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割据者的混战带来什么影响?(4分)
对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很多人或许并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原因在于,这段时期的历史实在太过杂乱,王朝更替转眼就会发生。确实,自从唐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整个大一统局面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节度使虽名义上仍然是唐皇之臣,但却根本不遵从唐皇号令。
那么在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上图——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分布示意图
一、 终结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对于唐代历史来说,有几个年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公元618年,这一年李渊取代旧隋并建立了唐帝国;再比如公元712年,这一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的年份。而在其统治时期内,唐帝国出现了难得的盛世局面,即开元盛世。而公元755年也同样重要,这一年节度使安禄山联合了史思明共同反叛唐帝国,史称安史之乱。
上图——发动叛乱的安禄山影视剧照
安史之乱不但直接导致开元盛世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而且还给帝国的各个领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好在这场变乱于公元763年就得以被终结,但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却并没有随之消失。比如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各地藩镇拥兵自重的现象依旧没有任何改善,甚至还愈发严重了起来。
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导致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分裂出多个割据政权的直接原因。同时,唐帝国的大一统局面也随着帝国的四分五裂而不复存在。但是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五代十国的分裂,就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分裂相对唐末时期的藩镇割据局面来说,反而出现了走向统一的倾向。
割据一方的军阀,都希望能够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扩大自己的领土面积。为此,这些军阀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弱小的军阀被相对强大的军阀所吞并,五代十国时期便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可以称的上是一种"进步"。
上图——公元925年的五代十国
二、 经济中心彻底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自汉代以来,各封建王朝的经济中心都集中在北方。但是当时间来到唐末至五代十国初期时,经济重心出现了明显的南移的趋势。至五代十国时期,经济中心已经彻底转移到南方。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的流动呈向南流入的趋势。自安史之乱爆发后,许多北方的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举家南迁到南方尚未遭遇战火的乡村或城市居住。在这一过程中,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以及生产经验都随着人口的流动而流入南方。如此,经济重心自然会南移。对此,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的许金红博士在《五代十国: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一文中曾经提到:
五代十国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南方各地,如江淮、巴蜀、闽广、两湖地区。其中既有规模较大的有组织的迁徙,也有举族举家迁徙。因此,在整体人口户数下降的大前提下,南方户数的下降幅度大大低于北方,其主要原因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外,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大量北方人口源源不断迁入。
上图——宋代仍保持着向南流入的趋势
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封建时代里,劳动力是十分珍贵的。人口数量的多寡,能够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力。三国时期的曹魏之所以能够保证对蜀汉及孙吴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曹魏拥有远超于其他两大割据政权的人口数量。
不过有趣的是,即便南方的生产力及生产水平随着劳动力的增多而得到了提高,但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割据政权却越来越弱小。而北方的割据政权却越来越强大,且大有吞并南方并重新完成大一统的趋势。具体原因较为复杂,在此不对其进行深度分析。
上图——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局面示意图
三、南方城市日益繁荣前文已经提到,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北方人口出现了明显向南方流入的趋势。这些由北方迁徙而来的百姓,多数进入到了南方的城市当中,并从事着手工业或其他行业。如此,南方诸多大城市的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大,并且日益繁荣起来。
反观北方城市,因受安史之乱及唐末混战的影响,大多数城市已经化为一片废墟。曾经繁荣的城市,也因军队的屠城行为、以及军队对经济基础的破坏而变得破败不堪。即便有些百姓并未受到人身伤害,也并不愿在此继续居住下去了。对此,《资治通鉴·后梁纪》中曾经有过相关记载:
枣强城小而坚,赵人聚精兵数千守之。师厚急攻之,数日不下,城坏复修,死伤者以万数···帝闻之,愈怒,命师厚昼夜急攻,丙戌,拔之,无问老幼尽杀之,流血盈城。
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攻伐杀戮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屠城,也已经成为了许多统兵将领为报复坚守不降的城中军民的普遍做法。当一座城市经历了如此劫难之后,就基本上失去了短时间内重新恢复繁荣局面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破败,最终成为无人或仅有少量百姓居住的"死城"。
而南方大多城市,因并未直接受到战争的影响,因此其发展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同时,南方的诸多大城市也被北方百姓视为"避难所",这就吸引了更多的避难者来此躲避战火。而城市的扩大及繁荣,又会进一步引起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这些城市的防御工事也会得到相对应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这些大城市的安全。如此,便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上图——如今的枣强地区示意图
四、结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正是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的日益巩固及扩大所导致的。
在藩镇已经很难被削弱的情况下,唐皇对全国各地的控制能力只会越来越弱。由此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直到唐皇彻底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之后,分裂局面便彻底形成了。
毋庸置疑的是,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局面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百姓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场灾难。虽然后来北宋帝国吞并了诸多割据政权,但仍然没有统一全国,不过这也并不代表全国再也无法统一。而隐藏在五代十国乱世之下的统一趋势,也成为了五代十国分裂时间相对起其他历史时期分裂局面较短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唐末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分裂的开始。
唐朝的藩镇势力非常大,藩镇的军长官拥有当地的军政大权,而且权力可以世袭,不听中央政府的指挥。这主要是唐朝的后期府兵制的瓦解,而采取了“募兵制”,军队归地方军事长官指挥,外重内轻,导致中央实力弱小,无法控制地方。再加上中央政治腐败,失掉了统驭全国的能力。地方还拥有经济自主权,最终导致藩镇割据的形成。
第二个原因是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大大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进一步打击了中央实力和地方门阀大族的势力,使得一批新军阀打着镇压黄巢、勤王的旗号纷纷崛起,从此开始,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这有点像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形势,都是打着维护中央政权的旗号搞地方割据。
907年,朱温废掉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建立了“梁”政权,史称“后梁”。五代十国正式开始。
二、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影响: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由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转向统一的过渡时期。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增长,统一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起到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作用。正因为存在着诸多的统一因素,遂使五代十国不同于十六国,南北朝而在短时期内从分裂走向统一。正如熊德基先生所说:“这个时期正是历史辩证运动的一个转折点,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正走向一个新的阶段。”○21本文对这些统一因素不作全面论述,仅就割据形态的特征对统一所产生的客观影响谈几点看法。
首先,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中原各王朝始终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中央王朝,十国是僭伪偏霸政权,一直以正朔地位自居,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待以时机而已。这也是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半个世纪后而迅速走向统一的政治因素之一。后粱王朝建国后,处在三面受敌的形势,北有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以及幽洲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两大割据势力;南有淮南杨行密割据势力;西有歧王李茂贞割据势力。李茂贞还曾以“兴复唐室”相号召,致书李克用、剑南王建、淮南杨渥联合讨伐朱粱,并推李克用为盟主。总之,后粱政局始终处在战争状态,特别是与山西晋王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使百姓疲于征役,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严重影响了政治安定,自无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后唐灭梁后,北方取得暂时的统一。庄宗素有统一之志,当时荆南高季兴入朝觐见,庄宗曾问他,想用兵吴、蜀,哪一个为先?不久,进军剑南、并歧,灭前蜀,尽得汉中及两川之地,此时后唐的版图为五代鼎盛时期,后唐平蜀,南方割据诸国大为震惊,高季兴得此消息后,吓得连手上的筷子都快掉下;马殷听到消息后,立刻上表,愿归老衡山之麓,上印绶以保余年。然而,庄宗没有利用平蜀所造成的有利形势进一步统一全国,却因倒行逆施遭到杀身灭族之祸。后唐明宗时,曾出现短暂的“小康”之局,但对方镇奉行姑息政策。此后,国势日衰,更无法完成统一大业。
依靠契丹支持夺得政权的后晋、后汉王朝,外部受到北方契丹人的牵制和侵扰,无暇南顾,内部政治败坏,方镇骄横,根本无力统一全国。
南方割据政权中最有条件统一全国的只有南唐。南唐不仅地域广大,经济发达,而且封建文物制度也是十国中最完备的。南唐建立后,实行“保境息民”政策,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国势日强。当时的形势,只有南唐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南唐烈祖李?是有自己一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但过于谨慎,认为条件尚未成熟,不主张贸然出兵,对统一信心不足。中主李?改变了其父的成策,用兵闽、楚,结果陷入泥淖而难以自拔,坐失了千载难逢的统一时机。此后,南唐国势一落千丈,当后周强大起来后,南唐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只得废除帝号,改用后周正朔。
历史的发展,使统一的重任最终落到中原王朝后周柴荣和北宋赵匡胤的肩上。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时间短,只能做到政局初安,来不及进行统一活动。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以大无畏的革新精神,进行整顿与改革,革除不少五代时期的积弊陋习,初步澄清了中原地区近两百年的混乱局面,经济实力也有所恢复增强,打破了分裂割据相安的局面,为统一全国开辟了道路。于是周世宗先后进行三次统一战争,即收复西北秦、凤、成、阶四州;攻取南唐江北十四州和北伐北汉、契丹。后周统一大业虽因柴荣北伐途中报病而中止,但这三次的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全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关系之差异性以及南方割据政权“保境息民”政策,也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如上所云,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各国本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差异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五代王朝的兴替治乱而采取的相对灵活的外交策略。同时,也是中原王朝为阻止南方各政权的联合而采取的外交手段。中原王朝与吴越、楚结盟,不仅可以分化瓦解南方割据政权可能形成的联合,而且形成了对南唐这一南方最具实力对手三面包围的态势,有力地牵制了南唐,使南唐统一中原的战略构想难以实现。正是这种复杂和微妙的政治关系,使得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南方割据政权普遍采取“保境息民”政策,正是这种平衡格局在政策上的体现,而“保境息民”政策反过来更稳定了平衡格局。正因为这种相互制衡的关系,使得南方各个割据政权基本上都能与五代十国历史相终始。南唐是率先打破平衡格局的南方政权,它用兵闽和楚,但很快陷入泥淖不能自拔,同时也暴露了它拓土的野心。其时,中原王朝的后周开始强大,南唐也成了后周统一南方的第一个目标。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政治、军事力量远不及北方,但整个南方总体经济实力大大超过北方,一旦南方出现统一局面,势必形成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对峙局面,这样,统一的进程将大大的延缓。南方割据政权之间相互制衡的格局无疑避免了南方率先统一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这样对北宋王朝实行“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时,得以轻而易举各个击破南方政权,从而加速了北宋的统一进程,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
一、 终结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
对于唐代历史来说,有几个年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公元618年,这一年李渊取代旧隋并建立了唐帝国;再比如公元712年,这一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的年份。而在其统治时期内,唐帝国出现了难得的盛世局面,即开元盛世。而公元755年也同样重要,这一年节度使安禄山联合了史思明共同反叛唐帝国,史称安史之乱。
文章图片2
上图——发动叛乱的安禄山影视剧照
安史之乱不但直接导致开元盛世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而且还给帝国的各个领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好在这场变乱于公元763年就得以被终结,但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却并没有随之消失。比如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各地藩镇拥兵自重的现象依旧没有任何改善,甚至还愈发严重了起来。
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导致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分裂出多个割据政权的直接原因。同时,唐帝国的大一统局面也随着帝国的四分五裂而不复存在。但是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五代十国的分裂,就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分裂相对唐末时期的藩镇割据局面来说,反而出现了走向统一的倾向。
割据一方的军阀,都希望能够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扩大自己的领土面积。为此,这些军阀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弱小的军阀被相对强大的军阀所吞并,五代十国时期便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可以称的上是一种"进步"。
文章图片3
上图——公元925年的五代十国
二、 经济中心彻底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自汉代以来,各封建王朝的经济中心都集中在北方。但是当时间来到唐末至五代十国初期时,经济重心出现了明显的南移的趋势。至五代十国时期,经济中心已经彻底转移到南方。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的流动呈向南流入的趋势。自安史之乱爆发后,许多北方的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举家南迁到南方尚未遭遇战火的乡村或城市居住。在这一过程中,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以及生产经验都随着人口的流动而流入南方。如此,经济重心自然会南移。对此,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的许金红博士在《五代十国: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一文中曾经提到:
五代十国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南方各地,如江淮、巴蜀、闽广、两湖地区。其中既有规模较大的有组织的迁徙,也有举族举家迁徙。因此,在整体人口户数下降的大前提下,南方户数的下降幅度大大低于北方,其主要原因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外,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大量北方人口源源不断迁入。
文章图片4
上图——宋代仍保持着向南流入的趋势
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封建时代里,劳动力是十分珍贵的。人口数量的多寡,能够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力。三国时期的曹魏之所以能够保证对蜀汉及孙吴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曹魏拥有远超于其他两大割据政权的人口数量。
不过有趣的是,即便南方的生产力及生产水平随着劳动力的增多而得到了提高,但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割据政权却越来越弱小。而北方的割据政权却越来越强大,且大有吞并南方并重新完成大一统的趋势。具体原因较为复杂,在此不对其进行深度分析。
文章图片5
上图——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局面示意图
三、南方城市日益繁荣
前文已经提到,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北方人口出现了明显向南方流入的趋势。这些由北方迁徙而来的百姓,多数进入到了南方的城市当中,并从事着手工业或其他行业。如此,南方诸多大城市的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大,并且日益繁荣起来。
反观北方城市,因受安史之乱及唐末混战的影响,大多数城市已经化为一片废墟。曾经繁荣的城市,也因军队的屠城行为、以及军队对经济基础的破坏而变得破败不堪。即便有些百姓并未受到人身伤害,也并不愿在此继续居住下去了。对此,《资治通鉴·后梁纪》中曾经有过相关记载:
枣强城小而坚,赵人聚精兵数千守之。师厚急攻之,数日不下,城坏复修,死伤者以万数···帝闻之,愈怒,命师厚昼夜急攻,丙戌,拔之,无问老幼尽杀之,流血盈城。
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攻伐杀戮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屠城,也已经成为了许多统兵将领为报复坚守不降的城中军民的普遍做法。当一座城市经历了如此劫难之后,就基本上失去了短时间内重新恢复繁荣局面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破败,最终成为无人或仅有少量百姓居住的"死城"。
而南方大多城市,因并未直接受到战争的影响,因此其发展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同时,南方的诸多大城市也被北方百姓视为"避难所",这就吸引了更多的避难者来此躲避战火。而城市的扩大及繁荣,又会进一步引起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这些城市的防御工事也会得到相对应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这些大城市的安全。如此,便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标准答案: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给人名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给普罗大众带来了极其严重的人身安全隐患,造成了大量的无辜民众的死亡;2.对正统的中原文明造成极大的冲突甚至毁灭,但也加速了民族融合;3.对原有的经济基础和体制造成毁灭性打击,民众四处流亡,大量的田地无人可耕,对小农经济的冲击显而易见;4.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的优势与劣势可见一斑,后世以资其鉴,必须加强对军权甚至地方整体权力的控制。
社会的动乱,人民生活的艰辛。
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割据者的混战带来什么影响?(4分)
五代十国,在历史上属于特殊时期,不仅因为因为这个时期,它既有动乱分裂,又有南北对峙,更有民族融合。首先,五代十国时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安史之乱后,华北地区由于受到割据藩镇和五代各朝长期混战的严重破坏,人口大量外流,使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北方耕民大量南迁,使得北方农业生产无...
五代十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五代十国是一个分裂割据,充满动荡的时代。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了迁徙和战乱,常年的迁徙和战乱必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五代十国时期,各封建政权普遍对人民有严重的剥削,常用酷刑迫害人民。五代十国的时代特征 1、经济特征。唐朝后期因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黄巢...
分析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由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转向统一的过渡时期。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增长,统一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
求五代十国历史地位的评价
这一时期是唐藩镇之乱的延长,是由唐朝而宋朝的过渡时代。由于军阀割据混战,这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许多中原人士为避祸乱移徙南方,由此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南北的交流。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各方面发展起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五代十国"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虽然时间较短,但...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1.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变法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为什么后世也有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等战乱纷争的朝代
(4)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五代十国年限 此观点有争议,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十国有多乱?揭秘形成五代十国乱象的真正原因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割图 同为乱世,春秋战国的五霸七雄们虽然也是彼此攻伐,混战不休,但也能做到守土尊礼,保一方百姓安定。 而五代十国时期则是烽火连天,一派混乱无序的景象—政权更迭频繁,大国勾心斗角,小国朝不保夕。 一、藩镇割据埋祸根 五代十国如此混乱局面的形成,由很多复杂的因素导致,然而追根溯源...
五代宋辽金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王朝更迭频繁,封建割据政权并立和彼此混战,是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是唐朝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势力不断发展的结果。唐朝统治崩溃后,907年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继后梁而起,又有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先后统治北方黄河流域达50多年,史称五代。那时在南方和山西,...
同处“五代十国”这个混乱时期,为什么南北方的发展大相径庭?
9. 因此他们通过海外贸易商队的方式,将大量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等,运到日本、高丽以及波斯等海外国家,大大促进了当时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10. 由于五代十国时期南北地区再次形成了军阀割据现象,因此唐朝时期南方不断从经济上支撑北方发展的局面不复存在,而且南北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也因为动乱的局面而...
北宋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北宋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之间混战不休的分裂局面和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使得当时的封建经济能在好的环境之下得以发展。为社会安定和发展南北经济文化奠定了基础。北宋统一战争的意义北宋统一战争历时十八年,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