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耳的传音功能和发生增压效应的原因。
鼓膜的振动不仅直接通过卵圆窗传至内耳,还会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进而通过圆窗传入内耳,形成一种辅助的传导途径。中耳的增压效应与鼓膜、听骨链以及卵圆窗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鼓膜的特定结构使其在频率响应和减少失真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准确地传递声波振动。
听骨链由三块听小骨组成,它们依次连接形成一个杠杆系统,其中锤骨柄附着于鼓膜,镫骨底板连接卵圆窗。这一杠杆系统的支点位于听骨链的重心,使得在能量传递过程中阻力最小,从而提高了传递效率。当声波振动通过听骨链从鼓膜传递到卵圆窗时,虽然振动幅度有所减小,但压强却显著增大,增压效应使得压强大约增加了1.3倍。
此外,中耳增压效应还与鼓膜和卵圆窗的振动面积有关。鼓膜的振动面积大约是卵圆窗的17倍,因此,当声波通过听骨链传递时,总的增压幅度可以达到22倍(17倍乘以1.3),这一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声波的传入效果。
简述中耳的传音功能和发生增压效应的原因。
【答案】:中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声音。当声波通过外耳道抵达鼓膜时,它们引起鼓膜的振动。这些振动随后通过听骨链(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传递,最终通过卵圆窗进入内耳。中耳的这种传音机制效率很高,部分原因在于它能够产生所谓的增压效应,这一效应补偿了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声阻差异而产生的能量损失。鼓...
简述中耳的传音功能和发生增压效应的原因。
声波经鼓膜到卵圆窗的传递之所以效能高,是因为声波振动经这一传递系统时发生了增压效应,补偿了由声阻不同造成的能量损耗。中耳增压效应与鼓膜、听骨链和卵圆窗的结构及功能有关。鼓膜的特有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较好的频率效应和较小的失真度,能够将声音如实地传导,它的振动能够与声波同始同终,很少有残...
声波经中耳传导后,如何发生增压减幅效应的?
声波经中耳传导后发生增压减幅的原因是:(1) 鼓膜面积与前庭窗面积之比为17.2倍;(2) 听骨链中杠杆长臂与短臂之比约为1.3倍。这样,通过以上两方面传递过程中的增压效应为17.2×1.3=22.4倍,从而大大提高了传音效率。
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中,为什么骨膜和听骨链能产生增压效应
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稍减小,这就是中耳的增压作用。其原因是:(1)鼓膜的实际振动面积与卵圆窗膜的面积之比为17.2:1。如果听骨链传递时总压力不变,则作用于卵圆窗膜上的压强为鼓膜上压强的17.2倍。(2)听骨链杠杆的长臂与短臂之比为1.3:1,...
请问中耳有哪些功能?
(1)鼓室也就是中耳腔,形状好像一个直立火柴盒,包括鼓膜、听骨链与鼓室肌。鼓膜在中耳的外侧,呈漏斗状,除保护中耳、内耳外,主要起传音和扩音作用;听骨链由锤骨、砧骨、蹬骨依次连接而成,除有传声、扩音功能外,还有保护内耳的作用;鼓室肌由鼓膜张肌和镫骨肌这两块全身最小的肌肉组成,主要起对...
听觉器官的传音作用
外耳首是声波传导的通路,一端开口,一端终止于鼓膜。根据物理学原理,充气的管道可与波长4倍管长的声波产生最大的共振作用;外耳道长约2.5cm,据此计算,它作为一个共鸣腔的最佳共振频率约在3500Hz附近;这样的声音由外耳道传到鼓膜时,其强度可以增强10倍。鼓膜和中耳听骨链增压效应中耳包括鼓膜、...
声音经过中耳后其传音增压作用为多少倍
6×1.3=24.1倍,相当于27.6dB(20log24.1\/1=27.6)。这样,整个中耳的增压作用基本上补偿了声波从空气传入内耳淋巴液时,因两种介质之声阻抗不同所造成的30dB的能量衰减。此外,中耳结构也具有共振特性。研究发现,听骨链对500Hz~2000Hz的声波有较大的共振作用,呈带通功能 ...
听觉器官传音作用
这种增压效应对于中耳的进一步处理至关重要,它为声音信号的传递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支持。鼓膜是外耳道的终点,它接收并传递增强后的声波。随后,声波通过听骨链进一步向内传递,这个过程中听骨链起到了增压的作用,使得声波能量得以进一步放大,为内耳的听觉神经提供更清晰、更强烈的声音信号。
中耳都有些什么功能?
中耳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外耳的声能传递到耳蜗的淋巴液。陆生动物的听觉需要声音从空气中传送至液体环境。当能量在两种具有不同阻抗的介质中传播时,绝大部分能量都会被两种介质之间的界面反射回来。声波从空气传至淋巴液时有99.9%的声能因反射而损失了,导致约30DB的声能损失,当阻抗匹配时,声波从一种...
中耳传音为什么振幅减小
通过计算,整个中耳传音过程中的增压效应为22.4倍(17.2′1.3)。中耳内的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活动也与中耳传音功能有关。例如,当鼓膜张肌收缩时,可以使锤骨柄和鼓膜向内牵引,增加鼓膜紧张度;镫骨肌收缩时,使镫骨脚板向外后方移动。强烈的声响或气流经过外耳道,以及角膜和鼻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这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