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军舰和日本的军舰对比实力如何?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9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海军力量对比与国力对比等

一、日军实力明显强于清军北洋水师成军的1888年,日本还没有像样的现代化海军。甲午战争前4年,清朝依然占有27000吨比17000吨的海军总吨位优势。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总吨位暴涨至72000吨,全面压倒清军。而实际参战的两国主力舰队中,也是日本联合舰队以4.1万吨反超北洋水师的3.5万吨。而且日军是新舰,北洋水师是老舰,日方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占优势。人员就不比了,这对海军没多大意义,而且基本上是与总吨位成正比的。所以,北洋海军远东第一只是曾经的传说,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已被日军以惊人的速度反超了。二、无论战略战术上都是日本强战略上,日本的厚积薄发,精心策划多年,有备而来,处积极进攻态势,全国军民士气高昂,君臣同心协力。清朝认为日本是“蕞尔小国”,麻痹轻敌,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仓促应战,处被动防御地位,士气低弥,君臣将领们各有小算盘,未形成合力。战术上,日军作战设计明确,海陆军配合默契,作战指挥果断,士兵战技术熟练。清军没有像样作战计划,海陆军间甚至陆军内部各部队处各自为战、消极抵抗状态,指挥混乱,除北洋水师外,士兵士气和技战术素质差劲。三、清国理论上国力占优,但实际可动员经济实力两国旗旗鼓相当,但日本实际动员经济力量占优。当时两国都还没有科学全面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后世有些的经济史学家根据两国人口总数和经济发展水平推测,认为清朝GDP不仅远超日本数倍,甚至还可能高于欧洲强国。但我认为,这种推测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清朝几乎是纯农业国,那些推测的GDP绝大多数是用来吃饭的,转化不成国家办大事的经济实力。实际上,当时清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七八千万两白银的样子。而日本自明治维新,工商业迅速发展,甲午战争前其财政收入已达七八千万两日圆,大约折合五千多万两白银的样子,已经相当接近清朝了。何况,清朝财政支出中庞大官僚体系、治河救灾及平叛等开支巨大且无法节省,更不能忘记太后办寿、修颐和园、修陵、皇上大婚等等甲午战争前惊人的开支。所以,实际上日本可动员的经济实力并不亚于清朝,清朝对日本并不具备某些历史学者所称的绝对经济优势,“蕞尔小国”的称号是清廷过于狂妄自大的表现。再看实际的经济动员结果。当时日本将财政收入的60%用于军费,也即相当于每年3000万两白银的军费用于购舰备战。而清朝财政收入极少用于改善军备,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后就再未购一船,北洋水师的日常维持费应为每年两百万两白银,实际仅五六十万两。科技方面,经历明治维新的日本明显占优,但这一优势在战争中并无太明显表现,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科技实力仍与西方有明显差距,日本和清朝都是靠购买西方先进军舰和武器弹药。甲午战争主要是拼经济而非科技。由于日本投入高且较晚,因此甲午战争中双方进口的武装装备中,日本占明显优势,比如军舰航速更高(采用更先进锅炉),火力更强(最先进的速射炮日对清占95比0的绝对优势)。近年来,有些人借甲午战争鼓吹经济无用论,这纯属扯蛋!这场战争恰恰证明经济才是军事的坚实基础,你看看日本在战前远超清朝N倍的军费投入,就会明白日本的胜利就是拿钱堆出来的,实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四、西方列强基本上对甲午战争持坐山观虎斗的中立态度。东亚两强相攻,肯定是西方列强的机会,他们乐见中国因此被进一步消弱,从而带给他们机会,但并不愿意看到日本因此强大而与其在华形成竞争关系。日本在战前舆论公关做得比中国好,在国际上极力宣传中国在朝鲜的“残暴统治”,把自己打扮成解放者的样子,因此国际舆论上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稍同情些。但是,从国家政策角度,则西方几乎清一色地保持中立,未对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援助,也未对任何一方采取武器禁运等。但当甲午战争以日本一边倒的胜利结束时,西方列强逐渐转向“同情中国”甚至出面干涉和阻止日本瓜分中国,这当然是为了防止日本成为他们自己瓜分中国的竞争对手。其中,最有名是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强迫日本吐出已吃到嘴里的辽东半岛,俄国为此甚至向日本提出武力威胁。英、美觉得马关条约的开放条款对此不无坏处,因此既未参与干涉还辽,也未阻止,算是中立到底。

  其实当时中日实力差不多的,在国力上甚至中国更强。但是由于中国当局的腐败无能、怯敌自败,而日本有蓄谋已久,最终导致了中日战争的失败,恨矣!!!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共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与之相反,慈禧太后一再消减海军军费,为了自己的生日甚至挪用海军买舰船的军费!而官员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甚至为海军造的炮弹中填充沙子!
  所以说,中日甲午战争之败,中国不是败在实力上而是败在腐败的清政府手里。当时日本已经倾全国之力来进行这场战争,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而且中日实力相差并不远,但是由于政府腐败,某些军官畏敌如虎,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实力,种种因素结合致使中国最终被吓倒!!可悲啊。

  既然你问了,那么就记住这些人吧。他们有的是应该名垂青史的,有的是应该遗臭万年的!!!

  英雄: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陈策、马金叙、聂士成、徐邦道、
  败类:慈禧、叶志超、吴敬荣、赵怀业、黄仕林、卫汝成、龚照玙、牛昶昞

  上面那些英雄或者顽强抵抗或者壮烈殉国,而那些败类或者为一己之力玩弄国柄,或者临阵怯敌,望风而逃,或者投降苟活。可能所述不全,但请牢牢记住,记住英雄的名字和败类的嘴脸。

参加黄海海战的北洋水师有12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是11艘战舰。数量基本相当
北洋水师中有8艘是较强的铁甲巡洋舰,其中定远镇远2艘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战舰。
而日本联合舰队,也有8艘是新式的巡洋舰。其中吉野号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高速巡洋舰。
从表面上的实力来看,2军旗鼓相当,北洋水师甚至略强。
但是从软实力来看,联合舰队要更强。因为清朝工业较差,北洋水师虽然大都是从欧洲订购的先进军舰,但是自己缺少保养替换零件,年久失修,很多军舰都无法满速航行。而日本的军舰虽然吨位不比北洋水师,但是速度快,而且不少装备了当时最好的速射炮。另外,日本当时使用了先进的下濑火药,而北洋水师仍然用的黑色火药,并且北洋水师使用的炮弹质量也有问题。导致日舰中弹很多,也被造成不少杀伤,但却难以被击沉。
所以综合考虑,当时的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已经赶超了北洋水师。不过从黄海海战来看,至少北洋水师仍然证明了定远号和镇远号在当时,仍然是亚洲无敌。2艘巨舰中弹无数,但无一穿透装甲。战役后期,定远和镇远也有机会反败为胜,只可惜天近傍晚,无法夜战才只好停火。

一、从军舰型号看:当时中国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海军,拥有 镇远、威远等实力强悍的战舰。日本联合舰队以进口军舰为主,舰型较小。军舰装备上比,中国胜。
二、至于二者实力对比,举个例子:
当时中日双方都欲购英国战舰(吉野号),中国经济允许,但翁同龢由于与李鸿章有私仇,不批李鸿章的经费申请,上报说军备充足,故此耽误购舰良机。而在日本,国库资金不足,从天皇贡献私房钱宣布每日只食一餐,到高官自愿从每月工资中取十分之一交于国家用于购舰,举国上下之力凑钱备军。
所以此时,单看双方的战舰装备对比已无意义,决定甲午之战结局的是两个国家的制度之差。是一个为了一己私仇而不顾国家命运,沉溺于官场斗争的腐朽体制与一个举国之力甚至不惜代价变法图强的新生体制的对抗。孰胜孰败?即使不是甲午,也有下一个乙末、丙申。

参加黄海海战的北洋水师有12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是11艘战舰。数量基本相当
北洋水师中有8艘是较强的铁甲巡洋舰,其中定远镇远2艘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战舰。
而日本联合舰队,也有8艘是新式的巡洋舰。其中吉野号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高速巡洋舰。
从表面上的实力来看,2军旗鼓相当,北洋水师甚至略强。
但是从软实力来看,联合舰队要更强。因为清朝工业较差,北洋水师虽然大都是从欧洲订购的先进军舰,但是自己缺少保养替换零件,年久失修,很多军舰都无法满速航行。而日本的军舰虽然吨位不比北洋水师,但是速度快,而且不少装备了当时最好的速射炮。另外,日本当时使用了先进的下濑火药,而北洋水师仍然用的黑色火药,并且北洋水师使用的炮弹质量也有问题。导致日舰中弹很多,也被造成不少杀伤,但却难以被击沉。
所以综合考虑,当时的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已经赶超了北洋水师。不过从黄海海战来看,至少北洋水师仍然证明了定远号和镇远号在当时,仍然是亚洲无敌。2艘巨舰中弹无数,但无一穿透装甲。战役后期,定远和镇远也有机会反败为胜,只可惜天近傍晚,无法夜战才只好停火。

中国的军舰战斗力绝对超过日本,中国舰队旗舰定远号的装甲厚1米的,被日本命中了2000发炮弹,却没有一发日本炮弹将它打穿,可想而知清朝军舰有多厉害,而且定远号的最大主炮口径300mm,是世界上最大的炮,连美国都比不上,只是因为清朝腐败,贪官贪了买炮弹的钱,军舰里的炮弹里装的都是沙子,所以没打赢。

中国号称亚洲第一海军,拥有 镇远、威远等实力强悍的战舰,就是炮弹卡堂等现象多一点。小日本以吉野(其实这个当年李鸿章看上了,准备装备北洋舰队,结果慈禧挪用海军经费,而小日本妇女卖首饰的凑钱买下了,就叫吉野号)等军舰为主,实力要差一点,但训练较多。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军舰和日本的军舰对比实力如何?
1.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中国北洋水师拥有12艘战舰,而日本联合舰队则有11艘。两军的战舰数量大致相当。2. 北洋水师中有8艘是较为强大的铁甲巡洋舰,其中包括定远和镇远两艘,在当时被认为是亚洲最强的战舰。3. 日本联合舰队同样有8艘新式的巡洋舰,其中吉野号是当时先进的高速巡洋舰。4. 虽然...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军舰和日本的军舰对比实力如何?
北洋水师中有8艘是较强的铁甲巡洋舰,其中定远镇远2艘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战舰。而日本联合舰队,也有8艘是新式的巡洋舰。其中吉野号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高速巡洋舰。从表面上的实力来看,2军旗鼓相当,北洋水师甚至略强。但是从软实力来看,联合舰队要更强。因为清朝工业较差,北洋水师虽然大都是从欧洲订购的...

甲午海战时中日两国海军差距有多大
那么甲午海战时中日两国海军差距有多大?从海军规模上看,日本联合舰队总吨位4万吨,而北洋水师仅仅3.4万吨,日本海军占有明显的优势。日本海军不仅吨位大,而且船体新,多是刚从国外购买的新式军舰,而中国的军舰多是80年代购买的,不仅性能跟不上时代,而且舰艇老化严重,仅靠三艘铁甲舰撑场面,根本不...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海军尤其是北洋海军实力与日本相当,为什么中国还是...
1、慈禧为自己享乐,多年挪用海军军费。导致北洋水师多年未添置一艘新式军舰。2、中国水兵兵员素质低下,没有良好的文化功底,军务废弛、操作新式武器能力低劣。军纪涣散、严重缺乏训练。3、缺乏军费,军舰年久失修。航速、火力都已经不能和日本联合舰队相比。4、北洋水师内部派系林里,升官不靠本事靠关心。

甲午战争爆发时的中日海军,究竟谁强谁弱呢?
但北洋舰队当时总体只适应远战。北洋舰队多数战舰都是木制外包铁的轻型舰,只能近战对主力战舰形成护卫火力。而少数主力舰都是大吨位的,只能远战。缺乏中型军舰形成系统火力的缺陷被日军钻了空子。黄海海战中日军先伪装非日舰接近北洋舰队,随后又借助自身船速快的特点迅速穿入北洋舰队阵列,装备的又是快炮。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海军力量对比与国力对比等
甲午战争主要是拼经济而非科技。由于日本投入高且较晚,因此甲午战争中双方进口的武装装备中,日本占明显优势,比如军舰航速更高(采用更先进锅炉),火力更强(最先进的速射炮日对清占95比0的绝对优势)。近年来,有些人借甲午战争鼓吹经济无用论,这纯属扯淡!这场战争恰恰证明经济才是军事的坚实基础...

甲午战争中日参战战舰名称
甲午海战中日方集结了12艘战舰,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8艘主力舰、巡洋舰全部参战。但中方的实力同样不弱,参战主力是北洋舰队,为晚清重臣李鸿章一手创办,动用巨额军费打造的,战舰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购自工业化最早最发达的欧洲,分别由英国、德国生产。如定远号...

甲午战争开始时中日海军有什么差异?
到甲午战争开始时,日本海军已有新式海防舰3艘、巡洋舰8艘、炮舰7艘,加上其他舰只计31艘,另有鱼雷艇24艘,共近6万吨。日本的舰艇大部是新建的,其航速快,火力强,而且装有较多的速射炮;日海军官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那时的中国海军编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舰队,共有78艘军舰、24艘...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北洋舰队被击沉了几艘军舰?日本舰队损失大吗...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是其中一场关键的海战。北洋舰队在这场海战中遭受了重大损失。具体来说,北洋舰队被击沉了四艘军舰,分别是“定远”号、“镇远”号、“经远”号和“致远”号。这些舰艇的沉没对北洋舰队的战斗力造成了巨大打击。至于日本舰队,尽管在黄海海战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其损失并不...

甲午中日战争双方战舰名称
旧式铁甲舰:扶桑(舰长大佐新井有贯)炮舰:赤城 武装商船(代用巡洋舰):西京丸(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舰)中国北洋水师舰艇 铁甲舰: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旗舰,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左翼总兵林泰曾)巡洋舰: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经远(管带副将林永升)、致远(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