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一代大儒朱熹?
我国历史上,名人特别是“圣人”倍受人们尊重,其实也有虚假,甚至有你所不知道他们讨厌的另一面,比如:被元明清三朝册封为“圣人”南宋大儒朱熹,八百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标杆,然而我们翻开历史的背面一看,就会发现朱夫子的另一面很不道德,甚至说他是伪君子、假道学,口是心非、阴损毒辣也不为过。
口是心非的朱熹朱熹(1130年—1200年)
,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江西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被辛弃疾赞曰: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西方研究者则誉之为可与亚里士多德比肩而立的伟大哲学家。其理家思想不仅被元明清三代视为儒学正宗,影响至今,而且远播海外……
朱熹的美名被历代封建统治者神化和文化们的吹捧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记载:朱熹带着两个漂亮的尼姑外出旅游渡假,并用甜言蜜语诱骗她俩“三陪”,最终成了自己的小老婆;虐待自己的老母亲,属于不孝之子系列;利用儿女的婚嫁喜庆的机会,大肆收受红包礼金;以知名教授的招牌,开门办学,擅自提价,收取高额学杂费;与媳妇通奸,还使得她怀孕;指使家属子弟偷盗别人家的耕牛,宰杀后胡吃海喝;强行占据范染祖辈留下来的山林,建自己的高楼大下厦,并诬告他,治他的罪;挖崇安弓手父母的坟墓,安葬自己的母亲,又不顾别人的祖先曝尸荒野;利用自己身居要职,大肆受贿,“一岁之间,动以万计”。
再看看朱夫子无端收拾台州营妓严蕊时的手段。
严蕊是台州的一名营妓(座台小姐),“色艺冠一时”,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美名远播。台州知府唐仲友与严蕊相熟,常酒宴中找严蕊作陪,一次酒宴中她写下了那首成名作《如梦令》。唐仲友与朱熹不合,二人存学术分歧,并由而升级为官场上的派系之争。所以当朱熹任浙东常平使,巡行台州时,就着手搜罗唐仲友的罪证,上书弹劾,而其中一条就是千百年来屡试不爽的“个人作风问题”。朱熹听闻唐仲友与严蕊关系暧昧,于是把严蕊抓进大牢,关了两个月,每天严刑拷打,甚至有几次差点打死了。可严蕊虽然是个风尘女子,却很有职业道德,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自始自终只承认陪酒的事,不承认上床的事。事情很快超出了朱熹能控制的范围,因为皇上知道了。皇上派了钦差大臣来调查这个事情,那个钦差大臣非常佩服严蕊的气节,不但判了严蕊从良,而且还让她作诗言志,严蕊就当堂填了一首词:“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这场力量并不均衡的博弈中,朱夫子弄了个灰头土脸,不仅政治上没有打倒唐仲友,而且严小姐反倒成了高风亮节的圣女。
有人认为,向朱熹脏水的是他的政敌所致。
《四朝闻见录》的作者叶绍翁
,还是朱熹的福建同乡,而且只当了短暂的小官,长期隐居钱塘西湖,跟当时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朱圣人”沾不上边,何来政敌攻击一说?《四朝闻见录》暴光后朝野轰动,纷纷弹劾这位老夫子。朱熹无法抵赖,只得向皇帝谢罪。如果叶绍翁揭发的水分太大,对于面子比生命还看得重的朱夫子能够认输吗?再说,北宋宰相王安石
,清廉高洁的品行,让政敌都不得不佩服;如果朱夫子像王安石一样,个人操守无懈可击,就算政敌想攻击也无从下手。还有清朝才子纪晓岚对《四朝闻见录》的评价也认为,该书记载的基本上是事实。
朱夫子的两面人生。
他当官有仁政,也有酷刑;他办教育层次比孔子高,把中国的书院文化推向了顶峰,而他后继无贤人,临终时门人散尽;他对抗金的态度也摇摆不定,先主战,后来又主和;他砸过秦桧祠,后又吹捧秦桧;他鼓吹“克人欲,存天理”,而自己乱伦……
可见,我国历史名人中,两面人生在朱夫子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评论指出:“朱熹的命运,说白了是一名顶有才华、独树一帜、执著到死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又是鲁迅所怜惜所痛恨的那一类想做奴才又当不上奴才的中国人的命运;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思衣食饱暖的普通人的命运。”笔者以为,
对朱熹如何评价是一个十分纠结和无奈的的事情。你可以鄙视他,也可以对他顶礼膜拜;可以数落朱熹无数的错,又不能不追思他的贡献。我们看圣人,总是只看见他们“圣”的一面,却忘了他们“人”的一面。朱熹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因此,他背后见不得人的勾当可信度很大。古往今来,像朱熹之类的名流,在他们光鲜的外壳之下,不知藏着多少见不得人阴暗面,只是草根百姓不知道罢了。作者:闹市一博
“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话用在南宋理学家朱熹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朱熹的“名片”相当光彩耀目: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派学说代表人物、儒家集大成者。
讲真上面的称号当之无愧,比如称之为理学家是因为他把孔子和先师二程(程颢、程颐)的理论融汇贯通加以吸收创建了“程朱”学派。
朱熹用毕生的生命从事教育、讲学、著述,在他50多岁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学说,他的学说包罗万象,主要就是教人们如何做一个道德君子。
比如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灭人欲,存天理”,这句话大意就是人的欲望有三种:食欲、性欲、权欲。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灭三欲。
为了真理(天理)人应该“渴死不饮盗泉之水,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君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朱熹是如此敦敦善诱教育南宋的老百姓,他的行为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宋孝宗把他的著作当做教科书来推广,他的学说是科举必考的基础知识。
朱熹的声誉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当时被人们称之为朱夫子,他是孔子之后继往开来的又一人。52岁时成了宋孝宗的老师,既是儒家学者又是一代帝师,这在南宋以降绝无仅有。
有道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朱熹何止是“难副”这么简单!
扒开朱熹的历史简直是让人破口大骂:“原来朱熹是伪君子,骗了我们好多年,当时南宋百姓和朝臣纷纷要求皇帝杀朱熹以平民愤……”朱熹的所有学说被定为“伪学”。
朱熹如何触怒了天下人呢?
说出来也许你不相信,“一个大儒居然和尼姑偷情,还和他的儿媳妇有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扒灰”。这是真的的吗?一代圣贤会做这些禽兽不如的事吗?
这事确实有,并且是他自己亲口承认的。
当时66岁的朱熹是宋孝宗的侍读老师,在皇帝身边负责解疑答惑。时任监察御史的沈继祖上书弹劾朱熹十大罪。
《宋史》卷三十七:(朱熹)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
同时沈继祖作出了具体说明:朱熹曾“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
意思是说朱熹曾引诱两个尼姑作侍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朱熹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了孕……
最后,沈继祖建议皇帝将朱熹斩首,以绝“伪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
咱们看看朱熹什么态度呢?朱熹不打自招,痛哭流涕承认自己“私故人财”、“纳其尼女”等等数条,并说要“深省昨非,细寻今是”,表示要悔过自新。这可是白纸黑字他自己承认的,不存在着“行刑逼供”的问题。
想想看,朱熹名望很高,没有人敢给他动刑,退一步讲,如果他没有做这些事,监察御史是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官员,沈继祖是学法律出身的官员,他胆子再大也不敢凭空捏造诬陷一代帝师吧?这其中肯定是朱熹做了这些事了。
不过朱熹没有承认“扒灰”这件事,朱熹做没做这事,也许只有当事人双方知道,古语云:抓奸抓双”。朱熹唯一能洗清不白之冤的就是让儿媳妇生下孩子,然后做亲子鉴定,可惜宋代没有DNA检测,朱熹坚决否认,沈继祖也没办法。
我们退一步说朱熹是受陷害和污蔑的,是党争的牺牲品。朱熹为何要承认“纳尼姑为妾”呢?他纳妾应该瞒着众人吧?实际他也没打算瞒过人,上任时还大摇大摆带着尼姑去上任,所以他承认这事应该是存在的。
纳尼姑这事在朱熹眼中是小事吗?我觉得历朝历代,纳尼为妾都是有悖人伦的事,作为道德圣人的朱熹,这样做无疑是自毁前程。真不知道当时朱熹是怎样想的!
即便朱熹不承认“扒灰”之事,他的伟大形象崩塌了。他的悔过自新不足于得到宽恕。
朱熹被弹劾撤职。朱熹的学说被定为“伪学”,徒子徒孙做鸟兽散,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新上任的皇帝宋宁宗竟然下旨,凡荐举为官者,一律不取“伪学”之士。曾经显赫一时的朱熹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
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带着耻辱,带着无法言说的秘密死去,享年71岁,身后除了留下了等身著作外,还留下了一段任人评说的历史!
朱熹出生于1130年,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后长期生活在福建省崇安县五夫村,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程朱理学”的建立者他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是理学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因谥文,又世称朱文公。 他被人尊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人。其一生著述很多,其中《四书章句集注》被作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子语类》中记载:“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翻译出来是说吃饭,是天理,而想要吃山珍海味就是人欲;一夫一妻,是天理,而想要妻妾成群的就是人欲了。《礼记·乐记》中记载:“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解读为:不能泯灭天性而做出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的事。即人的欲望必须要有一个限度,所以朱熹消灭的是过度的欲望,是为所欲为,而不是正常的欲从这些可以看出朱熹的理学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劝诫人们去除私欲、淫欲、贪欲等欲望。
却在晚年时被御史弹劾,上书指责朱熹犯下的十个大罪,这些罪名把朱熹弄得狼狈不堪,其中一条“纳尼为妾”更是让他名誉扫地。 ,一代大儒朱熹,却因为作风问题弄得声名狼藉。
朱熹死后统治者才认同了他的观点,他的思想才得以入主流正统,直到今天仍有一席之地。 康熙皇帝甚至评价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这句评语可谓霸气,直接将朱熹奉在了非常高的位置上。官方的推崇备至相比,后世民间对朱熹的评价,却呈现两个极端:有的奉若圣明,亦步亦趋;有的则视其为假道学、伪君子。
朱熹是一位很厉害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和社会秩序的规范,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想法反而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因为人人都屈服于现实的生活,没有斗志。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学术水平很高,朱熹写下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深。他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
从积极方面来看,朱熹完善和发展了儒学,为我国儒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发扬了儒学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从其消极方面来看,朱熹针对妇女,限制妇女的主张是不正确的做法。束缚了女性的精神,不利于女性发展。
怎样评价一代大儒朱熹?
官方的推崇备至相比,后世民间对朱熹的评价,却呈现两个极端:有的奉若圣明,亦步亦趋;有的则视其为假道学、伪君子。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朱熹是败类?
1、在历史上,对于朱熹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大儒,有人认为他伪君子,算是毁誉参半。朱熹在南宋末年,被打入伪道学之中,认为他是儒学史上的败类。2、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个说法,是因为当时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罪状中不仅直指朱熹的错误观点...
如何评价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
如何看待南宋大儒朱熹的两面人生?求答案
有评论指出:“朱熹的命运,说白了是一名顶有才华、独树一帜、执著到死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又是鲁迅所怜惜所痛恨的那一类想做奴才又当不上奴才的中国人的命运;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思衣食饱暖的普通人的命运。”笔者以为,对朱熹如何评价是一个十分纠结和无奈的的事情。你可以鄙视他,也可以对他顶礼膜拜...
请客观评价一下朱熹
只能说他对于乱世的国家有用,但他对中国古代后期的没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理学极大的抹杀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中国后期的文化和思想没有突破的发展,一直到王阳明的心学出来才算填补明的思想空白...所以朱熹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他使宋不至于崩裂,但他又束缚了以后读书人的思想....
评价一下朱熹这个人
使之与白鹿油书院一样,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发展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的。 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多,但总是努力设法缓和社会矛盾,或多或少地为下层人民办好事。他退居崇安时期,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有鉴于此,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
一代大儒朱熹真的是一个扒灰的伪君子吗?为什么?
一代大儒朱熹不是一个扒灰的伪君子。因为朱熹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让许多人都嫉妒他,例,他被造谣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朱熹是南宋理学的祭奠人之一,他的理学思想在明清两朝地位非常之高。正是因为在当时的朝代中,他的权威和文学之高所以非常多的小人嫉妒他,就想要通过造谣诽谤的手法来打击他在当时的...
宋代的朱熹被称为
在朱熹上表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之后,瞬间在民间和朝廷上都掀起了一番不小的波浪,而朱熹这位一代大儒一时间名声狼藉。朱熹在上表中承认“纳尼为妾”这一令人厌恶的行为,世人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朱熹为了能在当时皇权给予的巨大压力下为了保命所采取的措施,有人则认为朱熹本质上就是一位好色和龌龊的...
历史上的朱熹究竟小人还是君子?
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借用时下流行的话就是被重重地闪了一下腰,“闪”得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纳尼为妾”、“伪君子”、“假道学”的唾骂声中,悲怆地与世长辞。那么,历史上的朱熹究竟有没有“纳尼为妾”?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此事追根溯源...
一代大儒朱熹真的是一个扒灰的伪君子吗?
说出来也许你不相信,“一个大儒居然和尼姑偷情,还和他的儿媳妇有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扒灰”。这是真的的吗?一代圣贤会做这些禽兽不如的事吗?这事确实有,并且是他自己亲口承认的。当时66岁的朱熹是宋孝宗的侍读老师,在皇帝身边负责解疑答惑。时任监察御史的沈继祖上书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