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以下三种途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一、师徒结对
有群体就会有差异,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力的差异一定存在于个体之中。因材施教对于中国的整齐划一的教学节奏及每班四五十人的班容量,几乎不可能。但一些学习力较差的学生,没有动力,没有毅力,也缺少能力,如何进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是能提升学生学习力的不错的途径。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微调,选择学习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师傅,对自己的徒弟进行帮扶,每天包括抽查对知识点的记忆,内涵理解,错题订正情况,一阶段后出一份巩固练习帮助徒弟温故知新……
对徒弟而言,问题很多,但一定是主动性不够,不太愿意问老师,但问师傅,就不太会尴尬,毕竟是同龄人。有些问题,似懂非懂,老师没有时间个别抽查,但师傅可以用课间问一两个问题。对于自主拓展,对于老师强行布置的多出来的一份作业,必定心生怨念,教师吃力不讨好,但对于师傅的要求,则容易接受得多。原本的动力不够借助师傅的督促得以改善并坚持,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也不断提升,学习力的提升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师傅,在帮助徒弟的过程中,也拓展了对问题思考的深度,讲解问题的过程锻炼了语言表述能力,阶段性的出题也对知识进行了阶段性的回顾,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在督促徒弟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然后才能要求徒弟,于是学习毅力进一步强化,学好不仅为了自己,而且为了更好地辅导徒弟,实现自己的价值,学习动力也会增强,不用说,师傅的学习力也能得到提升。
二、数学俱乐部
无论是整体水平如何的班级,总有一批学生是冒尖的,这批学生学习很轻松,甚至觉得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他们的思维来说就是滞后的,经常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分层教学是个趋势,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行性不大。如何让这一批学生有提升学习力的空间?成立班级数学俱乐部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对班内数学测试曾在前15名的学生伸出橄榄枝,组建俱乐部,明确章程:学生应该履行平时每天自主拓展并定时俱乐部成员分组讨论的义务,周末完成指定练习的义务,享受教师个性化指导的全力;教师履行每天组织俱乐部活动答疑的义务,每周上传一份针对性提高的练习,并负责对完成的成员批改练习并讲解的义务。制作考核表明确各自活动的要求和每次完成情况考核记录,用以督促成员长期坚持。
这种方法在对数学学习较好的群体中开展,人以群分,他们会感受到来自同伴高手的压力,促进他们对自己要求更高的内驱力,自主拓展对问题的讨论,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考核的记录及同伴的坚持也促进他们将研究坚持下去,这种方式对于提升成员的学习力也很快速和有效。
三、学生自主出题
作业和考试,都是学生被动地面对试题来完成,导致学生对出题的意图和目的很少加以研究,缺少思考试题背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题型。在一章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本章内容出一份练习,在题号旁边注明考查的目的,对学生深入思考本章知识大有好处,通过同伴互做互批互相讲评,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角色的转换为平淡的学习生活增添一分亮色。
在知识学习相对深入,知识之间的融通相对紧密后,可以让学生挑选或是编制题目,要求能够较好地综合相关的问题,考查重点和难点,并写出出题意图,试题分析和解答。全班上交后,教师负责挑选质量把关,将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题选出,在全班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让出题的学生进行讲解,也能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内驱力增强,研究的过程、讲解的过程都能提高能力,坚持这么做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毅力,三管其下,也对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学习力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能力、毅力、转化力的综合体现,是人们获取、分享、运用、创造知识的能力。围绕发展学生学习力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有必要深刻认识数学课程对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把提升学习力作为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质量评价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
一、 研究学生实际,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要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学前教师必须首先关注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特质,调查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加强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必然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系统”视角去审视数学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阿凡提给巴依老爷放羊。一天,巴依老爷故意刁难阿凡提,在不提供任何材料的前提下,要求阿凡提扩大原来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羊圈的面积,阿凡提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你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出示问题后,教师组织如下教学活动:①忆一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面积与周长的定义,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如何推导?②想一想:影响各平面图形面积或周长大小的因素有哪些?③画一画:周长不变时,改变长和宽后,长方形形状及面积发生了哪些变化?④议一议:周长不变时,改变长和宽后,图形面积有何变化规律?⑤归纳小结,周长相同时,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这节课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从学生内在需要出发,加强数学知识的整体设计,学生不仅明晰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面积概念,而且体会到所学内容在知识结构中的作用,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整理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研究数学方法的机会,培养探究能力
“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一定要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方法上,通过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解释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取知识,领悟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提升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并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一一列举”时,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师“方法暗示”下,学生合作完成一个操作性的问题,并对得出的数学事实和结论进行按部就班的验证。这实质上只是简单重复了知识发现的过程,没有提供给学生质疑和探究的机会。教学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采用喜欢的方式尝试列举,暴露问题,然后设置多个对比环节:列举“遗漏→不遗漏”、思维“无序→有序”、形式“画图→列表”,引导学生质疑并思考探究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列举?怎样做到有序列举?如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何种方法更优化?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获得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深化了对列举策略的认识,实现了对列举策略的意义建构。
课堂应该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质疑,探寻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反思,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数学地思考,从而提升数学探究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渗透数学史实,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毅力
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数学教学能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审视数学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适时提供丰富的数学史实,呈现数学知识孕育、发展、演变和由隐到显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曲折的数学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伟大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才更富启迪性,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教学“圆周率”时,教师可以演绎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古希伯来人认为π=3→阿基米德采用穷竭法得到3.1409<π<3.1429,取其平均值π=3.1419→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算得π=3.14→祖冲之把π值算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3.1415926→数学家卢道尔夫、韦达、弗格森等革新算法进一步提高了π的精确性→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算法的革命性变革。借助“探寻π值”这个数学史实,让学生沿着数学发展的足迹,领略数学家的伟大贡献,体验前人不断继承、研究和发展数学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时,教师为学生适时提供充满人情味的数学家、数学故事等数学史实,让学生体验数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领略数学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把数学作为一种改变思维、改变生活、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来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四、借助原始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转化能力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思维发展,只是实现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这不是最终目标,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原始的、未知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地把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应用,从而拓宽视野,体验探究乐趣和发展探究能力。
例如,教学“认识圆”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又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教师可让学生给家中的空调和电视机做一个防尘罩:你会怎么做?需要多少材料?学生就会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合作探讨、举例验证等,了解车轮的构造及空调、电视机实际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这不仅巩固了对“圆、圆心、半径”及“长方体、圆柱表面积”等相关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显然,教学只有把学生置于原始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才能让学生走出机械记忆和碎片化学习的局限,学生才会认识到知识和生活现象之间具有的关系,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意识。
学习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实践和积累。教师不能只盯住知识结果和一招一式的教法,而要转变教学理念和目标,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应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并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从激发学习动力、培养探究能力、增强学习毅力、提升转化能力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学习力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能力、毅力、转化力的综合体现...
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1.对优等生进行挫折激发.由于他们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对于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接受,教科书上的作业题一般难不住他们,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要想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就必须给他们留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们的,不要让他们处在胜利之中.聪明的人很多但...
小学数学复习课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是能提升学生学习力的不错的途径。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微调,选择学习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师傅,对自己的徒弟进行帮扶,每天包括抽查对知识点的记忆,内涵理解,错题订正情况,一阶段后出一份巩固练习帮助徒弟温故知新……对徒弟而言,问题很多,...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师在强调教学任务的同时,往往会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然后根据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于不顾。“一刀切”式教学,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损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学生由于爱好、性格、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二、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这样设计了问题情境:现有一颗不可攀登的旗杆,怎样才能测出...
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作业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力及学业水平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中,教室应该以数学的眼光组织学习材料,从生活背景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例如:学习代数中的“浓度问题”时,课前布置每个学生拿水杯和50克白糖,我用量杯给每个学生到100克水,然后让学生把自带...
如何培养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这一课我感觉很成功,因为在学生的兴趣中教学会让教师身心愉悦。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还得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外在的知识,要转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那就得让知识参与我们的生活,并共同构建我们的生活世界。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就生活在数学...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力
1、制定好的学习计划,记住要坚持。2、其实上课认真听讲是一个挺好的方法,还有做好课堂笔记,可以时不时地翻看一下 3、写好作业,睡觉前看几分钟的书本,预习一下明天要上课的内容,也可以回想下今天学的内容。4、在校时多做点作业,那样回到家就可以多看下书本了。5、有时候学习的道理真的很简单,...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一、兴趣的强弱影响学生学习力的高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要对所做、所学的事情有兴趣,他才会有毅力、有动力克服有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会想方设法去思考,并千方百计寻求解决的方法。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积极主地探索,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说说英语吧,如果他...
如何提升学生成绩
让学生成绩提高的方法如下:1、上课认真听课。最重要的一点是上课一注意力集中,要认真听老师的解释,不懂要及时提出。2、课后复习练习。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上课听懂就可以的状态,课后要抽出时间复习。3、错题本。本子上主要记录自己写错的题目以及你认为比较好的题型。4、分块练习。一般的学生数学成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