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做中学、学中做,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一)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二)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现代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孩子们也是如此。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提升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小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的要求,然后做。如果有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两个手指。教师接着说在有四块月饼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都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了其中。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动手操作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动手操作更是数学教学的好帮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单一陈旧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因此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得出数学概念和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概括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践。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根本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从何谈实现高效课堂呢?例如教师经常让学生说说动手操作的过程,这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思维向另一种思维转化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即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只有重视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才是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线段一课时,建立线段的表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先让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将毛线“变曲为直”,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到曲与直的不同,从而深深的感知了线段的“直”与“有两个端点”的特征,由此学生直观地认识了抽象的线段的特征,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学生上讲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老师手拿一支粉笔,面对一块黑板,统领三尺讲台。学生始终是坐在下面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这种师生关系,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精神,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考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曾多次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当“小老师”,以课堂为阵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时候,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有了一定的知识与方法作为基础。在这里,我放手让同学们先根据学习提示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请一位同学到前面以“小老师”的身份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还有学生给他提出个问题:为什么在求三角形的面积时还要除以2?那个“小老师”虽然没能给出满意的答案,但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学生们很快给出了精彩的答案。从这节课的反馈检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三角形面积这部分知识掌握的非常好。我想,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走上讲台,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走上讲台,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学生积极主...
如何让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
如何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最根本动力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这就要求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随着现代科学...
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学习
实施新课程改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有了更多探索的自由,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研究,本人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一.挖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
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情趣
二、重视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动手,是获得知识过程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易于提高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我们把知识生硬地给学生灌输,那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牢固,不深刻,并且不易理解。事实上,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比...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教学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由观察小朋友起床,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图中钟面的特征。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