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原文译文赏析
月夜/夜月
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星横在天上,南斗星也已西斜。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鉴赏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作者简介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月夜原文及翻译注释
月夜原文及翻译注释: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古诗简介 月夜是杜甫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翻译\/译文 今夜的圆圆的秋月...
杜甫月夜的原文及翻译
2. 《月夜》原文翻译:今夜廊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3. 《月夜》作者杜甫介绍:杜甫(...
月夜古诗原文翻译
1、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译文: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月夜杜甫原文及翻译
4. 原文: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翻译:何时我们能够相依在窗帘之后,让月光一同照耀并干燥我们脸上的泪痕。5. 赏析: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年)。那年八月,杜甫带着家人逃难至州,自己奔波寻求灵武的肃宗,却被叛军俘虏至长安。这是他在秋天月夜时对妻子的思念之作。古人望月怀思,情感油然而生...
王阳明的月夜二首及译文
王阳明的月夜二首及译文如下:一、《月夜》二首之其一 正文: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樱!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译文:中秋佳节万里晴空,明月高挂,忽然正晴,从四周山上云雾密集但是坚信不会太长时间这些浊雾就会...
刘方平《月夜》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全唐诗》收录其作品一卷。月夜 【原文】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译文】深夜里斜月照着半边人家,天上北斗星横移南斗西斜。今夜方觉出春天气候温暖,虫声从院外初次透进窗纱。【鉴赏】刘方平是盛唐时期一位影响较小的诗人,现存诗不多。但其中有几首...
月夜 杜甫赏析
赏析:《月夜》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
《月夜》(刘方平)原文及翻译
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点评 《月夜》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 赏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
杜甫月夜的原文及翻译
今夜邮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 原文翻译:今夜廊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
古诗《月夜》的译文
月夜笼罩着鄜州的月光,妻子独自在闺中凝望。遥想幼小的女儿,尚不知思念长安的父亲。月光如同香雾,打湿了她的云鬓;清辉下,她的玉臂感到阵阵寒意。何时能与妻儿共倚薄帏,让皎洁的月光照干彼此的泪痕,重现欢颜。此诗题为《月夜》,字字从月色中透出深情。“独看”是现实,从妻子的视角写她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