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温秋红
初唐的春天,夜晚的江边,一轮明月淡淡升起,不知名的野花在江畔、石隙中点缀吐芳,真美呀,连日应酬在俗务中的张若虚面对此等美景,脱口而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沉浸在诗意中的诗人没有想到,这一美篇横扫盛唐,开启了大唐诗歌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诗风。一曲《春江花月夜》仿佛聆听到大唐滚滚而来的新气象。其大开大合的造境手法宛如一股清流,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把大唐诗风引入到一个昂扬开放,清新自然的新高度。
唐朝前期的文风继承了六朝浮夸之风,宫体诗大行其道,诗歌成了腐朽荒淫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荡然无存。这个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向市井,从台阁移向江山和旷漠,明确了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其诗风的转变和题材的扩大,预示了唐诗未来的发展方向。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六朝浮夸之风,争奇取巧也同时促进了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深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方面承继初唐四杰文风理念,推陈出新,去伪存真,使这一旧题焕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据传《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隋炀帝、诸葛颖、张子容、温庭筠均有涉猎,但它们远不及张若虚此篇恢弘大气,脍炙人口。他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将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没有多余铺垫,一开始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一个“连”字,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动态地展现出江潮浩瀚无垠,明月随潮涌生,气势宏伟,磅礴大气,诗情画意信手拈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置身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人总是孤独的,就像那轮孤独的明月,它在宇宙中何时而来又何时而去人生有限,宇宙无穷,对月问天,一丝人生短暂的伤感油然而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此处别开一笔,这是诗人高明的一个地方,也是本诗出彩的一个环节。诗人没有沉浸在孤寂辽远的个人情感中不能自拔,而是上升到对宇宙、生命探索的层面,这种哀而不伤的基调源于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也是面对美景的一种良性宣泄,字里行间回响着大唐积极乐观的时代之音。
上半篇通过江畔、明月、江流、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勾勒起一幅幽美恬静的春江月夜图,面对如画美景,诗人的思绪转向更深更远。在有限的生命中,人世间有多少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此句为过渡,用“愁”字引出下句。“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谁家”“何处”两句设问层层递进,一种相思,两地闲愁的思绪不可遏制地荡漾开来。“可怜”紧承“何处”句,表达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欲说思妇却说月,悲泪自出。其中“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以月喻人,将思妇惆怅和迷惘的内心活动生动地表现出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卷不去”“拂还来”思妇的困扰、忧烦、细腻的情感波动跃然纸上,画面感极强。“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由景及人,以己度人,寥寥数语,怨妇的离愁别恨写到极致。接着笔锋一转,空间转向远方的游子,引出八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寄身异地他乡的游子春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自己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看那一江春水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春天随流水而去。明月几度西斜,辉映江潭,渐渐地斜月隐入海雾,一天又将过去,回家的路还是那么遥远。此时有多少游子、离人、怨妇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也许有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思念的人儿还在守着这野浦孤舟,想着远方的亲人。江水东流去,明月永不息,惯看离情别绪的明月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万千思绪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
春、江、花、月、夜、楼头、思妇、扁舟、游子这些文学永恒的主题,在张若虚的作品中大放异彩,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诗人将月赋入了复杂的人类情感,初月的朦胧、高月的明媚,斜月的迷离,落月的缠绵,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痴情、砧上月的执着,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在月的朗照下江流、江畔、江潭、江树、江花这些空间的纷繁景物,与春、夜、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清雅且夺人心魄的春江夜月图。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全诗四句一韵,平仄交替,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江与月这两个主题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通篇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在诗歌发展方向不明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继初唐四杰之后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轮明月耀千古。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廊中回望,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依然不朽,被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赏析
本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将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没有多余铺垫,一开始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一个“连”字,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动态地展现出江潮浩瀚无垠,明月随潮涌生,气势宏伟,磅礴大气,诗情画意信手拈来。“...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jiāng江tiān天yī一sè色wú无xiān纤chén尘,jiǎo皎jiǎo皎kōng空zhōng中gū孤yuè月lún轮。jiāng江pàn畔hé何rén人chū初jiàn见yuè月?jiāng江yuè月hé何nián年chū初zhào照rén人?rén人shēng生dài代dài代wú无qióng穷yǐ已,jiāng江yuè月nián年nián年wàng望xiāng相sì似。bù...

春江花月夜的赏析。
第三层次:余下二十句为第三层次,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离愁别绪,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春江花月夜》唐代 张若虚 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

春江花月夜(全诗及译文)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江景的画卷,其诗意深远,情感深沉。诗的开头,他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季的江水与海潮同步,与海上的明月相映成趣,波光粼粼,万里无垠。"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感叹,无论何处江面,月光皆如诗如画。江流婉转,月照花林,"...

春江花月夜的原文和翻译?
1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原文翻译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花月夜》全诗解析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如梦何足道?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篇山水诗,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诗写满了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描绘,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

春江花月夜的原文和翻译?
1.《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萧鼓》,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乐府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夜江边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永恒自然的赞美。2.诗中开篇即景,描述了春江潮水与海相接,明月与潮水共生的壮阔景象。"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展现了月光照耀下的江水,无论何地都明亮如昼。...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 春(chūn)江(jiāng)潮(cháo)水(shuǐ)连(lián)海(hǎi)平(píng),海(hǎi)上(shàng)明(míng)月(yuè)共(gòng)潮(cháo)生(shēng)。滟(yàn)滟(yàn)随(suí)波(bō)千(qiān)万(wàn)里(lǐ),何(hé)处(chù)春(chūn)江(jiāng)无(wú)月(yuè...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春江花月夜赏析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