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时荀子的句子,有那些?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4
《荀子》珍惜时光的句子有哪些?

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出自《荀子·强国》。【释义】不胜:不如。时:季。意思是:做事按月计算不如按日计算,按季计算不如按月计算,按年计算又不如按季计算。意在警戒人们要珍惜时间。

战国末期集大成的学派。荀子15岁时﹐到稷下学习﹐后来又在这里长期执教﹐曾三次被尊为稷下学宫的“祭酒”﹐成为资望最高的“老师”﹐荀子打破了“儒西行不到秦”的惯例﹐带着学生到秦国访问。他晚年到了楚国﹐春申君派他当了兰陵令﹐后来留居兰陵﹐讲学著书。荀子私学恰与孟子私学相反﹐把教育看作是“外砾”﹑后天的过程。所以强调“化性起伪”。荀子私学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因而在儒家经典的传授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西汉的许多经学大师﹐在学术思想上大多是渊源于荀子学派。荀子私学﹐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教师有绝对权威﹐因而能够培育出像李斯﹑韩非这样在当时属于第一流的政治家和理论家(见荀况)。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劝学》   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劝学》   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劝学》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劝学》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劝学》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劝学》   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   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不苟》   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不苟》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不苟》   公升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盛。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不苟》   骄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不苟》   怏怏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譬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剸行也。——《不苟》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不苟》   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不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不苟》   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不苟》   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不苟》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不苟》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不苟》   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不苟》   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不苟》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以与及圣人之言。——《不苟》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部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非相》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非相》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非相》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非相》   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yi)。——《非相》   行辟而坚,饰非而好,玩奸而泽,言辩而逆,古之大禁也。知而无法,勇而无惮,察辩而操僻,淫大而用乏,好奸而与众,利足而迷,负石而坠,是天下之所弃也。——《非十二子》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仲尼》   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闻,必胜;知而好谦,必贤。——《仲尼》   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仲尼》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仲尼》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效》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儒效》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儒效》   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弃而乱世之所从服也。——《儒效》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儒效》   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儒效》   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儒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诗经 》   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儒效》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儒效》   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儒效》   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儒效》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儒效》   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儒效》   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儒效》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王制》   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王制》   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王制》   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王制》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制》   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王制》   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王制》   王者者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王制》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王制》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   政事乱,冢宰之罪也;国家失俗,则辟公之过也;天下不一,诸侯俗反,则天王非其人也。——《王制》   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富国》   垂事养誉,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皆奸道也。——《富国》   国者,天下之制利用夜;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王霸》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王霸》   国无礼则不正。——《王霸》   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王霸》   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能察明,又务见幽;不能当一,又务正百,是悖者也。——《王霸》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王霸》   以小人尙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王霸》   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君道》   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业。——《君道》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君道》   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君道》   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是禹、桀之所同也。——《君道》   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君道》   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循乎道之人,污邪之贼也。——《君道》   明主有私人以金玉珠石,无私人以官职事业。——《君道》   主暗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君道》   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暗主则必危其所爱。——《君道》   卿相辅佐,人主之基仗也。——《君道》   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臣道》   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后也。——《臣道》   明君之所赏,an君之所罚也;an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臣道》   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臣道》   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臣道》   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臣道》   仁者必敬人。……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臣道》   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臣道》   君子安于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臣道》   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议兵》   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议兵》   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 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寙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议兵》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议兵》   凡百事之成夜必在敬之,其败也比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议兵》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议兵》   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议兵》   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议兵》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天论》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天论》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论》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买与礼义。——《天论》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天论》   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正论》   下亲上,则上安;下畏上,则上危。故主道莫恶乎难知,莫危乎使下畏己。传曰:恶之者众则危。——《正论》   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正论》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正论》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称功,罚不称罪,不详莫大焉。——《正论》   刑称罪责治,不称罪则乱。——《正论》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正论》   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礼论》   天下从之(礼)者治,不从之者乱;从之者an,不从之者危;从之者存,不从之者亡。——《礼论》   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礼论》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乐论》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乐论》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乐论》   凡人之患,蔽于义曲而暗于大理。——《解蔽》   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乐论》   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性恶》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性恶》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性恶》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 荀子名言语录
战国·荀况《荀子·修身》。非:批评。当(dàng荡):恰当,正确。是:肯定。谄谀(chànyú产余):阿谀奉承。赋:败坏.伤害。这几句天意是:批评我批评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朋友;一味对我阿谀奉承者,正是要败坏我的人。作为识人、择友、自我修养的格言,~等句仍有借鉴意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骐翼:骏马。驽(nu奴)马:劣马。十驾:十天的行程;一天所行为一驾。这几句大意是: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之遥,而劣马走上十天,其行程也相当可观,这是因为它行走不止的缘故。此条以骏马、驽马为喻阐述学习的道理。天资聪颖的人如果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好比一匹健壮的骐骥不愿持续远行。而生性驽钝的人如果刻苦努力,锲而不舍,也可做出“十驾”之功。因此,不管天分如何,在学习上持之以恒是首要的。此条阐明的治学道理,教育了成千上万的人努力学习,此名句因此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有名的语录,至今仍为人沿用。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篇》。焉:于此,双音合成词。这几句大意是:积土就会堆成大山,山中自会兴起风雨;积水就会汇成深潭,其中自会产生蛟龙。荀子的原意,是说明在学习中日积月累,终富学识的遭理。其实万事莫不如此:成功寓于具体而细小的工作之中。可用于知识积累及做事道理的比喻。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见《荀子·议兵》。兵要:用兵的要领。善附民:善于使人民靠拢自己。本句大意是:用兵的要领在于能使人民归附于自己,能取得民心。能否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于能否取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道理在《左传》中就已讲得十分清楚。例如庄公十年齐鲁长勺之战,僖公廿八年晋楚城濮之战,僖公卅三年秦晋般之战等,都说明了这一道理。此句可用以说明用兵之道在于争取民心。
恶之者众则危。 —— 荀子好句摘抄
见《荀子·正论》。恶(wǜ务):憎恨。本句太意是:憎恨这人的多了,这人就危险了。得人心则安,失人心则危,因此遭到憎恨的多少,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危险与否的标志。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见《荀子·大略》。博: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老师。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将要兴旺的时候,一定十分尊重教师;国家将要衰亡的时候,一定格外轻贱教师。此条采用对比的方法,以尊师与贱师为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的优劣与国运的兴衰,虽不乏夸张成分,但却发人深省。“师”与“傅”在封建社会中都由德高望重的人充任,他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对帝王的政治影响。“师”、”傅”受到轻贱,其他臣下则可想而知,其言路必定阻塞,其政治一定昏愤。因此,该名句实质上道出丁一个封建社会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具有典型性与很强的说服力,可引以说明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

  关于荀子的句子有:
  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在学习上持之以恒是首要的。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在学习中日积月累,终富学识的遭理。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百度一下,答案应有尽有

关于春秋时荀子的句子,有那些?
此句可用以说明用兵之道在于争取民心。恶之者众则危。 —— 荀子好句摘抄见《荀子·正论》。恶(wǜ务):憎恨。本句太意是:憎恨这人的多了,这人就危险了。得人心则安,失人心则危,因此遭到憎恨的多少,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危险与否的标志。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见《荀子·...

劝学荀子五个句子
2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哪个思想家的观点?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春秋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他的想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一定的发展规律的,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发展下去,影响了不少儒家弟子的行为。这意味着,社会的发展是具有普遍规律的,社会的成员,只有正确梳理好事物的发展顺序,才...

劝学荀子优选好句64句
12、意思是:如果不能坚持到底,就连烂木头也折不断;坚持不懈,坚硬的石头也可以镂空.这句话强调了做什么事情都要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持之以恒,最后才能成功.13、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14、我曾经整...

春秋战国时期的格言警句``名人说的啊!要有对每个警句的感想
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 荀况 《荀子.劝学》)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清 俞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战国 子思 《礼记.中庸》...

学至于行而止矣的出处?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译文: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这句话出自出自《荀子·儒效》儒效篇,是儒家经典著作《荀子》的第八篇。本...

春秋时期荀子关于礼仪的名言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这个故事,就叫“程门...

荀子的“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的意思
荀子的“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翻译如下: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这句话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字词具体释义分析如下:1、干(hán):同“邗”,古国名,在今江苏扬州东北,春秋时...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是什么意思?
但这句话其实被改过,它的原句是“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路再近,你不走,路不会自己到。事情再简单,你不去做,它不会自己完成。” 【作品原文】 荀子·修身(节选) 〔先秦〕荀子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

春秋时期有哪些名言警句
——《荀子&S226;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S226;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S226;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S226;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