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讲章:当灭的物要灭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7
文学与宗教的区别

文艺复兴以来,始终存在着对宗教进行严厉批判、妄想消灭宗教的思潮和代表人物。但宗教始终没能被消灭。事实上,除了象道教这样缺乏改革冲动的宗教以外,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不但没有衰亡,反而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象基督教神学在二十世纪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的思想家。佛教和伊斯兰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曾经有人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但他们的论点不但从学理上站不住脚,而且也已为历史事实所击碎。值得注意的倒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吕澄、李淑同和刘小枫等美学家和艺术家从美育走向了宗教。这说明了宗教有其本身不可代替的价值。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摧毁宗教,其他文化形式也不可能取代宗教。
宗教是不可以被取代的。我们不能设想没有宗教的文化会是什么样子。假如阿拉伯人没有伊斯兰教,假如西方人没有基督教,假如中国人没有佛教,那么他们的文化会是什么样子?设想有一种文化会脱离了宗教而发展是愚蠢的。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蠢事,蠢事是不可能成功的。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因而与人的生存本质相关。历史上的宗教可能被意识形态的毒质所污染,但宗教的本质是不会被污染的。宗教的本质是永远是纯净的。它既在于它自身之中,又内在于一切文化形式中。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皆不能摆脱宗教。
回顾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及其研究历程,可以看到宗教与文学的关联。我们可以列举出相当一批与宗教文化关系密切或有着不同程度关联的现代中国的重要作家,诸如鲁迅、周作人、巴金、老舍、曹禺、冰心、许地山、丰子恺、郭沫若、郁达夫、茅盾、沈从文、艾青、徐志摩、戴望舒、朱自清、林语堂、废名、张爱玲、庐隐、萧乾、宗白华、夏沔尊、冯至、施蛰存、张资平、何其芳、孙犁……等等。“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各不同时期有特色有影响的作家都与宗教文化有着某种关联。”(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3页)这种关联的发生是很自然的。尽管五四时代及其以后的科学主义思潮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占有压倒优势,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宗教情结却始终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近代传入的基督教和固有的儒、佛、道传统合流,在新的历史情境下维系了中国人的终极关怀,并若隐若现地通过种种途径表现出来。在观念层次上,尽管与日本、与西方有很大的差距,也还是不乏对宗教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当属基督教和佛教。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引起了许多复杂而深刻的矛盾冲突,对它的影响要做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基督教激活了中国人已经气息奄奄的信仰精神,使中国人从委顿中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一如当初佛教初传时候一样。中国新文学的先驱们就已经注视到了基督教文化的独特作用和价值。陈独秀1920年2月1日在《新青年》第七卷第3号上发表《基督教与中国人》一文,对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牺牲奋进、至上人格、反思忏悔等精神品格表示了热烈的颂扬。在他看来,“基督教是爱的哲学”,“基督教的根本教义只是信与爱,别的都是枝叶”。他呼吁“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堕落在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如果说陈独秀还主要限于从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来鼓吹基督精神的话,那么鲁迅则直接切入了文化和文学的内核。他在著名的《摩罗诗力说》里高度评价了希伯来文学的殊胜意义:“虽多涉信仰教诫,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术,此其源泉,灌溉人心,迄今兹未艾。”他呼唤“精神界之战士”在中国的出现,这里面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深沉的基督教精神。周作人所提倡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以人道主义的“爱的哲学”通向了基督教的“博爱”主题。他说:“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差不多也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近代文艺上人道主义思想的源泉,一半便在这里。”(《圣书与中国文学》)还从艺术发展的角度肯定“文学与宗教确有关系”,“文学的发达,大部出于宗教”。“人类所有最高的感情便是宗教的感情,所以艺术必须是宗教的,才是最高尚的艺术。”
从创作实践来看,新文学中出现了一批深刻体现基督教精神的作家和作品。冰心 作品中的“爱”的主题,明显来自作者对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的深刻体认。而随着新文 学的不断深化,基督教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如有的学者所指出:“郁 达夫作品中无休止的忏悔意念,曹禺作品中摆不脱的原罪倾向,巴金作品中醇厚执着 的人道主义责任感,老舍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平民意识,以及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等等, 这些蕴涵着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艺术思考,无疑使中国现代文学在思想内涵方面具有了 某种新的文化特质。”(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

佛教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影响也许更加值得我们注意。以杨仁山先生为首的佛教居 士和僧人,使中国佛教从明末以来的极度式微的局面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了复兴之 路,给中国近代文化以深刻的影响。佛教中本来所有的自由精神、独立意志、进取精 神和牺牲精神与近代西方文化的自由精神相结合,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重 新焕发了活力。一方面是新的具有入世精神的“人间佛教”佛教的形成和发展,另方面是文学艺术活动中的佛教精神的新展现。以鲁迅为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中国作家 中对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最深刻的人物。他的作品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而他对日常生 活中的平庸和卑微的小人物的描写,常常使人喘不过气来。他关注人的苦难,关注中 国人的国民性,其实都与他对佛教的偏好有关。佛教本来就起源于解脱人生苦难的要 求,而人生最难摆脱的当然是死亡的威胁。鲁迅从自身的苦难中体会到了人的生存的 严酷,从而孳生出解脱的大愿。他探寻过多种道路,包括外在社会政治革命。但鲁迅对政治革命实际上并不报多大的希望。《阿Q正传》典型地表明了这一点。所谓的“国民的劣根性”其实植根于人性的黑暗中,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无始无明”中。所以鲁迅始终是很悲观的,这使他既摆脱了一般作家的肤浅的乐观主义,也使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看穿人生的苦难,与政治操作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其他一些人那里,佛教文化的表现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苏曼殊的作品尽管不多, 却能以惊才绝艳的文笔,写出佛法追求与爱欲之间的深刻纠缠,突显了悲剧性的意味。而周作人、废名、丰子恺等人则以从容而优雅的笔触,表现了一种禅的精神。宁静淡泊、清幽旷远的人生境地和舒缓雅洁、坦荡从容的心绪,使读者在动荡混乱中依稀看到了一片古老的精神家园。但这决不是对传统佛教和禅宗的简单回归,而是灌注了近代文化精髓、荡涤了传统文化渣滓的新的精神意向。其他的作者如许地山、沈从文等则表现了一种把多种宗教结合起来的意向。许地山的《债》里即包含着三层意蕴:第一层是还债人的佛家慈悲为怀的心肠和儒家高度自觉的忧患意识;第二层是岳母所信奉的顺着境遇做人,弃绝非分之想的道家人生哲学;第三层则是“还债人”那种深刻而莫名的基督教的忏悔意识和献身精神。这种多重宗教意蕴还可以在林语堂等人那里看到。

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不止体现在宗教情结上,还体现在叙事结构、艺术语言和艺术意境上。中国现代文学的浓烈的抒情性和深层次的隐喻性,显然来自基督教文学的刺激。佛教文化对现代白话文运动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而艺术氛围和意境的营造,则与宗教意识的流注密不可分。
文学与宗教是不可分割的,中国现代文学和宗教文化同样是不可分割的。尽管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对宗教采取了极端的态度,但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又明显地呈现出自身固有的活力。在作家的笔下,宗教精神和宗教意识也多姿多彩地表现出来。贾平凹、张承志、张炜等人的创作,显然自觉地走向了某种宗教追求。尤其是张承志的《心灵史》,极其悲壮地展示了一个民族为信仰而战的历史,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震撼性意义。这也许象征着未来中国的精神路向。

宗教对文学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宗教经典故事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来源之一,例如《圣经》对文学的影响。其次,宗教思想观念与人物形象塑造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在文学作品中鬼魂形象的塑造。此外,宗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艺术表现技巧,例如佛教文学中的想象和散韵并用的文体对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通俗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日益疏远,并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宗教倾向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恣意嘲笑讽刺宗教的伪善。

  《约书亚记》7章,记载了一件事:以色列人在攻耶利哥城——进迦南的首战大捷之后,随后攻打艾城,原以为是乘胜追击的一仗,轻而易举,结果却打败,以致以色列“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心就消化了”这个说法曾在以色列人攻耶利哥城钱,妓女喇合对两个探子也这样说过,不久前使耶利哥人心消化了的以色列人,如今陷入“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的地步。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当约书亚和长老们在耶和华约柜前,谦卑俯伏求问的时候,神回应了他,耶和华吩咐约书亚说:“起来!你为何这样俯伏在地呢?以色列人犯了罪,违背了我所吩咐他们的约,取了当灭的物;又偷窃,又行诡诈,又把那当灭的放在他们的家具里。因为,以色列人在仇敌面前站立不住。他们在仇敌面前转背逃跑,是因成了被咒诅的;你们若不把当灭的物,从你们中间除掉,我就不再与你们同在了。”(《约书亚记》7:10-13)
  这三节经文中3处提到当灭的物,这一章经文中,其他还有4处提到。
  
  当灭的物究竟是什么呢?
  在攻耶利哥城前,耶和华说:“这城和其中所有的,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毁灭;只有妓女喇合与她家中所有的,可以存活,因为她隐藏了我们所打发的使者。至于你们,务要谨慎,不可取那当灭的物,恐怕你们取了那当灭的物,就连累以色列的全营,使全营受咒诅。惟有金子、银子,和铜铁的器皿,都要归耶和华为圣,必入耶和华的库中。” (《约书亚记》6章17-19节)
  这个命令交待得非常清楚,就是说耶利哥城的一切,除了妓女喇合家的,还有归给耶和华府库的金子、银子,和铜铁的器皿,都要在耶和华的面前毁灭,都是当灭的物。而且取了当灭的物的后果也说得很明白,就连累以色列的全营,使全营受咒诅。这个命令跟伊甸园的那个命令一样,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的余地,“吃的日子必定死。”
  
  令人遗憾的是,就这样明确无误的命令,我相信约书亚也是会不打折扣地告诫了会众,而犹大支派的亚干依然违背神的命令,取了当灭的物。
  
  这导致艾城败局,以色列人的心都消化了,正如约书亚哀哉的那样:“以色列人既在仇敌面前转背逃跑,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迦南人和这地一切的居民听见了,就必围困我们,将我们的名从地上除灭。”(9节)约书亚为了说服耶和华,还加了一句:“那时你为你的大名要怎样行呢?”我觉得约书亚的祷告真的是很可爱,一边哀叹和害怕危险的局面,一边多少有点抱怨神,甚至还去说服神。
  
  耶和华回应得很清楚,艾城溃败的原因是以色列人取了当灭的物,因此在仇敌面前站立不住。神还说,若不把当灭的物,从他们中间除掉,就不再与他们同在了。事实上,攻打艾城的时候,耶和华就没有与以色列人同在,否则他们不可能吃败仗。
  
  进而,耶和华吩咐约书亚:“你起来,叫百姓自洁,对他们说:‘你们要自洁预备明天,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样说,以色列啊!你们当中有当灭的物。你们若不除掉,在仇敌面前必站立不住。’”(13节)我很喜欢“你们要自洁预备明天这句话”,真的也是觉得指着我们今天的光景说的,令人敬畏和感动。
  
  耶和华还教给约书亚具体的方法,按照支派、宗族、家室、人丁,具体怎么操作我看明白,总之约书亚按照这个方法找到了亚干,约书亚对亚干说:“我儿,我劝你将荣耀归给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面前认罪,将你所作的事告诉我,不要向我隐瞒。”(19节)这节经文看得我肝胆肺腑搅动,约书亚必定是深爱亚干这个年轻人,一句“我儿”的称呼,透露出他内心对亚干的爱怜。而我的体会这爱中包含深切的遗憾与惋惜,也有无奈、难过,约书亚说这句话的时显然已经知道亚干犯罪,亚干没有在开始查的时候自己坦诚,或许他还坏着侥幸的心理,躲在会众中,或许他已经吓破胆,都不得而知,总之,亚干错过主动承认和悔改的机会,而是被取出来了,在约书亚的要求下,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
  
  亚干取的当灭的物是什么呢?
  “我在所夺的财物中,看见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二百舍客勒的银子,一条金子,重五十舍客勒,我就贪爱这些物件,便拿去了。”亚干不仅取了当灭的物,还偷窃了应该属于耶和华府库的金子和银子。
  
  亚干犯罪的代价是大的,他取了当灭的物,又偷窃,又行诡诈,后果是,他自己成了以色列会众中的当灭的物,连累了以色列的全营受到咒诅,兵败艾城。亚干去了当灭的物,自己也成了以色列会众中的当灭的物。当灭的物其实不是这些东西,更是人向神的不顺服、不信、悖逆的心。
  
  约书亚(最后对亚干)说:“你为什么连累我们呢?今日耶和华必叫你受连累。”于是以色列众人用石头打死他,将石头扔在其上,又用火焚烧他所有的。众人在亚干的身上堆成一大堆石头,直存到今日。于是耶和华转意,不发他的烈怒。因此那地方名叫亚割谷,直到今日(“亚割”就是“连累”的意思)。(25-26节)

主日讲章:当灭的物要灭
耶和华回应得很清楚,艾城溃败的原因是以色列人取了当灭的物,因此在仇敌面前站立不住。神还说,若不把当灭的物,从他们中间除掉,就不再与他们同在了。事实上,攻打艾城的时候,耶和华就没有与以色列人同在,否则他们不可能吃败仗。进而,耶和华吩咐约书亚:“你起来,叫百姓自洁,对他们说:‘你们要...

撒上15章22-23节经文背景
撒上15:20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 撒上15:21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 撒上15:22撒母耳说,

人的首要目的就是什么主日讲章
耶和华回应得很清楚,艾城溃败的原因是以色列人取了当灭的物,因此在仇敌面前站立不住。神还说,若不把当灭的物,从他们中间除掉,就不再与他们同在了。事实上,攻打艾城的时候,耶和华就没有与以色列人同在,否则他们不可能吃败仗。进而,耶和华吩咐约书亚:“你起来,叫百姓自洁,对他们说:‘你们要...

2019-09-23不可背弃的约
所以上帝要从一切的源头切断以色民与偶像之间的关系,上帝要以色民作的就是除灭一切迦南的偶像。上帝要以色民离弃偶像,是为了使以色民分别为圣,【申7:6、因为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神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神拣选以色民不是以色民比别人有任何过人之处,而是...

为什么亚干犯罪连累全营呢
在以色列的历史上,亚干一个人犯罪连累全营是因为:1、首先在所夺的财物中,看见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二百舍客勒的银子,一条金子,重五十舍客勒,亚干就贪爱这些物件,便拿去了,亚干不仅取了当灭的物,还偷窃了应该属于耶和华府库的金子和银子。2、其次亚干犯罪的代价是大的,他取了当灭的物,又...

圣经中哪些章节是关于天堂和地狱的?
太10:28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太18:9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把它剜出来丢掉。你只有一只眼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的火里。 太23:15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

上天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圣经,是指上帝想要一个人毁灭,就会先放纵他,任其胡作非为,最后便以这个理由出面收拾他。“上帝想要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疯狂”,这句西方俗语,据说最早是希腊悲剧诗人欧列比台斯说的,在圣经故事中也有类似这样的话。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意思是说当一个人...

结出悔改的果子经文路十三章一到九节是怎么总结的
【路13:1】 当有人向耶稣报告彼拉多让加利利人的血污染了他们的祭物时,耶稣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时刻。【路13:2】 耶稣反问他们是否认为这些加利利人比其他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遭受这样的灾难。他的问题暗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道德观念。【路13:3】 耶稣接着明确指出,如果他们不悔改,那么所有人都会...

赛9章逐节解读
赛九3:「祢使这国民繁多,加增他们的喜乐;他们在祢面前欢喜,好像收割的欢喜,像人分掳物那样的快乐。」赛九4:「因为他们所负的重轭和肩头上的杖,并欺压他们人的棍,祢都已经折断,好像在米甸的日子一样。」赛九5:「战士在乱杀之间所穿戴的盔甲,并那滚在血中的衣服,都必作为可烧的,...

标杆人生之九:愿主以笑脸对我
神极其厌弃人类,甚至打算要除灭所有人。然而,唯独一人令神展露笑脸。圣经说:“挪亚能够令主开心。”神说:“这人带令我开心,他使我欢笑。好吧,我由他一家人再重新开始。”因为挪亚令神欢喜,你我今天才会在世存活。从挪亚身上,我们认识到五个讨神喜悦的敬拜行动。 当我们爱神胜于一切,祂就会喜悦挪亚爱神胜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