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3
中文中的日语外来语

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这个问题近几年也不时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便写道:

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 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你想问的是现在汉语中有哪些词语是从日本中搬过来的是吧。比如说,“新闻”这个单词就是从日语中搬过来用的。但是,这样的词汇很多,也不能一一给列出来。

至于为什么汉语中会有日本词汇,是从鲁迅那个时代开始的。当时鲁迅努力推崇白话文,弃文言文。而鲁迅是从日本学医归来的。所以,在当时使用白话文的时候引用了日语中的一些词汇词组。
总之语言都是相互借鉴的,汉字是中国发明的,但词汇很多事日本人发明的

下面给你列举一些:(实际上还有很多)
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 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

有个网址:你可以去看看
http://wenku.baidu.com/view/ce8df3eb19e8b8f67c1cb909.html

先是汉字和汉语词汇进入日本,并造就了日本的书面语;当日本在近代与西方相遇后,便大量使用汉字和汉语词去译相应的西方名词、术语;出自日本学人之手的这些译语,在清末又潮水般涌入中国。——这个过程很复杂,也很有趣。我所能接触的资料十分有限,只能勉强说出一个大概。

二、语言中的词汇,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数种区分。现代汉语中的所谓日语“外来语”,基本属名词类。但名词本身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可见可感可触的很具体的事物、场景的命名,如桌、椅、草、木、山、川、日、月等等;一类则表示一种抽象的意义,也就是所谓术语、概念,如政治、经济、民主、自由、科学、文化等等。前者可称之为具象名词,后者可称之为抽象名词。

在日语“外来语”中,具象和抽象两类名词都有。具象名词今天仍在使用的,可举“电话”和“俱乐部”两词为例。“电话”是日本人生造的汉语词,用来意译英文的telephone。当初中国人对这个英文词采取了音译,译作“德律风”。在一段时期内,“电话”和“德律风”两种叫法通用。但后来,“德律风”这种叫法终于湮灭。关于这个译名,我发现过一点有趣的资料。本世纪初年,一群在日本的绍兴籍留学生曾联名给家乡写回一封长信,其中详细介绍了日本的近代化情形,鲁迅也列名其中。信中说到“电话”时,特意注释道:“以电气传达言语,中国人译为‘德律风’,不如电话之切。”于此亦可见日语输入中国的途径之一种。而“俱乐部”则是日本人对英文Club的音译。这几个汉字,音、形、意三方面都是绝佳的选择,所以在中国沿用至今。但也有些日译具象名词进入中国后,又被淘汰例如“虎列拉”,在中国曾被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如今却被“霍乱”取代。

具象名词本身也许并不值得多谈,我感兴趣的是抽象名词。但具象名词与抽象名词之间,有时并无明确的界限。有些名词,在古汉语中本不具有抽象的意义,传入日本后,则被抽象化。

在与汉字遭遇之前,大和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有自己的语言系统。在原有的日语中,具象名词很丰富,对种种具体事物都有很精确的命名,但抽象名词却极不发达。这也并不奇怪。当一个民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时,是不可能有发达的抽象思维的,因而也就不会有大量的概念产生。只是在与汉语接触后,汉语中众多的抽象名词才进入日本原有的语言中。汉语中的种种具象名词,例如山、川、草、木、日、月、云、雾,等等,虽也传入日本,但日本人可按照自己原有的发音来读这些汉字,但像汉语中的自然、道德、政治、经济、风流、文学这类抽象名词,因日语中原本就没有相应的词与之匹配,便只能模仿汉语的发音来读这些词。在大和民族与汉语相遇时,汉语中的抽象名词,在音、形、意三方面对他们都是陌生的。

而在近代,当日本与西方语言遭遇后,大量采用汉语抽象名词去译西方概念,例如,用“经济”译“economy”,用“自然”译“nature”,用“文学”释“literaure”。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这些被日本人用来译西方的词汇,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但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些汉语词在传入日本后,其中不少意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抽象名词从一个民族传入另一个民族,不可能始终保持原汁原味,即便在文化发展阶段相等的两个民族间,也可能发生误读和误解,何况当时的日本在文化发展阶段上与中国如此悬殊。那一大批植根于中国文化中的抽象名词被日本移植过去后,要真正在日本文化中扎根生长,就必然要与汉语原意发生某种程序的分离。日本现代学术界对这些汉语词在古汉语中的原意以及传入日本后的意义变化,也多有考索。例如“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指“经世济俗”、“治国平天下”,但传入日本后,则意义变得狭窄起来,被专用来指财务经营、财政措施。再如“自然”这个词,在古汉语中指不依赖人力,或人对之无能为力的现象,但在传入日本后,却具有了“偶然”、“万一”、“意外”这几种意思。

现代汉语中有多少词汇来源于日本
答:实际的情况是,日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从日本的奈良时代(AD710-784)起,汉语词就已经大量使用了。目前来看,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总词汇的50%左右,类似的情况是朝鲜语,在朝鲜语中的汉语借词更高达70%。唐代时日本人发明...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有哪些
答:下面给你列举一些:(实际上还有很多)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 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昨天听别人说,现代汉语百分之七十的词汇源于明治维新后的近代日本,而且...
答:而日本实藤惠秀先生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称,共收集到844条日语借词词汇[9],并非像网络上所说的“来自日语的中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而且不少词源自中国古汉语,《汉语外来语词典》中有194条日语外来词源自于中国古汉语[...

现代汉语里有哪些日语借词?
答:‘’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兴起,日语借词再次出现井喷。‘’现代汉语里有哪些日语借词,其实现在中文ACG术语中,绝大部分来自日文,都属于日语借词的范围。首次的日语借词数量极多,那个时候...

汉语里面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外来语?
答:让我们来数数汉语的外来语。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

汉语中的外来语是否被忽略不计?
答:梁先生针对我写的《汉语中有70%的外来语吗?——与“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的作者王彬彬教授商榷》一文,写了《现代汉语中众多的日语借词的事实不必回避》一文进行了反驳,梁先生在文章中提出了三条主要观点:一,我...

现代汉语中是不是有不少词汇是日本人造的?
答:是,现代汉语中的绝大多数科技名词都是日本人造的,像这样的名词太多了,大致给你列一下 B:、白夜、百日咳 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 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英语外来词的文化分析及翻译】
答: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文章通过对中文中英语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借用方式的详细归纳,探讨了这些外来...

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大全
答:从这方面说,日语来源的汉语中的外来语对现代汉语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在日语中来自古代汉语的词汇非常多(近60%)。而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词汇中来也引入了大量日语词汇并几乎与汉语融为一体。这些日语词汇大多在19世纪被引进。

现代汉语真的借了日语那么多词吗?像电视,电脑,空调,物理,化学,科学...
答:“化学”一词的由来 拉丁文chemia是从阿拉伯文的“炼金术”一词演变而来的,后者则可能来源于希腊语“浇铸”(或“浸液”)、埃及语“黑色”或汉语“金液”。汉译名“化学”一词首见于伟烈亚力主编的《六合丛谈》(18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