫败刘邦,后方又遭到彭越的骚扰导致粮草不继,再加上拉拢韩信不成逐渐陷入了被动了局面。在公元前203年项羽无奈之下只得与刘邦和谈并且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然而刘邦的谋士张良认为项羽败局已定建议刘邦连同韩信彭越等人在垓下合围项羽一举歼灭楚国大军。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在项羽退军之时前去追击楚军,然后却由于韩信和彭越的军队未出现在战场上而被楚军杀的大败。韩信和彭越为什么不能及时到达战场呢?原来韩信和彭越都是裂土封王,所以这次军事行动故意磨洋工以此为筹码来胁迫刘邦。其实早在垓下战争之前韩信就曾得到了齐王的封号,在韩信平定齐国之后他以齐国刚经过战乱必须立一个齐王来稳定形势向刘邦请求封王,尽管刘邦不情愿但是为了稳住韩信还是将韩信立为了齐王,不过这个齐王只是刘邦给韩信的一个名号而已,然而这次垓下之战刘邦为了请动韩信助战将划陈地以东至海大片地区划给了韩信为封地,这下韩信可就是真的实打实的裂土为王了。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是当时韩信已经占据了齐国故地,而且垓下之战前刘邦和项羽已经互相消耗的差不多了,韩信为何还要听命于刘邦呢?他自己为何不自立为王然后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呢?
首先这个问题在当时就有人向韩信提出过,这个人就是韩信手下的门客蒯通。蒯通分析韩信在刘邦手下虽然是臣子的身份但是却功高震主,所以将来刘邦得了天下之后韩信必定不会有好下场。蒯通建议韩信整顿齐国的甲兵然后联合燕赵地区雄踞一方与刘邦项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蒯通最后还指出韩信现在出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如果不果断下定决心将来必定会招致大祸。
尽管韩信认为蒯通说的有道理,但是他还是以汉王对他有恩不忍背叛为由带着齐国的军队前往垓下帮助刘邦歼灭了项羽。那么韩信真的是出于对刘邦的感恩而不忍自立为王割据一方吗?事实上我们看韩信对刘邦的确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毕竟他以前是一无所有的寒士,在为项羽效力时还备受冷落,后来在刘邦虽然经历也很曲折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和重用。通过韩信的这些经历来看他对刘邦肯定是存在一定的感恩之情的,但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这真的是韩信不背叛刘邦的主要原因吗?
事实上我认为在当时韩信尽管有称王的机会但是却没有称王的实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当时韩信占据着齐地他想称齐王那肯定是能办到的,但是一旦称王韩信就是一个独立的割据势力了,要想稳定齐国韩信手下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文武班子。然而在当时我们看韩信手下显然是没有这样的班底的,我们知道韩信打下齐 赵等国用的兵都是从刘邦这里带出的,而且韩信手下的将军如曹参、灌婴、靳歙等人都是刘邦的心腹将军,这些人对韩信是谈不上忠诚的,这就说明了如果韩信要造反他很难取得手下中下级将领的支持。再者韩信也没有像张良萧何那样的人辅佐,他仅仅是在军事上出众是很难具备成为王者的条件。当时的韩信应该也明白他的处境所以他对于自己能割据一方称王是缺乏信心的,这应该是他不敢背叛刘邦的真实原因。
并不是,是因为韩信对自己非常的自信,而且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战胜项羽。
是的,他当时完全有实力,可以三分天下,但是缺乏考虑,没有选择这么做,导致自己最后被除掉。
是因为韩信对刘邦很忠心,他没有选择背叛刘邦,放弃了三分天下的机会。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韩信在垓下之战前本可三分天下,没这么做是没头脑吗?
其实早在垓下战争之前韩信就曾得到了齐王的封号,在韩信平定齐国之后他以齐国刚经过战乱必须立一个齐王来稳定形势向刘邦请求封王,尽管刘邦不情愿但是为了稳住韩信还是将韩信立为了齐王,不过这个齐王只是刘邦给韩信的一个名号而已,然而这次垓下之战刘邦为了请动韩信助战将划陈地以东至海大片地区划给了韩信为...
垓下之战前韩信面对局势太过感性,以至于错过三分天下的机会?
不如在楚汉之间保持中立,继而三分天下,从大局势上来看这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你离拥有天下掌握自己命运的最近的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这个历史的机遇,将来你的命运如何可就由不得你了,但是韩信拒绝了武涉的这次提议,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决定,完全改变了韩信的命运。韩信表示自己曾经效忠于项王,但是一直...
韩信的巅峰时期,他能不能三分天下?
韩信在巅峰之时就是处于垓下之战之时,也曾经有人全说过让他三分天下,就比如项羽,但是韩信却选择了拒绝,理由就是自己感激刘邦对自己的信任,自己不想背叛刘邦。但是真实的情况就是韩信没有背叛刘邦的资本,一旦背叛注定身死。当时在垓下之战,韩信能够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可见此时韩信手中拥有的实力...
韩信当初掌握最精锐的部队,韩信为何会和其他两人三分天下?
尤其是在垓下之战前夕,项羽作为刘邦的大将军当时可以说掌握了天下最精锐的部队,当时部队当中的谋士曾一直劝诫韩信背叛刘邦,与项羽和刘邦三分天下,但是对于这样的建议韩信全部都拒绝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韩信掌握了最精锐的部队,
韩信在临死前大吼了什么,如今成为年轻人饭桌上的口头禅?
韩信因为是被他最信任的人所杀,所以在临死之前大吼了我不服这三个字,如今成为了年轻人饭桌上的口头禅。韩信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这个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的结局是非常的悲惨的,谁也想不到他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人竟然死在了自己信任的人的手里,实在是可悲。韩信的出身非常的...
韩信向刘邦讨要假齐王的故事(详细!!!一定要详细!!急啊!)
此时,项羽听闻支援齐国的楚军被韩信打败,自己的大将龙且也战死了,项羽也看出来了,韩信帮哪边哪边就能得天下,就派出武涉前去劝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自立为齐王。韩信严词拒绝,表明绝不会背叛汉王。韩信的谋士蒯通也知道韩信的想法,也劝韩信说:你功高震主,名高天下,将来天下绝不会...
韩信如果脱离刘邦,他真的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吗?
1、齐地尚未完全平定。在攻占齐地之前,韩信虽然攻城略地不少,但魏地被刘邦纳入直辖,赵地又被封给了张耳,韩信始终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基之地。此后,韩信虽然成功攻占齐地,且被封为齐王,但直到汉四年(前203年),齐地才被初步平定,结果次年便爆发了”垓下之战“,韩信在率兵参战之际,还将...
韩信三十万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
韩信有能力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不假。但是他们这个三足的局面却无法持久,因为刘邦和项羽这两足一直在试图拆掉对方,而韩信这一足无法坐观成败,必须马上作出选择。也就是说他们这个三足鼎立只是昙花一现,这个鼎必然要在短时间内倾倒,而韩信也只是能够决定鼎倾倒的方向,而不能够单独撑得起这支鼎...
韩信如果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会是什么结局?
1、韩信无兵无将,没有能力自立。韩信被誉为“兵仙”,极为能征善战,但一直以来却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始终没能培养出亲信将领和军队,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刘邦不断“掺沙子”的结果。这点从刘邦先后在汉三年(前204年)成皋之战后和汉五年(前202年)垓下之战后,两次直闯韩信军营,轻松无比的...
亥下之战项羽有十万大军 项羽为什么只带800人突围
除了韩信,刘贾占据寿春,血洗城父,大司马周殷叛变,彭越从梁地南下,到了垓下之战前夕,楚军已经被四面包围,没有退路。为了挽回败局,项羽甚至向韩信抛出橄榄枝,希望和其三分天下,可是韩信念及刘邦恩情,并没有同意,于是,项羽再也没有机会了。楚军在垓下战败后,被汉军团团围住,虽说兵力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