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惊现罕见积沙墓,被盗2000年仍存大量珍宝,你听说过吗?
河南省上蔡县郭庄村是以务农为生的百人村庄。2005年春节前夕,突然传来的爆炸声打破了新年的喜悦,在他们的耕地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洞穴,村民们不明所以,依然报了案。一经报案,被吸引来的不止是警察,还有“嗅觉”灵敏的考古学家。
古墓探秘
2005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该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他们发现,这是一座诡秘的墓葬。郭庄古墓的构造十分的奇特,墓向朝东,墓葬形制均呈土圹“甲”字形,墓上由夯筑封冢。墓室上部填7米厚的夯土,下部填厚度超过10米的纯净细沙,积沙之厚实属国内罕见。
面对如此厚重的积沙积石,专家不由说了一句:真是用心良苦。中国古代崇尚厚葬,因此盗墓之风也随之兴盛,墓葬防盗与盗墓贼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过。为了防盗,不少古人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只为防盗。
在清去了10米多厚的积沙后考古人员终于找到了两具木箱室,然而里面却空空如也,据专家推测,这是墓主人用来迷惑盗墓贼用的疑棺。那真正的棺椁一定就在下面,考古人员进一步挖掘,终于,深埋在积沙中的棺椁终于重见天日。
然而就在此时,考古人员最不愿看到的盗洞出现了。现场共发现12个盗洞,据现场考证,最早的盗洞出现在汉代,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其中两个盗洞打到了椁上,内椁已经被挖开。那么,盗洞究竟进入棺内多深?椁中的陪葬品是否被盗?考古队员们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考古人员们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挖掘。若是什么也没有当然用不了如此漫长的时间,考古队是收获满满:甬钟、编磬、升鼎、四耳圆鉴、龙耳虎座方壶等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相继出土。大墓在经历了12次的盗挖之后还能发现种类如此齐全的礼乐器物,这使得现场的考古工作者们兴奋不已。
好计谋的墓主人
按理说,一个在2000多年前就被发现的墓穴,经历了2000多年时光流逝,应该早已被“洗劫一空”才对。世上能有多少人面对奇珍异宝不心动呢?通过盗洞的时间判断,这个墓穴一直被人惦记是真实的,但被盗的宝藏属实不多也是真实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墓主真是好计谋!他设计出的独特的“防盗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郭庄古墓是一座罕见的积石积沙墓,要想在厚达10米的细砂层中打盗洞,对当时的盗墓者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沙子里边用上大量又大又重的石头块,里里外外裹上好几层,虽然盗墓者挖了洞,但是石头掉下来,盗墓者对石头又无可奈何,所以客观上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一个问题随之而来,究竟是哪个“大人物”的墓穴能设计如此巧妙?
墓主人是何身份?
据考古专家介绍说,战国之前,墓葬大都是平冢,不封土,从地面上看不出来,不用防盗。战国以后,厚葬逐渐在上层贵族中形成一种“潮流”,开始出现大量的封土起冢墓。从这个意义上说,墓葬防盗技术是从战国时期兴起的,这也成为了判断郭庄古墓年代的一个参考依据。
当然,仅从这点是无法判断墓主人的真实身份的,顶多能判断出一个大概的年代。在众多的陪葬品中,考古工作者们开始了艰难的探寻。
在墓坑中部,考古人员发现了7只升鼎。鼎是级别高低的标志性器物,七鼎是诸侯级的规格。郭庄古墓东边三公里处正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国故城。
那么,这位神秘的墓主人会不会是蔡国的某位国君呢?
明显不是,蔡国早在春秋中期就已经灭亡,而从古墓的防盗技术来看,应该是战国早期的墓葬,那时这里早已经成为楚国的疆域。
那会不会是楚国某位声名显赫的贵族呢?
因青铜器锈饰较重,多数铭文还未清出,从已基本清浅出的方壶、编钟、浴缶上的部分铭文看,已出现了“吴土”、“竟孙”、“曾侯”、“陈”、“许”字样,说明墓主人和吴国、曾国、陈国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这些铭文,专家们达成一个共识:墓主是一位地位显赫的高级贵族。一定与楚平王有着密切的关系。
楚平王我想很多人都了解,正是那位被伍子胥“鞭尸掘坟”,在被称为“中国盗墓史上最著名的掘墓事件”中充当主人公的倒霉蛋。
《史记》有载:楚平王信用奸臣,逼太子建出亡,杀害直臣伍奢及其子伍尚,伍奢另一子伍员即伍子胥被迫流亡国外。楚平王死后,楚昭王立,伍子胥率吴军伐楚,击败楚军主力,占领楚都郢。“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因为他煞费苦心建立一套完整的防盗体系,明显是有着“前车之鉴”或是被什么人吓到了,按照时间推理,楚平王的契合度是相当高。
虽然基本判断如此,但至今还未有一个专家发声,向世人揭示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我听说过,因为这件事当时的震撼力和影响力都非常的大。
听说过,我对这件事情也非常的惊讶,可以看出这些盗墓者非常的可恨。
我没有听过,因为没有过多的关注过这一块,不了解它,所以也不知道它里面有没有大量的珍宝。
河南惊现罕见积沙墓,被盗2000年仍存大量珍宝,你听说过吗?
墓主真是好计谋!他设计出的独特的“防盗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郭庄古墓是一座罕见的积石积沙墓,要想在厚达10米的细砂层中打盗洞,对当时的盗墓者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沙子里边用上大量又大又重的石头块,里里外外裹上好几层,虽然盗墓者挖了洞,但是石头掉下来,盗墓者对石头...
郭庄楚墓发掘过程
河南省上蔡县大路李乡郭庄村东部的岗地上,2005年11月14日,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宣布了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一座罕见的积石积沙楚墓。从墓葬的规格看,可能与淅川下寺楚墓发掘后的贵族墓葬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座墓的主人是谁?是否被盗?里面的文物是否安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的记者迅速赶到了发掘现场。这是...
河南发现罕见积石积沙墓,有5层防盗,挖开后发现盗洞
“积石积沙墓”是盗墓贼最害怕的墓葬类型之一,由于黄沙的流动性,当棺椁上方出现盗洞时,黄沙就会带动石块砸向盗洞,基本是有来无回。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另一座积石积沙墓郭庄楚墓就有大大小小22个盗洞,甚至其中有18个盗洞已经进入了墓室的核心区域,即便如此,仍旧出土了大大小小1000多件文物,可想...
这古墓可把盗墓的坑死了,埋了13米深的沙子,各朝高手都死在这了_百度...
河南楚国大墓,墓内到处是积沙和锋利的碎石 在河南有一座2000年的古墓,村民都传古墓里埋藏着一个巨大的黄金王鼎。反正一代一代都这样传,这座墓就没有消停过,到2005年考古队进行考古发掘时,这座东周时期的楚国王子墓内,发现战国时期、北宋时期、明代以及近代的盗洞多达20多处,但即使这样,墓内的...
被盗2000多年的古墓,为什么墓中的宝物一件没少?
在查阅了一些考古资料后,专家发现,曾经在河南辉县发掘出战国时期魏国王室的墓葬,魏王墓就是用沙子埋藏的,这种与众不同的埋葬方式叫做积沙墓,这种墓葬是盗墓者最为头疼和害怕的墓冢类型之一。营建时,需开挖十几米深以上、面积达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在依风水术定好棺椁的朝向、方位后,...
积沙墓相关内容
然而,这一发现中最为珍贵的,是在南耳室中发现的罕见原始瓷,其中包括原始瓷锺四五件,最大的高约40厘米,其最大腹径约30厘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汉代陶瓷工艺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这座积沙墓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西汉时期墓葬形式和丧葬文化的理解,也为研究汉长安城的历史文化...
流沙墓千年宝藏之谜
让断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大墓不仅有细沙护墓,还有在墓道门口的积沙防盗,令盗墓贼无法继续踏进大墓半步。 虽然郭庄大墓的防盗只用了沙子,但却使整座大墓变幻莫测、诡异非常。据统计,这座大墓曾先后12次被盗,最近的一这样来,桂贞娘家人怀疑婆家害了女儿,婆家人怀疑娘家人藏了女儿,说着说着,彼此就翻了脸,...
什么是“积沙墓”为什么会防盗
”考古所第一研究室的张小丽说,墓中积沙是古代一种反盗墓技术,从已知的考古资料显示,积沙墓的构筑方式一般是在椁室(古代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两侧和邻近两墓道处,以巨石砌墙,墙内填充大量的细沙,最后再填土夯实。如果被盗,最下面的墓砖一被打碎,沙子就会流进墓室,当沙子逐渐流空之后,架在...
流沙积石墓是什么
河南省的郭庄古墓发现17个墓穴却无一被盗,因为采用了奇特的流沙墓,没有盗墓贼敢进入
住宅工地上挖出古墓 墓主使用流沙依然被盗(流沙法)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北里王村房地产开发商的工地上,无意中挖出了一座汉代古墓,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施工现场,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掉地表的填土以后,专家发现这座古墓似乎有着非同一般的防盗措施,细沙布满了整个墓穴,也就是说,考古队此次遇上了传说中的积沙墓。流沙防盗 这种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