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 )。
选择目标的标准 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中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无法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此间需要有一些中间环节来完成政策传导的任务。因此,中央银行在其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插进了两组金融变量,一组叫做中间目标,一组叫做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又称营运目标。它们是一些较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的中介或桥梁,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更具弹性,操作目标是接近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金融变量,它直接受政策工具的影响,其特点是中央银行容易对它进行控制,但它与最终目标的因果关系不大稳定。中间目标是距离政策工具较远但接近于最终目标的金融变量,其特点是中央银行不容易对它进行掠制,但它与最终目标的因果关系比较稳定。建立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总的来说,是为了及时测定和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程度,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连接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政策工具操作的中介环节,也是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步骤。中介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1.可测性。指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中介目标相关指标变化状况和准确的数据资料,并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作出相应判断。显然,如果没有中介目标,中央银行直接去收集和判断最终目标数据如价格上涨率和经济增长率是十分困难的,短期内如一周或一旬是不可能有这些数据的。 2.可控性。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有效地控制,能在较短时间内(如1—3 个月)控制中介目标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3.相关性。指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介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进行调控,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常用的中介目标 可以作为中介目标的金融指标主要有: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贷款量。 (一)长期利率 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利率能够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因为:(1)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2)利率属于中央银行影响可及的范围,中央银行能够运用政策工具设法提高或降低利率。(3)利率资料易于获得并能够经常汇集。 (二)货币供应量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者认为宜以货币供应量或其变动率为主要中介目标。他们的主要理由是:(1)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2)货币供应量及其增减变动能够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3)与货币政策联系最为直接。货币供应量增加,表示货币政策松弛,反之则表示货币政策紧缩。(4)货币供应量作为指标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因而具有准确性的优点。 但以货币供应量为指标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基础货币的改变,但还要受其它种种非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如现金漏损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等,非中央银行所能完全控制。二是货币供应量传导的时滞问题。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准备金以期达到一定的货币量变动率,但此间却存在着较长的时滞。三是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的关系。对此有些学者尚持怀疑态度。但从衡量的结果来看,货币供应量仍不失为一个性能较为良好的指标。 (三)贷款量 以贷款量作为中间目标,其优点是: (1)与最终目标有密切相关性。流通中现金与存款货币均由贷款引起,中央银行控制了贷款规模,也就控制了货币供应量。 (2)准确性较强,作为内生变数,贷款规模与需求有正值相关;作为政策变数,贷款规模与需求也是正值相关。 (3)数据容易获得,因而也具有可测性。 以贷款量作为中间目标在具体实施中各国情况也有差异。政府对贷款控制较严的国家,通过颁布一系列关于商业银行贷款的政策及种种限制,自然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贷款规模。反之则不然。以贷款量的指标,各国采用的计量口径也不一致,有的用贷款余额,有的则用贷款增量。
在改革开放前后一段较长时间内,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我国把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统称为中间目标)为信贷规模限额和现金投放计划。
1998年起,央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直接控制,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目前,货币供应量仍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当下有部分学者认为随着金融、经济环境的发展,货币供应量已不会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应将利率作为中间目标。但部分实证证明M2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间还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并且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基础性条件。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将是我国未来的必然选择。
正确答案:B
解析: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在计划经济时代,货币供给量属于计划指标,比较具体直观,也好掌控,因而能够成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现在还不是,将来可能是。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中国目标
在改革之初,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是控制现金量,之后,转向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但当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吞吐不能自主操作时,为了货币、金融的稳定,就不得不又将贷款规模也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贷款规模对于抑制信贷需求,控制货币供应量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贷款规模的...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中介目标是()。
从1993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这是符合我国当时国情的正确选择。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货币供应量名副其实地成为中介指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
二、理论上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以及西方国家的实践 (一)以汇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安排 以汇率为中间目标历史悠久,如金本位下本币与黄金挂钩的形式,近期安排则如将本币盯住低通胀的大国或采取爬行盯住。 以汇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安排的优势在于:1.使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固定,从而避免通胀;2.可将本国的通胀预...
中介目标的中国演变
在改革之初,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是控制现金量,之后,转向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但当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吞吐不能自主操作时,为了货币、金融的稳定,就不得不又将贷款规模也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贷款规模对于抑制信贷需求,控制货币供应量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
中介目标中国货币中介目标演变历史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等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中的“中性”货币政策和“泰勒规则”相呼应。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货币供应量指标,将其视为货币政策方向的指标,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中介目标进一步明确,体现了货币政策调控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当前我国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
货币供应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查询,文章《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中明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要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所以当前我国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国货币中介目标演变历史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变迁 1979年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货币政策主要服务于经济计划,控制现金流通,中介目标作用有限。1979年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央银行开始承担中央银行职能,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增强,设置中介目标的讨论逐渐升温。起初,现金量被作为主要中介目标,随后广义货币供应量成为关注焦点,...
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分别是什么
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分别是,操作目标准备金,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规定准备金率直接影响准备金的变动,进而影响中介目标。再贴现率的变动通过告示效应影响市场利率,同时通过再贴现贷款的变化影响商业银行的介入储备,央行还通过债券的买卖影响商业银行的非借入储备进而影响中介目标二基础货币基础货币...
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分别是
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操作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的对象,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对此目标施以直接的影响,使其符合既定的方向。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和...
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分别是
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在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即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和流动性来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